先天二年七月初八,李隆基改元“開元”的五個月前。


    蕭江沅在這一日正式受封為右監門衛將軍,晉升至三品的行列,她昨日才說過自己立誌要“著紫衣”,今日之後,她便可以名正言順穿紫色官袍了。


    由於一品二品多為贈予或是追封,並無多少實權,故而三品大員在朝堂之中,已是頂尖的品級。許多人都羨慕蕭江沅這麽年輕,官路就走到了很多人一生都難以企及的“盡頭”,可蕭江沅心裏清楚,這對她來說,才是真正的開始。


    當年太宗皇帝在時,是不曾在內侍省設三品官職的,宦官們隻是拿著國家的俸祿,做一些把守宮門、傳達詔令諸如此類的事情,看似接觸權力中樞,實則插不上話也插不了手。大唐開國近百年來,即便是則天皇後女主登位的時候,也沒有讓宦官參政。


    中宗皇帝在位時,縱使有許多受他親信寵愛的內侍,級別在七品以上的甚至可達一千餘人,但是四品以上的還不多見,等到了李隆基的時代,被任命為三品的宦官才越來越多。


    從此,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屬於他們的權勢應運而起,更在日後逐漸膨脹坐大,待到中唐乃至晚唐時期,他們已經可以在朝堂上翻雲覆雨,甚至幹涉帝王廢立與生死。在一定程度上,他們還擋住了大唐重新走向安定繁榮的腳步,親手將大唐推向了滅亡。


    而這一切,都源於蕭江沅的發跡,正如政壇上的紅妝時代,源自則天皇後的成功一樣。


    此時的蕭江沅,是想不到自己對後世竟有如此深遠之影響的。她受封之後便到右監門衛授職,拿到了一串沉甸甸的鑰匙。她對朝中官職都是有所了解的,自然知道做了這右監門衛將軍之後,手下會統領一批兵馬,但她不知道自己還有一份重要的職責——掌管各宮各門的鑰匙。


    難怪在她來之前,她家阿郎意味深長地對她笑道:“你可不能辜負我,日後我能不能睡個好覺,就要看你的了。”


    這樣一來,她不僅要主持內侍省大小事宜和掌管內廷六局二十四司,還有所有宮廷進出之安全,更多的時間還要隨侍在李隆基身側,可有的忙了。


    李隆基比她更忙。大局已定,大權初握,許多官員之任免都要他親自處理,同時還有外交事宜要過問。他先是賞罰分明,將太平公主麾下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先前為人正直,雖身在太平公主麾下,心卻從未背棄天子的陸象先則隻是外放。而他麾下有功之人,則大加封賞。


    王琚任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封趙國公;薑皎任銀青光祿大夫、殿中監,封楚國公,仍然充當內外馬廄使;李令問任銀青光祿大夫、殿中少監,兼管皇上食物諸事。他們雖不是宰相,但大加封賞之外,李隆基也多少給予了他們些議政之權。


    至於王毛仲,則任輔國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檢校內外馬廄兼任監牧使,封霍國公;皇後之兄王守一任銀青光祿大夫、太常卿同正員,封晉國公。


    李隆基還得讓朝堂盡快正常運行起來。政事堂七位宰相,被他殺了五個,餘下的兩個還不是他嫡係的人馬,雖有功可封賞,但早晚都會被他外放出去,如此誰為宰相,便是首要中的首要。


    他自然也是優先在自己的這批嫡係功臣中選擇,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且這些功臣也都是從漫長的政治之路上走過來的,既對他忠心,也十分有經驗,能力自然也不差。他先讓張說做了檢校中書令,暫且穩定住朝局,另一個宰相人選,他已心裏有數,隻是那人還流放在外,得等他迴來再說,那人便是劉幽求。


    七月二十五日,突厥使臣,即突厥可汗默啜之子楊我支來唐,替其父求娶大唐公主。李隆基一邊腹誹他們這時機掐得真是巧,一邊極快地確定了蜀王之女南和縣主晉為公主,和親突厥,又盡快地將這幫突厥人送走了。


    見前後不過兩日,不僅和親人選都定好了,連突厥的歸期都已敲定,剛把右監門衛那些鑰匙及對應宮門開鎖落鎖時間和規矩捋明白的蕭江沅,一時腦子有些轉不開,想得有些呆住了。


    李隆基喝水的閑暇,抬眸看了蕭江沅一眼,便繼續挑燈翻看群臣的奏疏,過了一會兒見蕭江沅還是那副怔怔的模樣,李隆基翻了個白眼,道:“反應太慢!有什麽不明白的,直接問吧。”


    蕭江沅立即重拾微笑,上進地道:“去年這突厥使者曾來過大唐一次,當時上皇許的是宋王之女金山公主,如今要接公主過去完婚了,大家卻什麽都沒說,直接換成了南和縣主……”


    “我舍不得我大哥的女兒,不成?”


    “臣隻是沒想到,突厥對此竟也毫無疑問。”


    “他們想問什麽,能問什麽?”李隆基一邊文不加點一邊道,“頭幾年才敗給大唐,這才請和求親,反正最後都是以公主之儀出嫁,至於是哪一個公主,他們不會在意,也沒有資格較這個真。就算來了個沒眼色的使臣當真開口問了,我便說金山公主重病在身,他還敢真的去查?”


    蕭江沅這才點點頭:“那是臣想左了。臣本以為,郭相公尚在朝中,他原是西北名將,若是因此事,突厥向大唐開戰,大家不是正好將他外派出去?”


    “你以為我在故意惹怒突厥?”李隆基嫌棄地道,“其一,郭元振隻是個臣子,兩國交戰乃是大事,孰輕孰重,你心裏應當有數。我大唐雖在中宗皇帝在時,曾大敗突厥,讓默啜著唐衣向我大唐請和,但不代表如今若打,就一定打得過,就算打得過,我也沒必要再為郭元振添上一功。


    “其二,若要完成我心中所願,突厥早晚都是要打的,但不是現在。攘外必先安內,我此刻安定國內尚來不及,哪有功夫東征西討?突厥既然來求親,便是希望和平,這也是我所願。和親之所以進展得這麽快,正是我和默啜一拍即合的緣故。”


    這下蕭江沅徹底明白了,便聽李隆基又道:“望你懂得舉一反三,同類的問題我不想再迴答第二遍。你若是想再學得快些,送你一句話:以史為鏡,可知興替。”


    有了李隆基這句話,蕭江沅便可名正言順去看史料實錄及典籍了。蕭江沅謝過李隆基,又為李隆基倒了一杯茶。李隆基瞥了一眼熱氣騰騰的茶杯,唇角微微一勾。


    待他看下一份奏表的時候,輪到他怔住了。


    這封奏表是李嶠所寫,主題就兩個字:致仕。


    李嶠何許人也?加冠進士,文采斐然,曾與駱賓王、杜審言和蘇味道等齊名,更三度拜相。想當年中宗皇帝駕崩之後,廢後韋氏企圖篡權奪位之時,李嶠任宰相,曾勸韋氏把相王五子皆外放出去,以防萬一,可韋氏沒把當時涉政未深的五兄弟放在眼裏,讓李隆基有了喘息之機,得以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把當時的相王李旦推上皇位,而他自己也淩駕於嫡長子,成為了大唐的太子,如今的天子。


    若韋氏當時聽李嶠的,大唐的今天乃至他李隆基的今天,恐怕便大不一樣。


    這事李隆基本該不知,架不住有的是欠缺道德節操之人,在他剛當上太子仿佛春風得意之時,趕忙進言邀功啊。


    但距離那時,畢竟也過了好一段日子,若李嶠不上表,李隆基都想不起來了。如今他李嶠想要退休,此人該如何處置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絕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蔚微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蔚微藍並收藏盛唐絕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