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四月下旬,敗報傳到京師朝堂,崇禎皇帝在朝堂上掩麵而泣,痛哭失聲。
四萬陝軍覆滅,孫傳庭沒於戰場!
孫傳庭的戰敗,對風雨飄搖的大明朝廷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如果說,鬆錦之戰打掉了明朝的最後一絲元氣,那麽,孫傳庭的戰敗,則是敲響了大明帝國的喪鍾!
崇禎哭完之後,又問計於朝中大臣:“諸位愛卿,可有良策應對?”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也都沒有什麽好辦法。
形勢是很明朗的。
李自成原本已經發展到了七十多萬大軍,雖然,這一次被孫傳庭前前後後打掉了將近二十萬軍隊,但其總兵力仍有五十萬以上。
並且,隨著孫傳庭的戰敗,民軍的士氣必然大振,很快就會有更多的百姓加入到李自成的軍隊。
再反觀明軍,本來大家都還將希望寄托在孫傳庭身上。如今孫傳庭大敗,必然會嚴重影響各地守軍的士氣。不排除各地守軍望風而逃,甚至倒戈投敵的可能。
果然,正當大臣們束手無策的時候,又傳來了更壞的消息:
李自城兵鋒西指,攻打潼關。留守潼關的總兵白廣恩不戰而降,並且自請擔任李自成的先鋒,一舉攻克了西安城!
在占領西安之後,李自成改“闖王”為“新順王”,建國號為“大順”。
還決定在一個月之後,便舉行“科舉取士”!
這個消息,對崇禎來說,無疑又是重重的一擊。之前李自成隻是造反,現在,是直接擺明車馬跟崇禎爭天下了。
崇禎與朝中大臣們苦思良久,討論了三天三夜,也沒有討論出一個好的辦法來。
……
沒錢,沒兵。
更沒有可以抗衡李自成的大將,崇禎連續點了幾個大臣的名字,得到的迴複隻有兩樣。
一樣是:“微臣老邁體弱,不堪軍旅勞頓,恐負陛下重托,誤國誤民。”
另一樣是:“微臣才疏學淺,不知兵事,還請陛下另擇賢才。”
問了一圈,沒有人願意擔當重任。
最後還是兵部尚書張國維站出來說道:“自懷慶府之敗,我大明已再無兵力和良將可與李自成抗衡,除非……除非調東江提督王昊負責剿寇事宜……”
這個建議一提出,崇禎的臉色就更難看了。
在崇禎看來,此時給王昊更大的兵權,那就是在自掘墳墓!因為,自從皮島之戰後,王昊就沒有給朝廷送來過一封奏章!
如今,陳新甲也殺了。
周延儒也腰斬棄市並滅了三族。
又給王昊加官進爵了,可是,王昊仍然沒有理睬朝廷和他這個皇帝。
繼皮島大捷之後,王昊又接連取得平壤大捷,並且攻占了整個平安道,但是,卻一直不向朝廷報捷,完全當朝廷和他這個皇帝如同空氣一般的存在。
而且,還繞開朝廷自行任命官職!
據說:托病致仕迴家的周堪賡,被他任命為平安道巡撫;郭紹振被他任命為東江水師總兵;韋何為義州總兵。
而更讓崇禎氣憤的!
是自己數次下旨誅殺的在逃欽犯賀人龍,竟然也被王昊收留,並且任命為平州總兵!
他區區一個東江提督,如今手下已經有了曹變蛟、王廷臣、林明、韋何、郭紹振、賀人龍等6位總兵!
其它參將、遊擊、都司、守備等等也擅自任命了一大堆,全都沒有向朝廷兵部報備。這已經不再是跟朝廷賭氣的問題了,很明顯已經是自成一方勢力,形同割據自立!
……
相比王昊,其實崇禎更信任吳三桂。
吳三桂雖然每年向朝廷索要三百萬兩餉銀,但畢竟很聽話,不像王昊一樣,居功自傲,心懷叵測。
但是,這些話都隻能悶在崇禎心裏,崇禎根本就不敢將這些話說出來,擔心說出來之後,會將王昊直接逼反。此時風雨飄搖內憂外患,王昊如果不反,朝廷還可以苦苦支撐下去;若是王昊擺明車馬地反了,大明朝廷恐怕立即就會完蛋。
所以,崇禎的心裏其實是很複雜的。
既想要王昊出兵剿賊,又怕王昊的勢力再次坐大。
過了許久,崇禎才歎了口氣道:“咱們……再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
此時,內閣首輔陳演又上前奏道:“王昊已經占據平安道。依屬下看來,占據了平安道,登萊也就沒那麽重要了。不如讓他將王廷臣的登萊總兵讓出來,專心在平安道牽製清軍。”
這話說起來似乎自理,但實際上,是為了……斬斷王昊的後勤補給!
“不可!”
崇禎非常堅定地搖了搖頭,堅定中帶著無奈。當前這種情況下,崇禎是半點都不敢得罪王昊。
其實,對於王昊,崇禎的心中也是有些愧疚和悔意的。也知道是自己和大臣們的所做所為讓王昊感到寒心。但時至今日,後悔也晚了,無奈之下,也隻好這樣勉強維持著與王昊的君臣關係。
如果此時再讓王昊交出登萊,說不定王昊會直接就反了。
眾人討論良久。
也沒有想到什麽好辦法。
最後,又是張國維出來說道:“為今之計,便隻有讓各縣各鄉的鄉紳們,自辦團練了。”
這也是原本曆史上,崇禎在孫傳庭戰死後,所用到的最後一個辦法。
李自成“打土豪、分田地”,首當其衝受到傷害的,就是那些鄉紳。但是,此前,明朝是不允許這些鄉紳們擁有私軍的,
因為編練團練會導致很多問題。
首先,那些編練“團練”的費用,會攤派到所在的縣、鄉的老百姓的頭上,攤多攤少都變成了鄉紳說了算。
這無疑會大大加重普百姓的負擔。百姓負擔加重,又會使更多百姓投靠李自成。
然後,編練“團練”會對朝廷政權造成很大的削弱。
這是有前車之鑒的。
漢朝末年、唐朝末年,都是因為地方武裝壯大,到最後才導致群雄並起,軍閥混戰。
但是,到了現在,崇禎也顧不得這麽多了,無奈之下,隻好接納張維國的建議,下旨天下縣鄉都可以自籌糧餉,編練“團練”,以抗賊自保。
……
開了三天的會議,總算討論出了一個差強人意的結果。
崇禎站起身來,拖著疲憊的身子走下丹墀,想要向後宮走去。
然而,就在此時。
卻見曹化淳匆匆跑了進來,對崇禎施了一禮道:“陛下,孫傳庭有奏章送來。”
“孫傳庭?”
崇禎一驚,趕緊從曹化淳手中接過奏章。打開一看,但見那奏章的第一句寫的是:
“陛下,臣還沒死……”
……
……
四萬陝軍覆滅,孫傳庭沒於戰場!
孫傳庭的戰敗,對風雨飄搖的大明朝廷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如果說,鬆錦之戰打掉了明朝的最後一絲元氣,那麽,孫傳庭的戰敗,則是敲響了大明帝國的喪鍾!
崇禎哭完之後,又問計於朝中大臣:“諸位愛卿,可有良策應對?”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也都沒有什麽好辦法。
形勢是很明朗的。
李自成原本已經發展到了七十多萬大軍,雖然,這一次被孫傳庭前前後後打掉了將近二十萬軍隊,但其總兵力仍有五十萬以上。
並且,隨著孫傳庭的戰敗,民軍的士氣必然大振,很快就會有更多的百姓加入到李自成的軍隊。
再反觀明軍,本來大家都還將希望寄托在孫傳庭身上。如今孫傳庭大敗,必然會嚴重影響各地守軍的士氣。不排除各地守軍望風而逃,甚至倒戈投敵的可能。
果然,正當大臣們束手無策的時候,又傳來了更壞的消息:
李自城兵鋒西指,攻打潼關。留守潼關的總兵白廣恩不戰而降,並且自請擔任李自成的先鋒,一舉攻克了西安城!
在占領西安之後,李自成改“闖王”為“新順王”,建國號為“大順”。
還決定在一個月之後,便舉行“科舉取士”!
這個消息,對崇禎來說,無疑又是重重的一擊。之前李自成隻是造反,現在,是直接擺明車馬跟崇禎爭天下了。
崇禎與朝中大臣們苦思良久,討論了三天三夜,也沒有討論出一個好的辦法來。
……
沒錢,沒兵。
更沒有可以抗衡李自成的大將,崇禎連續點了幾個大臣的名字,得到的迴複隻有兩樣。
一樣是:“微臣老邁體弱,不堪軍旅勞頓,恐負陛下重托,誤國誤民。”
另一樣是:“微臣才疏學淺,不知兵事,還請陛下另擇賢才。”
問了一圈,沒有人願意擔當重任。
最後還是兵部尚書張國維站出來說道:“自懷慶府之敗,我大明已再無兵力和良將可與李自成抗衡,除非……除非調東江提督王昊負責剿寇事宜……”
這個建議一提出,崇禎的臉色就更難看了。
在崇禎看來,此時給王昊更大的兵權,那就是在自掘墳墓!因為,自從皮島之戰後,王昊就沒有給朝廷送來過一封奏章!
如今,陳新甲也殺了。
周延儒也腰斬棄市並滅了三族。
又給王昊加官進爵了,可是,王昊仍然沒有理睬朝廷和他這個皇帝。
繼皮島大捷之後,王昊又接連取得平壤大捷,並且攻占了整個平安道,但是,卻一直不向朝廷報捷,完全當朝廷和他這個皇帝如同空氣一般的存在。
而且,還繞開朝廷自行任命官職!
據說:托病致仕迴家的周堪賡,被他任命為平安道巡撫;郭紹振被他任命為東江水師總兵;韋何為義州總兵。
而更讓崇禎氣憤的!
是自己數次下旨誅殺的在逃欽犯賀人龍,竟然也被王昊收留,並且任命為平州總兵!
他區區一個東江提督,如今手下已經有了曹變蛟、王廷臣、林明、韋何、郭紹振、賀人龍等6位總兵!
其它參將、遊擊、都司、守備等等也擅自任命了一大堆,全都沒有向朝廷兵部報備。這已經不再是跟朝廷賭氣的問題了,很明顯已經是自成一方勢力,形同割據自立!
……
相比王昊,其實崇禎更信任吳三桂。
吳三桂雖然每年向朝廷索要三百萬兩餉銀,但畢竟很聽話,不像王昊一樣,居功自傲,心懷叵測。
但是,這些話都隻能悶在崇禎心裏,崇禎根本就不敢將這些話說出來,擔心說出來之後,會將王昊直接逼反。此時風雨飄搖內憂外患,王昊如果不反,朝廷還可以苦苦支撐下去;若是王昊擺明車馬地反了,大明朝廷恐怕立即就會完蛋。
所以,崇禎的心裏其實是很複雜的。
既想要王昊出兵剿賊,又怕王昊的勢力再次坐大。
過了許久,崇禎才歎了口氣道:“咱們……再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
此時,內閣首輔陳演又上前奏道:“王昊已經占據平安道。依屬下看來,占據了平安道,登萊也就沒那麽重要了。不如讓他將王廷臣的登萊總兵讓出來,專心在平安道牽製清軍。”
這話說起來似乎自理,但實際上,是為了……斬斷王昊的後勤補給!
“不可!”
崇禎非常堅定地搖了搖頭,堅定中帶著無奈。當前這種情況下,崇禎是半點都不敢得罪王昊。
其實,對於王昊,崇禎的心中也是有些愧疚和悔意的。也知道是自己和大臣們的所做所為讓王昊感到寒心。但時至今日,後悔也晚了,無奈之下,也隻好這樣勉強維持著與王昊的君臣關係。
如果此時再讓王昊交出登萊,說不定王昊會直接就反了。
眾人討論良久。
也沒有想到什麽好辦法。
最後,又是張國維出來說道:“為今之計,便隻有讓各縣各鄉的鄉紳們,自辦團練了。”
這也是原本曆史上,崇禎在孫傳庭戰死後,所用到的最後一個辦法。
李自成“打土豪、分田地”,首當其衝受到傷害的,就是那些鄉紳。但是,此前,明朝是不允許這些鄉紳們擁有私軍的,
因為編練團練會導致很多問題。
首先,那些編練“團練”的費用,會攤派到所在的縣、鄉的老百姓的頭上,攤多攤少都變成了鄉紳說了算。
這無疑會大大加重普百姓的負擔。百姓負擔加重,又會使更多百姓投靠李自成。
然後,編練“團練”會對朝廷政權造成很大的削弱。
這是有前車之鑒的。
漢朝末年、唐朝末年,都是因為地方武裝壯大,到最後才導致群雄並起,軍閥混戰。
但是,到了現在,崇禎也顧不得這麽多了,無奈之下,隻好接納張維國的建議,下旨天下縣鄉都可以自籌糧餉,編練“團練”,以抗賊自保。
……
開了三天的會議,總算討論出了一個差強人意的結果。
崇禎站起身來,拖著疲憊的身子走下丹墀,想要向後宮走去。
然而,就在此時。
卻見曹化淳匆匆跑了進來,對崇禎施了一禮道:“陛下,孫傳庭有奏章送來。”
“孫傳庭?”
崇禎一驚,趕緊從曹化淳手中接過奏章。打開一看,但見那奏章的第一句寫的是:
“陛下,臣還沒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