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一看這第一行字,頓時就激動得雙手都顫抖了起來。
趕緊再往下看。
但見下麵寫著的是:
微臣自出潼關,以牛成虎偏師引敵,致闖賊往來奔波,乘機剪其羽翼。凡十餘戰,滅寇近二十萬。然所率之軍亦損耗甚多,八千精銳傷亡過半。
本欲迴師潼關休整,擇機再戰,卻為監軍高起潛所阻,高起潛倚旨阻吾軍略,致使戰機貽誤,為闖賊主力二十萬所困,拚死突圍,惜敗!
臣身受多處重傷,白骨外露,血幾流盡。原以為必死,恰逢子婿王昊尋至,以良藥相救,得以苟活於世。
現養傷於皮島,傷勢之重,雖有良藥,恐半載之內,亦難出家門。請陛下允臣致仕,另擇賢良,剿賊保國。”
看到這裏,崇禎的臉色又變得很難看了。
之前看到孫傳庭沒死,崇禎的心裏是充滿希望的。可是,現在,得知是王昊救了孫傳庭,並且孫傳庭已經到了皮島,崇禎的心思又多了起來。
一方麵,崇禎對孫傳庭的傷勢有些懷疑。
畢竟孫傳庭是有前科的……幾年前孫傳庭曾經詐稱自己耳朵聾了而辭官,這一次難保不是假裝受傷。
另一方麵,是因為看到……王昊的名字出現在奏折中。
王昊身為東江提督,未經兵部批準卻跑去中原,這是擅離職守。
而且,救了孫傳庭也不送來京師,直接送去了皮島,這些都是逾製逾規!
扁了扁嘴,又接著往下看,但見下麵寫的是:
“及至皮島,始知朝廷對吾婿多有不公。非臣護短,王昊自海外萬裏歸來,本懷赤子之心,於國內毫無根基,何來忠奸之說?
況乎多有戰功,而朝廷竟欲奪其坐船?!
皮島血戰十數倍之敵,朝廷並無給其半點援助或兵馬策應,坐待其亡?!
如此也罷,竟擬用小尼姑法號為諡,此非奇恥大辱耶?!
朝廷所為,已讓子婿王昊寒心。王昊在海外長大,少年失孤,又頗有才氣,難免心高氣傲。不過,亦請陛下放心,有老臣在王昊身邊,朝夕教導,斷不致讓其有反明之心。”
看到這裏,崇禎倒是點了點頭。
對於王昊,崇禎也是心懷愧疚,覺得自己之前做得太過分了。而且,對於孫傳庭的忠心,崇禎也是比較有把握的。
有孫傳庭在王昊身邊,崇禎倒是放心了很多。既然孫傳庭受了重傷,一年半載難以康複,那就讓他留在王昊身邊,替自己好好看著王昊!
最後,孫傳庭寫道:
“盼陛下早日內平賊寇,外拒蠻虜,還大明太平盛世。老臣頓首,再拜!”
……
放下孫傳庭的奏章,崇禎沉默不語。
心中五味雜陳,感慨良多。
過了許久,才叫來方正化,對方正化道:“你去皮島一趟,去看看孫傳庭的傷勢。順便挑些藥材,給孫傳庭送去。”
也隻有讓方正化出麵了。
其它人去,都不一定能見得到王昊。方正化以前曾經為王昊仗義直言,在王昊那裏多少還有幾分薄麵。
方正化應了聲遵旨,便下去準備去了。
而崇禎也走出朝堂,向禦書房快步走去。
……
第二天,崇禎在朝堂之上,拿出一份詔書,讓王承恩念給大臣們聽:
“朕嗣守鴻緒,凡十有七年矣,深念上天涉降之威,祖宗托付之重!朕為民父母,然不得而卵翼之;民為朕赤子,卻不得而繈褓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穢!貽羞宗社,致疚黔黎。罪非朕躬,其責誰任?
所以,使民鋒鏑罹難,蹈於水火;堇量以壑,骸積成丘者,皆朕之過也!使民輸騶挽栗,居送行賚,加賦多無藝之征捐,預征有稱貸之苦者,又朕之過也……
至於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者,皆朕撫馭失宜也……”
……
這就是崇禎的“罪己詔”。
之前已經發過三次“罪己詔”了,這是第四次。
在原本的曆史上,崇禎一共發過六次罪己詔。論文采,一次比一次寫得好;論認錯態度,一次比一次誠懇。
曆史上發“罪己詔”最多的皇帝就是他了。
認錯態度最好的也是他!
可是,這世上的很多事情,不是光靠用嘴巴認個錯就能解決問題的,解決問題,靠的還得是魄力、手段和謀略。
而這一次最後這幾句……“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者,皆朕撫馭失宜也”。
其實也是隱隱約約,在向王昊和孫傳庭表達歉意。
……
做為皇帝,也是有尊嚴的。
崇禎覺得自己也隻能做到這樣了。更覺得自己發了“罪己詔”之後,王昊就應該屁顛屁顛地跑來跪舔,向自己表忠心,然後……君臣相得,共度時艱,出兵為自己內平流寇,外拒滿清。
然而,他想多了。
此時的王昊,早已看透了崇禎的性格,看透了明末的這個腐朽的官場和朝廷。
並且,也深知每一個朝代的滅亡,都沒有什麽值得同情的道理。深知在明末這個時期這個民族需要的不是“維穩”……維持朱氏天下的穩定。而是需要鳳凰涅盤,浴火重生!
這是每一次,當封建社會的朝廷官吏腐敗到了極點,從上到下都爛了,已經爛到根子上的時候,這個民族都需要走的一道……流程!
所以,王昊並沒有對崇禎的“罪己詔”做出任何的迴應。
那麽,此時的王昊又在幹什麽呢?
……
皮島城內,熱鬧非凡,家家戶戶張燈結彩。
大街之上,舞獅舞龍,男男女女喜笑顏開。
因為,他們的少主人出生了。
……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五月二十日,孫致瑤為王昊產下一子,男丁,重六斤六兩,
正合“六六大順”之數!
將軍府上下,歡聲四起。孫傳庭也是讓人推著病床來到產房外麵,看著外孫子樂得合不攏嘴。
軍師宋獻策最鬼。
竟然當著孫傳庭的麵,對王昊說道:
“昔有劉伯溫為太祖朱元璋算卜,卜明朝曆數之長短時,曾有言曰:‘朱氏基業三百單八,遇順則止’。
這‘三百單八’,其實就是一個“順”字。
‘遇順則止’,則是指朱姓明朝國祚會終止在一個命中帶“順”的人身上。
少主出生時,剛好六斤六兩。正合“六六大順”,豈非天意?”
這個反賊,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造反!
王昊正想要去阻止他亂說,卻聽他又說道:“依屬下看,少主的名字當中,應該有一個“順”字。將軍你看……就叫“王大順”如何?”
王大順?
這麽土的名字,王昊自然不會采用的,何況,還有孫傳庭這個“忠臣”在旁邊呢。
遂踢了宋獻策一腳,笑罵道:“你這個亂臣賊子,少在這裏裝神弄鬼!”
……
……
趕緊再往下看。
但見下麵寫著的是:
微臣自出潼關,以牛成虎偏師引敵,致闖賊往來奔波,乘機剪其羽翼。凡十餘戰,滅寇近二十萬。然所率之軍亦損耗甚多,八千精銳傷亡過半。
本欲迴師潼關休整,擇機再戰,卻為監軍高起潛所阻,高起潛倚旨阻吾軍略,致使戰機貽誤,為闖賊主力二十萬所困,拚死突圍,惜敗!
臣身受多處重傷,白骨外露,血幾流盡。原以為必死,恰逢子婿王昊尋至,以良藥相救,得以苟活於世。
現養傷於皮島,傷勢之重,雖有良藥,恐半載之內,亦難出家門。請陛下允臣致仕,另擇賢良,剿賊保國。”
看到這裏,崇禎的臉色又變得很難看了。
之前看到孫傳庭沒死,崇禎的心裏是充滿希望的。可是,現在,得知是王昊救了孫傳庭,並且孫傳庭已經到了皮島,崇禎的心思又多了起來。
一方麵,崇禎對孫傳庭的傷勢有些懷疑。
畢竟孫傳庭是有前科的……幾年前孫傳庭曾經詐稱自己耳朵聾了而辭官,這一次難保不是假裝受傷。
另一方麵,是因為看到……王昊的名字出現在奏折中。
王昊身為東江提督,未經兵部批準卻跑去中原,這是擅離職守。
而且,救了孫傳庭也不送來京師,直接送去了皮島,這些都是逾製逾規!
扁了扁嘴,又接著往下看,但見下麵寫的是:
“及至皮島,始知朝廷對吾婿多有不公。非臣護短,王昊自海外萬裏歸來,本懷赤子之心,於國內毫無根基,何來忠奸之說?
況乎多有戰功,而朝廷竟欲奪其坐船?!
皮島血戰十數倍之敵,朝廷並無給其半點援助或兵馬策應,坐待其亡?!
如此也罷,竟擬用小尼姑法號為諡,此非奇恥大辱耶?!
朝廷所為,已讓子婿王昊寒心。王昊在海外長大,少年失孤,又頗有才氣,難免心高氣傲。不過,亦請陛下放心,有老臣在王昊身邊,朝夕教導,斷不致讓其有反明之心。”
看到這裏,崇禎倒是點了點頭。
對於王昊,崇禎也是心懷愧疚,覺得自己之前做得太過分了。而且,對於孫傳庭的忠心,崇禎也是比較有把握的。
有孫傳庭在王昊身邊,崇禎倒是放心了很多。既然孫傳庭受了重傷,一年半載難以康複,那就讓他留在王昊身邊,替自己好好看著王昊!
最後,孫傳庭寫道:
“盼陛下早日內平賊寇,外拒蠻虜,還大明太平盛世。老臣頓首,再拜!”
……
放下孫傳庭的奏章,崇禎沉默不語。
心中五味雜陳,感慨良多。
過了許久,才叫來方正化,對方正化道:“你去皮島一趟,去看看孫傳庭的傷勢。順便挑些藥材,給孫傳庭送去。”
也隻有讓方正化出麵了。
其它人去,都不一定能見得到王昊。方正化以前曾經為王昊仗義直言,在王昊那裏多少還有幾分薄麵。
方正化應了聲遵旨,便下去準備去了。
而崇禎也走出朝堂,向禦書房快步走去。
……
第二天,崇禎在朝堂之上,拿出一份詔書,讓王承恩念給大臣們聽:
“朕嗣守鴻緒,凡十有七年矣,深念上天涉降之威,祖宗托付之重!朕為民父母,然不得而卵翼之;民為朕赤子,卻不得而繈褓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穢!貽羞宗社,致疚黔黎。罪非朕躬,其責誰任?
所以,使民鋒鏑罹難,蹈於水火;堇量以壑,骸積成丘者,皆朕之過也!使民輸騶挽栗,居送行賚,加賦多無藝之征捐,預征有稱貸之苦者,又朕之過也……
至於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者,皆朕撫馭失宜也……”
……
這就是崇禎的“罪己詔”。
之前已經發過三次“罪己詔”了,這是第四次。
在原本的曆史上,崇禎一共發過六次罪己詔。論文采,一次比一次寫得好;論認錯態度,一次比一次誠懇。
曆史上發“罪己詔”最多的皇帝就是他了。
認錯態度最好的也是他!
可是,這世上的很多事情,不是光靠用嘴巴認個錯就能解決問題的,解決問題,靠的還得是魄力、手段和謀略。
而這一次最後這幾句……“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者,皆朕撫馭失宜也”。
其實也是隱隱約約,在向王昊和孫傳庭表達歉意。
……
做為皇帝,也是有尊嚴的。
崇禎覺得自己也隻能做到這樣了。更覺得自己發了“罪己詔”之後,王昊就應該屁顛屁顛地跑來跪舔,向自己表忠心,然後……君臣相得,共度時艱,出兵為自己內平流寇,外拒滿清。
然而,他想多了。
此時的王昊,早已看透了崇禎的性格,看透了明末的這個腐朽的官場和朝廷。
並且,也深知每一個朝代的滅亡,都沒有什麽值得同情的道理。深知在明末這個時期這個民族需要的不是“維穩”……維持朱氏天下的穩定。而是需要鳳凰涅盤,浴火重生!
這是每一次,當封建社會的朝廷官吏腐敗到了極點,從上到下都爛了,已經爛到根子上的時候,這個民族都需要走的一道……流程!
所以,王昊並沒有對崇禎的“罪己詔”做出任何的迴應。
那麽,此時的王昊又在幹什麽呢?
……
皮島城內,熱鬧非凡,家家戶戶張燈結彩。
大街之上,舞獅舞龍,男男女女喜笑顏開。
因為,他們的少主人出生了。
……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五月二十日,孫致瑤為王昊產下一子,男丁,重六斤六兩,
正合“六六大順”之數!
將軍府上下,歡聲四起。孫傳庭也是讓人推著病床來到產房外麵,看著外孫子樂得合不攏嘴。
軍師宋獻策最鬼。
竟然當著孫傳庭的麵,對王昊說道:
“昔有劉伯溫為太祖朱元璋算卜,卜明朝曆數之長短時,曾有言曰:‘朱氏基業三百單八,遇順則止’。
這‘三百單八’,其實就是一個“順”字。
‘遇順則止’,則是指朱姓明朝國祚會終止在一個命中帶“順”的人身上。
少主出生時,剛好六斤六兩。正合“六六大順”,豈非天意?”
這個反賊,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造反!
王昊正想要去阻止他亂說,卻聽他又說道:“依屬下看,少主的名字當中,應該有一個“順”字。將軍你看……就叫“王大順”如何?”
王大順?
這麽土的名字,王昊自然不會采用的,何況,還有孫傳庭這個“忠臣”在旁邊呢。
遂踢了宋獻策一腳,笑罵道:“你這個亂臣賊子,少在這裏裝神弄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