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從兵力對比看,李過的流寇軍有六萬多人,而劉澤清的官軍僅有兩萬多人。
但是,戰爭比的不僅是人多。
官軍訓練有素,裝備齊全。
而流寇軍則完全是一群烏合之眾,其中老弱居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未經訓練的農民。若是兩軍正麵交戰,流寇軍肯定不是對手。再加上劉澤清也算是一員宿將。雖然談不上有多厲害,但比起李過卻是隻強不弱。
兩軍惡戰數場,李過連戰連敗,損兵折將,退到蒙陰時,六萬多人已經隻剩不到四萬。
到了此時,李過才想起宋獻策來,對左右親兵道:“去叫那宋矮子過來議事,看看他有沒有什麽對策。”
親兵聞言,應聲而出。
少頃,一名身穿道袍的……“孩子”……在親兵的帶領下揭簾而入。
但見這“孩子”身高不滿四尺,麵狹而短,相貌醜陋,其形如鬼。跛著右足,拄著拐杖,走路一瘸一瘸的甚是難看。
這“孩子”就是宋獻策。
此時見李過終於問策於自己,宋獻策便笑了笑道:“將軍想要打敗劉澤清,其實一點都不難。隻需宋某出城一趟,數日之內,便可得到一支兩萬多人的大軍,然後與將軍夾擊劉澤清,必可將之擊敗。”
李過有些不信。
還懷疑宋獻策想要逃跑。
於是,便冷哼一聲道:“本將聽說你能掐會算,還能占卜,想非是能請來幾萬天兵天將?”
“將軍說笑了。”
宋獻策修養極好,並沒有與李過一般見識,而是笑了笑道:“沂蒙山中,有一支義軍,其首領名叫李青山。這夥義軍雖然人數隻有兩萬餘人,但卻以積年悍匪居多,其戰力恐怕不輸將軍你這四萬人馬。”
李過聞言,心中略有些不服。
但想到若是真有一支援軍,對當前的戰局也是大有裨益。遂又問道:“可有把握?”
宋獻策聞言大笑,得意地說道:“宋某當年遊曆天下之時,曾經被李青山那廝搶光了身上的銀子,後來,宋某便為那廝算了一卦,算得那廝心服口服,對宋某以“半仙”唿之。
那廝不僅退迴了我的錢財,還多送了我五十兩銀子。
此番,宋某要是親自去沂蒙山找他,也不要什麽說辭,隻要再給他算上一卦,便可將他忽悠過來。”
李過聞言,也是大笑起來。
又道:“先生既善算卦,可知此戰吉兇如何?”
宋獻策眼珠一轉,開口說道:“宋某早已算過,得其簽詞曰:“出入營謀大吉昌,似玉無瑕石裏藏;若得貴人來指引,斯時得寶喜風光。”
“這是何意?”李過不懂。
“此卦,乃石藏珍寶之象也。”
宋獻策道:“意思是……若肯聽貴人相勸,則凡事稱心大吉也。”
說罷,便拄著拐杖,一瘸一瘸地向外走去。
……
是夜,宋獻策依舊打扮成測字算命的道士,帶著二十名化裝成百姓的親衛,從蒙縣城頭用繩子墜下,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然後,幾經周折,在沂蒙山中找到了盤踞在此的悍匪李青山。
李青山見是“宋半仙”來找自己,趕緊將宋獻策迎於帳中,待若上賓。
又是一陣忽悠,說得李青山點頭哈腰。
於是,李青山聽宋獻策之言,從兩萬軍隊中挑選出三千勇士為先鋒,晝伏夜出,潛行到蒙縣附近。
在休整了一個白天後,於夜間對劉澤清的軍營發動突襲。
三千勇士順風放火,攪得劉澤清軍營大亂。李過趁機帶蒙縣城中義軍殺出,兩軍合力夾擊劉澤清。
劉澤清大敗,率殘部退往莒縣。
此戰,共殺敵八千餘人,俘敵五千餘人,另有數千人趁夜逃入附近深山之中。最後隨劉澤清逃到的莒縣,僅剩八千餘人。
戰場局勢攻守易勢。
劉澤清再也不敢主動進攻,隻好龜縮在莒縣城中,固守待援。
而義軍通過這場大勝,士氣複振,各方匪寇紛紛來投,短短十幾天內,李過和李青山的軍隊加在一起便達到了八萬多人。
由於在蒙縣一戰中,宋獻策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李過再也不敢輕視這個“相貌醜鄙”的矮子,從此對宋獻策言聽計從,表現得如乖兒子一般恭順。
同時,李青山在“宋半仙”山勸說之下,也正式投靠了李自成。並且被李自成任命為李過的副將。
接下來,宋獻策又對李過道:“兵在精而不在勇。我軍人數雖有八萬,卻隻是一群烏合之眾。依宋某之見,將軍應當立即對軍隊進行整編。”
李過問道:“按先生之意,該當如何整編?”
“挑出精銳,組建戰兵。”
宋獻策道:“可參照闖王的“老營”方式,將軍中青壯和有過戰鬥經驗的將士挑出來,另組一軍稱為戰兵營;而那些剩下的老弱,則組成輔兵營。
武器盔甲優先滿足戰兵營,糧草物資也優先滿足戰兵營,將戰兵營打造成一支精銳,用於在關鍵時候投入戰場,克敵製勝。
而輔兵營,則主要用來跟敵人拚消耗,比如攻城時擔任敢死先驅,消耗敵人兵力和戰略物資等等。如此行事,則將軍之軍隊,必會戰力倍增。”
李過聞言,便依計而行。
在進行一番整頓之後,再次揮軍攻打莒縣。采用拚消耗的戰術,用督戰隊驅動輔兵去送死,晝夜不停地攻城。
這種不顧傷亡的攻城,並不是想將城池攻破。
其目的,是消耗城內的物資。
在戰死了兩萬多輔兵之後,城內劉澤清的軍隊也傷亡了兩千多人,僅剩不到六千人。而且,由於劉澤清的軍隊是敗退到莒縣的,所攜帶的物資以及城內的物資存儲都不是很多。
在宋獻策的這種“拚消耗”的戰術下,箭矢、彈藥等物資也很快就被消耗殆盡。
無奈之下,劉澤清隻好率軍突圍,帶著僅剩的六千殘兵,倉皇逃迴了濟南。
如此一來,青州府境內,再也沒有任何官兵可以擋義軍前進的步伐。李過在莒縣休整了一天,再次起程,帶著六萬多人馬,直撲登萊而去。
登萊境內,頓時風雲變色。
……
(附錄:明末登萊地圖。)
……
但是,戰爭比的不僅是人多。
官軍訓練有素,裝備齊全。
而流寇軍則完全是一群烏合之眾,其中老弱居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未經訓練的農民。若是兩軍正麵交戰,流寇軍肯定不是對手。再加上劉澤清也算是一員宿將。雖然談不上有多厲害,但比起李過卻是隻強不弱。
兩軍惡戰數場,李過連戰連敗,損兵折將,退到蒙陰時,六萬多人已經隻剩不到四萬。
到了此時,李過才想起宋獻策來,對左右親兵道:“去叫那宋矮子過來議事,看看他有沒有什麽對策。”
親兵聞言,應聲而出。
少頃,一名身穿道袍的……“孩子”……在親兵的帶領下揭簾而入。
但見這“孩子”身高不滿四尺,麵狹而短,相貌醜陋,其形如鬼。跛著右足,拄著拐杖,走路一瘸一瘸的甚是難看。
這“孩子”就是宋獻策。
此時見李過終於問策於自己,宋獻策便笑了笑道:“將軍想要打敗劉澤清,其實一點都不難。隻需宋某出城一趟,數日之內,便可得到一支兩萬多人的大軍,然後與將軍夾擊劉澤清,必可將之擊敗。”
李過有些不信。
還懷疑宋獻策想要逃跑。
於是,便冷哼一聲道:“本將聽說你能掐會算,還能占卜,想非是能請來幾萬天兵天將?”
“將軍說笑了。”
宋獻策修養極好,並沒有與李過一般見識,而是笑了笑道:“沂蒙山中,有一支義軍,其首領名叫李青山。這夥義軍雖然人數隻有兩萬餘人,但卻以積年悍匪居多,其戰力恐怕不輸將軍你這四萬人馬。”
李過聞言,心中略有些不服。
但想到若是真有一支援軍,對當前的戰局也是大有裨益。遂又問道:“可有把握?”
宋獻策聞言大笑,得意地說道:“宋某當年遊曆天下之時,曾經被李青山那廝搶光了身上的銀子,後來,宋某便為那廝算了一卦,算得那廝心服口服,對宋某以“半仙”唿之。
那廝不僅退迴了我的錢財,還多送了我五十兩銀子。
此番,宋某要是親自去沂蒙山找他,也不要什麽說辭,隻要再給他算上一卦,便可將他忽悠過來。”
李過聞言,也是大笑起來。
又道:“先生既善算卦,可知此戰吉兇如何?”
宋獻策眼珠一轉,開口說道:“宋某早已算過,得其簽詞曰:“出入營謀大吉昌,似玉無瑕石裏藏;若得貴人來指引,斯時得寶喜風光。”
“這是何意?”李過不懂。
“此卦,乃石藏珍寶之象也。”
宋獻策道:“意思是……若肯聽貴人相勸,則凡事稱心大吉也。”
說罷,便拄著拐杖,一瘸一瘸地向外走去。
……
是夜,宋獻策依舊打扮成測字算命的道士,帶著二十名化裝成百姓的親衛,從蒙縣城頭用繩子墜下,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然後,幾經周折,在沂蒙山中找到了盤踞在此的悍匪李青山。
李青山見是“宋半仙”來找自己,趕緊將宋獻策迎於帳中,待若上賓。
又是一陣忽悠,說得李青山點頭哈腰。
於是,李青山聽宋獻策之言,從兩萬軍隊中挑選出三千勇士為先鋒,晝伏夜出,潛行到蒙縣附近。
在休整了一個白天後,於夜間對劉澤清的軍營發動突襲。
三千勇士順風放火,攪得劉澤清軍營大亂。李過趁機帶蒙縣城中義軍殺出,兩軍合力夾擊劉澤清。
劉澤清大敗,率殘部退往莒縣。
此戰,共殺敵八千餘人,俘敵五千餘人,另有數千人趁夜逃入附近深山之中。最後隨劉澤清逃到的莒縣,僅剩八千餘人。
戰場局勢攻守易勢。
劉澤清再也不敢主動進攻,隻好龜縮在莒縣城中,固守待援。
而義軍通過這場大勝,士氣複振,各方匪寇紛紛來投,短短十幾天內,李過和李青山的軍隊加在一起便達到了八萬多人。
由於在蒙縣一戰中,宋獻策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李過再也不敢輕視這個“相貌醜鄙”的矮子,從此對宋獻策言聽計從,表現得如乖兒子一般恭順。
同時,李青山在“宋半仙”山勸說之下,也正式投靠了李自成。並且被李自成任命為李過的副將。
接下來,宋獻策又對李過道:“兵在精而不在勇。我軍人數雖有八萬,卻隻是一群烏合之眾。依宋某之見,將軍應當立即對軍隊進行整編。”
李過問道:“按先生之意,該當如何整編?”
“挑出精銳,組建戰兵。”
宋獻策道:“可參照闖王的“老營”方式,將軍中青壯和有過戰鬥經驗的將士挑出來,另組一軍稱為戰兵營;而那些剩下的老弱,則組成輔兵營。
武器盔甲優先滿足戰兵營,糧草物資也優先滿足戰兵營,將戰兵營打造成一支精銳,用於在關鍵時候投入戰場,克敵製勝。
而輔兵營,則主要用來跟敵人拚消耗,比如攻城時擔任敢死先驅,消耗敵人兵力和戰略物資等等。如此行事,則將軍之軍隊,必會戰力倍增。”
李過聞言,便依計而行。
在進行一番整頓之後,再次揮軍攻打莒縣。采用拚消耗的戰術,用督戰隊驅動輔兵去送死,晝夜不停地攻城。
這種不顧傷亡的攻城,並不是想將城池攻破。
其目的,是消耗城內的物資。
在戰死了兩萬多輔兵之後,城內劉澤清的軍隊也傷亡了兩千多人,僅剩不到六千人。而且,由於劉澤清的軍隊是敗退到莒縣的,所攜帶的物資以及城內的物資存儲都不是很多。
在宋獻策的這種“拚消耗”的戰術下,箭矢、彈藥等物資也很快就被消耗殆盡。
無奈之下,劉澤清隻好率軍突圍,帶著僅剩的六千殘兵,倉皇逃迴了濟南。
如此一來,青州府境內,再也沒有任何官兵可以擋義軍前進的步伐。李過在莒縣休整了一天,再次起程,帶著六萬多人馬,直撲登萊而去。
登萊境內,頓時風雲變色。
……
(附錄:明末登萊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