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留守登萊的是王昊手下的參將王廷臣,


    副將是賀忠和馬橫。


    總兵力是一萬三千人。


    這一萬三千人包括:王昊留給王廷臣的六千人和留給肖羽守衛總兵府和燧發槍作坊的兩千人,以及王昊讓王廷臣新招的五千人。


    在得到李過的流寇軍進入青州府的消息之後,王廷臣給賀忠留了五千人守登萊,親自帶領八千人馬進入了萊州府的濰坊縣布防阻敵。


    由於總兵王昊和巡撫王自勉在登萊的施政都頗得民心,王廷臣的軍隊得到了濰坊百姓的鼎力支持。再加上有較多的物資儲備,依靠堅固的城牆,王廷臣死死地頂住了李過的進攻。


    不過,李過依舊采用宋獻策的“拚消耗”戰術,用督戰隊逼著輔兵上前送死,大量地消耗著城內的彈藥和箭矢。


    亂世之中,人不如狗。


    路有白骨,易子相食。


    最不缺的就是願意去送死的流民,隻要給他兩頓飯吃,再給他一把刀甚至一根木棒,他們就會在督戰隊的驅使下,不管不顧地往前衝。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後麵有督戰隊在驅趕他們。


    更重要的是他們吃了一頓飽飯,就不必再成為倒在路邊的餓殍。吃過一頓飽飯之後,做鬼也是幸福的飽死鬼。


    濰坊城外,積屍如山,血流成溪。


    僅僅是三天時間,倒在濰坊城外的流寇軍就達到了萬人以上。不過,流寇軍的數量卻一直有流民在補充,甚至不減反增,達到了六萬五千多人。


    流民實在是太多了。


    一句“登萊有糧,富如天堂”,使得很多地方的流民都在往登萊趕,也使得李過根本不用為兵力擔心。


    ……


    濰坊城內,王廷臣的守軍也打得很頑強。


    守軍在武器裝備方麵,占了很大的優勢。


    王廷臣的八千守軍中,有兩千人裝備了火繩槍,還有一百多人裝備了隧發槍。除此之外,還在城上架起了三十幾門大大小小的火炮,時不時地轟他幾下,給流寇軍造成不小的死傷。


    而且,王廷臣這次還帶來了三千多匹戰馬。


    當敵軍攻城很急的時候,副將馬橫,便會帶著騎兵去外麵殺上一場,再返迴城中。


    如此一來,戰爭基本上陷入了膠著狀態。


    但是,畢竟流寇軍在人數方麵占有絕對的優勢,如果王昊的援兵不能及時趕迴,濰坊的陷落也隻是時間問題。


    ……


    那麽,此時,王昊的軍隊到了哪裏?


    此時的王昊,其實已經到了濰坊。在離濰坊縣城僅12公裏遠的嚴複山上,王昊正翹著胖胖的屁屁,端著望遠鏡在看著王廷臣跟李過他們打群架,不時地發出“啊呀,哦呀”的驚歎之聲。


    王昊已經到這裏有兩天了。


    不過,卻並沒有將全部的軍隊帶來。


    隻帶了六千多人。


    因為擔心皇太極出兵登萊,所以,在快速通過了鄭芝龍控製的福建海域之後,王昊就對艦隊進行了分兵。這次帶去巡航的一萬五千多人,被王昊分成了三個部分。


    主要是按照戰船的航行速度來劃分的:


    第一隊,由航速最快的六艘葡萄牙風帆戰列艦組成。


    統軍主將是曹變蛟,將士兩千餘人,打著王昊的旗幟,乘坐那些航速很快且可以逆風行駛的葡萄牙戰船,以最快的速度趕迴登州港。


    這是“惑敵”之計。


    大張旗鼓,虛張聲勢。目的是為了營造一種王昊主力已經趕迴登萊的假象,使皇太極有所顧忌,不敢輕舉妄動。


    第二隊,由那些速度最慢的一百五十多艘原登萊水師戰船,以及繳獲的那些海盜船、武裝商船組成。主將是林明,共率領六千餘人,押運大量的物資和俘虜,從後麵慢慢趕往登州港。


    第三隊,由“蒼龍”號戰船和航速較快的二十四艘葡萄牙武裝商船組成。


    這是王昊的主力,由王昊親任主帥,韋何和郭紹振擔任副將,共裝了七千軍隊。


    這一隊的船艦,在航行到日照港後,便停了下來。然後,王昊留下許策和典虎率一千人駕船前往登萊。其它的六千人,則在王昊和韋何、郭紹振的帶領下在日照港登陸,進入了青州府的地域。


    救兵如救火。


    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盡快將主要兵力投入戰場。


    不過,王昊還是來得有些遲了。


    原本以為劉澤清不會敗得那麽快,王昊才在日照港登陸的。當時的想法是想與劉澤清一起夾攻李過,在青州府的地域上就將流寇軍擊敗,以免流寇軍進一步去禍害自己的萊州府和登州府。


    但是,讓王昊沒想到的是,自己才剛到日照港,劉澤清就在莒縣一戰中大敗而逃。


    由於王昊手上隻有六千人,而且幾乎全是步兵。無奈之下,隻好不動聲色,晝伏夜出,遠遠地跟在流寇軍的後麵,以期尋找最佳的戰機。


    就這樣一直跟到濰坊境內,才躲進了離濰坊較近的嚴複山中。


    ……


    王昊來到嚴複山中已經有兩天兩夜了。


    本來想休整一下馬上就發動進攻策應王廷臣的。但是天公不作美,時值仲春,天天下雨,這對王昊一方非常不利。


    王昊所倚仗的,是火器。


    這次的六千軍隊,有五千七百人用的是火繩槍,還有三百人用的是燧發槍。不論是火繩槍還是燧發槍,在下雨天都是不能使用的。


    即使是采用了防雨罩,也隻能開第一槍。等到要換彈藥時,雨水就可能將藥倉打濕,從而無法將槍打響。


    原本曆史上的英法聯軍入侵中國,就曾因為在雨天與清軍作戰而吃過大虧。


    除此之外,就是視線問題。


    連續幾天的陰雨,讓望遠鏡的作用大打折扣。隻要稍遠一點就看不清楚。直到今天天氣轉晴,雨霧散盡,王昊才能看清楚濰坊城外敵軍的紮營情況。


    看了一會之後,王昊將望遠鏡交給一旁的韋何,笑了笑道:“韋將軍,你來看看,再說說你發現了什麽。”


    這是在培訓韋何。


    自從在汕頭灣一戰中,韋何勇擒海盜二首領謝耀煬後,王昊就更看重韋何了,有事沒事會跟他講一講古今中外的經典戰例。


    而這一次,除了想跟他現場講解,也是想考校一下他,看看他的悟性。


    韋何接過望遠鏡。


    仔仔細細地看了一會兒,才對王昊說道:“敵軍雖是結成一個大營,卻又將營盤分成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的營盤的情況差別很大。”


    “不錯!”


    王昊讚許地點了點頭,示意韋何接著說下去。


    韋何聞言,便又接著說道:


    “西北角一側的營盤很大,但看起來很亂,箭樓、哨樓很少,柵欄很短小粗糙,在柵欄外麵連濠溝都沒有。


    正西方向……也就是位於三個營盤中間的那個營盤,營盤較小,但很整齊,箭樓林立,戒備森嚴。


    而西南方向的營盤,也比較小,箭樓哨樓也比較多,但卻帳篷設置混亂,內裏交通彎彎曲曲,顯然是不懂兵法之人所設。”


    “沒錯!”


    王昊笑了笑,又道:“韋將軍可是看出了一點什麽?”


    韋何想了一下道:“依照敵軍這紮營方式判斷,西北角的必是輔兵營,西南角的必是悍匪李青山的軍營,而中間的,則是李過的戰兵營。”


    “很好!”


    王昊再次讚許地點了點頭,又對韋何道:“三個營盤雖然互為犄角,但無奈輔兵營太弱,這便是咱們的機會。”


    說罷,便下令道:“讓將士們都好好休息一下,待到今夜子時之後,便隨本將出發,決勝之日,便在今晚!”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我的巨艦大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風木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風木魚並收藏明朝:我的巨艦大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