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的牆頭,被劉表經營的固若金湯。


    諸葛一行已經北上,站在劉表身邊的卻是蔡瑁。


    “明公真的決定了?”


    “德珪,其實我怎麽決定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荊州百姓自己做出了選擇。”


    蔡瑁有些不悅,如果不是劉表配合促成此事,劉琦怎麽能將那些人拉攏起來。


    劉表仰天長歎道:“光陰似箭,時不我待啊!”


    蔡瑁默然,當初劉表初入荊州的時候,也曾有過豪情壯誌,西麵攻取益州以奉倉庫,東邊擊敗袁術以威震中原,不過荊州的世家並不想過度的卷入戰爭,他們蔡家,蒯家兄弟諸多人聯合起來,隻為了限製劉表的雄心。


    現在的劉表年過半百,被安逸的生活磨光了誌向。


    真是可悲啊,蔡瑁自己射出去的箭,反而讓自己成了靶,正因為劉表雄心不在,所以他把希望放到了兩個兒子上,結果兩個兒子都沒有過人的才華,以至於劉表現在隻想著保全現有的權勢。


    “德珪,轉眼我們都老了!”


    蔡瑁和劉表相差不到十歲,不過看上去卻年輕不少。這些年劉表掌握荊州,實權有很大一部分落在他手裏,這使得他榮光大發。


    他之所以支持曹操,是因為他和曹操有舊,若是曹操成為大勢,可以挾天子而令諸侯,那他就可以挾劉琮而令荊州。


    “明公正值壯年,何談老夷,想太祖——”


    劉表擺了擺手,“老沒老我還是感覺的出來的,有時候真感覺,對不起你姐姐的。”


    蔡瑁啞口。


    劉表繼續語重心長的說道:“想當初,我也是意氣風發,單槍匹馬避過南陽的袁術來到襄陽,若不是德珪和蒯家兄弟,焉能有我的今日?


    德珪的恩情我一直記在心裏。”


    “明公聲名在外,是明公有恩於瑁,有恩於荊州!”蔡瑁趕忙說道。


    “不必如此拘束,今年年前我準備讓琮兒和令愛完婚,到時候我們兩家就成了一家人,你和我關係又進了一層。”


    “都是明公抬愛,這是小女的福分。”


    “是我家二小子有福嘍!”劉表撫摸著城牆,了望著前方的漢水,身後的峴山,“可惜,這大好山河,也不知道他能過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多久!”


    “明公威名,加上二公子的聰慧,定可保荊州百年無虞,我荊州與外界無有爭鋒之意,可若有人敢犯我荊州疆界,瑁必以死拒之!”蔡瑁抱拳道。


    “德珪的才幹忠心我豈能不知,隻是我執掌荊州多年,並未給荊州百姓帶來多少恩惠,如何又忍心將他們卷入戰火之中呢?


    如今中原的戰事我們已經難以插手,等到他們分出勝負,天下大局已定,荊州也無必要負隅頑抗。”


    “明公!”蔡瑁唿喚道。


    “德珪,曹操那邊,我從府庫給你調十萬糧草,兩千萬錢,你以私誼,給曹操送去。”


    “可是,明公,你不是剛送了那諸葛亮一份大禮嗎?為何又要我——”


    “反正我素來大方,也不好厚此薄彼。他們有能耐盡管使去,誰贏了咱們聽誰的。”


    “明公,隻怕他們事後記仇不記恩!”


    “是啊,這點我早就想好了,所以仇恨嗎,都歸結在我身上,曹操那邊的恩情由你領著,至於大帥府那邊嗎,就由琦兒領著。”


    “明公!”蔡瑁一副感動的樣子。


    “反正等他們打完,到時候我都要死的人了,他們還能掘我的墓不成?哈哈哈,德珪不用愧疚,我們可以說是一家人了。


    還有,我與那諸葛亮也交談了一番,他說他們大帥要封我為荊王。


    德珪別急,”看蔡瑁要說話,劉表伸手阻攔道,“這我是不信的,不過我想著,他們到時候封琦兒個襄陽王或是長沙王還是有可能的。


    我也沒要求別的,我隻讓諸葛亮轉告他們大帥,這荊州雖然有不少大臣支持曹操,可這並不是忠於曹操,而是忠於曹操手中的天子,即便大帥軍勝了,荊州願意歸降,但是他們不能追究,如同德珪一般,忠於朝廷的人。”


    聽到這話,蔡瑁終於跪倒在地,“明公,瑁何德何能啊!”


    劉表趕忙將蔡瑁扶起,“我說過,你和蒯家兄弟的恩情我一直記在心裏。


    蒯家兄弟內斂一些,而你做事相對露出鋒芒,其實我並沒有多在意,由你幫我看著荊州,總比我兩眼一摸黑要好。


    而且我也想過了,若是荊州能保住,就把荊州交給琮兒,不是他比琦兒優秀,而是我更相信德珪你。這自家的東西與其便宜外人,不如分享一些給親家,難道不是嗎?


    隻不過中原的戰事不出意外,怕是三兩年就要結束了,到時候荊州難以獨善其身,誰來接管荊州,就不隻是由我決定的了。


    假使有一天琦兒被那位信任,暫時做了荊州之主,我也會告訴他,一定會善待自己的兄弟,善待德珪的家人。不能因為德珪偏向琮兒就懷恨在心。


    琦兒閱曆不足,許多事情做得不到位,但有一點,他熟讀詩書,並非殘暴不仁的人,相信善待兄弟親人這點他是能做到的。”


    “瑁遇到明公,何其幸也!”蔡瑁跪倒在地,俯首泣曰。


    “快起來吧!”劉表用力攙扶道。


    “明公,等會迴去,我就把襄陽城外的一半水軍交予大公子,還望明公成全。”


    “德珪,難道你覺得我說了這麽多,是為了要你的兵馬嗎?”


    “不,隻是這本就是明公的兵馬,以前公子年輕,所以瑁不得不暫時兼顧著,如今大公子已經有能力幫明公分擔一部分事務,瑁也上了年紀,正好減減擔子。”


    “既然你這麽說,我就勉為其難答應了,不過有一點,琦兒畢竟年輕,這軍中的將領還是原來那些,你得多幫琦兒看著,免得出了差錯。”


    “多謝明公!”


    如此一番君臣交心之後,劉表鬆了一口氣,至少,不會因為劉琦的突然崛起使得蔡瑁懷恨在心,荊州朝堂不穩了。


    而蔡瑁也得了劉表的保證,雖然交出了一部分軍權,可是劉表承諾,軍中的那些將領不變,至少,蔡瑁不用擔心,劉琦公子靠著這部分軍隊,來為難自己。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