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祭祖迴來的桓彝一同北上,此時,他的手中多了一把羽扇。


    這是黃家送來的信物,說是黃家小女親手所製,並且每一根羽毛都選擇白鶴尾毛最中間的那根,冬可暖心,夏扇清涼,諸葛亮覺得甚為趁手。


    與羽扇一起的還有一封書信,諸葛亮本以為是黃家女抄錄的詩經,他雖然好讀書,卻不太喜歡這個,結果他打開一看,卻十分的震驚。


    漢朝在荊州設立了專門的弩箭官,因此荊州的弓弩技術一直領先於當世。


    邊柳曾在嵩山的時候就從荊州采購了一批退換下來的弓弩,在洛陽打敗李傕一戰中立下大功。


    事後,大帥府也一直在培養能工巧匠,複製其中的技術,不過模樣好學,技巧難精。


    一些核心的零部件,因為鍛造工藝,又或是材料的問題,始終難以達到精品的程度。大帥府也曾推陳出新,造出過更勝一籌的弓弩,可是工藝卻過於繁雜,使得人工成本過高,產量十分低下。


    諸葛亮在大帥府辦事的時候,邊柳還專門讓諸葛亮思考過如何解決問題。


    隻是諸葛亮當時並沒有涉獵過這些,倒時憑著異想天開提出了幾個意見,結果毫不意外,全部沒有成效。


    此時,黃家送來的圖紙中,不僅包含了現有荊州弓弩的製造全方案,其中有材料的選擇,全套鍛打的工藝……甚至於,裏麵還有改良的新型弓弩。正因為諸葛亮當初有一些失敗的經驗,所以他能看出,這上麵的方案是可行的,而且成本產量都是可控的。


    諸葛亮下意識握緊了拳頭,單單這份圖紙,此次荊州之行就不虛了。


    “孔明麵紅耳赤,莫非這紙中寫的是《鳳求凰》?”桓彝笑臉問道。


    諸葛亮不語,將信紙折好,放入懷中。


    “怕是這詩不醉人人自醉嘍!”桓彝拍著大腿說道。


    “公長少年離家,如今名傳天下,此番迴家, 怕是說媒的婆子都快把門檻踏破了吧?”


    桓彝忽然閉口,拘謹的樣子反倒讓諸葛亮笑了出來。


    “我聽人說,論起嘴上功夫,孔明還沒輸給任何人過?”長路漫漫,行人都喜歡通過鬥嘴來解悶。


    “不敢不敢,有公長兄朝堂質問李傕在前,亮隻敢區居第三。”


    “為何是第三?”


    “這第二嗎,自然是在公長兄麵前搬弄是非,說我嘴上功夫沒輸過的那人。”諸葛亮大笑道。


    “孔明真風趣也!”桓彝跟著笑道。


    兩人說著,諸葛亮拿著羽扇,指著前麵騎馬的將軍:“那位將軍頭須摻白,背影卻飽含神采,光澤含而不發,不知道喚作何名?”


    此行北上,劉表本欲送諸葛亮許多禮物,不過許昌的珠寶諸葛亮不稀罕,若是錢糧這些,又轉運不方便,於是諸葛亮就按照邊柳的要求,從劉表處索要了許多文臣武將。


    劉表不僅全部答應了,而且還額外贈送了一批幹吏。


    桓彝笑著說道:“孔明手拿著黃家的羽扇,難道沒聽說過黃忠將軍嗎?”


    “哦,莫非是字漢升的那位?”


    “沒錯,此行我返鄉不僅是為了祭祖,更是受了大帥旨意,征辟這位將軍。”


    諸葛亮摸著下巴,“此前我為大帥整理書案多時,也沒見有人推薦過這位將軍啊?”


    諸葛亮也是經過南陽後,才聽說長沙有這位守城將軍。


    “以前我也有過這種困惑,太祖曾經評價過留侯,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留侯的謀略,我等難以瞻仰,不過大帥未卜先知的本事,我倒是見得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不對勁!


    諸葛亮很困惑。


    還有這些黃家突然找上自己,諸葛亮一開始懷疑是龐統,但想想,就算龐家和黃家有幾分交情,能讓黃家如此招攬?自己還未下聘,對方就送上這麽一份大禮?


    諸葛亮手貼在胸前,感受懷裏的圖紙想到。


    大帥啊大帥,不會是您老把我給賣了吧?


    ……


    此時的江夏,黃承彥來到了江夏太守黃祖處。


    兩家其實關係很深,不過黃祖一心仕途,而黃承彥偏向隱居清修,所以外人眼裏,雙方關係有些惡劣。


    “當初劉表想找你做官,你推辭不就,如今那位隻派了一個年輕人,你就眼巴巴貼上去,你半生養望,就不怕被人說閑話嗎?”黃祖問道。


    “都這個年紀了,還在乎別人說閑話嗎?”黃承彥說道,兩人態度都很隨和,其實一方在朝,一方在野也是保全家族的方式而已。接著黃承彥笑了出來,“不過這一次可不是我主動貼上去的,而是那位大帥先行派人送信,說是要給你侄女介紹個乘龍快婿。此事我不好拒絕,本想著,若是派了個膏粱子弟,就想辦法拒了去,於是我讓你侄女出了三道題,沒想到他的迴答,英二很滿意,我觀那小子也的確是了不得的俊傑,於是便決定促成此事。”


    “也好,反正從下聘到結親也要一年時間,這麽久,中原就算沒分出勝負,也差不多了。”黃祖說道。


    “我對戰事不太了解,依你看,那位勝負如何?”


    “單從地盤看,自然是你的準女婿支持的那位勝算高,隻不過戰爭的變數很大,我遠在江夏,也說不準。”


    “倒也無妨,即便是輸了,黃家也不至於因為一門親事惹禍。”黃承彥說道。


    黃祖點了點頭。


    黃承彥又問道:“如今公子劉琦公開表明了態度,江夏這邊你準備怎麽做?”


    江夏是劉表的地盤,但這裏的軍政,黃祖都具有很大的決定權。


    黃祖眯著眼睛盯著黃承彥,“你不會是來做說客的吧?”


    “倒是個有這個意思,”黃承彥拿出一份信。


    黃祖接過一看,大概意思是,繼續擔任江夏太守,並且封侯。


    信中倒沒有提別樣的要求,隻是索要了一人——甘寧。


    甘寧是益州人,曾做到蜀郡的郡丞。劉焉死後,甘寧與好友反叛劉璋,事敗後逃到荊州。


    可能是劉表不夠重視,甘寧以劉表不習武事,沒有前途為由,準備前往江東。


    但黃祖和孫家舊怨很深,雙方都是要置對方於死地的那種,所以夏口戒備很嚴,甘寧就被截留了下來。


    隻是黃祖雖然任用甘寧,卻也沒有重視,畢竟甘寧有前科,對黃祖而言,忠心比能力要重要許多。


    如果要黃祖公開支持公子劉琦,他並不願意,不過送一個人過去,黃祖並不在意,而且,這也算是對甘寧的一種施恩。


    隻是,他很奇怪,為什麽那位大帥,會在乎甘寧這麽一個小人物?


    黃祖苦思冥想,難不成那位現在就要布局蜀中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悟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悟空並收藏冒名劉辯:三興炎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