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確實說過,曹操隻手起家,破黃巾,據東郡,不過數年便具有兗州,連袁術也不是他的對手,如今雖然你們占據了河北關中,但剛經過大戰,元氣未複。
而曹操具有天子,聲威浩蕩,他勸父親派出兵馬,響應朝廷,不過父親拒絕了。所以他建議父親,進貢天子一批糧草甲胄。”
“你父親不會答應的,蔡瑁想用你父親的資源去達成他的人情,你父親怎麽會同意呢?”
“但是父親並沒有反對。”
“沒錯,當初你父親靠著襄陽世家的支持坐穩了荊州刺史的職位,所以蔡瑁的許多建議,他不好直接反駁,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人站出來替他說話。”
“誰?”
“你!”諸葛亮指著劉琦。
“你還不明白嗎?蔡瑁希望你弟弟劉琮繼承荊州牧的職位,到時候主弱臣強,荊州的事務便決定在他手裏。
你父親還需要他們的支持,所以隻能順著他們的心意,更偏向於你弟弟。
可是你父親並非庸人,他怎麽甘心自己的繼承人受到權臣的擺布呢?”
“那父親會怎麽做?”
“這不取決於你父親,而取決於公子你?
若是公子嫉妒你弟弟,想要去討好後母,你父親一定是會大失所望。
反而,你要想讓你父親刮目相看,你就要讓你父親看到你自強不息,奮起抗爭的一麵。”
“可是,父親麾下, 以蔡家蒯家最為顯赫,蔡瑁旗幟鮮明,而蒯家慣會明哲保身,他們都沒有接納我意意思。”
“那是因為之前的公子沒有鮮明的態度。”
“態度?”
“沒有錯,一味的討好他人是沒有作用的,你父親為什麽單騎入荊就能獲得他們的支持?這不僅有他是劉姓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你父親和他們達成了利益一致,休養生息,使得在天下大亂的時候,荊州成為一片樂土。
公子若隻是一味的模仿你父親,那世家之人為什麽不選擇一個更加怯弱的?你弟弟遠不如你,他上位,蔡家蒯家他們可以更容易的獲得好處。”
“那我應該怎麽做?”劉琦發現,麵前這個年輕人每一句都精中要害,與他息息相關,“請先生教我!”
“若是荊州是孤立之地,恐怕公子永遠也無法勝過你弟弟,可是大漢是十三州,荊州隻是一地。如今河南河北大戰在即,這正是公子的機會。”
“先生可否說的詳細一點,琦怕理解有誤。”
“既然公子虛心請教,那在下就明說了。眼下,蔡瑁或因舊情,或受到蠱惑,更偏向於曹操那邊,這正是公子的機會。
荊州自州牧一下,難道所有人都與蔡瑁意見一致嗎?”
“難道不是嗎?”
“當然不是,這些天,我從襄陽到南陽,再到江夏,有多少人或是宴請,或是偶遇,公子一直跟在我後麵,難道沒有看見?
荊州,至少有一半的家族,是更加傾向於大帥府的,甚至是蒯家蔡家內部,也不全是支持蔡瑁的決定。
此時,州牧麵前,缺乏一個人出來反對蔡瑁,是因為這些人缺乏一個主心骨。若是公子能夠站出來,堂而皇之的揭露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野心,公開支持大帥府,那麽,這些人自然而然的就會依附公子,公子還會勢單力孤嗎?
公子現在明白,在下不過是一小卒,令尊卻安排公子親自來請的意思嗎?
因為令尊也不想看到蔡瑁一家獨大啊,而他把這個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劉琦呆若木雞,片刻後,才怔怔的說道:“原來父親一直是愛我的,隻是他身居高位,身不由己,怪我還以為他娶了蔡瑁的姐姐,所以偏心弟弟。”
劉琦又想到,蔡瑁還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劉琮,當時自己還想和弟弟爭搶,劉表得知後很生氣,原以為父親是偏愛弟弟,原來父親氣的是自己不爭氣啊!
“公子聰慧之人,終於明白了!”諸葛亮感歎道。
許多事情,說到底隻是一層窗戶紙,隻不過未捅破之前,會誤以為它是千仞石壁。
“多謝先生提點!”劉琦對諸葛亮變得十分恭敬,“隻是大帥那邊,不知道對琦如何看待?”
“令尊不過進貢了些許財物,大帥便一直記恩在心。如今公子在這大戰之時,表明立場,這份恩情,怕是比你父親還要大得多啊!”
劉琦聞言,信心十足的睜大了眼睛,隻是又謹慎的問道:“大帥與逆賊曹操一戰,應該能贏吧?”
諸葛亮輕鬆笑著,“不是應該能贏,而是一定能贏,曹操之所以還不投降,不過是他放不下臉皮罷了。”
諸葛亮說完見劉琦還不放心,便繼續說道:“蔡瑁之所以傾向於曹操,除了舊情,還在於荊州和曹操的地盤接壤,曹操征討袁術時讓南方諸豪傑誤解了他的實力。
雖然曹操起家的經曆頗為精彩,不過我家大帥以一山之地起勢,不更是傳奇?
若是公子還不明白,我再問公子一個問題,你覺得曹操和之前的袁紹,誰更勝一籌?”
“自然是袁紹!”
“所以,答應不就出來了嗎?連袁紹也不是我家大帥一合之地,更何況曹操呢?”
劉琦恍然大悟,“我這便帶先生迴去見我父親,表明態度,以先生之才,定能說服父親,支持大帥,打敗曹操。”
“不急,公子好不容易出來一趟,難道不應該順道拜訪一下荊南的幾大家族,聯合一群誌同道合之士嗎?”
“這,沒有父親的準許——”
“難道蔡瑁做事之前,還會先與你父親商量嗎?”
“可是,我怕沒有父親的支持,這些世家之人不會支持我!”
“那是之前的公子,不過是一個可能或者不可能成為荊州牧的後輩,大家族的族長自然不會重視公子。
但是現在不同了,公子不僅是公子,而且代表了劉荊州一半的意願,背後更有大帥府撐腰。
這蒯家,黃家,龐家,甚至是蔡家,都應該去一一拜會。”
“蔡家?”
“沒錯,這分化延續家族的智慧,可不僅僅是你父親能想到。公子這一去,縱使蒯家蔡家不公開支持,也會讓一二族人靠攏公子。”
諸葛亮輕鬆的說道,心裏則想著,等你見到劉表之前就把事情做了,這股勢力凝成一股準繩,就算劉表一開始不是這麽想的,也改變不了了。
……
而曹操具有天子,聲威浩蕩,他勸父親派出兵馬,響應朝廷,不過父親拒絕了。所以他建議父親,進貢天子一批糧草甲胄。”
“你父親不會答應的,蔡瑁想用你父親的資源去達成他的人情,你父親怎麽會同意呢?”
“但是父親並沒有反對。”
“沒錯,當初你父親靠著襄陽世家的支持坐穩了荊州刺史的職位,所以蔡瑁的許多建議,他不好直接反駁,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人站出來替他說話。”
“誰?”
“你!”諸葛亮指著劉琦。
“你還不明白嗎?蔡瑁希望你弟弟劉琮繼承荊州牧的職位,到時候主弱臣強,荊州的事務便決定在他手裏。
你父親還需要他們的支持,所以隻能順著他們的心意,更偏向於你弟弟。
可是你父親並非庸人,他怎麽甘心自己的繼承人受到權臣的擺布呢?”
“那父親會怎麽做?”
“這不取決於你父親,而取決於公子你?
若是公子嫉妒你弟弟,想要去討好後母,你父親一定是會大失所望。
反而,你要想讓你父親刮目相看,你就要讓你父親看到你自強不息,奮起抗爭的一麵。”
“可是,父親麾下, 以蔡家蒯家最為顯赫,蔡瑁旗幟鮮明,而蒯家慣會明哲保身,他們都沒有接納我意意思。”
“那是因為之前的公子沒有鮮明的態度。”
“態度?”
“沒有錯,一味的討好他人是沒有作用的,你父親為什麽單騎入荊就能獲得他們的支持?這不僅有他是劉姓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你父親和他們達成了利益一致,休養生息,使得在天下大亂的時候,荊州成為一片樂土。
公子若隻是一味的模仿你父親,那世家之人為什麽不選擇一個更加怯弱的?你弟弟遠不如你,他上位,蔡家蒯家他們可以更容易的獲得好處。”
“那我應該怎麽做?”劉琦發現,麵前這個年輕人每一句都精中要害,與他息息相關,“請先生教我!”
“若是荊州是孤立之地,恐怕公子永遠也無法勝過你弟弟,可是大漢是十三州,荊州隻是一地。如今河南河北大戰在即,這正是公子的機會。”
“先生可否說的詳細一點,琦怕理解有誤。”
“既然公子虛心請教,那在下就明說了。眼下,蔡瑁或因舊情,或受到蠱惑,更偏向於曹操那邊,這正是公子的機會。
荊州自州牧一下,難道所有人都與蔡瑁意見一致嗎?”
“難道不是嗎?”
“當然不是,這些天,我從襄陽到南陽,再到江夏,有多少人或是宴請,或是偶遇,公子一直跟在我後麵,難道沒有看見?
荊州,至少有一半的家族,是更加傾向於大帥府的,甚至是蒯家蔡家內部,也不全是支持蔡瑁的決定。
此時,州牧麵前,缺乏一個人出來反對蔡瑁,是因為這些人缺乏一個主心骨。若是公子能夠站出來,堂而皇之的揭露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野心,公開支持大帥府,那麽,這些人自然而然的就會依附公子,公子還會勢單力孤嗎?
公子現在明白,在下不過是一小卒,令尊卻安排公子親自來請的意思嗎?
因為令尊也不想看到蔡瑁一家獨大啊,而他把這個希望寄托在你身上!”
劉琦呆若木雞,片刻後,才怔怔的說道:“原來父親一直是愛我的,隻是他身居高位,身不由己,怪我還以為他娶了蔡瑁的姐姐,所以偏心弟弟。”
劉琦又想到,蔡瑁還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劉琮,當時自己還想和弟弟爭搶,劉表得知後很生氣,原以為父親是偏愛弟弟,原來父親氣的是自己不爭氣啊!
“公子聰慧之人,終於明白了!”諸葛亮感歎道。
許多事情,說到底隻是一層窗戶紙,隻不過未捅破之前,會誤以為它是千仞石壁。
“多謝先生提點!”劉琦對諸葛亮變得十分恭敬,“隻是大帥那邊,不知道對琦如何看待?”
“令尊不過進貢了些許財物,大帥便一直記恩在心。如今公子在這大戰之時,表明立場,這份恩情,怕是比你父親還要大得多啊!”
劉琦聞言,信心十足的睜大了眼睛,隻是又謹慎的問道:“大帥與逆賊曹操一戰,應該能贏吧?”
諸葛亮輕鬆笑著,“不是應該能贏,而是一定能贏,曹操之所以還不投降,不過是他放不下臉皮罷了。”
諸葛亮說完見劉琦還不放心,便繼續說道:“蔡瑁之所以傾向於曹操,除了舊情,還在於荊州和曹操的地盤接壤,曹操征討袁術時讓南方諸豪傑誤解了他的實力。
雖然曹操起家的經曆頗為精彩,不過我家大帥以一山之地起勢,不更是傳奇?
若是公子還不明白,我再問公子一個問題,你覺得曹操和之前的袁紹,誰更勝一籌?”
“自然是袁紹!”
“所以,答應不就出來了嗎?連袁紹也不是我家大帥一合之地,更何況曹操呢?”
劉琦恍然大悟,“我這便帶先生迴去見我父親,表明態度,以先生之才,定能說服父親,支持大帥,打敗曹操。”
“不急,公子好不容易出來一趟,難道不應該順道拜訪一下荊南的幾大家族,聯合一群誌同道合之士嗎?”
“這,沒有父親的準許——”
“難道蔡瑁做事之前,還會先與你父親商量嗎?”
“可是,我怕沒有父親的支持,這些世家之人不會支持我!”
“那是之前的公子,不過是一個可能或者不可能成為荊州牧的後輩,大家族的族長自然不會重視公子。
但是現在不同了,公子不僅是公子,而且代表了劉荊州一半的意願,背後更有大帥府撐腰。
這蒯家,黃家,龐家,甚至是蔡家,都應該去一一拜會。”
“蔡家?”
“沒錯,這分化延續家族的智慧,可不僅僅是你父親能想到。公子這一去,縱使蒯家蔡家不公開支持,也會讓一二族人靠攏公子。”
諸葛亮輕鬆的說道,心裏則想著,等你見到劉表之前就把事情做了,這股勢力凝成一股準繩,就算劉表一開始不是這麽想的,也改變不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