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點,現在把你這些天去了何處,見了何人,說了何話,統統寫下來,否則,別怪我們用刑!”
“嗬嗬嗬嗬,這些天我去了何處,見了何人,說了何話,難道諸位不比我清楚嗎?”諸葛亮一點沒有懼意,“你們跟了我這麽久,也挺辛苦的,就別用這種嚇唬懦夫的舉動了,讓你們主人出來說話吧!”
“不愧是那位大帥身旁的能人,單是這份臨危不懼的氣度就讓人敬佩。”言語間,一個綢衣少年郎從眾人身後走出。
諸葛亮一見,更加鎮定,“原以為劉荊州會派出蔡家的爪牙,沒想到卻是大公子。”
“你認得我?”
“當然,世人皆知,大公子儀表堂堂,溫厚偉壯,與劉荊州容貌多有相似,在下雖然遠道而來,卻仰慕公子久矣。”
“你說這個卻也沒用,你來到荊州,不去見我父親,我父親很生氣。”劉琦笑了出來。
“所以,公子現在要把我帶迴去?”
“當然,如果你求我的話,我也可以把你放了,送你離開荊州。你要知道,我父親雖然看似寬容,可涉及到生死存亡的時候,是不會留情的。”
“不用,就請公子帶我去襄陽吧!正好,這幾日,我遊山玩水,也有點累了。”諸葛亮說著,還伸了個懶腰。
“遊山玩水,閣下莫不是仗著那位大帥的寵愛,所以無所忌諱?這天下之至親,莫過於父子,便是當初武帝與冠軍侯,也有親疏,閣下就不怕耽誤了那位大帥的事,牽連到家族?”
“這有什麽辦法?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憊懶的性子我怕是改不了嘍!”諸葛亮一臉雍容的說道,“不過大帥定然也知道我的性格,所以打發我來荊州了。”
“哦,這話什麽意思?莫不是覺得荊州弱小可欺?”
“不敢,令尊麾下幾十萬水軍,縱橫漢水長江,當初的袁術,現在的孫策,還有西邊的劉焉劉璋父子,都不敢睥睨。
隻不過,劉荊州姓劉,乃是漢室宗親,我家大帥乃是先帝長子,名正言順的天子,若非董賊作亂,你父親已經殿前效力。既然我們兩家是一家人,劉荊州自然是向著我們大帥的,所以我又何必充當說客,顯得劉荊州有不臣之心呢?”
“好一張利口,你家大帥是不是名正言順的天子尚且不論,如今真正的天子可在兗州,曹操手中。我父親身為大漢重臣,一舉一動皆為忠心大漢之人所矚目,所以,可不敢做出大逆不道的舉動。”
諸葛亮不以為意,這劉表和劉焉,一個在東,一個在西,一個逾禮祭拜過宗廟,一個造了天子鑾輿,兩人心思早就野了,要不是互相拆台,又搞不定外麵,估計早稱帝了。
“公子的意思是,劉荊州要支持曹操?”諸葛亮笑容可掬的盯著劉琦。
“我可沒這麽說過!”劉琦連忙否認。
“哈哈哈,”諸葛亮大笑了出來,“我給公子出一個主意可好?”
“什麽主意?”
“當初,桓靈二帝貪圖享樂,重用宦官,以致民不聊生,黃巾猖獗,如今,靈帝二子各自為政,再起刀兵,大失天下人之望。現有魯恭王劉餘之後劉表,少列八俊,單騎入荊,定亂一方,萬民所囑,值此之時,當趁二子大戰之時,興兵北上,先收洛陽,複定河水南北,以此雄視天下,再興炎漢。公子龍章鳳姿,英武不凡,日後繼承皇帝之位,亦是澄清玉宇,使得海晏河清,流芳百世,千載頌名。”
劉琦被諸葛亮說的混身一熱,但馬上又醒悟過來,憤怒的說道:“大膽,你居然敢詆毀我們父子。我父親忠心漢室,絕不敢有半點悖逆之心,劉琦一介儒生,隻有匡扶社稷之心,絕沒有大逆不道之野望。就憑你這大逆不道之言,你以為你身為使者,我就不敢殺你嗎?”
“公子至忠至孝,是在下唐突了。”諸葛亮拱手道。
“哼!”
“敢問公子,既然令尊與你,都沒有稱帝野心,那如今中原大戰在即,不知道,令尊準備如何自處?”
“這是我父親該思考的問題,容不得我做主。”
“那敢問,這一次前往夏口,為何令尊要派你出麵?”
劉琦一愣,“此二者有何關聯?”
“當然有關聯,你覺得令尊百年之後,誰能繼承荊州牧的職位?”
“這是由父親上表朝廷決定的。”劉琦說道。
“公子說的是規章,而不是實情。至少,在誰繼承荊州牧的職位一事上,令尊幾乎可以一言以定。”
劉琦默然,事實上,在許久以前,他認為繼承父親之位的一定是他,因為他容貌與父親相似,所以父親很喜愛他。
可是自從蔡瑁將自己的姐姐嫁給父親後,一切就悄悄變了,父親似乎更關注自己的弟弟了。
“你的話是什麽意思?”
諸葛亮揮了揮手,笑著說道:“其實令尊的智慧遠在旁人之上,荊州之所以有今日的安定,與你父親的為人處世是分不開的。想當初在大帥還在嵩山的時候,天下人皆小覷大帥,唯有你父親送年年進貢,每每提及此事,大帥總是對劉荊州感恩戴德。
不過,你父親的聰明不止於此,無論是當初李傕掌握的朝廷,還是袁紹迎天子後,亦或是現在的曹操,你父親都有派人進貢。
所以,雖然你父親與外麵有一些土地的爭執,但都沒有人把你父親當成逆賊。”
“所以呢?”
“現在中原分河水,南北對立,終究是要到令尊做選擇的時候了,你要是劉荊州,你會做什麽決定?”
劉琦仔細迴想著,“父親從來沒有表態過。”
“當然,這還是令尊的高明之處,一旦他支持一方,那必然會成為另一方的敵人。不過令尊沒有表態,襄陽群臣難道就沒有表態嗎?”
見劉琦不語,諸葛亮繼續提醒道,“若是有人提議出兵,意圖染指中原戰事,你父親肯定是不會答應的。
不過我聽說,“蔡瑁的姑父張溫早年是曹騰所舉薦,蔡瑁早年便與曹操交好,可以出入私室,拜訪家眷,他現在是你父親身邊的重臣,難道沒有傾向嗎?”
……
“嗬嗬嗬嗬,這些天我去了何處,見了何人,說了何話,難道諸位不比我清楚嗎?”諸葛亮一點沒有懼意,“你們跟了我這麽久,也挺辛苦的,就別用這種嚇唬懦夫的舉動了,讓你們主人出來說話吧!”
“不愧是那位大帥身旁的能人,單是這份臨危不懼的氣度就讓人敬佩。”言語間,一個綢衣少年郎從眾人身後走出。
諸葛亮一見,更加鎮定,“原以為劉荊州會派出蔡家的爪牙,沒想到卻是大公子。”
“你認得我?”
“當然,世人皆知,大公子儀表堂堂,溫厚偉壯,與劉荊州容貌多有相似,在下雖然遠道而來,卻仰慕公子久矣。”
“你說這個卻也沒用,你來到荊州,不去見我父親,我父親很生氣。”劉琦笑了出來。
“所以,公子現在要把我帶迴去?”
“當然,如果你求我的話,我也可以把你放了,送你離開荊州。你要知道,我父親雖然看似寬容,可涉及到生死存亡的時候,是不會留情的。”
“不用,就請公子帶我去襄陽吧!正好,這幾日,我遊山玩水,也有點累了。”諸葛亮說著,還伸了個懶腰。
“遊山玩水,閣下莫不是仗著那位大帥的寵愛,所以無所忌諱?這天下之至親,莫過於父子,便是當初武帝與冠軍侯,也有親疏,閣下就不怕耽誤了那位大帥的事,牽連到家族?”
“這有什麽辦法?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憊懶的性子我怕是改不了嘍!”諸葛亮一臉雍容的說道,“不過大帥定然也知道我的性格,所以打發我來荊州了。”
“哦,這話什麽意思?莫不是覺得荊州弱小可欺?”
“不敢,令尊麾下幾十萬水軍,縱橫漢水長江,當初的袁術,現在的孫策,還有西邊的劉焉劉璋父子,都不敢睥睨。
隻不過,劉荊州姓劉,乃是漢室宗親,我家大帥乃是先帝長子,名正言順的天子,若非董賊作亂,你父親已經殿前效力。既然我們兩家是一家人,劉荊州自然是向著我們大帥的,所以我又何必充當說客,顯得劉荊州有不臣之心呢?”
“好一張利口,你家大帥是不是名正言順的天子尚且不論,如今真正的天子可在兗州,曹操手中。我父親身為大漢重臣,一舉一動皆為忠心大漢之人所矚目,所以,可不敢做出大逆不道的舉動。”
諸葛亮不以為意,這劉表和劉焉,一個在東,一個在西,一個逾禮祭拜過宗廟,一個造了天子鑾輿,兩人心思早就野了,要不是互相拆台,又搞不定外麵,估計早稱帝了。
“公子的意思是,劉荊州要支持曹操?”諸葛亮笑容可掬的盯著劉琦。
“我可沒這麽說過!”劉琦連忙否認。
“哈哈哈,”諸葛亮大笑了出來,“我給公子出一個主意可好?”
“什麽主意?”
“當初,桓靈二帝貪圖享樂,重用宦官,以致民不聊生,黃巾猖獗,如今,靈帝二子各自為政,再起刀兵,大失天下人之望。現有魯恭王劉餘之後劉表,少列八俊,單騎入荊,定亂一方,萬民所囑,值此之時,當趁二子大戰之時,興兵北上,先收洛陽,複定河水南北,以此雄視天下,再興炎漢。公子龍章鳳姿,英武不凡,日後繼承皇帝之位,亦是澄清玉宇,使得海晏河清,流芳百世,千載頌名。”
劉琦被諸葛亮說的混身一熱,但馬上又醒悟過來,憤怒的說道:“大膽,你居然敢詆毀我們父子。我父親忠心漢室,絕不敢有半點悖逆之心,劉琦一介儒生,隻有匡扶社稷之心,絕沒有大逆不道之野望。就憑你這大逆不道之言,你以為你身為使者,我就不敢殺你嗎?”
“公子至忠至孝,是在下唐突了。”諸葛亮拱手道。
“哼!”
“敢問公子,既然令尊與你,都沒有稱帝野心,那如今中原大戰在即,不知道,令尊準備如何自處?”
“這是我父親該思考的問題,容不得我做主。”
“那敢問,這一次前往夏口,為何令尊要派你出麵?”
劉琦一愣,“此二者有何關聯?”
“當然有關聯,你覺得令尊百年之後,誰能繼承荊州牧的職位?”
“這是由父親上表朝廷決定的。”劉琦說道。
“公子說的是規章,而不是實情。至少,在誰繼承荊州牧的職位一事上,令尊幾乎可以一言以定。”
劉琦默然,事實上,在許久以前,他認為繼承父親之位的一定是他,因為他容貌與父親相似,所以父親很喜愛他。
可是自從蔡瑁將自己的姐姐嫁給父親後,一切就悄悄變了,父親似乎更關注自己的弟弟了。
“你的話是什麽意思?”
諸葛亮揮了揮手,笑著說道:“其實令尊的智慧遠在旁人之上,荊州之所以有今日的安定,與你父親的為人處世是分不開的。想當初在大帥還在嵩山的時候,天下人皆小覷大帥,唯有你父親送年年進貢,每每提及此事,大帥總是對劉荊州感恩戴德。
不過,你父親的聰明不止於此,無論是當初李傕掌握的朝廷,還是袁紹迎天子後,亦或是現在的曹操,你父親都有派人進貢。
所以,雖然你父親與外麵有一些土地的爭執,但都沒有人把你父親當成逆賊。”
“所以呢?”
“現在中原分河水,南北對立,終究是要到令尊做選擇的時候了,你要是劉荊州,你會做什麽決定?”
劉琦仔細迴想著,“父親從來沒有表態過。”
“當然,這還是令尊的高明之處,一旦他支持一方,那必然會成為另一方的敵人。不過令尊沒有表態,襄陽群臣難道就沒有表態嗎?”
見劉琦不語,諸葛亮繼續提醒道,“若是有人提議出兵,意圖染指中原戰事,你父親肯定是不會答應的。
不過我聽說,“蔡瑁的姑父張溫早年是曹騰所舉薦,蔡瑁早年便與曹操交好,可以出入私室,拜訪家眷,他現在是你父親身邊的重臣,難道沒有傾向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