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郡將軍府內,陽光灑落在朱紅色的大門上,熠熠生輝。孫權端坐在正廳之中,神色嚴肅地注視著門外。
隻見一群工匠們忙碌地爬上爬下,小心翼翼地將那原本懸掛著的討虜將軍門匾取下,然後換上一塊嶄新而又富麗堂皇的征東將軍匾額。
這塊新匾額散發著耀眼的光芒,仿佛象征著孫權如今地位的極大提升。
想當初,他不過隻是一個會稽太守兼討虜將軍罷了,但現在卻已一躍成為征東將軍、吳侯!
這可都是漢帝欽封的,其中所蘊含的意義自然是非同小可。
孫權心中暗自得意,自己雖然尚未能取得父兄那般驚天動地的成就,但就官職與爵位而言,已然超越了他們。
而且經過一年多的苦心經營,他也終於穩穩地坐上了江東之主的大位。
每每想到此處,孫權便忍不住沾沾自喜起來,臉上洋溢出喜悅之情,這種興奮的情緒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
然而,當孫權逐漸冷靜下來後,他開始意識到當前的局勢其實並不容樂觀。
近年來,江東軍多次對荊州發動偷襲行動,如此頻繁的挑釁必然會引起魏延的強烈反應,其麾下征南軍戰力強悍、所向披靡。
按照常理推斷,魏延必定不會善罷甘休,用不了多久恐怕就會揮師東進,直取江東。
念及於此,孫權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吩咐手下人緊急召集周瑜、張昭、魯肅等一眾心腹大臣前來共商應對之策。
不多時,這些大臣們紛紛趕到將軍府,齊聚於正廳之內。
待眾人到齊之後,孫權也不囉嗦,直接開門見山地道:
“諸位,如今局勢緊迫,那魏延已然成功奪取了荊、益、交三州之地,勢力日益壯大。
依本侯看來,他下一步定然會將矛頭指向我江東。麵對此等情形,不知諸位可有良策應敵?”
隻見張昭微微躬身,率先開口說道:
“主公勿憂!年前的時候,周泰、蔣欽二位將軍率領著訓練許久的水師溯流而上前往柴桑支援。
而且,他們出發前在秣陵配備了最為先進的戰船,可謂是如虎添翼。
依老夫之見,以如此強大的陣容和裝備,那荊州軍斷然不可能成為我們的敵手。”
說罷,張昭臉上露出一抹自得之色,畢竟此次出征的糧草供給以及船隻的調配等諸多事宜皆經他之手操辦,因此對於其中種種細節及狀況,他自是了然於胸。
然而,聽完張昭這番話語之後,一旁的周瑜和魯肅原本緊繃而嚴肅的麵龐卻並未有絲毫舒緩之意,依舊眉頭緊鎖,滿臉憂慮地為當下緊迫的局勢暗自焦灼著。
緊接著,隻聞周瑜語氣凝重地開口言道:
“若單論水上作戰之實力,我江東水師的確毫不畏懼那荊州水師。
但問題在於,除了水路之外,荊州軍完全有可能選擇從陸路侵入我江東地域啊。”
言及此處,周瑜不禁迴想起此前在建昌前線所經曆的戰事,彼時正是由他親率大軍在此處奇襲奪取長沙。
如今想來,荊州軍亦能從此地揮師東進,進而攻打豫章。
不僅如此,還有那遠在南方交州之地的南海一帶,同樣需要嚴加防範。
如此一來,江東所要防守的戰線實在太長,稍有疏忽便可能給敵軍可乘之機。
聽周瑜這麽一提醒,孫權和張昭猶如醍醐灌頂一般,瞬間恍然大悟過來。
可不是嘛,如果荊州軍真要選擇從陸路殺進江東,那可真是個令人頭疼不已的大難題啊!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一直默默沉思、未曾開口的魯肅,突然間猛地向前跨出一大步。
隻見他神色恭謙至極,微微躬身行禮後,緩緩說道:
“主公,在下以為,魏延麾下的兵馬以步兵見長,若是對我江東用兵,必會走陸路。
鑒於此,目前當務之急乃是集中我方主要兵力,嚴密布防於豫章郡的建昌縣以及交州地區的南海一帶。
因為據微臣推測分析,這兩個方位極有可能成為敵軍發起突襲進攻的重要地點!”
魯肅與周瑜所見略同,直接指出了需要防守之處。隻見魯肅麵色凝重繼續說道:
“南海有程普、韓當兩位將軍率領一萬大軍駐守,且南嶺地勢險要、道路崎嶇難行,對於大規模的行軍極為艱難。
因此,依我推測,此地恐怕並非荊州軍主攻的目標所在。
反觀豫章方向,其兵力相較之下略顯單薄。目前僅有太史慈、陳武兩位將軍率領區區數千人馬屯駐於建昌。
然而,一旦敵軍突破羅霄山脈這道天然屏障,豫章郡一馬平川,屆時將難以抵擋敵軍的長驅直入。
所以,此處極有可能成為敵方大軍猛撲而來的突破口。為此,懇請主公務必迅速派遣援兵前往增援,以確保防線無虞。”
說罷,魯肅伸出右手食指,穩穩地指向擺在孫權麵前的那張詳細的地圖上與長沙郡毗鄰的建昌位置。
孫權聽完魯肅的提議後,目光緩緩掃過周瑜和張昭。
隻見這兩人皆微微頷首,眼神交匯間流露出對魯肅建議的認同之色。
稍作沉吟,孫權心中已然有了決斷,他挺直身軀,聲音沉穩地開口道:
“如今局勢頗為嚴峻,前方戰線需要駐防,而各地亦要謹防山越之亂,實在難以再調撥出更多的兵力了。
不過,自采用公瑾所獻之計,遣軍中諸將趕赴山越活動頻繁的郡縣出任當地縣令長以來,山越之患已有顯著改善。
依本侯之見,我們可以從那些山越之患稍緩之處抽調部分將士,前往豫章加強防守力量,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說罷,孫權環視廳內眾人,眼中滿含期待與征詢之意。
話音剛落,周瑜率先點頭迴應,表示讚同此策。緊接著,張昭、魯肅等也紛紛附和。
看到眾人一致支持自己的想法,孫權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他再次將目光投向周瑜,語重心長地說道:
“公瑾啊,此次調配各地將領前往豫章抵禦敵軍之事就交由你來統籌安排吧。
另外,還需辛苦你親赴豫章坐鎮指揮,唯有如此,本侯方能安心。”
聽到孫權的這番囑托,周瑜毫不遲疑地拱手應道:
“末將領命!定當不辱使命。”
其言辭懇切,神情堅毅,令在場之人無不感受到他的決心與擔當。
隻見一群工匠們忙碌地爬上爬下,小心翼翼地將那原本懸掛著的討虜將軍門匾取下,然後換上一塊嶄新而又富麗堂皇的征東將軍匾額。
這塊新匾額散發著耀眼的光芒,仿佛象征著孫權如今地位的極大提升。
想當初,他不過隻是一個會稽太守兼討虜將軍罷了,但現在卻已一躍成為征東將軍、吳侯!
這可都是漢帝欽封的,其中所蘊含的意義自然是非同小可。
孫權心中暗自得意,自己雖然尚未能取得父兄那般驚天動地的成就,但就官職與爵位而言,已然超越了他們。
而且經過一年多的苦心經營,他也終於穩穩地坐上了江東之主的大位。
每每想到此處,孫權便忍不住沾沾自喜起來,臉上洋溢出喜悅之情,這種興奮的情緒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
然而,當孫權逐漸冷靜下來後,他開始意識到當前的局勢其實並不容樂觀。
近年來,江東軍多次對荊州發動偷襲行動,如此頻繁的挑釁必然會引起魏延的強烈反應,其麾下征南軍戰力強悍、所向披靡。
按照常理推斷,魏延必定不會善罷甘休,用不了多久恐怕就會揮師東進,直取江東。
念及於此,孫權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吩咐手下人緊急召集周瑜、張昭、魯肅等一眾心腹大臣前來共商應對之策。
不多時,這些大臣們紛紛趕到將軍府,齊聚於正廳之內。
待眾人到齊之後,孫權也不囉嗦,直接開門見山地道:
“諸位,如今局勢緊迫,那魏延已然成功奪取了荊、益、交三州之地,勢力日益壯大。
依本侯看來,他下一步定然會將矛頭指向我江東。麵對此等情形,不知諸位可有良策應敵?”
隻見張昭微微躬身,率先開口說道:
“主公勿憂!年前的時候,周泰、蔣欽二位將軍率領著訓練許久的水師溯流而上前往柴桑支援。
而且,他們出發前在秣陵配備了最為先進的戰船,可謂是如虎添翼。
依老夫之見,以如此強大的陣容和裝備,那荊州軍斷然不可能成為我們的敵手。”
說罷,張昭臉上露出一抹自得之色,畢竟此次出征的糧草供給以及船隻的調配等諸多事宜皆經他之手操辦,因此對於其中種種細節及狀況,他自是了然於胸。
然而,聽完張昭這番話語之後,一旁的周瑜和魯肅原本緊繃而嚴肅的麵龐卻並未有絲毫舒緩之意,依舊眉頭緊鎖,滿臉憂慮地為當下緊迫的局勢暗自焦灼著。
緊接著,隻聞周瑜語氣凝重地開口言道:
“若單論水上作戰之實力,我江東水師的確毫不畏懼那荊州水師。
但問題在於,除了水路之外,荊州軍完全有可能選擇從陸路侵入我江東地域啊。”
言及此處,周瑜不禁迴想起此前在建昌前線所經曆的戰事,彼時正是由他親率大軍在此處奇襲奪取長沙。
如今想來,荊州軍亦能從此地揮師東進,進而攻打豫章。
不僅如此,還有那遠在南方交州之地的南海一帶,同樣需要嚴加防範。
如此一來,江東所要防守的戰線實在太長,稍有疏忽便可能給敵軍可乘之機。
聽周瑜這麽一提醒,孫權和張昭猶如醍醐灌頂一般,瞬間恍然大悟過來。
可不是嘛,如果荊州軍真要選擇從陸路殺進江東,那可真是個令人頭疼不已的大難題啊!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一直默默沉思、未曾開口的魯肅,突然間猛地向前跨出一大步。
隻見他神色恭謙至極,微微躬身行禮後,緩緩說道:
“主公,在下以為,魏延麾下的兵馬以步兵見長,若是對我江東用兵,必會走陸路。
鑒於此,目前當務之急乃是集中我方主要兵力,嚴密布防於豫章郡的建昌縣以及交州地區的南海一帶。
因為據微臣推測分析,這兩個方位極有可能成為敵軍發起突襲進攻的重要地點!”
魯肅與周瑜所見略同,直接指出了需要防守之處。隻見魯肅麵色凝重繼續說道:
“南海有程普、韓當兩位將軍率領一萬大軍駐守,且南嶺地勢險要、道路崎嶇難行,對於大規模的行軍極為艱難。
因此,依我推測,此地恐怕並非荊州軍主攻的目標所在。
反觀豫章方向,其兵力相較之下略顯單薄。目前僅有太史慈、陳武兩位將軍率領區區數千人馬屯駐於建昌。
然而,一旦敵軍突破羅霄山脈這道天然屏障,豫章郡一馬平川,屆時將難以抵擋敵軍的長驅直入。
所以,此處極有可能成為敵方大軍猛撲而來的突破口。為此,懇請主公務必迅速派遣援兵前往增援,以確保防線無虞。”
說罷,魯肅伸出右手食指,穩穩地指向擺在孫權麵前的那張詳細的地圖上與長沙郡毗鄰的建昌位置。
孫權聽完魯肅的提議後,目光緩緩掃過周瑜和張昭。
隻見這兩人皆微微頷首,眼神交匯間流露出對魯肅建議的認同之色。
稍作沉吟,孫權心中已然有了決斷,他挺直身軀,聲音沉穩地開口道:
“如今局勢頗為嚴峻,前方戰線需要駐防,而各地亦要謹防山越之亂,實在難以再調撥出更多的兵力了。
不過,自采用公瑾所獻之計,遣軍中諸將趕赴山越活動頻繁的郡縣出任當地縣令長以來,山越之患已有顯著改善。
依本侯之見,我們可以從那些山越之患稍緩之處抽調部分將士,前往豫章加強防守力量,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說罷,孫權環視廳內眾人,眼中滿含期待與征詢之意。
話音剛落,周瑜率先點頭迴應,表示讚同此策。緊接著,張昭、魯肅等也紛紛附和。
看到眾人一致支持自己的想法,孫權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他再次將目光投向周瑜,語重心長地說道:
“公瑾啊,此次調配各地將領前往豫章抵禦敵軍之事就交由你來統籌安排吧。
另外,還需辛苦你親赴豫章坐鎮指揮,唯有如此,本侯方能安心。”
聽到孫權的這番囑托,周瑜毫不遲疑地拱手應道:
“末將領命!定當不辱使命。”
其言辭懇切,神情堅毅,令在場之人無不感受到他的決心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