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五月,魏延從交州迴到了襄陽,交州的事情基本處理完畢。
而交糖坊和交鹽坊也開始大批量的生產運作,逐漸步入了正軌。
與此同時,接到命令的徐庶與龐統二人亦開始分頭行動,各自肩負著重要使命向南進發。
根據此前精心商討所定下的決策,龐統將坐鎮長沙攸縣,作為已先期抵達的先登營的軍師,指揮這支兵馬朝著江東的豫章方向發起攻勢。
而軍師將軍徐庶,則馬不停蹄地趕往交州,擔任安南軍的軍師,率領大軍自南海郡向北突進,目標直指江東的會稽郡。
對於向江東發動全麵攻擊的確切時間,魏延經過深思熟慮後暫定於下半年。
那時正值金秋時節,糧食喜獲豐收,氣候宜人,既沒有盛夏的酷熱難耐,又無寒冬的凜冽寒風,無疑是大軍出征的絕佳時機。
更為重要的是,不久前剛成功平定益州和交州的征南軍此刻正急需充足的時間進行休整調養,恢複元氣並調整至最佳戰鬥狀態。
同時,那些新收複的地區也亟待安撫民心、穩定局勢,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後方安穩無憂,為前方戰事提供堅實保障。
政務部的蒯越、伊籍、韓嵩以及劉先等人,與將軍府長史蒯良一道,連同主簿蔣琬、潘濬、劉琦、韓暨還有馬玄等等眾多官員,紛紛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中。
他們齊心協力地開始為即將出動的大軍籌備充足的軍糧和精良的器械。
首先要做的便是將襄陽和江陵兩地所儲備的大量糧草迅速轉運至前線。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需要精心規劃運輸路線,組織龐大的運輸隊伍,並確保途中的安全。
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出征江東的大軍不會因為糧草短缺而影響作戰計劃。
另一邊,鄧展所率領的軍機營也沒有閑著,他們向江東地區派出了一大批訓練有素的細作,這些人就像隱藏在暗處的眼睛,密切關注著江東軍的一舉一動。
不僅如此,軍機營還在江東各郡積極發展更多的編外人員,進一步擴大情報收集網,力求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江東軍最新最準確的動向。
然而,魏延深知僅僅關注江東方麵是遠遠不夠的。他特別命令鄧展也要著重留意南陽和漢中兩個方向的情報情況。
南陽地理位置特殊,緊挨著曹操勢力範圍,如果曹軍有所異動,必須及時察覺並做出應對措施;
而漢中則與關中以及西涼的馬騰、韓遂交界,這裏同樣可能成為敵人進攻的突破口。
所以,時刻掌握這兩個方向的敵情變化至關重要,唯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就在魏延及其麾下的文臣武將們都緊張忙碌地籌備戰事之際,袁紹的使者陳震又從河北來到了襄陽,與其同行的還有甄宓的兄長,也是魏延的“大舅哥”甄堯。
此時天下局勢複雜,魏延不敢怠慢,趕忙率領一眾將領親自出城迎接。
雙方見麵後,相互寒暄一番,便一同進城入府。待眾人落座,魏延吩咐下人備上好酒好菜,以最高規格款待陳震和甄堯二人。
宴席間,陳震向魏延透露了一則消息:袁紹果斷迴絕了曹操派遣前來尋求結盟的使者,表示堅決支持魏延,並願與魏延攜手對抗曹操。
魏延聞聽此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此時此刻,他深知有袁紹這樣的盟友在北方牽製曹軍,對於自己進軍江東大有助益。
隻有如此,他所統領的征南軍方能毫無顧忌地放手一搏,一舉攻克江東這塊難啃的骨頭。
想到此處,魏延對袁紹的仗義相助充滿感激之情。同時,他也意識到這是一個拓展勢力範圍、發展經濟貿易的絕佳機會。
於是,魏延與甄堯就開拓河北市場一事展開深入探討。經過一番商議,最終兩人達成共識。
將優質荊茶、香甜可口的蔗糖以及來自交州的精細海鹽等商品,全權交予甄家作為獨家代理在北方進行售賣。
甄堯聽聞此決策,頓時喜出望外,興奮得兩眼放光。身為一名精明的商人,他自然清楚這些稀有的商品所能帶來的巨額利潤和無盡財富。
此刻,他心中對自己這位妹夫更是欽佩有加,暗自懊悔當初為何不早些將妹妹許配給魏延。
......
在那千裏之外的西涼,馬騰和韓遂所率領的聯軍浩浩蕩蕩地抵達了天水郡的治所——冀縣。
不久之前,當他們在槐裏時,收到了許都朝廷對其二人晉升的旨意,以及曹操提出的結盟請求。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兩人經過深思熟慮的商議,最終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重大決策:雙方再度合作,將各自的兵馬匯聚於天水。
天水郡地理位置特殊,它恰好與魏延掌控的武都及漢中相鄰接壤。
倘若魏延大軍想要揮師北上,挺進雍涼一帶,那麽天水無疑就成為了其必經之咽喉要道;
反之,對於馬騰和韓遂聯軍而言,如果打算主動出擊攻打魏延,自天水向南進軍,一路長驅直入,便可直抵陽平關。
如此行徑,不僅路線明晰直接,而且在行軍方麵亦是最為簡便快捷之道。
然而,正所謂人心難測,看似氣勢洶洶的馬騰和韓遂實則心懷鬼胎。
盡管他們表麵上屯集重兵於此,但實際上內心深處壓根沒有出兵南下進攻魏延的念頭。
畢竟,此前魏延軍隊在南陽戰場上曾經大破曹軍,其驚人的戰鬥力早已聲名遠揚。
他們深知這支敵軍的厲害之處,因此無論是馬騰還是韓遂,都絕不願意輕易冒險帶領自己的部下前去白白送死。
之所以選擇在此處按兵不動,大規模屯駐兵馬,一方麵自然是做戲給曹操看,表示己方積極響應聯盟之舉;
另一方麵,則是嚴密防範著魏延軍是否果真會有北上之意。
一旦發現對方妄圖北上搶奪自家地盤,那麽他們絕對不會心慈手軟,定會奮起抵抗,誓死保衛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交糖坊和交鹽坊也開始大批量的生產運作,逐漸步入了正軌。
與此同時,接到命令的徐庶與龐統二人亦開始分頭行動,各自肩負著重要使命向南進發。
根據此前精心商討所定下的決策,龐統將坐鎮長沙攸縣,作為已先期抵達的先登營的軍師,指揮這支兵馬朝著江東的豫章方向發起攻勢。
而軍師將軍徐庶,則馬不停蹄地趕往交州,擔任安南軍的軍師,率領大軍自南海郡向北突進,目標直指江東的會稽郡。
對於向江東發動全麵攻擊的確切時間,魏延經過深思熟慮後暫定於下半年。
那時正值金秋時節,糧食喜獲豐收,氣候宜人,既沒有盛夏的酷熱難耐,又無寒冬的凜冽寒風,無疑是大軍出征的絕佳時機。
更為重要的是,不久前剛成功平定益州和交州的征南軍此刻正急需充足的時間進行休整調養,恢複元氣並調整至最佳戰鬥狀態。
同時,那些新收複的地區也亟待安撫民心、穩定局勢,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後方安穩無憂,為前方戰事提供堅實保障。
政務部的蒯越、伊籍、韓嵩以及劉先等人,與將軍府長史蒯良一道,連同主簿蔣琬、潘濬、劉琦、韓暨還有馬玄等等眾多官員,紛紛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中。
他們齊心協力地開始為即將出動的大軍籌備充足的軍糧和精良的器械。
首先要做的便是將襄陽和江陵兩地所儲備的大量糧草迅速轉運至前線。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需要精心規劃運輸路線,組織龐大的運輸隊伍,並確保途中的安全。
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出征江東的大軍不會因為糧草短缺而影響作戰計劃。
另一邊,鄧展所率領的軍機營也沒有閑著,他們向江東地區派出了一大批訓練有素的細作,這些人就像隱藏在暗處的眼睛,密切關注著江東軍的一舉一動。
不僅如此,軍機營還在江東各郡積極發展更多的編外人員,進一步擴大情報收集網,力求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江東軍最新最準確的動向。
然而,魏延深知僅僅關注江東方麵是遠遠不夠的。他特別命令鄧展也要著重留意南陽和漢中兩個方向的情報情況。
南陽地理位置特殊,緊挨著曹操勢力範圍,如果曹軍有所異動,必須及時察覺並做出應對措施;
而漢中則與關中以及西涼的馬騰、韓遂交界,這裏同樣可能成為敵人進攻的突破口。
所以,時刻掌握這兩個方向的敵情變化至關重要,唯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就在魏延及其麾下的文臣武將們都緊張忙碌地籌備戰事之際,袁紹的使者陳震又從河北來到了襄陽,與其同行的還有甄宓的兄長,也是魏延的“大舅哥”甄堯。
此時天下局勢複雜,魏延不敢怠慢,趕忙率領一眾將領親自出城迎接。
雙方見麵後,相互寒暄一番,便一同進城入府。待眾人落座,魏延吩咐下人備上好酒好菜,以最高規格款待陳震和甄堯二人。
宴席間,陳震向魏延透露了一則消息:袁紹果斷迴絕了曹操派遣前來尋求結盟的使者,表示堅決支持魏延,並願與魏延攜手對抗曹操。
魏延聞聽此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此時此刻,他深知有袁紹這樣的盟友在北方牽製曹軍,對於自己進軍江東大有助益。
隻有如此,他所統領的征南軍方能毫無顧忌地放手一搏,一舉攻克江東這塊難啃的骨頭。
想到此處,魏延對袁紹的仗義相助充滿感激之情。同時,他也意識到這是一個拓展勢力範圍、發展經濟貿易的絕佳機會。
於是,魏延與甄堯就開拓河北市場一事展開深入探討。經過一番商議,最終兩人達成共識。
將優質荊茶、香甜可口的蔗糖以及來自交州的精細海鹽等商品,全權交予甄家作為獨家代理在北方進行售賣。
甄堯聽聞此決策,頓時喜出望外,興奮得兩眼放光。身為一名精明的商人,他自然清楚這些稀有的商品所能帶來的巨額利潤和無盡財富。
此刻,他心中對自己這位妹夫更是欽佩有加,暗自懊悔當初為何不早些將妹妹許配給魏延。
......
在那千裏之外的西涼,馬騰和韓遂所率領的聯軍浩浩蕩蕩地抵達了天水郡的治所——冀縣。
不久之前,當他們在槐裏時,收到了許都朝廷對其二人晉升的旨意,以及曹操提出的結盟請求。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兩人經過深思熟慮的商議,最終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重大決策:雙方再度合作,將各自的兵馬匯聚於天水。
天水郡地理位置特殊,它恰好與魏延掌控的武都及漢中相鄰接壤。
倘若魏延大軍想要揮師北上,挺進雍涼一帶,那麽天水無疑就成為了其必經之咽喉要道;
反之,對於馬騰和韓遂聯軍而言,如果打算主動出擊攻打魏延,自天水向南進軍,一路長驅直入,便可直抵陽平關。
如此行徑,不僅路線明晰直接,而且在行軍方麵亦是最為簡便快捷之道。
然而,正所謂人心難測,看似氣勢洶洶的馬騰和韓遂實則心懷鬼胎。
盡管他們表麵上屯集重兵於此,但實際上內心深處壓根沒有出兵南下進攻魏延的念頭。
畢竟,此前魏延軍隊在南陽戰場上曾經大破曹軍,其驚人的戰鬥力早已聲名遠揚。
他們深知這支敵軍的厲害之處,因此無論是馬騰還是韓遂,都絕不願意輕易冒險帶領自己的部下前去白白送死。
之所以選擇在此處按兵不動,大規模屯駐兵馬,一方麵自然是做戲給曹操看,表示己方積極響應聯盟之舉;
另一方麵,則是嚴密防範著魏延軍是否果真會有北上之意。
一旦發現對方妄圖北上搶奪自家地盤,那麽他們絕對不會心慈手軟,定會奮起抵抗,誓死保衛自己的勢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