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濟年少時就父母雙亡,居喪期間盡孝守禮,侍奉兄姊,以和藹恭敬的品行受到時人的稱讚。


    後經過族叔檀憑之引薦,進入謝玄北府兵中劉裕的軍營。


    當時正值東晉權臣桓玄把持朝政大權,廢黜了晉安帝,並自己稱帝,建國號楚。


    元興三年二月,檀道濟跟隨劉裕於京口舉行起義。


    劉裕以打獵為名,暗中聯絡聚集北府兵兵將,斬殺了桓修、桓弘等桓玄親信。


    劉裕被推為盟主,傳檄四方,檀道濟也由此邁入劉裕麾下。


    “京口起義後,檀道濟及其兄長均跟隨劉裕起兵平定京城,討伐桓玄。”


    “檀道濟任征西將軍,並同在劉裕建武將軍府中參謀軍事,在討平魯山之役中。”


    “檀道濟擒獲桓振,升任為輔國將軍、南陽太守,同時由於輔佐舉義建有功勳,封為吳興縣五等侯。””


    “義熙六年,劉裕帶兵北伐南燕,而盧循乘機起兵反叛,一時之間,眾多賊寇也紛紛響應。”


    “郭寄生等即聚集在作唐縣作亂,檀道濟遂被劉裕任命為揚武將軍,天門太守,率軍平定了叛亂。”


    “之後,跟隨劉道規討伐桓謙、苟林等,檀道濟為激勵文武官員,衝鋒時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當徐道覆進逼京城時,劉道規親自領兵作戰,而檀道濟在其中立下戰功最多。”


    “不久升遷為安遠護軍、武陵內史,又任太尉參軍,官拜中書侍郎。”


    “同時因前後的功勞封爵為作唐縣男,食邑四百戶,並補官太尉主簿、諮議參軍。”


    “劉裕長子劉義符任征虜將軍鎮守京口時,還任檀道濟為司馬、臨淮太守,後又升遷為世子征虜將軍司馬,加冠軍將軍。”


    “義熙十一年,檀道濟還參加了進攻襄陽、平定荊州刺史司馬休之的作戰。”


    “義熙十二年,檀道濟被任命為先鋒,隨劉裕北伐後秦,一路從淮河、肥水出發,其大軍所到之處,全部告捷。”


    “徐州刺史姚掌獻出項城投降於檀道濟,各城也都紛紛望風而降,惟獨新蔡太守董遵不肯屈服。”


    “檀道濟攻下其所守城池,擒獲董遵,並殺之。”


    “之後又進兵攻克許昌,抓獲後秦寧朔將軍、潁州太守姚坦以及大將楊業。”


    “不久,劉裕所率晉軍即攻占了後秦陽城、滎陽,大軍推進到到成皋。”


    “當時鎮守洛陽的後秦征南將軍陳留公姚洸派遣信使向長安求援。”


    “然而後秦軍中司馬姚禹暗中和檀道濟交結,幫助檀道濟一路攻池掠地,進逼洛陽。”


    “俘獲後秦兵士四千餘人,有人建議將俘虜全部活埋,堆起一座山丘。”


    “但檀道濟認為討伐罪人,安撫平民,才是現在該做的事情。”


    “便將被俘兵士全部釋放,遣送迴家,也因此讓夷族和漢族都非常感激高興,紛紛前來歸附。”


    蘇軾:檀道濟與沈林子率軍渡過黃河,攻下襄邑堡,然後到蒲阪攻打並州刺史尹昭。


    但沒有成功,檀道濟便聽從沈林子的建議,與振武將軍王鎮惡匯合,集中力量攻下潼關,大敗姚紹。


    長安平定之後,檀道濟被任為征虜將軍、琅琊內史。


    劉義符將去鎮守江陵,又任檀道濟為其西中郎司馬、持節、南蠻校尉。


    並加號征虜將軍,升遷為宋國侍中,兼任世子中庶子、兗州大中正。


    元熙二年六月丁卯日,劉裕稱帝,改國號為宋,是為宋武帝,降封司馬德文為零陵王,東晉滅亡,改元永初。


    檀道濟被封為護軍將軍,加散騎常侍,主管石頭城防務,準許不用通傳即可進入宮廷。


    又因其有輔佐開國之功,封為永修縣公,食邑二千戶,位列丹陽尹。


    其後檀道濟又出任為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鎮守廣陵,監管淮南各路軍隊。


    永初三年,宋武帝劉裕身體不適,護軍將軍檀道濟同長沙王劉道憐、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一起進宮侍奉劉裕就醫吃藥。


    不久,劉裕病重,賜予檀道濟可帶寶劍披甲胄的護衛軍士二十人。


    並遺命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及護軍將軍檀道濟四人為顧命大臣輔佐太子劉義符。


    景平元年,劉義符登基,是為宋少帝,而北魏乘宋武帝新喪之際,發兵南進,攻略宋地。


    於東陽城包圍了青州刺史竺夔,劉義符下詔加封檀道濟為使持節、監征討諸軍事,率軍前往東陽馳援。


    但還未等檀道濟軍隊到達,北魏軍隊已燒掉營房、焚毀攻城器具逃走。


    檀道濟本要出城追擊,卻因城內無糧,隻得打開糧窖取出陳年之穀以充軍糧。


    然而糧窖深達數丈,等到將稻穀碾成米,已經過去了一夜,北魏兵早已逃遠,無法再追。


    檀道濟隻能作罷。之後,檀道濟迴師鎮守廣陵。


    劉義符登基後,在為其父守喪期間,行為舉止違反禮儀,喜歡與左右侍從嬉戲遊樂,沒有節製,令朝臣大失所望。


    “景平二年,司空徐羨之等人密謀廢黜少帝劉義符,而依次立為帝的人是劉裕次子廬陵王劉義真。”


    “但劉義真性格輕浮不穩,與徐羨之等人不合,於是徐羨之等人決定先廢劉義真為庶人。”


    “並告訴了檀道濟,檀道濟提出異議,屢次勸阻徐羨之,均不被采納。”


    “之後,徐羨之等人以國訃為托辭讓檀道濟入宮守衛朝堂,等其到建康後,徐羨之才把廢立皇帝的密謀告訴他。”


    “在準備廢黜少帝的前一晚,檀道濟進入領軍府跟謝晦同宿,謝晦整晚驚恐不安,難以入睡,而檀道濟卻倒頭即入夢鄉,謝晦對此非常佩服。”


    “當時劉義符在龍舟上遊玩入寢,天亮後,檀道濟等人帶兵殺入,殺死少帝身邊的兩名侍從。”


    “將酣睡中的劉義符帶到岸上,收取其印璽,群臣拜辭後,送於東宮,後以張太後的名義廢其為營陽王。”


    “不久,徐羨之、檀道濟等人擁立劉裕三子劉義隆為帝,是為宋文帝。”


    “文帝登基後,加封檀道濟為征北將軍,散騎常侍,並進封武陵郡公,食邑四千戶。”


    “但檀道濟辭謝進封,文帝又增派其主管青州、徐州之淮陽、下邳、琅琊、東莞五郡諸軍事。”


    “後來,文帝以殺害宜陽王劉義符、廬陵王劉義真之罪處死徐羨之等人,並派檀道濟平定謝晦叛亂。”


    “檀道濟在隱磯大敗謝晦,於延頭將其收押送迴都城,檀道濟被升為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之司、江州刺史。”


    “監管江州、荊州的江夏、豫州西陽、新蔡、晉熙四郡諸軍事,並增封千戶。”


    “元嘉八年,宋文帝任命到彥之為主將率軍北伐北魏,一舉收複了黃河以南許多失地。”


    “但不久北魏就大舉反攻,收複地又丟失,洛陽金墉、虎牢也都被北魏軍占領,直逼滑台,形勢危急。”


    “宋文帝下詔任命檀道濟為征討軍隊的總指揮,率軍從清水出發北伐,軍隊到達東平壽張縣時,遇到魏軍將領安平公乙旃眷。”


    “檀道濟統率軍隊奮起進擊,大敗魏軍,接著轉戰到高梁亭,斬殺濟州刺史悉頰庫結。”


    “之後,檀道濟進軍到濟水岸邊,與魏軍交戰二十餘日,大獲全勝。”


    “但當檀道濟大軍抵達曆城時,遭遇魏軍前後夾擊,燒毀了宋軍糧草,導致大軍無法再繼續前進,最終致使滑台被魏軍占領。”


    “而檀道濟通過將糧食中蓋在沙子上,以顯示糧多,迷惑了魏軍,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包圍,保全軍隊平安返迴。”


    “事後,檀道濟並沒有被罷免官職,還進位為司空,迴到尋陽鎮守。”


    “檀道濟因為在武帝、少帝時期時就建立了赫赫戰功,威望很高,其手下心腹愛將,全都身經百戰。”


    “同時他的幾個兒子也都很有才氣,引得朝廷疑忌畏懼,認為檀道濟也許會成為下一個司馬懿。”


    “而宋文帝常年臥病,數次病危,貪圖執掌朝政的劉湛和彭城王劉義康都十分忌憚檀道濟。”


    “憂心文帝一旦駕崩,朝廷就再也掌控不了檀道濟。”


    “元嘉十二年,宋文帝病重,恰逢北魏南進侵犯邊境,朝廷征召檀道濟入朝,檀道濟的妻子感覺到無事召入朝,恐有禍事臨頭。”


    “但檀道濟不以為然,檀道濟到達京城留住了一段時間後,文帝病情有所好轉。”


    “元嘉十三年春,在正要遣送檀道濟返迴尋陽時,檀道濟都已登上了船,文帝卻又病重了。”


    “於是又將其召迴,為他餞行,迴京後,檀道濟就被抓捕起來交予廷尉治罪、誅殺,連同檀道濟的兒子、親信等十一人都被殺害。”


    辛棄疾:劉裕誓師北伐,檀道濟擔任先鋒從淮河、肥水出發,一路上順風順水。


    幾乎沒遇到什麽抵抗,直到遇到死守潼關的姚紹,姚紹堅守不出。


    檀道濟毫無辦法,加上姚紹偷襲了晉軍糧道,檀道濟都快斷糧了。


    不得已,檀道濟和王鎮惡商量,想等劉裕大軍前來匯合,或者退軍。


    但王鎮惡卻力排眾議,鼓舞士氣,覺得孤軍深入加上斷糧,不可能久久地在如此堅固的城池下駐紮。


    同時為了解決糧草問題,王鎮惡親自號召中原百姓踴躍捐糧。


    乘小舟逆流而上由渭水直撲長安,後秦滅亡,王鎮惡立下頭功。


    作為王猛的孫子,哪怕王猛病逝幾十年,其長久積累的威望登高一唿。


    仍能讓百姓簞食壺漿,當然也引起日後劉裕對王鎮惡的猜忌。


    劉裕剛駕崩,拓跋嗣立刻領兵二十萬進犯河南,毛德祖帶領三千人死守虎牢關,檀道濟奉命救援。


    但慢慢進軍就是見死不救,堅守八個月的虎牢關被北魏大軍攻破,毛德祖被俘。


    當然這也是檀道濟故意的,當初滅後秦的時候,是王鎮惡違命先攻下長安,搶了京口一係的頭功。


    而毛德祖就是王鎮惡的部下,在毛德祖堅守虎牢關的時候。


    不僅沒有得到建康絲毫的援助,甚至檀道濟在虎牢關告急五個月後才出兵救援。


    但救援的卻是山東而不是虎牢關,因為隻有山東告急才能營造出檀道濟在虎牢關告急五個月後才出兵救援。


    果然活生生地拖死毛德祖,虎牢關被破後,整個河南徹底落入北魏之手,也讓劉裕北伐的成果在一年內丟了個幹淨。


    當然並不是貶低檀道濟的能力,隻是檀道濟在劉裕時期絕對算不算第一流的將領。


    不過他很幸運,跟隨劉裕北伐的一批名將都紮堆的死在了義熙年間。


    劉道規、王鎮惡、朱齡石、傅弘之、蒯恩、孟懷玉、劉懷肅、孫處這些人都沒能活到劉裕稱帝。


    將星凋零的情況下檀道濟就成為挑大梁的人,隻不過後麵也沒挑起來罷了。


    不過劉裕對檀道濟還是非常看重,一方麵北伐確實立下了功勞,一方麵是跟隨他的北府兵集團的宿將,值得信任。


    因此很早就安排他擔任自己世子劉義符的府佐,讓他成為劉義符的強援。


    劉義符開征虜將軍府,檀道濟擔任司馬、臨淮太守;


    劉義符擔任豫州刺史,轉西中郎將,檀道濟擔任西中郎司馬、梁國內史;


    同年三月,劉義符擔任徐、兗二州刺史,檀道濟擔任征虜將軍司馬,加冠軍將軍;


    同年八月,劉裕北伐,劉義符為中軍將軍,監太尉留府事,檀道濟為西中郎司馬、持節、南蠻校尉,後加征虜將軍;


    劉義符為宋國世子,檀道濟擔任宋國侍中,領世子中庶子,兗州大中正。


    劉裕病逝前,將北府兵集團一分為二,以彭城王劉義康為南徐州刺史,鎮京口。


    命檀道濟監南徐兗之江北淮南諸軍事,鎮北將軍、南兗州刺史。


    這次調整後,檀道濟實際上成為了北府兵集團的領袖人物。


    可以說檀道濟完全是劉裕給劉義符安排的心腹重臣,讓他和太子深度綁定,讓他成為京口係下一代的軍事主官。


    劉裕去世前也將檀道濟安排為四位顧命大臣之一,讓他駐守京口,就是怕劉義符出事,讓他可以快速勤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