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鎮惡出生於寧康元年五月初五,按習俗,五月初五是不吉利的日子。


    所以父母便想把他送給別人家撫養,以免對本族有害。


    可其祖父王猛見了王鎮惡後很是驚奇,說這不是一個平常的孩子。


    過去孟嚐君田文在惡月出生而做了齊國的丞相,這孩子也將要使我們家門興旺的,所以給他起名叫鎮惡。


    “東晉太元十一年,王鎮惡十三歲時,因為淝水之戰戰敗,正是前秦統治瓦解之時,關中擾亂。”


    “王鎮惡流寓在外,曾寄食於澠池的李方家裏,李方對王鎮惡很好。”


    “後來王鎮惡隨著叔父王曜歸順了東晉,客居在荊州,讀了一些諸子的兵書,喜歡談論軍國大事。”


    “騎射不是他的特長,但是卻善於果斷地經營國家大事。”


    “東晉義熙五年三月,劉裕上表請求攻打南燕,有人向劉裕推薦了王鎮惡。時王鎮惡是天門臨澧縣縣令。”


    “劉裕召見王鎮惡,與其交談後,劉裕甚為驚異,遂留王鎮惡過夜。”


    “第二天早晨,劉裕對僚屬說王鎮惡是王猛的孫子,正是所謂將門有將。”


    “當即以王鎮惡為青州治中從事史,行參中軍太尉軍事,署前部賊曹。”


    “後屢戰有功,封博陸縣五等子。後劉裕相繼平南燕、破盧循,威震天下。”


    “北府兵三大主力的劉毅不甘屈居太尉劉裕之下,暗中積蓄實力,圖謀朝權。”


    “劉裕也早有察覺,等待時機。”


    “義熙八年九月,劉毅至江陵,偶染疾病,上書請調其堂弟、兗州刺史劉藩為副手,劉裕假意應允。劉藩自廣陵入建康。”


    “劉裕借機以皇帝詔書,陳列劉毅反叛之罪,指出劉藩與之共謀不軌,勒令劉藩自殺。”


    “十五日,劉裕率諸軍自建康出發,王鎮惡請戰說您如果要對付西楚,請撥給我一百隻大船做前驅。”


    “二十九日至姑孰,又以王鎮惡為振武將軍,與龍驤將軍蒯恩率百條小船作先頭部隊。””


    “王鎮惡領命,晝夜兼程,並偽稱是劉藩西上,劉毅信以為真。”


    “十月二十二日,王鎮惡抵達豫章口,距江陵城20裏,棄船步行進軍。”


    “蒯恩率軍在前,王鎮惡緊隨其後,每艘船上留一兩個人,對著船岸上豎六七麵旗,下麵放一鼓,告訴留下來的人說。”


    “估計我們將到城下,便長久地戒嚴,讓人看起來好像後麵還有大軍的樣子。”


    “又遣人燒毀江津劉毅的船艦,斷其退路。”


    “王鎮惡率軍直指江陵城,對前軍說若有問者,但雲劉兗州至。”


    “沿途津戍及百姓說劉藩來了,未產生懷疑。”


    “離城不到五六裏時,遇上劉毅要將朱顯之帶著十幾個騎兵和幾十個步兵,要出江津。”


    “朱顯之問他們是什麽人,士兵迴答劉兗州到了。”


    “朱顯之馳馬到近前,問劉籓在哪兒,士兵迴答在後麵。”


    “朱顯之不見劉藩,卻發現軍隊都帶著武器,這時又望見江津的船艦被燒,煙火衝天,而鼓聲甚盛。”


    “朱顯之知道不是劉藩至,便躍馬急馳而迴報劉毅,讓他急令關閉各城門。”


    “但王鎮惡已突進江陵城,士兵也攀城而入,由於城門還未來得及關閉,所以順利打開大城東門。”


    “大城共有八支劉毅的軍隊,已經做好戒備。”


    “蒯恩進東門,便折迴向北而擊射堂,前攻金城東門。”


    “王鎮惡入東門,便直擊金城西門。分軍攻金城南門。”


    蘇軾:劉毅金城內東從舊將,還有六隊千餘人,西將直吏快手,還有二千餘人。


    兩軍混戰,從上午十點戰至下午四點,西邊的人都已退散和歸降,王鎮惡入城,便趁風放火,燒大城南門和東門。


    王鎮惡遣人送詔書及赦文與劉毅,劉毅焚而不視,與司馬毛惰之等督士卒力戰。


    時金城中的士兵也不信劉裕親自到來,一個叫王桓的人,家在江陵,以前因殺死桓謙,為劉裕所提拔,常在左右,這時率十餘人幫助王鎮惡作戰。


    下午四時左右,王桓在金城東門北三十步地方鑿開一個大洞。


    王桓率先鑽進洞裏,王鎮惡緊隨其後,後麵士兵相繼而入,與劉毅軍短兵相接。


    王鎮惡的士兵和劉毅的士兵大都是北府舊人,有的都是父兄子弟中表親等親戚。


    王鎮惡令士兵邊戰邊說,劉毅的士兵都得知劉是劉裕親自率兵而來,戰無鬥誌,潰散逃走。


    一更時,聽事前陣散潰,斬劉毅的勇將趙蔡,但劉毅左右士兵仍關閉東西門抵抗。


    王鎮惡恐其作困獸鬥,增加士兵傷亡,遂引軍出圍金城,故網開南門。


    劉毅恐有埋伏,於三更時乘夜率三百餘人由北門突圍。


    由於事出突然,當王鎮惡率軍攻城時,劉毅的馬還在城外,倉促之間尋不著馬,劉毅便去兒子劉肅民那裏取馬,劉肅民卻不給。


    劉毅剛一出來,便遇見王鎮惡的軍隊,突圍不成。


    劉毅又到蒯恩處突圍,由於士兵已作戰一天,疲憊不堪,劉毅才得以從大城東門逃出。


    劉毅投奔到牛牧佛寺。當初桓蔚戰敗時,也投奔到牛牧佛寺,寺僧昌將桓蔚藏之,劉毅便將昌和尚殺死。


    第二天,百姓告訴王鎮惡軍,將其斬首,其子侄也全部被殺。


    此戰,王鎮惡身先士卒,身中五箭,手中所執的槊也被射中,在手中折斷。


    直到江陵平定後二十天,大部隊才到達。


    王鎮惡因此戰之功,於十一月被封為漢壽縣子,食邑五百戶。


    南地少數民族首領向博抵根占據阮頭,常與晉王朝為敵,王鎮惡便率軍去討伐。


    臨走時,王鎮惡告訴荊州刺史司馬休之,請求司馬休之派兵以為聲援,司馬休之派其將朱襄助王鎮惡。


    可在行軍途中卻出現了意外。原因是太尉劉裕妒恨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在江陵的聲望,又厭惡其子在京都建康惹事。


    遂於義熙十一年正月,逮捕司馬休之次子司馬文寶等,命其自殺。


    同時以縱子兇暴為名,發兵西上,征伐司馬休之。


    二十七日,兵出建康。二月,司馬休之上書陳述劉裕罪狀,舉兵迎戰。


    王鎮惡乃帶兵連夜東下,時值江水迅急,轉瞬間就行了數百裏。


    到達之後,以竹籠盛石,堵塞水道。


    朱襄軍至,王鎮惡率軍夾岸擊之,斬朱襄,殺千餘人。


    但王鎮惡的缺點是貪,打敗朱襄後,趁機停軍抄掠諸蠻,未有及時返迴。


    五月,王鎮惡至江陵,司馬休之已被平定,劉裕很生氣,沒有按時召見他。


    不久,劉裕登城喚王鎮惡。王鎮惡能言善辯,素有口才。


    便隨機應變,使劉裕消了氣。王鎮惡又帶兵追擊司馬休之,至國境而還。被任為遊擊將軍。


    “義熙十二年正月,後秦國王姚興派兵攻東晉雍州,被雍州刺史趙倫之擊敗。為晉提供了北伐的借口。”


    “二月,後秦國主姚興病死,太子姚泓即位,兄弟爭位相殺,關中騷亂。”


    “四月,西秦主乞伏熾磐侵犯秦邊。六月,並州匈奴部落聚眾叛亂。”


    “同時,夏國赫連勃勃乘機起兵擾秦邊境。後秦因此內外交困,國力大減。”


    “八月,劉裕以王鎮惡為諮議參軍,龍驤將軍,領前鋒。”


    “晉軍共分兵五路征討後秦:王鎮惡與冠軍將軍檀道濟率步兵為前鋒,自淮、肥一帶向許昌、洛陽方向進攻;”


    “建武將軍沈林子、彭城內史劉遵考率水軍,趨石門,自汴水入河水;直指洛陽;”


    “新野太守朱超石、寧朔將軍胡藩率部由襄陽赴陽城,策應洛前鋒主力,從南麵進攻洛陽;”


    “振武將軍沈田子、建威將軍傅弘之率部由襄陽趨武關,牽製關中的後秦軍;”


    “冀州刺史王仲德統領前鋒諸軍,經泗水開巨野澤入河水。”


    “九月,王鎮惡和檀道濟進入後秦境,所向皆捷。”


    “秦將王苟生獻漆丘降王鎮惡,徐州刺史姚掌以項城降檀道濟。”


    “其它要點屯守兵力,亦望風降附。”


    “檀道濟又破新蔡,執殺太守董遵,進克中原重鎮許昌,擒獲秦潁川太守姚垣及大將楊業。”


    “後秦主姚泓派越騎校尉閻生率騎兵三千人,武衛將軍姚益南率步兵1萬前往助守。”


    “洛陽守將姚洸拒納部將趙玄集中兵力,固守金墉,以待援軍建議,分兵扼守各處險要:”


    “王鎮惡與檀道濟、沈林子等長驅而進。石無諱退還洛陽,趙玄戰死。”


    “晉軍進逼洛陽,姚洸出降,秦軍四千餘人被俘。”


    “義熙十三年正月,劉裕留子彭城公劉義隆鎮守彭城,親率水軍自彭城西進。”


    “劉裕原令前鋒諸軍到達洛陽後,等待後續大軍會合再前進;”


    “但王鎮惡見後秦內亂,潼關空虛,便機斷而行,於二月乘勝進擊澠池,遣司馬毛德祖攻蠡吾城、引兵疾趨潼關。”


    “在澠池,王鎮惡到李方家去拜訪,見了他的母親,厚加酬賞,任命李方作澠池令。”


    “進至潼關,為秦大將軍姚紹所拒,姚紹深溝高壘以自守。”


    “王鎮惡孤軍遠來,後備供應不足,便派人馳告劉裕,求發遣糧食和援軍。”


    “當時劉裕的水軍自淮、泗入清河,準備逆黃河西上,北魏因滑台丟失而倍防劉裕,不肯借道。”


    “拓跋嗣以司徒長孫嵩督山東諸軍事,遣振威將軍娥潔、冀州刺史阿薄幹,率步騎兵10萬屯黃河北岸。”


    “北魏還以數千騎兵,緣黃河北岸隨劉裕軍西行,不時襲擾,遲滯晉軍西進。”


    “劉裕把王鎮惡派來的人叫來,把船朝北的舷窗打開來,指著岸上的魏軍。”


    “王鎮惡於是親自到弘農等地督上民租,軍食複振。”


    “三月,奪取潼關,乘勝追擊。”


    “後秦姚紹引兵出戰失利,損兵千餘,退駐定城,依險拒守。”


    “四月,姚紹遣長史姚洽、寧朔將軍安鸞、護軍姚墨蠡、河東太守唐小方率眾2000進趨黃河以北九原。”


    “設立河防,以斷絕王鎮惡、檀道濟之糧援,被沈林子擊破,將士被殺殆盡。”


    李白:姚紹聞姚洽敗死,發病身亡。


    東平公姚瓚代姚紹行使兵權,引兵攻襲沈林子,被沈林子擊敗。


    八月,劉裕至潼關,商討進取之計,王鎮惡請求帶領水軍從黃河入渭水,直逼長安,劉裕同意。


    王鎮惡引水軍自黃河進入渭水,後秦恢武將軍姚難自香城迴救長安。


    王鎮惡率兵追擊。姚泓從灞上引兵迴屯石橋,援接姚難。


    鎮北將軍姚強與姚難在涇上匯合,共拒王鎮惡。


    王鎮惡遣毛德祖進擊,破之。姚強戰死,姚難逃往長安。


    姚瓚退守鄭城。此時,劉裕也揮師進逼秦軍。


    姚泓急遣姚丕守渭橋,輔國將軍胡翼度守城東北之石積,姚瓚守灞東。姚泓則自屯逍遙園。


    八月二十三日,王鎮惡軍到達渭橋,飽餐戰飯,棄舟上岸。


    時渭水水流湍急,眨眼之間,船艦都隨流而去。


    於是身先士卒,眾人也知道沒有退路,無不奮勇爭先。


    後秦軍一觸即潰,大敗而逃。


    姚泓與姚瓚引兵來救,遇姚丕部敗退,自相踐踏,不戰而潰。


    姚泓單騎還宮,王鎮惡自平朔門攻入長安。


    第二天,姚泓帶妻子兒女歸降,後秦滅亡。


    城內有六萬多戶,王鎮惡對百九宣揚國恩,撫慰民心,紀律嚴明,百姓漸安。


    十一月,留守江南的重臣劉穆之病故,朝中空虛。


    當初,劉裕準備攻下關中後,在經略西北。


    此時,晉軍將士都久戰思歸,都不想留下。


    劉裕也怕江南出事,便決議東反。


    留次子年僅十二歲的桂陽公劉義真為安西將軍,雍秦二州刺史,鎮守長安;


    王鎮惡以征虜將軍領安西司馬、馮翊太守,委托給他捍衛的責任。


    十二月,劉裕離開長安。時赫連勃勃強盛,之前見劉裕至長安,不敢妄動。


    等劉裕帥大軍東還,赫連勃勃便於閏十二月侵犯北地。


    義熙十四年正月,夏國撫軍大將軍赫連璝,抵達渭水北岸,關中人民歸降的,道路上前後相連。


    正月十五日沈田子邀王鎮惡到傅弘之的大營舉行軍事會議。


    沈田子請求摒除左右人員,秘密對話。


    就在摒除左右人員之後,沈田子使他的族人沈敬仁藏在虎帳之中,擊斬王鎮惡,享年四十六歲,宣稱奉太尉劉裕密令行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