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曆事累世長孫嵩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作者:酷酷的橙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是一個在曆史上存在感極低的武廟功臣,也是南北朝、隋唐年間極有影響力的長孫家族的始祖級人物。
隨著拓跋氏崛起大漠,他在內外仇殺的恐怖陰影中成長起來,選擇了尚屬弱勢的族侄拓跋珪,在代國的廢墟上重建更為強大的北魏帝國,從此人生開掛。
他十四歲統軍,累著軍功。此後躋身宰輔行列,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經驗,成為北魏初年影響朝局的重要人物。
他聯合其他功臣在止車門聽事理訟,位列八公之一。他輔佐雄才大略的拓跋燾度過最初的艱難時光。
他是一位善於選邊站隊的智將,在長壽這塊上將短夭的北魏諸帝拿捏得死死的。
他就是北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
“長孫嵩寬厚儒雅,有氣度。”
“十四歲時,代替父親長孫仁擔任南部大人,統領軍隊。”
“建國三十九年,代國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去世。”
“當時各部落反叛作亂,前秦皇帝苻堅趁機派兵攻滅代國,將代國分割為東西兩部。”
“分別由劉庫仁和劉衛辰代掌部中事務,長孫嵩和元他等人率領部眾歸附劉庫仁。”
“劉庫仁之子劉顯謀畫發難時,長孫嵩率領舊部和鄉黨七百多家背叛劉顯逃走,將要到達五原。”
“當時昭成帝之子拓跋寔君的兒子拓跋渥也聚集部眾自登王位,長孫嵩打算歸附他。”
“途中見到烏渥,烏渥說拓跋渥是作亂之父的兒子,勸說長孫嵩歸附昭成帝之孫道武帝拓跋珪。”
“長孫嵩沒有決定,烏渥拉迴他的牛頭,長孫嵩勉強聽從他的話。”
“長孫嵩在三漢亭見到道武帝,於是歸順道武帝。”
“登國元年正月,道武帝即代王位,建立北魏政權,任命長孫嵩為南部大人。”
“登國二年正月,長孫嵩因是有功之臣,而受到道武帝的賞賜。”
“登國七年,西部泣黎部大人茂鮮反叛北魏逃走,道武帝派長孫嵩率軍追擊,大敗茂鮮。”
“長孫嵩後來不斷立下軍功,跟隨道武帝征伐中山時,授任冀州刺史,賜封爵位為钜鹿公,後改任侍中。”
“天興元年,道武帝出巡,當時右軍將軍尹國在冀州督促征收租稅。”
“聽說道武帝將要北返,於是陰謀造反,準備襲取信都。”
“時任安南將軍的長孫嵩將其捕獲,押送至中山,道武帝下令將其斬首。”
“同年四月初一日,道武帝任命長孫嵩為司徒。”
“後來,長孫嵩出任相州刺史,封南平公,在各處任職都受到稱道。”
“天賜六年十月,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紹作亂,弑殺道武帝。”
“不久,道武帝長子齊王拓跋嗣誅殺拓跋紹,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永興,是為明元帝。”
“明元帝登基後,下詔命長孫嵩與北新侯安同處理民訟,拔賢任能,整理人倫綱常。”
“永興二年正月初一日,明元帝下詔命長孫嵩等北伐柔然。”
“同年五月,長孫嵩等從大漠迴來,柔然追趕並把他們圍困在牛川。”
“五月二十一日,明元帝親率大軍北伐柔然,柔然於是聞訊逃走。”
“永興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明元帝下詔命長孫嵩和山陽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馬侯崔宏等八人坐在止車門右麵。”
“處理提審囚徒等各項事務,務求公允確當,所以當時稱為八公。”
“永興四年二月十二日,明元帝登虎圈射虎;賜給長孫嵩等人數量不等的布帛。”
“泰常二年二月十八日,東晉的譙王司馬文思派使者王良到北魏朝廷上書,請求發軍討伐東晉將領劉裕。”
“明元帝下詔命長孫嵩率領諸軍邀擊劉裕,在畔城接戰,各有勝負,於是明元帝下詔諸軍停止戰鬥。”
“同年十月十一日,明元帝下詔命長孫嵩等迴京城。”
“十一月,長孫嵩等諸軍到樂平。”
“明元帝下詔命長孫嵩派娥清、周幾等與叔孫建討伐西山丁零人翟蜀、洛支等,把他們的力量全部消滅幹淨後迴軍。”
蘇軾:長孫嵩的父親長孫仁是拓跋鮮卑的南部大人,屬於當時處於上升期的拓跋鮮卑的方麵大員。
當北魏追封的烈帝拓跋翳槐死後,其二弟昭成帝什翼犍還在國外留學。
國內貴族本來擁戴他的弟弟拓跋孤,隻因拓跋孤是個老實孩子,知道大哥屬意二哥,就親自到後趙迎請二哥迴國繼承部族首領的大位。
什翼犍是個留學優等生,見識過後趙的發展變化後,在位期間也置官建都,四麵征戰,終於建立起一度雄強北方的代王國。
長孫嵩十四歲的時候便接替父親出任南部大人。
帶資入股的長孫嵩代父統軍,為新生的代國四出征戰,也為自己的第一次創業贏得了開門紅。
此時他已出落成一位寬厚儒雅、氣度不凡的貴公子,頗具親和力和領導力。
然而,代國的時運不濟,邂逅了國勢鼎盛的前秦,不得不卷甲息兵,勉力維持。
偏偏拓跋家又鬧內訌,什翼犍被長子拓跋寔君弑殺。
隨即,代國便迎來了滅國之禍。
此時的長孫嵩還不到弱冠之年,就趕上了一次亡國之痛。
好在當時的五胡諸國,旋生旋滅,草原兒女心胸開闊,長孫嵩顧不上傷感,就帶著自己的部眾暫時歸附了劉庫仁。
說起來,劉庫仁也不算外人,出身匈奴孤獨部的劉庫仁本是拓跋什翼犍的外甥,為人豪爽仗義,在什翼犍去世後,對拓跋珪母子頗為照顧。
要不是他兒子劉顯極不厚道,劉庫仁家族必能在北魏謀個好出身。
劉顯在謀殺叔父劉眷後,想著順道將拓跋珪也一並收拾了。
沒想到,劉顯人緣極差,就連他的謀士都出賣他,將劉顯的陰謀告知拓跋珪。
有了防備的拓跋珪開始召集舊部,準備開啟自己的宏圖霸業。
長孫嵩同樣看不上劉顯,遂率領族人與鄉黨七百多家另謀高就。
在途經五原時,他遇上了一個叫烏渥的故人,雙方攀談起來,烏渥問長孫嵩欲往所處。
長孫嵩表示聽說拓跋寔君之子拓跋渥正在招攬部眾準備重建代國,自己打算去歸附他。
烏渥與拓跋渥雖然同名卻不同心,他義正辭言地對長孫嵩。
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經過多年漢化,這些來自草原的粗坯對漢家的忠孝文化已有了很深的理解。
長孫嵩聽後覺得有理,隨即又陷入了茫然。
早已與拓跋珪確認過眼神的烏渥建議長孫嵩,好好考慮一下正在賀蘭部養精蓄銳的那個人。
“東晉將領劉裕攻打後秦皇帝姚泓時,明元帝賜給長孫嵩符節。”
“督察太行山以東各軍事務,乘傳車到平原,沿黃河北岸,排列軍隊停駐在畔城。軍隊遭受不少失敗。”
“明元帝詔令長孫嵩借給劉裕道路,劉裕在船中望見長孫嵩的旌旗車蓋,送給他酃湖的酒和長江以南的食物,長孫嵩都送到京城。”
“明元帝詔令長孫嵩厚禮答謝劉裕。明元帝又命令挑選精銳兵士做好戰鬥準備。”
“如果劉裕向西通過,就率領精銳部隊向南出兵到彭、沛,如劉裕不按時通過,隻率領軍隊跟隨他們。”
“他們到了崤山、陝縣之間,必定和姚泓相對峙,一死一傷,士兵疲憊。”
“等到秋季,再慢慢趁機出動,如此劉裕的首級可以不戰而得。”
“於是叔孫建等人沿黃河前往洛水。劉裕進入函穀關。”
“長孫嵩和叔孫建等人從成皋向南渡河,東晉各屯駐戍守據點都望見塵土而逃奔潰散。”
“劉裕攻克長安,長孫嵩於是撤軍。”
“泰常八年,明元帝患重病,向長孫嵩詢問身後事,明元帝就在宮中定下計策。”
“於是詔令拓跋燾臨朝代行處理國政,長孫嵩任左輔。”
“泰常八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去世,遺詔命司空奚斤把所繳獲的軍資賞賜給大臣們,從長孫嵩以下至士兵都數量不等地享受到。”
“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燾繼位,是為太武帝。”
“十二月,太武帝進封長孫嵩為北平王,擔任司州中正。”
“始光二年,太武帝下詔詢問公卿,大夏、柔然二者中先征討誰。”
“長孫嵩和平陽王長孫翰、司空奚斤等人說大夏定居,不能成為禍患,柔然世代是邊境禍害,應該先征討柔然可汗大檀。”
“追趕上就繳獲他們的牲畜,足以富足國家;趕不上就在陰山狩獵,多殺禽獸,皮肉筋角,用來充實軍用物資,也超過打敗一個小國家。”
“大檀遷徙如鳥飛,追快了不能持久,人多了則不能追上。”
“大夏皇帝赫連勃勃,土地不過一千裏,刑罰政令殘酷暴虐,為人神所拋棄,應該先征討大夏。”
“尚書劉潔、武京侯安原請求先平定北燕皇帝馮跋。”
“太武帝保持沉默,於是向西巡視。”
“恰逢赫連勃勃去世,關中大亂,太武帝議論想要征討關中。”
“長孫嵩等人說他們如果據城防守,以逸待勞,大檀聽說後,乘虛而進犯,這是危險的做法。”
“太武帝於是向天師寇謙之詢問隱微的事,寇謙之勸他出兵。”
“杜超之讚同促成此事,崔浩又談論向西征伐的利益。長孫嵩等人執意規勸認為不可以。”
“太武帝大怒,斥責長孫嵩在任貪汙,派武士侮辱他。”
“同年三月初二日,太武帝升任長孫嵩為太尉。”
“神麚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太武帝北伐柔然,命長孫嵩與廣陵公樓伏連留守京都平城。”
“神麚四年九月十三日,太武帝加任長孫嵩為柱國大將軍。”
“從此以後,太武帝每次出兵征伐,長孫嵩總以元老身份多次留守平城,坐在朝堂,決斷刑罰訴訟。”
“太延三年正月十二日,長孫嵩去世,終年八十歲,諡號宣王。”
“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時,追錄先朝功臣,以長孫嵩配祭宗廟。”
白居易:長孫嵩表示自己不了解這個比自己小一輩的後生,尚未將他視作投效對象。
說完,他催動拉車的青牛,準備先找個地方靜靜在說。
烏渥可不想放過長孫嵩這個大才,就猛地上前拉住了牛首。
然後給他講了拓跋珪的一些不同凡響的故事,讓長孫嵩對這個比自己小13歲的遺腹子有了新的認識,遂勉強決定前往賀蘭部一探究竟。
聽說曾認南部大人的長孫嵩率部來歸,拓跋珪大喜過望,立刻趕到三漢亭迎接自己的族叔。
南北朝時期人們壽命偏短,加上戰亂不休,因此普遍早婚,拓跋部在這方麵尤其突出,他們一般在十二三歲時就結婚生子,往往不到三十就當上爺爺了。
早婚早育又損害了人們的健康,使得拓跋皇族的壽命愈發變短。
此時的長孫嵩雖然未到而立之年,但多年的領導生涯加上奔走四方,早已練就了一雙識人的慧眼。
看著眼前這個英氣勃發、少年老成的族侄,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美好的未來,遂一改初衷,與之相談甚歡。
在拓跋珪表示出足夠的尊重和王霸之氣後,長孫嵩立刻表示傾心歸順,正式加盟北魏集團,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在拓跋珪創業之初就率眾來歸的長孫嵩得到了應有迴報,順利恢複了家族捂熱多年的南部大人職務。
此時,北魏股份公司剛剛開業,還保留著很多原始的官職,南部大人顯然是舊時部落聯盟的遺存。
能夠重新坐鎮一方,長孫嵩還是沒有跟錯人。
長孫嵩受到正向激勵,自然越戰越勇,他就跟著拓跋珪開始挑戰新崛起的草原強權柔然。
在戰鬥中,長孫嵩表現得非常英勇,一馬當先,陣斬柔然別部大帥屋擊。
能夠橫挑柔然,說明拓跋珪公司的業績飄紅,已然有了跨境作戰的能力。
拓跋珪是位雄才大略的開國之君,卻也是個脾氣不太好的家夥。
那個年代暴脾氣的君主比比皆是,畢竟大家都是在亂戰中成長起來的,如果沒有暴力傾向那才叫奇怪呢。
有些人受不了拓跋珪的暴脾氣,離家出走的戲碼就成為北魏初年的家常便飯。
出自泣黎部的北魏西部大人茂鮮叛魏私奔。長孫嵩奉令率軍追殺,一路狂擊。
讓茂鮮大人為他的冒險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也讓長孫嵩好好刷了一把軍功,更展現了自己的忠誠。
隨著拓跋氏崛起大漠,他在內外仇殺的恐怖陰影中成長起來,選擇了尚屬弱勢的族侄拓跋珪,在代國的廢墟上重建更為強大的北魏帝國,從此人生開掛。
他十四歲統軍,累著軍功。此後躋身宰輔行列,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經驗,成為北魏初年影響朝局的重要人物。
他聯合其他功臣在止車門聽事理訟,位列八公之一。他輔佐雄才大略的拓跋燾度過最初的艱難時光。
他是一位善於選邊站隊的智將,在長壽這塊上將短夭的北魏諸帝拿捏得死死的。
他就是北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
“長孫嵩寬厚儒雅,有氣度。”
“十四歲時,代替父親長孫仁擔任南部大人,統領軍隊。”
“建國三十九年,代國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去世。”
“當時各部落反叛作亂,前秦皇帝苻堅趁機派兵攻滅代國,將代國分割為東西兩部。”
“分別由劉庫仁和劉衛辰代掌部中事務,長孫嵩和元他等人率領部眾歸附劉庫仁。”
“劉庫仁之子劉顯謀畫發難時,長孫嵩率領舊部和鄉黨七百多家背叛劉顯逃走,將要到達五原。”
“當時昭成帝之子拓跋寔君的兒子拓跋渥也聚集部眾自登王位,長孫嵩打算歸附他。”
“途中見到烏渥,烏渥說拓跋渥是作亂之父的兒子,勸說長孫嵩歸附昭成帝之孫道武帝拓跋珪。”
“長孫嵩沒有決定,烏渥拉迴他的牛頭,長孫嵩勉強聽從他的話。”
“長孫嵩在三漢亭見到道武帝,於是歸順道武帝。”
“登國元年正月,道武帝即代王位,建立北魏政權,任命長孫嵩為南部大人。”
“登國二年正月,長孫嵩因是有功之臣,而受到道武帝的賞賜。”
“登國七年,西部泣黎部大人茂鮮反叛北魏逃走,道武帝派長孫嵩率軍追擊,大敗茂鮮。”
“長孫嵩後來不斷立下軍功,跟隨道武帝征伐中山時,授任冀州刺史,賜封爵位為钜鹿公,後改任侍中。”
“天興元年,道武帝出巡,當時右軍將軍尹國在冀州督促征收租稅。”
“聽說道武帝將要北返,於是陰謀造反,準備襲取信都。”
“時任安南將軍的長孫嵩將其捕獲,押送至中山,道武帝下令將其斬首。”
“同年四月初一日,道武帝任命長孫嵩為司徒。”
“後來,長孫嵩出任相州刺史,封南平公,在各處任職都受到稱道。”
“天賜六年十月,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紹作亂,弑殺道武帝。”
“不久,道武帝長子齊王拓跋嗣誅殺拓跋紹,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永興,是為明元帝。”
“明元帝登基後,下詔命長孫嵩與北新侯安同處理民訟,拔賢任能,整理人倫綱常。”
“永興二年正月初一日,明元帝下詔命長孫嵩等北伐柔然。”
“同年五月,長孫嵩等從大漠迴來,柔然追趕並把他們圍困在牛川。”
“五月二十一日,明元帝親率大軍北伐柔然,柔然於是聞訊逃走。”
“永興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明元帝下詔命長孫嵩和山陽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馬侯崔宏等八人坐在止車門右麵。”
“處理提審囚徒等各項事務,務求公允確當,所以當時稱為八公。”
“永興四年二月十二日,明元帝登虎圈射虎;賜給長孫嵩等人數量不等的布帛。”
“泰常二年二月十八日,東晉的譙王司馬文思派使者王良到北魏朝廷上書,請求發軍討伐東晉將領劉裕。”
“明元帝下詔命長孫嵩率領諸軍邀擊劉裕,在畔城接戰,各有勝負,於是明元帝下詔諸軍停止戰鬥。”
“同年十月十一日,明元帝下詔命長孫嵩等迴京城。”
“十一月,長孫嵩等諸軍到樂平。”
“明元帝下詔命長孫嵩派娥清、周幾等與叔孫建討伐西山丁零人翟蜀、洛支等,把他們的力量全部消滅幹淨後迴軍。”
蘇軾:長孫嵩的父親長孫仁是拓跋鮮卑的南部大人,屬於當時處於上升期的拓跋鮮卑的方麵大員。
當北魏追封的烈帝拓跋翳槐死後,其二弟昭成帝什翼犍還在國外留學。
國內貴族本來擁戴他的弟弟拓跋孤,隻因拓跋孤是個老實孩子,知道大哥屬意二哥,就親自到後趙迎請二哥迴國繼承部族首領的大位。
什翼犍是個留學優等生,見識過後趙的發展變化後,在位期間也置官建都,四麵征戰,終於建立起一度雄強北方的代王國。
長孫嵩十四歲的時候便接替父親出任南部大人。
帶資入股的長孫嵩代父統軍,為新生的代國四出征戰,也為自己的第一次創業贏得了開門紅。
此時他已出落成一位寬厚儒雅、氣度不凡的貴公子,頗具親和力和領導力。
然而,代國的時運不濟,邂逅了國勢鼎盛的前秦,不得不卷甲息兵,勉力維持。
偏偏拓跋家又鬧內訌,什翼犍被長子拓跋寔君弑殺。
隨即,代國便迎來了滅國之禍。
此時的長孫嵩還不到弱冠之年,就趕上了一次亡國之痛。
好在當時的五胡諸國,旋生旋滅,草原兒女心胸開闊,長孫嵩顧不上傷感,就帶著自己的部眾暫時歸附了劉庫仁。
說起來,劉庫仁也不算外人,出身匈奴孤獨部的劉庫仁本是拓跋什翼犍的外甥,為人豪爽仗義,在什翼犍去世後,對拓跋珪母子頗為照顧。
要不是他兒子劉顯極不厚道,劉庫仁家族必能在北魏謀個好出身。
劉顯在謀殺叔父劉眷後,想著順道將拓跋珪也一並收拾了。
沒想到,劉顯人緣極差,就連他的謀士都出賣他,將劉顯的陰謀告知拓跋珪。
有了防備的拓跋珪開始召集舊部,準備開啟自己的宏圖霸業。
長孫嵩同樣看不上劉顯,遂率領族人與鄉黨七百多家另謀高就。
在途經五原時,他遇上了一個叫烏渥的故人,雙方攀談起來,烏渥問長孫嵩欲往所處。
長孫嵩表示聽說拓跋寔君之子拓跋渥正在招攬部眾準備重建代國,自己打算去歸附他。
烏渥與拓跋渥雖然同名卻不同心,他義正辭言地對長孫嵩。
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經過多年漢化,這些來自草原的粗坯對漢家的忠孝文化已有了很深的理解。
長孫嵩聽後覺得有理,隨即又陷入了茫然。
早已與拓跋珪確認過眼神的烏渥建議長孫嵩,好好考慮一下正在賀蘭部養精蓄銳的那個人。
“東晉將領劉裕攻打後秦皇帝姚泓時,明元帝賜給長孫嵩符節。”
“督察太行山以東各軍事務,乘傳車到平原,沿黃河北岸,排列軍隊停駐在畔城。軍隊遭受不少失敗。”
“明元帝詔令長孫嵩借給劉裕道路,劉裕在船中望見長孫嵩的旌旗車蓋,送給他酃湖的酒和長江以南的食物,長孫嵩都送到京城。”
“明元帝詔令長孫嵩厚禮答謝劉裕。明元帝又命令挑選精銳兵士做好戰鬥準備。”
“如果劉裕向西通過,就率領精銳部隊向南出兵到彭、沛,如劉裕不按時通過,隻率領軍隊跟隨他們。”
“他們到了崤山、陝縣之間,必定和姚泓相對峙,一死一傷,士兵疲憊。”
“等到秋季,再慢慢趁機出動,如此劉裕的首級可以不戰而得。”
“於是叔孫建等人沿黃河前往洛水。劉裕進入函穀關。”
“長孫嵩和叔孫建等人從成皋向南渡河,東晉各屯駐戍守據點都望見塵土而逃奔潰散。”
“劉裕攻克長安,長孫嵩於是撤軍。”
“泰常八年,明元帝患重病,向長孫嵩詢問身後事,明元帝就在宮中定下計策。”
“於是詔令拓跋燾臨朝代行處理國政,長孫嵩任左輔。”
“泰常八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去世,遺詔命司空奚斤把所繳獲的軍資賞賜給大臣們,從長孫嵩以下至士兵都數量不等地享受到。”
“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燾繼位,是為太武帝。”
“十二月,太武帝進封長孫嵩為北平王,擔任司州中正。”
“始光二年,太武帝下詔詢問公卿,大夏、柔然二者中先征討誰。”
“長孫嵩和平陽王長孫翰、司空奚斤等人說大夏定居,不能成為禍患,柔然世代是邊境禍害,應該先征討柔然可汗大檀。”
“追趕上就繳獲他們的牲畜,足以富足國家;趕不上就在陰山狩獵,多殺禽獸,皮肉筋角,用來充實軍用物資,也超過打敗一個小國家。”
“大檀遷徙如鳥飛,追快了不能持久,人多了則不能追上。”
“大夏皇帝赫連勃勃,土地不過一千裏,刑罰政令殘酷暴虐,為人神所拋棄,應該先征討大夏。”
“尚書劉潔、武京侯安原請求先平定北燕皇帝馮跋。”
“太武帝保持沉默,於是向西巡視。”
“恰逢赫連勃勃去世,關中大亂,太武帝議論想要征討關中。”
“長孫嵩等人說他們如果據城防守,以逸待勞,大檀聽說後,乘虛而進犯,這是危險的做法。”
“太武帝於是向天師寇謙之詢問隱微的事,寇謙之勸他出兵。”
“杜超之讚同促成此事,崔浩又談論向西征伐的利益。長孫嵩等人執意規勸認為不可以。”
“太武帝大怒,斥責長孫嵩在任貪汙,派武士侮辱他。”
“同年三月初二日,太武帝升任長孫嵩為太尉。”
“神麚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太武帝北伐柔然,命長孫嵩與廣陵公樓伏連留守京都平城。”
“神麚四年九月十三日,太武帝加任長孫嵩為柱國大將軍。”
“從此以後,太武帝每次出兵征伐,長孫嵩總以元老身份多次留守平城,坐在朝堂,決斷刑罰訴訟。”
“太延三年正月十二日,長孫嵩去世,終年八十歲,諡號宣王。”
“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時,追錄先朝功臣,以長孫嵩配祭宗廟。”
白居易:長孫嵩表示自己不了解這個比自己小一輩的後生,尚未將他視作投效對象。
說完,他催動拉車的青牛,準備先找個地方靜靜在說。
烏渥可不想放過長孫嵩這個大才,就猛地上前拉住了牛首。
然後給他講了拓跋珪的一些不同凡響的故事,讓長孫嵩對這個比自己小13歲的遺腹子有了新的認識,遂勉強決定前往賀蘭部一探究竟。
聽說曾認南部大人的長孫嵩率部來歸,拓跋珪大喜過望,立刻趕到三漢亭迎接自己的族叔。
南北朝時期人們壽命偏短,加上戰亂不休,因此普遍早婚,拓跋部在這方麵尤其突出,他們一般在十二三歲時就結婚生子,往往不到三十就當上爺爺了。
早婚早育又損害了人們的健康,使得拓跋皇族的壽命愈發變短。
此時的長孫嵩雖然未到而立之年,但多年的領導生涯加上奔走四方,早已練就了一雙識人的慧眼。
看著眼前這個英氣勃發、少年老成的族侄,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美好的未來,遂一改初衷,與之相談甚歡。
在拓跋珪表示出足夠的尊重和王霸之氣後,長孫嵩立刻表示傾心歸順,正式加盟北魏集團,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在拓跋珪創業之初就率眾來歸的長孫嵩得到了應有迴報,順利恢複了家族捂熱多年的南部大人職務。
此時,北魏股份公司剛剛開業,還保留著很多原始的官職,南部大人顯然是舊時部落聯盟的遺存。
能夠重新坐鎮一方,長孫嵩還是沒有跟錯人。
長孫嵩受到正向激勵,自然越戰越勇,他就跟著拓跋珪開始挑戰新崛起的草原強權柔然。
在戰鬥中,長孫嵩表現得非常英勇,一馬當先,陣斬柔然別部大帥屋擊。
能夠橫挑柔然,說明拓跋珪公司的業績飄紅,已然有了跨境作戰的能力。
拓跋珪是位雄才大略的開國之君,卻也是個脾氣不太好的家夥。
那個年代暴脾氣的君主比比皆是,畢竟大家都是在亂戰中成長起來的,如果沒有暴力傾向那才叫奇怪呢。
有些人受不了拓跋珪的暴脾氣,離家出走的戲碼就成為北魏初年的家常便飯。
出自泣黎部的北魏西部大人茂鮮叛魏私奔。長孫嵩奉令率軍追殺,一路狂擊。
讓茂鮮大人為他的冒險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也讓長孫嵩好好刷了一把軍功,更展現了自己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