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蘇晨講述一個個聖人,各朝各代很多古人發現了一點。


    那就是在大家很多不重視的領域做到極致,也是可以封聖名垂千古的。


    比如畫聖吳道子,樂聖李龜年,曲聖關漢卿,這些領域遠沒有詩詞領域受人重視。


    在眾人感慨萬千之際,有一人頗為興奮。


    他就是康熙王朝的圍棋第一高手黃龍士,在棋壇上被譽為一代霸主。


    既然有畫聖、樂聖、曲聖,那是否意味著也會有棋聖?


    正如黃龍士所猜測的,蘇晨很快就介紹起了棋聖黃龍士。


    “黃龍士,字月天,江蘇泰州人,生於順治年代。”


    “康熙朝圍棋霸主,棋風不拘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淚篇,著《弈括》。”


    “血淚篇為黃龍士授徐星友三子的十局棋局,為古代讓子棋的名局。”


    “黃龍士天資過人,幼小時棋名已聞達四鄉鄰裏。”


    “長大點後,父親就帶他到北京找名手對弈,從此黃龍士棋藝大進。”


    “康熙三年黃龍士在門寧拜見杜茶村時,他的棋藝距國手還差一截。”


    “第二次拜見杜茶村的時候,他已一躍成為國手。”


    “黃龍士與在棋壇馳騁五十餘年久負盛名的盛大有下過七局,獲得全勝。”


    “有名家說他下棋猶如淮陰用兵,戰無不勝。”


    “在清初群賢爭雄的狀況中,黃龍士鶴立雞群,奪得霸主地位。”


    “前輩大家周東侯,此時棋力亦在黃龍士之下了。”


    “其他棋手見了他更是退避三舍,不敢與之較量。”


    “人們將黃龍士尊為棋聖,足見其影響之大。”


    “可惜黃龍士命不長久,剛到中年便撒手人寰了。”


    “黃龍士具有獨特棋風,著子看似平淡無奇。”


    “但寓意極深,對手不易察覺。”


    “若敢於用強,他即隨機應變,出奇製勝,迫使對手相形見絀。”


    “曾讓三子與徐星友對局,為雙方聚精會神之作,有血淚篇之稱。”


    “黃龍士之弈,為有清一代弈家之正宗。”


    “當時的圍棋名家吳清源大宗師,評價黃龍士棋力有十三段。”


    “圍棋的起源很早,到清初至乾隆中期。”


    “中國圍棋藝術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名手輩出,各領風騷。”


    “少年黃龍士不滿足偏與一隅,為追求棋藝的發展,他立誌遍訪全國名家。”


    “從康熙三年起,十三歲的黃龍士隨父走南闖北。”


    “經過二上京城棋壇烽火的磨礪,黃龍士棋藝日臻上乘。”


    “十六七歲時弈遍京師,所向披靡,戰績輝煌,被譽為常勝將軍。”


    “十八歲時在京與馳騁棋壇五十餘年、久負盛名的領銜國手盛大有對弈。”


    “七戰七捷,大獲全勝。”


    “戰勝盛大有,標誌著黃龍士登上了清初棋藝的巔峰,奠定了黃龍士棋聖的地位。”


    雍正:我大清推舉的十四聖人,黃龍士亦在其列,且是唯一的棋手,圍棋史上享此盛譽的唯獨黃龍士一人。


    黃龍士自幼圍棋天賦極高,三四歲看大人下棋時,便不知不覺學會了圍棋。


    難能可貴的是,黃龍士的父親比較開明。


    並沒有強製黃龍士走科舉功名的道路,而是讓其走圍棋一道。


    黃龍士父親見兒子在圍棋上有如此天賦,於是有心想讓黃龍士就走圍棋之路。


    把家產變賣後,帶著黃龍士出外遍訪名師,其棋藝得以大進。


    十三歲時,黃龍士已經在民間鄉野沒有了對手。


    為了進一步提升棋藝,檢測其棋力的水平,黃龍士隨父來到京城北京。


    那一年,黃龍士年僅十七歲。


    據說黃龍士來到北京近郊的一家茶館喝茶,旁邊一桌幾個業餘高手正在對局,他就湊過去觀看棋手對弈。


    看了數十著後,隻見執黑的一方陷入難局,就忍不住指點了一著。


    果然,此著一出,黑棋滿盤皆活,形勢一下子翻轉過來。


    執白的人沉思了良久,也苦無對策。


    別的棋手見了,就紛紛起哄,不服可以自己上來試試。


    黃龍士聽了微微一笑,取出一大塊銀子拋在桌上作為彩頭,等待對方挑戰。


    眾人見這錠銀子足有二三十兩重,成色極佳。


    又見黃龍士弱不禁風,麵生得很,不像高手模樣。


    於是個個都垂涎三尺,爭著要下第一局。


    甚至為此吵得麵紅耳赤,不可開交。


    黃龍士信心十足,幹脆讓大家一起上,每著都可以商量好了再下子。


    眾人聽了心中大喜,立即一擁而上。


    眾人為了贏得這錠大銀子,每下出一著,都是絞盡腦汁,冥思苦想。


    黃龍士卻不慌不忙,一邊喝茶,一邊不假思索隨手應對。


    下了數十著後,眾棋手已經黔驢技窮,棋局形勢已經滿盤受製。


    此時這些自信滿滿的高手們,一時間安靜了下來,一個個麵麵相覷,全都沒有了主意。


    經此一事,初來乍到的黃龍士在北京城聲名鵲起。


    那時大清最負盛名的圍棋國手是68歲高齡的盛大有,並不想與黃龍士對局。


    奈何王公貝爺們都頗好圍棋,在他們的撮合下,盛大有隻好迎戰。


    二人對弈的七局中,黃龍士七戰皆勝,一時震動整個京城。


    尤其是其中局所展現的博殺能力,令人歎為觀止。


    黃龍士取得對國手盛大有的七戰七捷後,大清的一眾名手均被邀與黃龍士一戰。


    結果先後全部敗在黃龍士的手下,無一幸免。


    此後,黃龍士成為了大清無可爭議的圍棋第一高手。


    “康熙二十年,黃龍士接到浙江錢塘徐星友的信劄,表示從師棋藝,並相邀教弈。”


    “徐星友四十學棋,又大黃龍士七八歲,學藝勤備,矢誌不移。”


    “曾三年足不出戶,連樓都未下過。”


    “黃龍士為之感動,為造就新人,鼎力相助,采取了種種育人新法。”


    “當徐星友具備讓兩子抗衡的能力時,反過來叫徐星友讓三子下十局,因為黃龍士有自己的驕傲。”


    “這開創棋壇曆史先河的十局,黃龍士嘔心瀝血。”


    “最終互有勝負,成為空前絕後的不朽之作,史稱血淚篇。”


    “也正是這十局棋之後,徐星友棋藝猛進,一躍成為與黃龍士齊名的圍棋高手。”


    “黃龍士與徐星友同享盛名,譽滿全國。”


    “康熙皇帝將他倆奉為內廷供奉,五品職銜。”


    “黃龍士為人誠樸,耿直不阿。”


    “徐星友則為人機敏,善於交際,結交了不少內廷太監。”


    “一天,康熙命兩人對弈,勝者重賞。”


    “徐星友通過內廷得知,勝者皇上將獎授知府。”


    “而黃龍士無意為官,他要著書立說為後學者指路,反勸徐星友勝棋受賜。”


    “第二天,兩人對弈激戰,配合默契,演繹了一場欺君大戰。”


    “徐星友獲勝後即被康熙委任為浙江錢塘知府,而黃龍士則迴故鄉一心一意撰寫棋書。”


    “康熙二十九年,黃龍士至不惑之年。”


    “他帶著融進自己全部心血,弈搏一生的《黃龍士全圖》和《弈括》兩篇著作與徐星友在錢塘江畔重聚。”


    “棋友、摯友、師徒相逢,相互問候,仍離不開開局落子。”


    “黃龍士一談到圍棋,仍是壯心不已。”


    “一天,徐星友三個棋友一時高興,示意黃龍士演繹一對三對弈大戲。”


    “黃龍士向以棋聖自負,爭強好勝,誓不言敗,當即許諾要大殺三方。”


    “這三人全是浙江一流名手,黃龍士在三人間來迴穿梭走動,全神貫注,全力以赴。”


    “使盡了渾身解數,終於將三人趕盡殺絕,將三盤棋贏了。”


    “不過由於操勞過度,心血耗盡。”


    “黃龍士氣息奄奄,微弱的唿吸隨著燭火的跳躍一閃一閃。”


    “當徐星友將書桌棋枰上的黑白兩粒棋子送到黃龍士眼前,又放到他手中時。”


    “黃龍士才麵帶微笑,飄向了生生不息的天地之中。”


    乾隆:血淚篇是棋譜中最為著名的,這是黃龍士留給後人的傑作。


    黃龍士成為大清第一圍棋高手後,就收到了浙江書畫家徐星友的請柬,希望黃龍士南下來浙江錢塘一敘。


    徐星友家族是浙江錢塘望族豪門,家裏十分有錢。


    等黃龍士到達浙江錢塘後,徐星友以盛大場麵歡迎黃龍士的到來。


    此時的徐星友已經是江浙書畫界的名流,對圍棋隻是個業餘愛好者,圍棋尚不入流。


    徐星友每天好酒歌舞招待黃龍士,又贈之以厚禮。


    這一時讓黃龍士摸不著頭腦,不知徐星友的胡蘆裏賣的什麽藥。


    徐星友見時機成熟後,請求黃龍士收其為弟子,教之以圍棋之藝。


    黃龍士大吃一驚,一時愣住了。


    因為徐星友比黃龍士大七歲,且徐星友成名多年,乃江浙名士,更何況此時的徐星友已經年近四十歲。


    這一下子讓黃龍士十分的為難,然而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黃龍士無奈,隻好答應教其圍棋。


    但仍堅決不肯收為弟子,以平輩友人相稱,互稱先生。


    誰知徐星友極有棋藝天賦,雖然起步很晚。


    但是在天賦加勤奮,徐星友很快棋藝便突飛猛進。


    為了專心致至學習圍棋,徐星友曾三年不曾下樓,連吃飯飲食都是傭人送至樓上。


    徐星友的這種專心與毅力終於感動了黃龍士,正式收徐星友為弟子,從此二人師徒相稱。


    黃龍士於是傾囊相授,不久便能以被授四子與黃龍士對弈,互有勝負。


    一年後改為授二子,雖然徐星友輸多贏少。


    但是在黃龍士讓二子的情況下,贏徐星友也並不輕鬆了。


    這樣黃龍士在徐星友宅邸一住便是五年,黃龍士想離開錢塘雲遊大江南北。


    徐星友極力挽留,無奈黃龍士去意已決。


    徐星友見師傅態度堅決無可更改,隻好贈送其黃金珠寶等厚禮。


    臨別之際,黃龍士有感與徐星友師徒一場,決心在離別之際給後世留點什麽。


    於是提出授三子與徐星友對弈十局,作為二人師徒一場最後的念想。


    此時,徐星友的棋力已經隻在其師黃龍士二子之下。


    但黃龍士偏要讓徐星友三子,其難度之大非常人所能想象。


    消息一經傳出,江浙一帶一眾圍棋名流全部匯聚於錢塘,準備一睹這百年難得一見的盛況。


    黃龍士乃圍棋界一代天驕,一生自視極高。


    加之長期處於圍棋之巔的境地,難免會有寂寞孤獨之感。


    此次與弟子告別,雲遊天下,未來不知還能不能見,也許這次一別便是永生。


    所以,黃龍士決心給自己施壓,也給弟子徐星友施壓。


    挑戰彼此棋藝的極限,也給後世留下一些記錄。


    在經過近一月的對弈博殺中,雙方留下了光照圍棋曆史的十局讓三子的棋譜,這便是血淚篇。


    在這二人生前留下的圍棋傑作中,黃龍士氣勢如虹,妙手迭出,神鬼莫測令人拍案叫絕。


    十局傳世名作中,黃龍士最終以六勝四負取得勝利。


    從傳世的棋譜中,他看得出來黃龍士確實是大清獨步天下的高手,整整領先整個時代一流棋手一個身位。


    黃龍士的行棋對局輕靈多變,思路縝密深邃,局麵開闊。


    在攻防與轉身之中,無不顯示出其深遠的構思。


    即便是閑棋殘子,黃龍士也無不將其殘餘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給人高深莫測之感。


    在黃龍士所勝的六局棋中,基本上都是進入中後半盤後才慢慢逆轉的。


    徐星友在晚年整理自己的棋譜時,對其師黃龍士仍是推崇備至,無限景仰。


    當然,圍棋的傑作必須是對弈雙方的智慧結晶。


    沒有雙方技藝與智慧的電光石火碰撞,難以誕生出藝術的傑作。


    徐星友在這十局對弈中,也可謂嘔心瀝血,將其所學所悟盡數地發揮了,多次使黃龍士陷入絕境。


    好在黃龍士技高一籌,每每都能逆天而行,絕處翻身。


    血淚篇堪稱圍棋的巔峰之作,是圍棋史上不朽的名篇,對後來的圍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黃龍士經此一役後,飄然隱跡於江湖,雲遊四海去了。


    “國運興,棋運亦興。”


    “至今,在黃龍士的故鄉江蘇泰州,還流傳著許多有關他的膾炙人口的故事。”


    “人們沒有忘記這位圍棋國手,在城市中心的步行街。”


    “黃龍士在竹林旁落子下棋的銅雕聳立街頭,表達了人們對黃龍士鍥而不舍精神的讚許和褒揚。”


    “黃龍士對局實踐對圍棋發展的最大貢獻,在於他轉變了圍棋的風格。”


    “在他之前,棋風局麵狹窄凝重。”


    “黃龍士使棋風大變,在他之後,局麵開闊,輕靈多變,思路深遠。”


    “對黃龍士的棋風特色,後人評價甚多。”


    “總的來說,黃龍士對局時考慮全麵,判斷準確,力爭主動,變化多端,不以攻殺為主要取勝手段。”


    “黃龍士的棋著,除了有《弈括》和《黃龍士全圖》之外。”


    “鄧元惠還將黃龍士的七十盤對局集成《黃龍士先生棋譜》一本,黃龍士對局中的精華大都收在其中了。”


    “特別值得提及的是,黃龍士為《黃龍士全圖》寫的自序。”


    “這是黃龍士自己豐富經驗的寶貴總結,較全麵地論證了圍棋的戰略戰術,見解獨到精辟,發人深省。”


    “自序中有談到布局和全盤戰略,談到攻守和戰術原則,談到對形勢判斷,談到策略等。”


    “這些都是黃龍士從對局實戰中總結出來的真知灼見,也顯示出黃龍士自己的棋風。”


    “黃龍士對局輕靈多變,思路多樣,局麵開闊,氣魄雄大。”


    “他所著《弈括》一書中有篇自序,是他實戰經驗的總結,見解精辟,發人深思。”


    “其中這樣寫道,起手布局,要占大場要點,使棋有根據和攻守要塞。”


    “要從局部設想到全局,從起點考慮到今後的發展。”


    “黃龍士的著作《黃龍士全圖》《弈括》等,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財富。”


    李鴻章:黃龍士的棋如王者之師,堂堂正正。


    他也素愛下圍棋,對棋聖黃龍士多有研究。


    黃龍士棋風靈活多變,常常是借對手的力量行棋,大有流水不爭先的意味。


    難能可貴的是,黃龍士性情沉靜。


    雖然長時間身處勝負世界之中,但並不執著於勝負。


    反而把大量的精力花在研究圍棋理論和培養新銳棋手上,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德藝雙馨的圍棋泰鬥。


    黃龍士一生性情光明磊落,圍棋技藝超群,德行操守過人,是名至實歸的一代圍棋宗師。


    由於當時圍棋在士大夫階層中流行甚廣,黃龍士的技藝在文士名流中也獲得極高的推崇。


    當時著名經學大家,把黃龍士與顧炎武等著名人物並列,稱十四聖人,黃龍士為棋聖。


    由此可見,黃龍士在當時的影響已經與經史、文學的巨匠相比肩,並且毫無遜色。


    黃龍士的棋藝技巧和對圍棋的深入研究,及其所取得的傑出成就。


    自康熙一朝以後,一直頗受棋手們的推崇,世人稱黃龍士為大清圍棋的正宗。


    後來,黃龍士的棋譜傳到了日本,引起了日本棋壇的巨大震動。


    黃龍士的圍棋棋藝和對圍棋的獨到見解,也獲得了日本棋壇極高的評價。


    黃龍士作為大清棋聖,他的圍棋成就和對圍棋理論的深入研究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的高度,對後世圍棋的影響巨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