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關漢卿無疑是元曲的集大成者。


    關漢卿是中華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國戲曲的奠基人。


    他一生創作了六十多種雜劇,不僅鼓舞了當時廣大人民反對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鬥爭。


    而且對後來的戲劇創作有巨大的影響,作品裏帶有的現實主義精神更為後來戲劇家所繼承。


    在關漢卿眾多戲劇作品中,最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竇娥冤》。


    關漢卿書寫了竇娥由認命到抗爭再到覺醒的過程,深刻地揭露了元代存在的種種社會黑暗問題,將劇作的思想提升至一個新的高度。


    “他是蒸不爛、煮不熟的銅豌豆,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也是一生漂泊的浪子。”


    “關漢卿的原名,並不是關漢卿。”


    “作為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名氣雖大,卻並沒有在正史裏落得個隻言片語,因為沒有記載。”


    “他原名不詳,生卒不詳,籍貫不詳,整個一不詳之人。”


    “漢卿隻是他的字,他的出生時間和地點,學界到現在也沒定論。”


    “公元1234年,當時的社會風雨飄搖,戰亂不休。”


    “金人一腳踢走北宋,自己入主中原做了主人。”


    “關漢卿的父親關怡是漢人,麵對眼前這片愛的深沉,卻落入敵手的北方大地。”


    “他擦幹眼淚,忍辱負重,在金朝擔任一個小官職。”


    “雖然身在曹營,但金人的自我漢化搞得還不錯,一直都在推行科舉製度。”


    “關漢卿家本來就是世代奉儒守官的學院派,這下不僅心在漢了,子女教育也是漢家的那一套。”


    “因為關怡大小也是一個官員,所以關漢卿小時候家境不錯。”


    “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還在動蕩的年代讀上了書,”


    “關漢卿的叔叔光燦是個醫戶,關漢卿小時候邊讀書還邊跟著叔叔學醫。”


    “江西是個鹽產地,有搭台唱戲祭祀鹽神的習俗。”


    “讀書、學醫、看戲,這三樣東西構成了青少年時期關漢卿的生活。”


    “他習以為常,可能有時還會覺得乏味。”


    “但人生就是這樣,一些不經意的東西,在陰差陽錯之間就決定人的一生。”


    “公元1211年,蒙金戰爭爆發。”


    “蒙古人把金人從山西趕走,局勢又開始搖擺。”


    “當時的關漢卿正是刻苦讀書考科舉的時候,現在國破家亡,科舉也沒有了。”


    “他不得不收拾行囊,來到山西的首府平陽,看看能不能找個機會。”


    “平陽有華夏第一都的美譽,當年帝堯就是建都於此。”


    “後來被稱作山西四大梆子之首的蒲劇,也和它有不小的淵源。”


    “關漢卿小時候就經常看戲,現在來到平陽,看著平陽的戲班子深有感觸。”


    “他那時真是年輕氣盛,眼看山河破碎,身世浮萍。”


    朱棣:唐詩有李白,宋詞有蘇軾,元曲則有關漢卿。


    縱覽元曲三百首,不管從作品的數量來說,還是從作品的質量來說。


    關漢卿無疑是元曲四大家之首,是當之無愧的元曲聖人。


    關漢卿的經典之作眾多,《單刀會》《救風塵》《竇娥冤》等。


    他縱觀關漢卿的作品,字裏行間彌漫著昂揚的反抗精神和戰鬥情緒。


    這緣於關漢卿生活的時代,元朝政治黑暗腐敗,社會動蕩不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關漢卿的劇目深刻地再現了社會現實,充滿著濃鬱的時代氣息。


    概括起來,其中既有蒙元貴族的兇橫殘暴,又有竇娥的悲慘境遇,反映生活麵十分廣闊。


    既有對元朝官場黑暗的無情揭露,又熱情謳歌了老百姓的反抗鬥爭。


    慨慷悲歌,樂觀抗爭,構成關漢卿劇作最有特色的基調。


    在關漢卿的筆下,最為出色的是竇娥這一普通婦女形象。


    竇娥出身微賤,蒙受蒙元貴族統治者的種種淩辱和迫害。


    關漢卿描寫了竇娥的悲慘遭遇,同時又讚美了竇娥強烈的反抗意誌,歌頌了竇娥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


    在那個特定的曆史年代,關漢卿通過戲曲鼓舞百姓鬥爭的意識。


    “迴顧身後三千裏漫漫曆史長河,關漢卿一把抓住關羽關雲長。”


    “《單刀會》裏力透紙背,百忙裏稱不了老兄心,急切裏倒不了俺漢家節。”


    “《西蜀夢》中字字泣血,杵尖上挑定四顆頭,腔子內血向成都鬧市裏流,強如與俺一千小盞黃封頭祭酒。”


    “什麽也不用說了,這個少年人的意氣風發撲麵而來。”


    “關山失路的鼓噪和壓抑,讓他爆發出這樣的驚雷。”


    “公元1234年,金哀宗上演一出倉皇蔡州路,金王朝從此滅亡。”


    “關漢卿夾在逃亡的隊伍裏,一路向北。”


    “離開有金國的季節,來到了河北祁州的伍仁村。”


    “祁州是有名的藥材基地,關漢卿從小學的醫術在這就派上了用場。”


    “國家太亂了,遍地的戲班子被遍地的傷患代替。”


    “關漢卿一邊治病救人維持生存,一邊就琢磨自己劇本的事兒。”


    “和金人的自我漢化不同,一輩子騎馬吃肉的蒙古人非常瞧不起漢文化。”


    “金朝滅亡後,元朝一記釜底抽薪,把從隋唐一直沿襲下來的科舉給廢了。”


    “不僅如此,等到忽必烈至元二年,也就是1265年。”


    “元人又來了一手種姓製度,把人分成了四個等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行業也分成十個等級,一官二吏自不比說,人人都想當官。”


    “但七醫八娼九儒十丐,讀書人居然排在了娼妓的後麵,乞丐的前麵。”


    “由此也可以看出,為什麽關漢卿名氣這麽大,卻沒在正史裏記載。”


    “《天淨沙秋思》的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他歸隱避世了。”


    “有人看開了,哂笑一聲,讀不了書,做不了官,沒什麽大不了。”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


    “科舉無路,報國無門,我還有我的戲。”


    “於是轉身走向市井,走向雜劇。”


    張居正:在那個特定的時代,關漢卿寫下的元曲擁有令人捧腹的幽默。


    唐宋曾是文人們的天堂,元朝卻是文人們的地獄。


    隻識彎弓射大雕的元蒙貴族,雖然曾推崇過漢學。


    但終究在他們眼裏,這些隻是末流,難與鐵騎武力相比。


    故此,文人名士在那個時代活的抑鬱苦悶。


    曾經學而優則仕的夢想,在元朝隻是一個夢,永遠不會成真。


    元初的讀書人大多懷才不遇,因此沉抑悲鬱。


    要麽一生苦苦求仕,要麽轉而歸隱山水。


    但關漢卿與他們不一樣,他擁有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沒有囚禁在求仕與歸隱山水之間無法自拔。


    而是選擇與時代接洽,不卑不亢,始終保持著浩然正氣。


    如此,關漢卿寫下的元曲才擁有了令人捧腹的幽默,就比如《一枝花》。


    《一枝花》的最後一曲,將關漢卿那種放蕩不羈的浪子形象展示到了極致。


    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當當。


    這對於普通豌豆來說輕而易舉就可完成,但對銅豌豆卻是束手無策。


    而關漢卿就是這一顆銅豌豆,從而傳達了他堅韌不屈的精神,以及要與元朝抗爭的決心。


    關漢卿運用大量生活語言,爆發感勢如破竹一般傾瀉而出,給人極大的震撼效果。


    表現出了關漢卿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也體現出了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決心。


    接著關漢卿用具體的例子來佐證自己九死無悔的決心,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


    這些皆是唐宋文人筆下的世界,可以窺見關漢卿對如此盛世的渴望是多麽強烈。


    夢迴大唐,迴到大宋,這份幻想蘊含了關漢卿多少的心酸。


    緊接著,關漢卿話鋒一轉,喊出了具有爆炸效果的情感最強音。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心中已有秉持。


    那麽就不會畏懼一切威脅壓迫,就不會害怕一切痛苦死亡。


    《一枝花》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以幽默的風格和強烈的情感,給人以極大的震撼。


    同時,就那個時代而言,關漢卿的這種幽默可謂是有生命危險的。


    若被有心之人借題發揮,那後果不堪設想。


    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一首特立獨行的作品,詮釋了關漢卿特立獨行的幽默。


    “好在元都城大都還有一批誌同道合的人,關漢卿和一些人一起成立的一個叫做玉京書會的組織。”


    “在元朝這個冷漠的大環境裏,大家一起報團取暖。”


    “關漢卿等人在這個組織裏喝酒、寫作,相互品讀劇本。”


    “關漢卿憑著自己的本事,漸漸當上了玉京書會的負責人。”


    “白天玉京書會,晚上勾欄瓦肆,這就是關漢卿當時的生活。”


    “也是在這個時候,關漢卿迎來了自己的創作巔峰期。”


    “《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謝天香》,這些耳熟能詳的劇目就出自那個時期。”


    “在這些書裏麵,無論才子佳人,還是市井小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有誌同道合的朋友,有功成名就的事業,有花好月圓的故事。”


    “在大都的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很美好,但關漢卿還是離開了大都。”


    “他經過南京,來到蘇州。”


    “在蘇州,同樣在曆史上大名鼎鼎的鄭光祖過來拜謁他。”


    “古來文人雅士,免不了才子佳人的浪漫戲碼。”


    “風流倜儻的關漢卿也在富貴溫柔之鄉的江南,遇到了終身難忘的紅顏知己珠簾秀。”


    “大批北方劇作家南下謀生,關漢卿也隨波南下到了杭州。”


    “煙雨纏綿的江南給了他無比的靈感,也讓他接觸了更多更好的文學藝術。”


    “在鶯飛草長時節,他第一次見到了當時的名伶珠簾秀。”


    “珠簾秀雖家境貧寒,但容貌嬌豔。”


    “雖身處勾欄,卻潔身自好,琴棋書畫無一不通。”


    “她的小令折服了多少文人雅士,其中就有一代風流才子關漢卿。”


    “那時他寫劇,她表演,她將他劇中的角色演繹地淋漓盡致,他亦被她精湛的演技所感動。”


    “淩波殿前,碧玲瓏掩映湘妃麵,沒福怎能夠見?”


    “十裏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


    “這首《贈珠簾秀》寫得纏綿悱惻,後來很多人根據這首詩發散,覺得關漢卿和珠簾秀之間有故事。”


    “其實關漢卿遇見珠簾秀的時候,珠簾秀已經嫁作他人婦。”


    “詩寫的再好,美人也是相思相望不相親。”


    “一邊是杭州的吳儂軟語,一邊是佳人的精彩絕倫。”


    吳承恩:關漢卿和珠簾秀這樣一對知己佳人,卻沒能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元朝這個時代背景下,珠簾秀和關漢卿一樣,同樣是一位苦命人。


    或許是家境貧寒,難以為繼,賣笑求生。


    也或許是家道中落,飄零流浪,成了風塵女子。


    具體緣由無法得知,但可以確定的是,珠簾秀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大美女。


    作為一名青樓女子,珠簾秀閉月羞花可以說是毫不稀奇。


    但她卻能讓文人雅士迷戀,可見一定有其過人之處。


    珠簾秀的必殺技便是演得一手好戲,無論什麽角色,經她演繹,都能立刻鮮活起來,讓台下觀眾跟著她哭,跟著她笑。


    作為一名官妓,珠簾秀身邊都是達官貴人。


    但她卻沒有攀附之心,比起進入名門望族,她更想自己闖出一番成就。


    她不計較身份家世,喜歡結交文人墨客,同時如火如荼地開展自己的演藝生涯。


    這樣的奇女子,難怪關漢卿會一見傾心。


    兩人之間的情誼,又並非是佳人才子那麽簡單。


    他們之間,不僅是男女愛慕之情,更有著知己的惺惺相惜。


    關漢卿是名噪一時的元曲大家,而珠簾秀則是風頭無兩的元曲皇後。


    一個寫,一個演,一個幕後,一個台前。


    關漢卿寫的《望江亭》《救風塵》,便是專門為珠簾秀打造的。


    關漢卿曾害怕寫《竇娥冤》會惹上麻煩,遲遲未曾動筆。


    而珠簾秀便鼓勵關漢卿,你敢寫,她就敢演,還說自己願做如同竇娥一般有抗爭精神的女子。


    關漢卿這才下定決心,寫出了六月飛雪,大旱三年的《竇娥冤》。


    二人齊心協力,書寫了元曲曆史上濃墨重彩的精彩篇章。


    可惜的是,兩人終究沒有走到一起。


    珠簾秀聲望再高,也擺脫不了官妓的身份。


    而關漢卿,也早已有了家室。


    他們沒能掙脫世俗的枷鎖,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在杭州的生活,或許對關漢卿這樣的遊子來說是最溫柔不過的了。”


    “但在這溫柔鄉裏,關漢卿卻爆發出自己的生命最強音。”


    “《竇娥冤》: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


    “天地也隻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蹠顏淵。”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


    “竇娥,一個含冤而死的弱小寡婦,一個與婆婆相依為命的傳統女性。”


    “卻敢在刑場上指天罵地,驚世駭俗的發誓。”


    “自己死後血濺白練,六月飛雪,楚州大旱三年。”


    “與關漢卿以往的作品相比,竇娥冤迥然不同。”


    “寫愛情,他的結局是圓滿的。”


    “他憐愛那些風塵女子,給她們人格的魅力,巾幗勝須眉的氣概。”


    “寫公案,他的人物是沉冤得雪的。”


    “他總要搭建起一個正義法庭,審理人世間的一切黑暗。”


    “但竇娥不同,竇娥沒有得到清白。”


    “她的清白,在她自己的呐喊裏。”


    “關漢卿之所以離開大都,來到杭州。”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杭州的享樂,沒有吸引住他。”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吸引他的,是在這裏死無葬身之地的南宋王朝。”


    “年少時渴望英雄關羽,中年時柳連煙花地界。”


    “他好像看開了,無所謂了。”


    “但等來到老年,他骨子裏的漢家血脈無時無刻不在發癢。”


    “這種癢混雜著這一生不得的痛,逼得他發出這樣的怒吼。”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哎,隻落得兩淚漣漣!”


    “原來頭頂的陰霾根本沒有離開過他,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經無望了。”


    “竇娥生前洗刷不了冤屈,他的抱負也不會實現。”


    “他要借竇娥的口,喊自己的心。”


    “公元1300年,關漢卿迴到自己曾經行醫救世的伍仁村,從此長眠於此。”


    “迴首關漢卿的一生,他是北方的浪子,南方的遊子,時代的棄子。”


    “一生都在漂泊之中,卻從沒有低頭的時刻。”


    “他為我們留下了六十多出精彩的劇目,是元雜劇的奠基人,被尊稱為曲聖。”


    “關漢卿的一生,即便出身貧寒,命運坎坷,卻能在執著與釋懷間找到平衡,成就一世盛名。”


    王陽明:《竇娥冤》堪稱是最經典的悲劇,關漢卿被譽為曲聖實至名歸。


    在關漢卿的戲劇中,大多數人都隻是被動地承受著悲劇的命運。


    在悲劇形成之前,他們按部就班地過著小日子,他們不會主動挑起矛盾。


    但當遇到麻煩時,如果麻煩在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那麽他們就心甘情願地承受了。


    因為在那個吃人的社會裏,普通人的日子舉步維艱,他們逆來順受慣了。


    而《竇娥冤》中的主人公竇娥,則是一個敢於反抗的女性。


    竇娥從最開始的屈從於命運的安排到三次反抗,這三次反抗過程扣人心弦。


    楚州的一個貧苦女子竇娥,從小死了母親。


    他父親因為還不起債,就把她賣給了債主蔡婆婆做童養媳,自己則上京城趕考去了。


    竇娥到蔡家沒兩年,丈夫就得病死了,隻剩她和蔡婆婆兩人相依為命。


    無賴張驢兒父子看上了竇娥和蔡婆婆,張驢兒讓蔡婆婆去勸說竇娥。


    竇娥開始發起了第一次反抗,她毫不動容地拒絕了。


    不僅是因為自己要遵守傳統的從一而終的觀念,而且還因為她認為這個市井潑皮張驢兒不是自己的心愛之人。


    不料張驢兒仍不罷休,為了霸占竇娥,想下毒殺死蔡婆婆,沒成想害死了自己的父親。


    張驢兒利用這件事要挾竇娥婆媳,但竇娥依舊不向邪惡勢力妥協。


    當被問到官休還是私休時,她將希望寄托在官府身上。


    可是到了公堂上,竇娥萬萬沒想到遇到了一個昏官。


    經過嚴刑拷打之後,她終於覺悟過來,原來官府是不會為窮人伸張正義的。


    竇娥從出生開始就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但是隨著幻想的破滅。


    從竇娥第一次不向無賴流氓妥協開始,她的反抗精神就如同雨後春筍快速地生長起來。


    從最初的軟弱轉向了強烈反抗,被判死罪臨死前三樁誓願,這是她向這個黑暗的社會發起的抗爭呐喊。


    死後血濺白練,六月飛雪,楚州大旱三年。


    最後竇娥的三樁誓願靈驗了,但是那些貪官無賴還沒有受到懲罰,她仍不罷休要將自己的反抗進行到底。


    她托夢給自己的父親,告訴父親自己的遭遇。


    最終父親懲罰了惡人,竇娥的反抗才結束。


    這種寧死不屈的鬥爭形象,也使竇娥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關漢卿的作品反映了元朝政治的腐朽和黑暗,塑造了典型悲劇人物以此揭露出底層百姓生活的艱難,發人深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