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整個孔家所有人都被逮捕之後,這件事算是暫時結束了。


    偌大的孔府中,除了錦衣衛的內應之外,連帶著下人,所有人都被控製起來。


    朱元璋同時也順勢對山東境內,所有的孔氏旁支,也進行了一波清洗。


    商業壟斷、擾亂市場秩序、破壞國家團結等罪名一條一條被錦衣衛翻了出來,其中甚至還有當年聯合倭寇,和倭寇對半分搶來財產的事!


    這種種惡行之下,朱元璋也隻是對這些旁氏族人進行一些小懲。


    所謂的小懲,不過是沒收九成九的家產,然後該砍頭的砍頭,該蹲大牢的繼續去蹲大牢。


    看起來這些懲罰和所謂的小懲不沾邊,但是和孔喜文和孔喜章相比,這些支脈的族人已經很幸運了。


    畢竟誰都不想被扒光了吊在城頭上,然後被活活曬死或者餓死。


    這麽一對比,是不是砍頭就顯得人性多了。


    除了除掉孔家老大和老二之外,現在無論是朱元璋賞賜的新孔府,還是當年孔家被元庭封的舊孔府,都被朱元璋歸為國有,然後改成了博物館,花十個銅板就能進去參觀一圈。


    在收繳孔府的時候,還有一件事讓朱元璋感到震驚。


    孔家的新府和舊府,單單是這兩個地方,居然就有不下十個地窖!


    當時錦衣衛還以為,這些地窖裏是用來存別的東西。


    結果下去一看,這些地窖裏要麽是古代文人的原本經典,要麽是真金白銀、瑪瑙岫玉。


    其中單單白銀便有三千萬兩左右,應該是這千年以來孔家自己存的。


    而那些瑪瑙岫玉和原本經典,那就不好估價了。


    往多了說,這些玉石古書一個多億的價值,都很有可能。


    往少了說,也不過幾十萬、幾百萬兩銀子。


    不過也正是因為難以估價這一點,張天賜決定,利用這一點,為已經被“埋進墳墓”的孔家,在封一層水泥。


    清點財物後的七天,張天賜最後一篇文章發表在報紙之上。


    【痛心,孔家千年貪腐,數額高達兩億兩白銀!】


    【若是平鋪,可以淹沒整個應天。】


    張天賜的文章,瞬間再次點燃民間的輿論場!


    孔家人貪了上千年?至今家裏還有兩億兩?甚至白銀的數量能淹沒應天?


    為了讓老百姓理解兩億兩是多大的概念,張天賜還很貼心的,對兩億兩做了一個消費類比。


    假設一個成年人什麽都不做,一年要花五兩銀子養活自己。


    那麽兩億兩可以養活一個人四千萬年。


    或者養活整個大明所有軍隊二十年!


    也可以給黃河修建六十六座堤壩!


    還可以雇傭半數大明人,將整條黃河翻一遍。


    甚至能買下十座當今陛下住的皇宮!


    如此龐大的數字,別說是普通務農的老百姓了,就連民間的商人和地方的士子都驚訝的目瞪口呆。


    這孔家人這麽有錢?!真不愧是千年的世家!這才叫底蘊啊。


    隻可惜,再強的世家,真到了毀滅的那一天,也是迅速崩塌的。


    朱元璋輕而易舉的消滅了民間孔學的最高代言人,這也讓儒學在民間的聲望再降一頭。


    不管怎麽說,張天賜這波輿論上對儒家的打擊,也讓朱元璋、文武百官、民間商賈意識到,這輿論的力量到底有多強。


    而張天賜最近一直出沒在禮部報社,這件事被有心之人之人發現之後,在仔細去看報紙。


    隻見每個文章標題的最後,都有一個小號字體的名字。


    有些采訪文章一看就是稱號或者筆名,而張天賜就坦誠多了,除了沒有姓氏,直接就以天賜作為筆名寫作文章。


    然而,就算朝中百官知道了,孔家覆滅是張天賜所為,也沒人敢以此為名對張天賜在朝堂上發起攻擊。


    原因很簡單,朝中文武雖然都不怕死,但是卻很怕很怕帶著惡名死去,尤其是還會連累一整個家族這麽死去,在史書上留下種種惡名。


    無論是當初對付地主用族譜威脅,對付科舉士子用祖墳威脅。


    還是如今對付孔家使用天下輿論的力量,讓鼎盛千年的最強世家,連反抗都做不到,讓堂堂聖人之後的孔家成了全天下的敵人。


    這種種手段,朝中哪個官僚受得了?


    所以即便他們知道了,這一切都是張天賜所為,那也必須假裝不知道。


    甚至當禦史台的瘋子,打算以此為理由彈劾張天賜的時候,朝中文武百官還會幫張天賜說話。


    就怕張天賜把個體的針對,當成了朝堂內部對他的排擠!


    這大明第一毒士要是生起氣來,一掀桌子,再和老朱在聯手來兩次大清洗,他們還活不活了?


    等到年關將至,這孔家覆滅的餘波才算是漸漸平息。


    在此期間,南孔的後人也站了出來,通過關係向朝廷上書。


    說是並不在乎北孔的覆滅,但是希望朝廷幫孔聖人解釋一番,因為民間已經有開始批駁孔聖人的風言風語傳出,這讓他們這些孔子後人感到很傷心。


    朱元璋對此置之不理,朱標卻打算利用南孔舍財為名的行為,再給天下讀書人重新打造一個文學偶像。


    張天賜對此則並不同意,那讀書人的偶像還少麽,什麽文天祥什麽蘇武。


    無數的文人榜樣擺在他們麵前,別說是上陣殺敵了,連為底層百姓開蒙都要朝廷逼著去。


    一點正事不幹,反而成天在寫一些酸詩,去和曲樓的姑娘談情說愛,這還不有辱斯文?


    相反的,張天賜建議直接朝廷出一本儒學注釋。


    就要求將儒學向著尚武、愛民、忠君、濟貧等方向解釋,以此引導民間的讀書人風氣向秦漢時期複蘇。


    雖然說朱標再立一個標誌偶像的事,被朱元璋和張天賜共同給反對了,但是朱標也沒多難過,因為張天賜的建議被采納了。


    正好朱元璋看朱標對儒家很關注,這為儒家經典注釋新書的活,便順理成章的落到朱標頭上了。


    除此之外,朱元璋也不知道是年紀大了,還是有點想退位擺爛了。


    現在除了張天賜,誰都找不到老朱,百官想進言,都被推到朱標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邊人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邊人暖並收藏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