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人對話中,乞丐代表的不再乞丐,而是吃魚的人。


    作為皇的釣魚人不吃魚,吃魚的卻是隻出場了一次的乞丐,那是否就是說,這個乞丐的角色代表的不隻是乞丐,而是……民呢?


    朱元璋一直不清楚,張天賜到底要做什麽,如今看到這次的對話,朱元璋感覺自己若隱若現的,把握住了一點點線索。


    此時朱標還在疑惑:“乞丐?”


    朱元璋看了看還很年輕的兒子,見朱標還是沒懂,倒也沒有過分苛責。


    畢竟自己的兒子沒有吃過和他一樣的大苦,而且十分年輕,無論學什麽都來得及。


    “二人的對話很簡單。”


    “張天賜在勸李善長,不要想著什麽功成身退,若是隻想著功成身退,那就像吃了餌料卻不上鉤的魚。”


    “一條魚一次不上鉤可以,一直不上鉤那就等著大網撈起來吧。也就是等著皇帝的製裁吧。”


    “而那個乞丐,則是代表了民,是代表了皇帝真正要將利益分出去的人。”


    “皇權之利不分官而分民……這小子的腦子是怎麽想的?”


    朱標指著紙上的一段問道:“父皇,那這一段,魚群供奉童男童女,和肉料比這一段又是什麽意思。”


    朱元璋摸了摸朱標的頭,滿眼都是慈愛:“供奉童男童女,就是獻出能讓家族延續的力量。”


    “官員得延續靠的是知識?並不是,官僚延續靠的是土地!有了土地,官僚的後代才能有資源去讀書,所謂的寒門也是不過是落寞的小地主罷了,真正能夠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從不是地裏的老農。


    “而張天賜非意思,是在暗示李善長應該不時吐出一些土地,分給皇帝。”


    “釣魚人將小魚給乞丐,就是說皇帝分土地給農民。”


    “肉料比,肉在前文代表了土地,料則是代表了皇帝釣魚的誘餌,應該代表了有溢價的貴重之物。”


    “這些貴重之物除去貴重之外,不可助民生,不能飽果腹,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來獎勵那些獻出土地的人。”


    “標兒,你現在明白了嗎?”


    朱標皺著眉看著紙,呆愣愣的看了好一會,才抬頭對朱元璋說道:“父皇,兒臣有些怕張天賜。”


    “他太聰明了,父皇在還能壓製住他,父皇若是退位了,兒臣真不知道能不能壓住他。”


    朱元璋哈哈大笑:“你以為咱就壓住他了?沒有!這小子從沒有被誰壓製住過。”


    “他掏出那麽多技術,宮內用的暖氣,民間用的暖爐,蜂窩煤,軍隊配置的作戰背包工兵鏟,他現在研究的三酸……”


    “咱大明和他,就像一個窮人得到了一條能吐出金子的魚,要麽咱大明一直窮下去,一旦咱用了他的吐出的金子,咱這輩子都離不開他,死都帶不走他。”


    說著說著,朱元璋的語氣越發冰冷起來:“咱為什麽要讓他娶妻生子?就是為了讓他有軟肋,有弱點,有能夠讓咱們製衡他的東西。”


    “咱不僅要讓他娶妻,咱還要下旨,讓他狠狠地生孩子!這小子要是一直不生子,單單一個妻子,咱還是擔心捆不住他!”


    即將要被催著生子的張天賜,此時正像是沒事人一樣,在街上閑逛。


    今年為洪武四年,宵禁依然實行著,各個小商鋪都在著急忙慌的將門口的牌匾和攤位收迴屋內。


    城外的住戶則抓緊趕著路,想要快些出城,若是耽誤了時間,雖然不至於嚴格到按照法律受到鞭打,但是被門衛坑點錢是避免不了的。


    看著被浪費的夜晚時光,阻礙了大量資產流動的宵禁政策,張天賜無奈的搖搖頭。


    張天賜自然知道,宵禁並不算好政策,可是如今大明還處在戰時階段,若是貿然開放宵禁,隻怕會被蒙元的探子利用。


    不過,宵禁雖然可怕,但是也沒有電視劇中想象的那麽嚴格。比如張天賜生活得區域,大部分都是沒那麽富裕的老百姓。


    這些區域大部分的住房並沒有廁所,老百姓起夜隻能跑到公共的廁所去,雖然大部分老百姓家都有恭桶,但是在這種環境下,即便這老百姓想要完全遵守宵禁,也總會有一兩家因為一些事情出門。


    打更人也並不是一更二更才出來,而是此時就已經走在街上,敲著銅鑼,喊道:“戊時三刻,盡早歸家!”


    戊時三刻,也就是七點四十五左右,距離八點十二還差不到半個小時。


    古時一天為十二時辰,一個時辰分八刻,也就是一天有九十六刻。


    而打更人用的則是更複雜一點的算法,即一天十二時辰,每個時辰為一更,每更有五點,每點有二十四分鍾。


    打更人注意到張天賜:“呦,張官人,快到時間,還請趕快迴家,莫要讓小的難做。”


    張天賜笑著衝對方點點頭,和韓老轉身迴了屋。


    迴屋之後,韓老簡單打掃一下衛生,張天賜則迴到屋裏繼續思考三酸中,關於黃鐵礦提煉硫酸的辦法。


    “黃鐵礦沒問題,收集黃鐵礦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也沒問題。”


    “那看來問題就出在讓二氧化硫氧化上,究竟是逸散太快還是氧氣純度不夠?”


    “二氧化硫不充分氧化反應,沒辦法生成三氧化硫。”


    “如果得不到足夠的三氧化硫,又怎樣與水反應變成硫酸呢?”


    “難不成,要用高錳酸鉀?”


    “可是高錳酸鉀又需要石榴石放到硫酸中,而我本來就是沒有硫酸啊!”


    “淦,走進死胡同了?沒有純淨的氧,就沒辦法生成肉眼可見的三氧化硫,沒有三氧化硫就做不出硫酸。沒有硫酸就做不出能夠製氧的高錳酸鉀……”


    “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比如……力大飛磚?”


    力大飛磚,簡稱純度不夠,數量來湊。


    “這次直接讓工部建設四十個煆燒爐子!”


    用四十個爐子一起提取,我還不信搞不出一點三氧化硫!


    “唉!等等!綠礬油雖然濃度低,但是也是硫酸化合物的一種啊,也能製取高錳酸鉀啊!淦,我真是太小瞧古人了!”


    “明天先來四十爐的黃鐵礦,再來四十鍋綠礬油來製作高錳酸鉀。”


    “桀桀桀,大明朝,準備迎接化肥農業時代吧!”


    韓老翻個身,堵住耳朵,不去聽自家少爺半夜的胡言亂語。


    門外路過的打更人,也隻是看了一眼,確定是張天賜的屋子,便習慣的搖搖頭:“唉,可憐張大官了,人還挺好的,怎麽每次到晚上就瘋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邊人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邊人暖並收藏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