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攤牌!和老朱攤牌!
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 作者:敏敏敏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柏的背影消失在重重帷幕之後,留下滿朝文武如同被冰封一般,僵立在原地。
片刻的寂靜後,竊竊私語聲如同潮水般湧起,在大殿內迴蕩。
“這……這該如何是好?”一位老臣顫巍巍地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惶恐。
“太子殿下……唉……”另一位大臣搖頭歎息,目光中滿是擔憂。
“李善長這老狐狸,出手可真夠狠的!”有人低聲咒罵,語氣中帶著一絲憤恨。
朝堂上的氣氛,如同繃緊的弓弦,一觸即發。
每個人都心懷鬼胎,揣測著皇帝的心思,也盤算著自身的處境。
朱柏迴到禦書房,心中的波瀾遠比表麵上的平靜要洶湧得多。
他緩緩踱步,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一下一下,如同敲擊在自己的心頭。
李善長的彈劾,來得如此突然,卻又如此精準,直擊要害。
朱柏深知,這背後必定是老朱的授意。
“父皇,您究竟想要做什麽?”朱柏低聲自語,目光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
他知道,老朱對他的戒心從未消除,這一次的彈劾,無疑是一次試探,試探他這個穿越而來的皇帝,究竟會如何應對。
他走到窗前,望著紫禁城巍峨的宮殿,心中思緒萬千。
他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大明王朝的命運,也牽動著無數人的生死榮辱。
“來人!”朱柏突然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決絕。
“陛下有何吩咐?”一個太監躬身問道。
“擺駕,乾清宮!”
朱柏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知道,是時候和老朱攤牌了。
乾清宮內,老朱正襟危坐,手中拿著一本奏疏,正是李善長彈劾朱標的那一份。
聽到朱柏到來的消息,他緩緩放下奏疏,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柏兒,來了。”老朱的聲音,聽不出任何情緒。
朱柏上前行禮,“兒臣參見父皇。”
“起來吧。”老朱示意朱柏坐下,“今日之事,你怎麽看?”
朱柏抬起頭,目光直視老朱,一字一句地說道:“父皇,兒臣有一事,要向您坦白。”
老朱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哦?何事?”
朱柏在老朱麵前坐下,挺直了腰杆,一股帝王之氣自然流露。
他深知老朱的用意,這哪裏是什麽彈劾,分明是一場精心安排的測試!
老朱想看看,他這個從未來穿越而來的皇帝,會如何處理這棘手的局麵,是想借此觀察他與朱標之間的關係,是否暗中培植勢力,威脅皇權。
想到這裏,朱柏心中不禁冷笑一聲。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這心思真是縝密得讓人歎服。
他垂下眼簾,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心中暗自思量。
若是他選擇偏袒朱標,為太子辯護,老朱必定會心生猜忌,認為他這是在培植自己的勢力,日後恐成大患。
可若是不為朱標辯護,老朱又會覺得他冷酷無情,對自己的兒子都如此漠視,將來如何能善待天下百姓?
朱柏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他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棋盤之上,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他深知,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係著大明王朝的未來,也關係著無數人的命運。
“父皇,”朱柏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望著老朱,“兒臣以為,此事並非太子之過。”
老朱聞言,他並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望著朱柏,等待著他的下文。
朱柏頓了頓,繼續說道:“太子仁厚,待人寬和,斷不會做出這等事來。此事定是有人從中作梗,栽贓陷害。”
“哦?”老朱挑了挑眉,“那依你之見,究竟是誰在栽贓陷害太子?”
朱柏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卻突然停了下來。
他意識到,自己差點就中了老朱的圈套。
若是此時說出幕後主使,老朱必定會懷疑他早已知曉此事,從而更加猜忌他。
“父皇,”朱柏微微一笑,“兒臣愚鈍,一時還未能查明真相。不過兒臣相信,隻要給兒臣一些時間,定能將幕後黑手揪出來,還太子一個清白。”
老朱深深地看了朱柏一眼,眼中意味深長。
“好,朕就給你這個機會。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
朱柏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禮。
“兒臣定不負父皇厚望。”說罷,他轉身離去,留下老朱一人坐在龍椅上,陷入了沉思。
“來人,”老朱突然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傳朕旨意……”
朱柏的心頭,仿佛壓著一塊巨石,沉甸甸的,讓他喘不過氣來。
他深知老朱的用意,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試探,試探他對朱標的態度,試探他這個皇帝的胸襟。
若是他直接為朱標辯護,老朱定會認為他是在籠絡人心,為自己培植勢力,而若是不為朱標說話,又顯得他過於冷酷無情,恐難服眾。
他抬眼掃視著大殿內的群臣,每個人的目光都像一把把鋒利的刀子,直刺他的內心。
那些或探究、或疑惑、或幸災樂禍的眼神,如同無形的枷鎖,緊緊地束縛著他。
他能感受到,這朝堂之上的壓力,如同狂風暴雨般,正向他洶湧而來,幾乎要將他吞噬。
此刻,金鑾殿內靜謐得可怕,仿佛時間都停止了流逝。
所有人的唿吸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發出任何聲響,打破這讓人窒息的寂靜。
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息,如同拉滿的弓弦,隻需一絲火星,便會瞬間爆發。
朱柏的沉默,像一根無形的鞭子,一下一下地抽打在眾人的心頭,讓他們感到莫名的不安。
李善長老神在在的站在那裏,仿佛一切都與他無關,但眼中卻閃爍著一絲狡黠的光芒。
朱標則臉色慘白,身軀微微顫抖,仿佛暴風雨中的一片落葉,隨時都有可能被狂風卷走。
群臣則低著頭,大氣也不敢出,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惹禍上身。
他們都在等待著,等待著皇帝的最終表態,決定著自己的命運。
朱柏的目光,在每個人的臉上停留片刻,最終又迴到了他手中的奏疏之上,他緩緩抬起頭,環顧四周,卻依舊沒有說話。
此刻,他的沉默,比任何言語都更具力量。
空氣中的緊張氣氛,也隨著他的沉默,變得愈發濃烈,仿佛暴風雨前的寧靜,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帶著一絲威嚴:“此事,朕會仔細斟酌。”說罷,他站起身,拂袖而去。
金鑾殿上,龍椅空蕩,餘威猶存。
群臣麵麵相覷,誰也沒有預料到,皇帝居然會以這種方式結束這場風波。
短暫的寂靜後,嗡嗡的議論聲如同潮水般湧起,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像一群被激怒的蜜蜂,嘈雜而混亂。
朱標則如同失去了全身的力氣般,頹然地癱坐在椅子上,臉上充滿了茫然與失落。
退朝後,朱標按例前往勤政殿,卻發現殿內空無一人,平日裏忙碌的太監宮女,此刻竟無一個身影,殿內靜得出奇,他環顧四周,眼中滿是疑惑。
退朝後,朱標拖著疲憊的步伐,例行前往勤政殿。
金鑾殿上的壓抑氣氛讓他感到胸悶氣短,父皇的沉默和那句意味深長的“朕會仔細斟酌”更像一塊巨石壓在他的心頭,讓他喘不過氣。
他需要找父皇問個明白,大明未來的走向,改革的成敗,都係於父皇一念之間。
然而,當他踏入勤政殿時,卻愣住了。
殿內空空蕩蕩,平日裏服侍的太監宮女都不見蹤影,往日裏彌漫著淡淡龍涎香的空氣,此刻也顯得格外冷清。
一種異樣的感覺湧上心頭,仿佛步入了一座被遺棄的宮殿,空曠而寂寥。
他環顧四周,目光所及之處,皆是空無一人。
禦案上的奏折堆積如山,在夕陽的餘暉下,泛著金色的光芒。
“父皇?”朱標試探性地喊了一聲,聲音在空蕩的大殿內迴蕩,卻無人應答。
他快步走到禦案前,拿起最上麵的一本奏折,卻發現奏折是攤開的,上麵壓著一張折疊的紙條。
好奇心驅使著他拿起了那張紙條,展開一看,上麵赫然是父皇朱柏的字跡。
紙條上並沒有寫什麽政事要務,而是一首詩:
“紫禁城頭落日斜,空殿無人影獨嗟。
千年基業誰人守,萬裏江山一局棋。”
朱標反複咀嚼著這首詩,卻越發感到困惑。
父皇為何要寫這樣一首詩?
“空殿無人”是指什麽?
“千年基業誰人守”又是什麽意思?
難道父皇是在暗示什麽?
他心中充滿了疑問,卻找不到答案。
“父皇,您究竟想要表達什麽?”朱標低聲喃喃自語,目光再次落在那張紙條上,眉頭緊鎖。
這時,殿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由遠及近。
朱標心中一凜,迅速將紙條藏入袖中。
“誰?”他厲聲問道。
一個熟悉的聲音從殿外傳來:“標兒,是你嗎?”
朱標聞聲,緊繃的神經微微放鬆,原來是他的皇弟,當今的皇帝朱柏。
他不動聲色地將紙條收入袖中,表麵上依然維持著太子的威儀,沉聲說道:“是我。皇弟,你為何在此?”
隨著一聲輕響,朱柏的身影出現在勤政殿門口。
他一襲明黃龍袍,在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威嚴而神秘。
他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笑意,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朱柏不緊不慢地走入殿內,目光掃過禦案上散落的奏折,最終定格在朱標身上。
“兄長,我正有事要處理,見兄長來此,不知有何要事?”朱柏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疏離。
朱標心中湧起一絲不快,他知道這個皇弟,自從登基後,行事愈發深沉難測,與他這個太子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他壓下心中的不適,語氣平靜地迴道:“我例行前來,想與皇弟商議一些政事,卻發現殿內空無一人。”
朱柏嘴角笑意更深,他踱步至禦案前,看似隨意地拿起一本奏折翻閱,語氣卻帶著一絲漫不經心:“哦?是嗎?朕或許去禦花園散了會心,一時未在殿內。”
朱標眼神銳利,緊緊盯著朱柏的一舉一動,他注意到朱柏的指尖輕輕拂過奏折,似乎在掩飾著什麽。
他心中一動,立刻想到了剛才那張紙條。
“皇弟,我剛才在禦案上看到一張紙條,不知是何人所留?”朱標故意拋出這句話,想看看朱柏的反應。
朱柏手上的動作停滯了一瞬,隨後又恢複如常,他抬起頭,眼神平靜如水,“哦?紙條?或許是哪個宮女不小心落下的吧,兄長不必在意。”
朱標心中冷笑,這個皇弟果然有所隱瞞。
他不再追問,而是轉開話題:“皇弟,國事繁忙,不如我們還是商議一下政事吧。”
朱柏放下奏折,微微頷首,“也好。”
兩人開始就一些朝堂上的事務進行討論,朱標雖看似專注,但心中卻始終牽掛著那張紙條。
他不時用眼角的餘光打量著朱柏,試圖從他臉上看出什麽端倪。
此時,他想起剛才藏入袖中的紙條,那是另一張紙條,並非之前那張寫著詩句的紙條。
他小心翼翼地將紙條取出,攤開在手心,上麵赫然寫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朱標反複咀嚼著這句詩,心中疑惑更甚。
這詩句意境唯美,像是思鄉之作,與國事似乎毫無關聯,為何會出現在父皇的書桌上?
他再次看向朱柏,隻見他正襟危坐,侃侃而談,似乎並未留意到自己的異樣。
朱標低垂眼瞼,眼底湧動著莫名的情緒。
他將紙條緊緊攥在手中,腦海中閃過倭寇在沿海猖獗的景象,心中隱隱感到一絲不安。
“皇兄,”朱柏突然提高聲音,打斷了朱標的思緒,“你在聽朕說話嗎?”
朱標猛然抬頭,看著神色有些不悅的朱柏,他心中一凜,迅速掩飾了眼中的異色,含糊地說道:“嗯,皇弟請繼續。”
朱柏眼神深沉地看了朱標一眼,沒有繼續追問,而是接著談論起政事。
朱標的心卻再也無法平靜,他反複揣摩著紙條上的字句,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他覺得,這看似平常的詩句背後,一定隱藏著什麽秘密。
就在這時,朱柏忽然起身,走到窗邊,眺望著遠方的夕陽,語氣低沉地說:“兄長,天色已晚,我們改日再議吧。”
片刻的寂靜後,竊竊私語聲如同潮水般湧起,在大殿內迴蕩。
“這……這該如何是好?”一位老臣顫巍巍地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惶恐。
“太子殿下……唉……”另一位大臣搖頭歎息,目光中滿是擔憂。
“李善長這老狐狸,出手可真夠狠的!”有人低聲咒罵,語氣中帶著一絲憤恨。
朝堂上的氣氛,如同繃緊的弓弦,一觸即發。
每個人都心懷鬼胎,揣測著皇帝的心思,也盤算著自身的處境。
朱柏迴到禦書房,心中的波瀾遠比表麵上的平靜要洶湧得多。
他緩緩踱步,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一下一下,如同敲擊在自己的心頭。
李善長的彈劾,來得如此突然,卻又如此精準,直擊要害。
朱柏深知,這背後必定是老朱的授意。
“父皇,您究竟想要做什麽?”朱柏低聲自語,目光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
他知道,老朱對他的戒心從未消除,這一次的彈劾,無疑是一次試探,試探他這個穿越而來的皇帝,究竟會如何應對。
他走到窗前,望著紫禁城巍峨的宮殿,心中思緒萬千。
他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大明王朝的命運,也牽動著無數人的生死榮辱。
“來人!”朱柏突然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決絕。
“陛下有何吩咐?”一個太監躬身問道。
“擺駕,乾清宮!”
朱柏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知道,是時候和老朱攤牌了。
乾清宮內,老朱正襟危坐,手中拿著一本奏疏,正是李善長彈劾朱標的那一份。
聽到朱柏到來的消息,他緩緩放下奏疏,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柏兒,來了。”老朱的聲音,聽不出任何情緒。
朱柏上前行禮,“兒臣參見父皇。”
“起來吧。”老朱示意朱柏坐下,“今日之事,你怎麽看?”
朱柏抬起頭,目光直視老朱,一字一句地說道:“父皇,兒臣有一事,要向您坦白。”
老朱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哦?何事?”
朱柏在老朱麵前坐下,挺直了腰杆,一股帝王之氣自然流露。
他深知老朱的用意,這哪裏是什麽彈劾,分明是一場精心安排的測試!
老朱想看看,他這個從未來穿越而來的皇帝,會如何處理這棘手的局麵,是想借此觀察他與朱標之間的關係,是否暗中培植勢力,威脅皇權。
想到這裏,朱柏心中不禁冷笑一聲。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這心思真是縝密得讓人歎服。
他垂下眼簾,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心中暗自思量。
若是他選擇偏袒朱標,為太子辯護,老朱必定會心生猜忌,認為他這是在培植自己的勢力,日後恐成大患。
可若是不為朱標辯護,老朱又會覺得他冷酷無情,對自己的兒子都如此漠視,將來如何能善待天下百姓?
朱柏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他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棋盤之上,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他深知,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係著大明王朝的未來,也關係著無數人的命運。
“父皇,”朱柏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望著老朱,“兒臣以為,此事並非太子之過。”
老朱聞言,他並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望著朱柏,等待著他的下文。
朱柏頓了頓,繼續說道:“太子仁厚,待人寬和,斷不會做出這等事來。此事定是有人從中作梗,栽贓陷害。”
“哦?”老朱挑了挑眉,“那依你之見,究竟是誰在栽贓陷害太子?”
朱柏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卻突然停了下來。
他意識到,自己差點就中了老朱的圈套。
若是此時說出幕後主使,老朱必定會懷疑他早已知曉此事,從而更加猜忌他。
“父皇,”朱柏微微一笑,“兒臣愚鈍,一時還未能查明真相。不過兒臣相信,隻要給兒臣一些時間,定能將幕後黑手揪出來,還太子一個清白。”
老朱深深地看了朱柏一眼,眼中意味深長。
“好,朕就給你這個機會。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
朱柏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禮。
“兒臣定不負父皇厚望。”說罷,他轉身離去,留下老朱一人坐在龍椅上,陷入了沉思。
“來人,”老朱突然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傳朕旨意……”
朱柏的心頭,仿佛壓著一塊巨石,沉甸甸的,讓他喘不過氣來。
他深知老朱的用意,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試探,試探他對朱標的態度,試探他這個皇帝的胸襟。
若是他直接為朱標辯護,老朱定會認為他是在籠絡人心,為自己培植勢力,而若是不為朱標說話,又顯得他過於冷酷無情,恐難服眾。
他抬眼掃視著大殿內的群臣,每個人的目光都像一把把鋒利的刀子,直刺他的內心。
那些或探究、或疑惑、或幸災樂禍的眼神,如同無形的枷鎖,緊緊地束縛著他。
他能感受到,這朝堂之上的壓力,如同狂風暴雨般,正向他洶湧而來,幾乎要將他吞噬。
此刻,金鑾殿內靜謐得可怕,仿佛時間都停止了流逝。
所有人的唿吸都變得小心翼翼,生怕發出任何聲響,打破這讓人窒息的寂靜。
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息,如同拉滿的弓弦,隻需一絲火星,便會瞬間爆發。
朱柏的沉默,像一根無形的鞭子,一下一下地抽打在眾人的心頭,讓他們感到莫名的不安。
李善長老神在在的站在那裏,仿佛一切都與他無關,但眼中卻閃爍著一絲狡黠的光芒。
朱標則臉色慘白,身軀微微顫抖,仿佛暴風雨中的一片落葉,隨時都有可能被狂風卷走。
群臣則低著頭,大氣也不敢出,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惹禍上身。
他們都在等待著,等待著皇帝的最終表態,決定著自己的命運。
朱柏的目光,在每個人的臉上停留片刻,最終又迴到了他手中的奏疏之上,他緩緩抬起頭,環顧四周,卻依舊沒有說話。
此刻,他的沉默,比任何言語都更具力量。
空氣中的緊張氣氛,也隨著他的沉默,變得愈發濃烈,仿佛暴風雨前的寧靜,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帶著一絲威嚴:“此事,朕會仔細斟酌。”說罷,他站起身,拂袖而去。
金鑾殿上,龍椅空蕩,餘威猶存。
群臣麵麵相覷,誰也沒有預料到,皇帝居然會以這種方式結束這場風波。
短暫的寂靜後,嗡嗡的議論聲如同潮水般湧起,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像一群被激怒的蜜蜂,嘈雜而混亂。
朱標則如同失去了全身的力氣般,頹然地癱坐在椅子上,臉上充滿了茫然與失落。
退朝後,朱標按例前往勤政殿,卻發現殿內空無一人,平日裏忙碌的太監宮女,此刻竟無一個身影,殿內靜得出奇,他環顧四周,眼中滿是疑惑。
退朝後,朱標拖著疲憊的步伐,例行前往勤政殿。
金鑾殿上的壓抑氣氛讓他感到胸悶氣短,父皇的沉默和那句意味深長的“朕會仔細斟酌”更像一塊巨石壓在他的心頭,讓他喘不過氣。
他需要找父皇問個明白,大明未來的走向,改革的成敗,都係於父皇一念之間。
然而,當他踏入勤政殿時,卻愣住了。
殿內空空蕩蕩,平日裏服侍的太監宮女都不見蹤影,往日裏彌漫著淡淡龍涎香的空氣,此刻也顯得格外冷清。
一種異樣的感覺湧上心頭,仿佛步入了一座被遺棄的宮殿,空曠而寂寥。
他環顧四周,目光所及之處,皆是空無一人。
禦案上的奏折堆積如山,在夕陽的餘暉下,泛著金色的光芒。
“父皇?”朱標試探性地喊了一聲,聲音在空蕩的大殿內迴蕩,卻無人應答。
他快步走到禦案前,拿起最上麵的一本奏折,卻發現奏折是攤開的,上麵壓著一張折疊的紙條。
好奇心驅使著他拿起了那張紙條,展開一看,上麵赫然是父皇朱柏的字跡。
紙條上並沒有寫什麽政事要務,而是一首詩:
“紫禁城頭落日斜,空殿無人影獨嗟。
千年基業誰人守,萬裏江山一局棋。”
朱標反複咀嚼著這首詩,卻越發感到困惑。
父皇為何要寫這樣一首詩?
“空殿無人”是指什麽?
“千年基業誰人守”又是什麽意思?
難道父皇是在暗示什麽?
他心中充滿了疑問,卻找不到答案。
“父皇,您究竟想要表達什麽?”朱標低聲喃喃自語,目光再次落在那張紙條上,眉頭緊鎖。
這時,殿外傳來一陣輕微的腳步聲,由遠及近。
朱標心中一凜,迅速將紙條藏入袖中。
“誰?”他厲聲問道。
一個熟悉的聲音從殿外傳來:“標兒,是你嗎?”
朱標聞聲,緊繃的神經微微放鬆,原來是他的皇弟,當今的皇帝朱柏。
他不動聲色地將紙條收入袖中,表麵上依然維持著太子的威儀,沉聲說道:“是我。皇弟,你為何在此?”
隨著一聲輕響,朱柏的身影出現在勤政殿門口。
他一襲明黃龍袍,在夕陽的映照下,更顯得威嚴而神秘。
他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笑意,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朱柏不緊不慢地走入殿內,目光掃過禦案上散落的奏折,最終定格在朱標身上。
“兄長,我正有事要處理,見兄長來此,不知有何要事?”朱柏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疏離。
朱標心中湧起一絲不快,他知道這個皇弟,自從登基後,行事愈發深沉難測,與他這個太子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他壓下心中的不適,語氣平靜地迴道:“我例行前來,想與皇弟商議一些政事,卻發現殿內空無一人。”
朱柏嘴角笑意更深,他踱步至禦案前,看似隨意地拿起一本奏折翻閱,語氣卻帶著一絲漫不經心:“哦?是嗎?朕或許去禦花園散了會心,一時未在殿內。”
朱標眼神銳利,緊緊盯著朱柏的一舉一動,他注意到朱柏的指尖輕輕拂過奏折,似乎在掩飾著什麽。
他心中一動,立刻想到了剛才那張紙條。
“皇弟,我剛才在禦案上看到一張紙條,不知是何人所留?”朱標故意拋出這句話,想看看朱柏的反應。
朱柏手上的動作停滯了一瞬,隨後又恢複如常,他抬起頭,眼神平靜如水,“哦?紙條?或許是哪個宮女不小心落下的吧,兄長不必在意。”
朱標心中冷笑,這個皇弟果然有所隱瞞。
他不再追問,而是轉開話題:“皇弟,國事繁忙,不如我們還是商議一下政事吧。”
朱柏放下奏折,微微頷首,“也好。”
兩人開始就一些朝堂上的事務進行討論,朱標雖看似專注,但心中卻始終牽掛著那張紙條。
他不時用眼角的餘光打量著朱柏,試圖從他臉上看出什麽端倪。
此時,他想起剛才藏入袖中的紙條,那是另一張紙條,並非之前那張寫著詩句的紙條。
他小心翼翼地將紙條取出,攤開在手心,上麵赫然寫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朱標反複咀嚼著這句詩,心中疑惑更甚。
這詩句意境唯美,像是思鄉之作,與國事似乎毫無關聯,為何會出現在父皇的書桌上?
他再次看向朱柏,隻見他正襟危坐,侃侃而談,似乎並未留意到自己的異樣。
朱標低垂眼瞼,眼底湧動著莫名的情緒。
他將紙條緊緊攥在手中,腦海中閃過倭寇在沿海猖獗的景象,心中隱隱感到一絲不安。
“皇兄,”朱柏突然提高聲音,打斷了朱標的思緒,“你在聽朕說話嗎?”
朱標猛然抬頭,看著神色有些不悅的朱柏,他心中一凜,迅速掩飾了眼中的異色,含糊地說道:“嗯,皇弟請繼續。”
朱柏眼神深沉地看了朱標一眼,沒有繼續追問,而是接著談論起政事。
朱標的心卻再也無法平靜,他反複揣摩著紙條上的字句,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他覺得,這看似平常的詩句背後,一定隱藏著什麽秘密。
就在這時,朱柏忽然起身,走到窗邊,眺望著遠方的夕陽,語氣低沉地說:“兄長,天色已晚,我們改日再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