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傑看這倆家夥吵架,正自覺得好玩兒。
忽見悟空迴頭,可憐巴巴瞅著自己,於是哈哈一笑寬慰道:“你們放心,如來那胖子,咱還是打過些交道的。
他心寬體胖……嗯,他大度寬廣,自不會因些小事為難玄奘的。
此行,隻要西行大宏願弄得好,此等理念上的小事,人家才不會在乎,也不足以成為什麽桎梏。
再說了,玄奘可是我的弟弟!
誰不要命敢動他,不也還得問我這做哥哥的嘛!”
聞聽此言,悟空隻砸吧砸吧嘴,心道:小師叔,你可真能裝,怪不得能唬……額……
小師叔心胸真能裝得下山河……這絕對就是高人。
對!是頂破天的高人,是吹口氣兒便能滅了我,說個字兒便就宇宙湮滅那種,可厲害了。
悟空一邊傻乎乎想著,一麵訕訕鬆開了捂住玄奘的手兒。
朱小傑把話說道這個份上了,如若繼續替三藏擔心,豈不是跌了咱自家師父麵子。
被放開的三藏張了張嘴,卻終沒說出什麽話,更沒繼續苛責這個即便爭吵,卻依舊不忘為他著想的徒兒。
隻孤零零一人,一步步在殘垣廢墟中引路。
悟空晃晃悠悠牽出幾匹馬帶上行李,嬉皮笑臉蹦跳追趕。
朱小傑則滿不在乎抱著雙臂,遠遠看他師徒二人背影。其後便閃迴長安吃早飯。
卻說那些和尚正在災後悲切,忽看見他師徒牽馬挑擔而來,直被唬得魂飛魄散連連後退。
更有膽子小一些的,被嚇叫出聲兒來:“啊!冤魂索命!索命來了!”
行者聽他們言語冒失,遂喝問道:“甚冤魂索命?說甚冤魂?
爺爺們可平安得很哩,快我把我那袈裟還來!”
眾僧被他這雷霆一吼,更是紛紛膽戰心驚癱軟在地,緊跟趕忙翻身跪倒,重重叩頭道:
“爺爺呀!爺爺啊!冤有冤家,債有債主。
你要索命可不幹我們的事情,前後都是廣智提議,廣謀定計,更有那老和尚拍板害你的。
我們迫於無奈才昧心相從,實在不想害你啊!
我們往後定給您超度供奉,更有紙錢元寶不斷,你快走吧,莫問我們討命!”
行者咄的一聲道:“我把你這些貪生怕死的家夥!
身為和尚你還怕鬼?可要丟死個人兒了!
憑你?爺爺還不惜得記仇呢!哪個有閑問你討命?
舊事不提,俺隻問你們要袈裟迴來,也好讓我等走路!”
其間有兩個膽量大的和尚,聽話語似沒有索命之意,才哭喊道:“老爺!
你們在禪堂裏已燒死了,如今又來討袈裟,端的還是人是鬼?”
行者知他們定然不信,遂笑道:“這夥愚僧!
昨夜我那兒哪有甚麽火來?你先去前麵禪堂看看,再來說話!”
眾僧們聞言將信將疑,接連爬起來往前觀看。
待到入眼,他們才發現禪堂外麵的門窗槅扇完好無損,更不曾燎灼了半分。
眾人悚懼,才終於相信三藏與朱小傑的王爺身份,認定行者是有著無量神通的護法高人。
於是眾人遂一齊上前叩頭,拜道:“我等有眼無珠,不識真人下界!
你們的袈裟應當在後麵方丈禪房,老師祖處哩。”
於是眾人在那群和尚的帶領下,行過了三五層敗壁破牆,一路嗟歎不已。
而後見此間竟也無火,眾僧便搶入裏麵叫道:
“公公!這唐僧乃是神人,更不曾燒死,如今咱自作自受可反害了自己家當!
您還是趁早醒悟作罷,咱們拿出袈裟,還他去也。”
可話語畢,久等依舊不見有應答之聲。
眾僧好奇探尋,進到裏間後卻未見老祖師蹤影。
原來昨夜,這老和尚見大火蔓延,於是慌慌忙忙出去指揮調度。
其後見這火兒實在控製不住,便獨跑迴屋,打算抱著這袈裟自己先逃。
怎奈迴了屋舍,卻無論如何再尋不見那身袈裟,思及大火眼見著就要蔓延擴散。
無奈中隻好顧全性命奪路狂奔,打算找地方暫避一下。
可不知為何,這火兒卻似跟他走著一般。
不論他走到哪兒,這火兒便追到哪兒,竟是怎麽也逃脫不去。
萬分煩惱焦燥之處,正拽步子躬腰奪路時,腳下卻忽然被一個存放寶物的抽屜絆倒。
可歎他沒收住力道,直一頭撞上牆上。可憐隻撞得腦破血流魂魄散,咽喉氣斷染紅沙!
有詩為證,詩曰:
堪歎老衲性狠貪,枉作人間壽翁範。
欲得袈裟傳遠世,豈知護寶不同凡。
但將昧心欺長久,定得蕭條取敗功。
廣智廣謀便可以?損人利己終成歎。
尋不到人,直慌得眾僧哭道:“師公不見了!祖師被火燒死了!
那尊者在門口守著,此間卻不見袈裟,怎生是好?”
行者偷偷看了眼玄奘,知他慈悲,此刻定正擔心昨夜死傷。於是眼睛一轉便道:“休要演戲!想那袈裟定是被汝等盜藏起來了。
都出來,都出來!開具花名手本,等老孫逐一查點!”
此事本是這些和尚理虧,加之這毛臉僧人似真有些厲害本事,於是眾僧也隻好泱泱點頭依他所言。
其後聚集那上下房的院主,將本寺和尚、頭陀、幸童、道人盡行開具手本二張,大小人等,共計二百三十名聚集起來。
行者請師父與玄奘高坐,真還就一一從頭唱名搜檢。
為了真實,甚至讓那些叫到名字的僧人要解放衣襟,分明點過。
玄奘逐一對著名字,見他們雖灰頭土臉,卻沒有重傷殘疾之患,臉上才由憂慮漸轉平和。
直至清點完畢全寺上下名冊,便隻剩廣智、廣謀與那祖師三人未到。
即便如此,行者卻依舊不曾罷休,又唿喝命令眾僧去殘垣廢墟悉數找尋。
待找到那三具懷揣金銀,被燒烏黑碳化的屍體,玄奘卻還是不忍。
於是他就地盤坐下來,雙手合實,雙眼緊閉,開始禱告念誦。
隨著低沉莊重聲音開始迴響,此地便漸生若隱若現的許多佛光。
這光兒在烈日下顯得單薄,卻與絲毫不比那強光遜色。
眾僧靜靜聽著這誦經聲音,心中的悲傷、淒涼、苦惱、悔恨、哀思、嗟歎之情,竟緩緩消散。
不知不覺,便有僧人學他就地盤坐,隨玄奘開始誦念。
不知又過去多久,場間隻剩下有些尷尬的悟空,與打著飽嗝的朱小傑。在二百三十一人的宏大齊誦中站著。
此刻,觀音禪院已被燒成一片廢墟。
也自此時,觀音禪院始有佛家真諦。
三藏引著一眾做完超度法會,也自神清氣爽,覺春風和煦,起身便要上馬繼續西行。
反是行者看到玄奘豁達,心中生出了許多愧疚。
隻因他左等右等,卻不見昨夜那帶走袈裟的妖怪現身歸還。
迴思昨夜種種異常之處,心中忽然一驚,有了不好預感。
想當時那老僧討要,便有師傅極力阻止,是他硬承諾自己可以保全袈裟,才不管不顧將之借了出去。
此刻玄奘雖然不提,可悟空自作主張把恩人的東西輕易送了出去,今兒搞丟了不見蹤影,怎麽看也都是他背了喏。
於是趕忙攔住要上馬的三藏道:“莫走,莫走!
俺還沒尋還袈裟,咱不能走!”
那眾僧見了,一個個麵露慚愧,似欲言又止。
行者羞惱轉怒,近前嗬問道:“爾等還不速速悔悟,將那妖怪之事悉數道來!
難不成依舊存有歹心,妄圖蒙騙勾藏?”
眾僧聞言,盡皆禮拜哀告道:“老爺饒命!
我等昨夜委實不曾見著什麽妖怪,這都是那老祖的不是。
他昨晚觀賞袈裟,隻哭到更深時候也不停息。
我等不忍,方才詢探。得知他貪婪寶物要圖長久,想將之昧下做個傳家寶兒。
才有廣智生狠,又有廣謀定策,要燒殺老爺。
其後火方才燒起,便有狂風大作。
見事情要糟,我等便隻顧拚力救火,搬搶物件,卻是不曾知曉留意袈裟去向。”
行者心知是自己做了聰明,隻好泱泱來到老祖屍身旁,想在廣場陽光下尋尋線索。
可無論如何選剝細看,渾身也隻是焦黑,沒得絲毫異常。
行者略一忖量,便問:“事有蹊蹺,聞說七十古稀,這老祖卑鄙齷齪,無慈悲心,無仁善意,定得不到菩薩點化護持。
可怎能活到如此年齡?
昨夜我看到有個熊精來援,你們這裏可有什麽妖怪成精麽?”
院主聽行者此問,才恍然道:
“老爺不如此問,我卻真想不到。
我這裏正東南有座黑風山,黑風山上有個黑風洞,黑風洞內有一個黑大王。
我們老祖常與他講道,每每唬得他客氣招待,那廝便是個粗壯妖精,聽說有些延壽手段。”
行者擊掌樂道:“該是那廝,你說那什麽黑山離此多遠?”
院主見這煞星有了計較,於是伸手指道:“有二十裏遠,那望見山頭的就是。”
行者抓耳撓腮,笑道:“勞師傅與師父等我一等,不須再想,咱們的袈裟定是那黑怪偷去無疑。”
三藏趕忙拉住悟空道:“你莫急,可不要武斷錯怪別人。
別的不談,僅他那廂洞穴離此就有二十餘裏,如何就斷得是他?”
行者見玄奘攔阻,忙好聲安慰道:“師傅不曾見夜間那火,真可謂光騰萬裏,亮透三天,且休說二十裏,就是二百裏也照見了!
那妖怪會些法術,一時千裏萬裏可能勉強,可區區二十裏路於他來說,卻算不得事情。
定是他見火光焜耀,所以趕來救火,其後無意中,看見我們袈裟是件寶貝,則趁哄擄去也。
待老孫去打他一頓,將東西收迴來。”
三藏聞說,卻忽然問道:“你又怎知他是來救火的?你看到了?”
玄奘問得突然,悟空一時沒想明白他的用意,於是隻隨口道:“師傅,實不相瞞,之前俺便是看他救火賣力,這才將之誤認成菩薩派來的精靈。
否則,在俺麵前又豈容他走脫。”
三藏聞言,點了點頭,雙手合實道:“阿彌陀佛,善有善報,就該如此。
我記得菩薩說過,這袈裟隻得有緣之人擁有。
如今既然是他行善奇遇,我等便該成全祝福才是。
咱們走罷,為師做主,那袈裟送他了!”
此言一出,慌得行者趕忙擺手,連道:“不可,不可!
俺老孫言出必行,豈能害師傅損物為我圓扯。
再說,賞罰自當分明,不告而取視為偷也。
即便他確有過善行,卻也不該得此類報償。
依俺看,你這是在害他,是要將他由善引惡,可比我揍他一頓損得多!
倘若他以後成了慣偷,我等便也成始作俑者。”
聽了悟空這番話,玄奘張了張嘴,卻不知該如何反駁。
良久,他隻默念出句“阿彌陀佛”,便不再阻攔。
朱小傑見這猴子能扯,看自己弟弟貌似說不過他,於是也插了進來道:“悟空啊,為師給你個任務曆練一下唄!”
悟空聽小師叔開口,忙點頭作揖道:“聽憑吩咐,聽憑吩咐。”
朱小傑見這師侄乖巧,於是擺手道:“也不是什麽大事。
《孫子兵法》謀攻篇上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細數既往,你不是在交兵,便是在攻伐。
此去那黑風洞,倘若妖物不出來,便又要成攻城強拆之勢。
我知你武力強大,可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山還有一山高。
你再強,卻強的得過佛祖如來?
往後真再遇到厲害人物,這般強打硬衝卻隻會犯險。
你既得傳我人族道統,便不該隻學皮毛,錯失其中精髓。
今日之課,便是做個練習。
此去你需動動腦子,體會些上兵伐謀的奧妙,哪怕不才,也得有伐交之策應對。
至於動手拚殺,打死他又不給經驗,又不爆裝備,更不出什麽天財地寶……
況那熊兒,卻還是個見義勇為好妖。
人家可以深更半夜不遠二十裏跑來救火,你卻不好再蠻橫強拆人家洞府了。
你要牢記咱倆五指山下談話,領會佛家慈悲真意。以團結為念,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才好。”
忽見悟空迴頭,可憐巴巴瞅著自己,於是哈哈一笑寬慰道:“你們放心,如來那胖子,咱還是打過些交道的。
他心寬體胖……嗯,他大度寬廣,自不會因些小事為難玄奘的。
此行,隻要西行大宏願弄得好,此等理念上的小事,人家才不會在乎,也不足以成為什麽桎梏。
再說了,玄奘可是我的弟弟!
誰不要命敢動他,不也還得問我這做哥哥的嘛!”
聞聽此言,悟空隻砸吧砸吧嘴,心道:小師叔,你可真能裝,怪不得能唬……額……
小師叔心胸真能裝得下山河……這絕對就是高人。
對!是頂破天的高人,是吹口氣兒便能滅了我,說個字兒便就宇宙湮滅那種,可厲害了。
悟空一邊傻乎乎想著,一麵訕訕鬆開了捂住玄奘的手兒。
朱小傑把話說道這個份上了,如若繼續替三藏擔心,豈不是跌了咱自家師父麵子。
被放開的三藏張了張嘴,卻終沒說出什麽話,更沒繼續苛責這個即便爭吵,卻依舊不忘為他著想的徒兒。
隻孤零零一人,一步步在殘垣廢墟中引路。
悟空晃晃悠悠牽出幾匹馬帶上行李,嬉皮笑臉蹦跳追趕。
朱小傑則滿不在乎抱著雙臂,遠遠看他師徒二人背影。其後便閃迴長安吃早飯。
卻說那些和尚正在災後悲切,忽看見他師徒牽馬挑擔而來,直被唬得魂飛魄散連連後退。
更有膽子小一些的,被嚇叫出聲兒來:“啊!冤魂索命!索命來了!”
行者聽他們言語冒失,遂喝問道:“甚冤魂索命?說甚冤魂?
爺爺們可平安得很哩,快我把我那袈裟還來!”
眾僧被他這雷霆一吼,更是紛紛膽戰心驚癱軟在地,緊跟趕忙翻身跪倒,重重叩頭道:
“爺爺呀!爺爺啊!冤有冤家,債有債主。
你要索命可不幹我們的事情,前後都是廣智提議,廣謀定計,更有那老和尚拍板害你的。
我們迫於無奈才昧心相從,實在不想害你啊!
我們往後定給您超度供奉,更有紙錢元寶不斷,你快走吧,莫問我們討命!”
行者咄的一聲道:“我把你這些貪生怕死的家夥!
身為和尚你還怕鬼?可要丟死個人兒了!
憑你?爺爺還不惜得記仇呢!哪個有閑問你討命?
舊事不提,俺隻問你們要袈裟迴來,也好讓我等走路!”
其間有兩個膽量大的和尚,聽話語似沒有索命之意,才哭喊道:“老爺!
你們在禪堂裏已燒死了,如今又來討袈裟,端的還是人是鬼?”
行者知他們定然不信,遂笑道:“這夥愚僧!
昨夜我那兒哪有甚麽火來?你先去前麵禪堂看看,再來說話!”
眾僧們聞言將信將疑,接連爬起來往前觀看。
待到入眼,他們才發現禪堂外麵的門窗槅扇完好無損,更不曾燎灼了半分。
眾人悚懼,才終於相信三藏與朱小傑的王爺身份,認定行者是有著無量神通的護法高人。
於是眾人遂一齊上前叩頭,拜道:“我等有眼無珠,不識真人下界!
你們的袈裟應當在後麵方丈禪房,老師祖處哩。”
於是眾人在那群和尚的帶領下,行過了三五層敗壁破牆,一路嗟歎不已。
而後見此間竟也無火,眾僧便搶入裏麵叫道:
“公公!這唐僧乃是神人,更不曾燒死,如今咱自作自受可反害了自己家當!
您還是趁早醒悟作罷,咱們拿出袈裟,還他去也。”
可話語畢,久等依舊不見有應答之聲。
眾僧好奇探尋,進到裏間後卻未見老祖師蹤影。
原來昨夜,這老和尚見大火蔓延,於是慌慌忙忙出去指揮調度。
其後見這火兒實在控製不住,便獨跑迴屋,打算抱著這袈裟自己先逃。
怎奈迴了屋舍,卻無論如何再尋不見那身袈裟,思及大火眼見著就要蔓延擴散。
無奈中隻好顧全性命奪路狂奔,打算找地方暫避一下。
可不知為何,這火兒卻似跟他走著一般。
不論他走到哪兒,這火兒便追到哪兒,竟是怎麽也逃脫不去。
萬分煩惱焦燥之處,正拽步子躬腰奪路時,腳下卻忽然被一個存放寶物的抽屜絆倒。
可歎他沒收住力道,直一頭撞上牆上。可憐隻撞得腦破血流魂魄散,咽喉氣斷染紅沙!
有詩為證,詩曰:
堪歎老衲性狠貪,枉作人間壽翁範。
欲得袈裟傳遠世,豈知護寶不同凡。
但將昧心欺長久,定得蕭條取敗功。
廣智廣謀便可以?損人利己終成歎。
尋不到人,直慌得眾僧哭道:“師公不見了!祖師被火燒死了!
那尊者在門口守著,此間卻不見袈裟,怎生是好?”
行者偷偷看了眼玄奘,知他慈悲,此刻定正擔心昨夜死傷。於是眼睛一轉便道:“休要演戲!想那袈裟定是被汝等盜藏起來了。
都出來,都出來!開具花名手本,等老孫逐一查點!”
此事本是這些和尚理虧,加之這毛臉僧人似真有些厲害本事,於是眾僧也隻好泱泱點頭依他所言。
其後聚集那上下房的院主,將本寺和尚、頭陀、幸童、道人盡行開具手本二張,大小人等,共計二百三十名聚集起來。
行者請師父與玄奘高坐,真還就一一從頭唱名搜檢。
為了真實,甚至讓那些叫到名字的僧人要解放衣襟,分明點過。
玄奘逐一對著名字,見他們雖灰頭土臉,卻沒有重傷殘疾之患,臉上才由憂慮漸轉平和。
直至清點完畢全寺上下名冊,便隻剩廣智、廣謀與那祖師三人未到。
即便如此,行者卻依舊不曾罷休,又唿喝命令眾僧去殘垣廢墟悉數找尋。
待找到那三具懷揣金銀,被燒烏黑碳化的屍體,玄奘卻還是不忍。
於是他就地盤坐下來,雙手合實,雙眼緊閉,開始禱告念誦。
隨著低沉莊重聲音開始迴響,此地便漸生若隱若現的許多佛光。
這光兒在烈日下顯得單薄,卻與絲毫不比那強光遜色。
眾僧靜靜聽著這誦經聲音,心中的悲傷、淒涼、苦惱、悔恨、哀思、嗟歎之情,竟緩緩消散。
不知不覺,便有僧人學他就地盤坐,隨玄奘開始誦念。
不知又過去多久,場間隻剩下有些尷尬的悟空,與打著飽嗝的朱小傑。在二百三十一人的宏大齊誦中站著。
此刻,觀音禪院已被燒成一片廢墟。
也自此時,觀音禪院始有佛家真諦。
三藏引著一眾做完超度法會,也自神清氣爽,覺春風和煦,起身便要上馬繼續西行。
反是行者看到玄奘豁達,心中生出了許多愧疚。
隻因他左等右等,卻不見昨夜那帶走袈裟的妖怪現身歸還。
迴思昨夜種種異常之處,心中忽然一驚,有了不好預感。
想當時那老僧討要,便有師傅極力阻止,是他硬承諾自己可以保全袈裟,才不管不顧將之借了出去。
此刻玄奘雖然不提,可悟空自作主張把恩人的東西輕易送了出去,今兒搞丟了不見蹤影,怎麽看也都是他背了喏。
於是趕忙攔住要上馬的三藏道:“莫走,莫走!
俺還沒尋還袈裟,咱不能走!”
那眾僧見了,一個個麵露慚愧,似欲言又止。
行者羞惱轉怒,近前嗬問道:“爾等還不速速悔悟,將那妖怪之事悉數道來!
難不成依舊存有歹心,妄圖蒙騙勾藏?”
眾僧聞言,盡皆禮拜哀告道:“老爺饒命!
我等昨夜委實不曾見著什麽妖怪,這都是那老祖的不是。
他昨晚觀賞袈裟,隻哭到更深時候也不停息。
我等不忍,方才詢探。得知他貪婪寶物要圖長久,想將之昧下做個傳家寶兒。
才有廣智生狠,又有廣謀定策,要燒殺老爺。
其後火方才燒起,便有狂風大作。
見事情要糟,我等便隻顧拚力救火,搬搶物件,卻是不曾知曉留意袈裟去向。”
行者心知是自己做了聰明,隻好泱泱來到老祖屍身旁,想在廣場陽光下尋尋線索。
可無論如何選剝細看,渾身也隻是焦黑,沒得絲毫異常。
行者略一忖量,便問:“事有蹊蹺,聞說七十古稀,這老祖卑鄙齷齪,無慈悲心,無仁善意,定得不到菩薩點化護持。
可怎能活到如此年齡?
昨夜我看到有個熊精來援,你們這裏可有什麽妖怪成精麽?”
院主聽行者此問,才恍然道:
“老爺不如此問,我卻真想不到。
我這裏正東南有座黑風山,黑風山上有個黑風洞,黑風洞內有一個黑大王。
我們老祖常與他講道,每每唬得他客氣招待,那廝便是個粗壯妖精,聽說有些延壽手段。”
行者擊掌樂道:“該是那廝,你說那什麽黑山離此多遠?”
院主見這煞星有了計較,於是伸手指道:“有二十裏遠,那望見山頭的就是。”
行者抓耳撓腮,笑道:“勞師傅與師父等我一等,不須再想,咱們的袈裟定是那黑怪偷去無疑。”
三藏趕忙拉住悟空道:“你莫急,可不要武斷錯怪別人。
別的不談,僅他那廂洞穴離此就有二十餘裏,如何就斷得是他?”
行者見玄奘攔阻,忙好聲安慰道:“師傅不曾見夜間那火,真可謂光騰萬裏,亮透三天,且休說二十裏,就是二百裏也照見了!
那妖怪會些法術,一時千裏萬裏可能勉強,可區區二十裏路於他來說,卻算不得事情。
定是他見火光焜耀,所以趕來救火,其後無意中,看見我們袈裟是件寶貝,則趁哄擄去也。
待老孫去打他一頓,將東西收迴來。”
三藏聞說,卻忽然問道:“你又怎知他是來救火的?你看到了?”
玄奘問得突然,悟空一時沒想明白他的用意,於是隻隨口道:“師傅,實不相瞞,之前俺便是看他救火賣力,這才將之誤認成菩薩派來的精靈。
否則,在俺麵前又豈容他走脫。”
三藏聞言,點了點頭,雙手合實道:“阿彌陀佛,善有善報,就該如此。
我記得菩薩說過,這袈裟隻得有緣之人擁有。
如今既然是他行善奇遇,我等便該成全祝福才是。
咱們走罷,為師做主,那袈裟送他了!”
此言一出,慌得行者趕忙擺手,連道:“不可,不可!
俺老孫言出必行,豈能害師傅損物為我圓扯。
再說,賞罰自當分明,不告而取視為偷也。
即便他確有過善行,卻也不該得此類報償。
依俺看,你這是在害他,是要將他由善引惡,可比我揍他一頓損得多!
倘若他以後成了慣偷,我等便也成始作俑者。”
聽了悟空這番話,玄奘張了張嘴,卻不知該如何反駁。
良久,他隻默念出句“阿彌陀佛”,便不再阻攔。
朱小傑見這猴子能扯,看自己弟弟貌似說不過他,於是也插了進來道:“悟空啊,為師給你個任務曆練一下唄!”
悟空聽小師叔開口,忙點頭作揖道:“聽憑吩咐,聽憑吩咐。”
朱小傑見這師侄乖巧,於是擺手道:“也不是什麽大事。
《孫子兵法》謀攻篇上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細數既往,你不是在交兵,便是在攻伐。
此去那黑風洞,倘若妖物不出來,便又要成攻城強拆之勢。
我知你武力強大,可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山還有一山高。
你再強,卻強的得過佛祖如來?
往後真再遇到厲害人物,這般強打硬衝卻隻會犯險。
你既得傳我人族道統,便不該隻學皮毛,錯失其中精髓。
今日之課,便是做個練習。
此去你需動動腦子,體會些上兵伐謀的奧妙,哪怕不才,也得有伐交之策應對。
至於動手拚殺,打死他又不給經驗,又不爆裝備,更不出什麽天財地寶……
況那熊兒,卻還是個見義勇為好妖。
人家可以深更半夜不遠二十裏跑來救火,你卻不好再蠻橫強拆人家洞府了。
你要牢記咱倆五指山下談話,領會佛家慈悲真意。以團結為念,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