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將信覽畢,置於案上,雙眉擰成一團。眾人見狀相問,許褚方答道:“袁本初被表為渤海太守,荀文若、荀友若已在前往冀州的路上。”


    徐庶聽罷,一如許褚之想法,忖道:荀氏世代冠蓋之族,何等顯貴,主公在潁川時多般示好,然族中子弟如荀諶、荀衍、荀悅等,皆不為主公所用。袁本初在與董卓交鋒失敗的情況下,一到冀州渤海郡,荀彧跟荀諶就不遠千裏去投奔,袁氏之強盛,當真是天下無能與之爭鋒者。也難怪主公看完信後愁眉不解,甚是苦惱了。


    徐庶尋思片刻後,剛要開口說話,卻被一人搶白道:“袁本初被表至渤海郡,董賊打得好算盤!”


    說話的是辛毗。辛毗與徐庶一樣,也是對此表示訝然,但他驚訝的點卻不在荀彧、荀諶投奔袁紹這件事上,而是袁紹被表為渤海太守這件事。在辛毗看來,荀家子弟投奔袁紹,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如料不差,他的兄長辛評這時候也很可能已經在去往冀州的路上。


    許褚便就袁紹被表渤海太守一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說道:“佐治所言不錯,此必是董賊忌憚本初公,而將他表至渤海郡。此舉與之前張孟卓被拜為陳留太守,有異曲同工之妙。”渤海郡顧名思義,比鄰渤海,離洛陽非常之遠。張邈不知兵,所以董卓把張邈表至離洛陽非常近的陳留做太守;袁紹名動天下,所以董卓把袁紹表至比鄰大海的渤海郡為太守。不得不承認,這兩項舉措對董卓來說都堪稱妙手。


    又過幾天,曹操的信也到了。


    袁紹離京,荀彧棄官,曹操卻還在洛陽留了一段時間。許褚暗自揣測曹操的用心,得出一個結論:這時候的曹孟德,已然跟荀彧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荀彧因為董卓僭越跋扈所以果斷棄官,希望能輔佐一個足以跟董卓抗衡的‘明主’來匡扶漢室,他選擇了袁紹;曹操也想匡扶漢室,可是曹操比荀彧更了解袁紹,認為袁紹很大概率是不足以稱‘雄主’的人,於是他留在京中,大體是觀望局勢,聯絡自己的族人、故交、好友,暗中擴展自己的人脈。


    曹操是想自己幹。他寫來的信也很好的表明了這一點,信的開頭說了一番朝廷最近的新動向,後麵卻全都是跟許褚‘推心置腹’的話。


    先說朝廷的新舉動:韓馥被表為冀州牧,劉岱被表為兗州刺史,孔伷被表為豫州刺史。冀州、兗州、豫州三個大州的長吏有了著落,其中的門道,以許褚現在的眼光加上前世的了解,也能窺探一二。


    曹操的信裏說,這三個任命都是在袁紹逃離京城之前下達的,也就是說,三個州之長吏的任命,尚還在袁紹與董卓的鬥智鬥勇中產生。


    “韓文節乃袁氏門生,本初公在其擔任冀州牧之後被表為渤海太守,真不知董賊是如何想的。”辛毗輕蔑道。因為早就想著投奔袁紹之故,辛毗對袁氏一族比較熟悉,韓馥是袁氏門生,表為冀州牧之前擔任禦史中丞,一向是唯太傅袁隗馬首是瞻。按漢末的尊卑度之,所謂門生,其實可以看做韓馥把自己‘賣’給了袁家,兩者的關係是袁氏為韓馥的家長,韓馥是袁氏的後輩。董卓先拜韓馥為冀州牧,再拜袁紹為渤海太守,以常理思量,冀州那不就成了袁紹的了麽?這樣看,此確是一件足以稱之為‘昏招’的舉措。


    可是許褚的看法與辛毗截然相反,許褚歎道:“我在洛陽時,曾聽過韓文節的大名。韓文節固是名士,然其氣量似乎不大,依我看,董卓身邊有智士!”


    辛毗驚訝道:“府君......府君此話怎講?”


    許褚故作長歎,而後說道:“請君思量,韓文節本是袁家附庸,經此一變,驟然越於袁本初之上,兩者地位天翻地覆,難道會沒有想法麽?再者若不幸被我言中,韓文節乃氣量狹小之人,渤海郡歸冀州牧節製,袁本初反而束手束腳,難以施展其為。”至於董卓身邊的智士,許褚沒有言明,因為他還是不確定給董卓出主意的人到底是李儒還是賈詡。如同誘使呂布殺丁原一樣,這條計策直指人心,許褚站在穿越者的角度,深感董卓身邊謀士之老練、毒辣。


    辛毗聽後想要反駁,可一則不好跟許褚對著幹,二則一時竟找不到角度反駁,於是頹然而坐,不知在想些什麽。


    許褚微微一笑,說及新任的兗州、豫州刺史,劉岱是漢室宗親,是名士,孔伷也是大名士,加上一個張邈,三個不知兵的大名士位居要位,與其說董卓是討好士族才有此任命,不如說董卓又勝了袁紹一籌,盡可能地在妥協的同時減少了日後的隱患。


    屋中之人對孔伷、劉岱都是聽過大名的,經許褚一分析,以為然的同時,也認為孔伷、劉岱至少還能成為對抗的助力。


    除開三個州長吏的任命,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太守、國相,其中袁紹、鮑信、王匡三個出逃的士人,袁紹不必多說,王匡則是被表至河內為太守,鮑信是被表至濟北國擔任國相。其餘還有身為孔子後人的大儒孔融被表為北海太守,潁川名士張諮被表為南陽太守,大學者、汝南名士應劭被表為泰山太守。


    最後不得不提袁術,袁術是被董卓拜為後將軍之後,因為害怕逃出洛陽,去到了南陽。


    曹操因為在京中,所以信裏頭寫的內容比荀彧說的更詳細,許褚由是覺得,討伐董卓的日子怕是近在眼前了。


    信的後半部分是曹操對許褚說的‘貼心話’,其中幾個要點,第一個是曹操希望許褚能順應形勢,等‘那一天’到來時,切莫畏首畏尾;第二個是曹操說自己也不想繼續在洛陽呆著了,寫道‘即日啟程迴沛國’,言外之意,他要去族中去跟他的那些兄弟們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這些人做好思想工作以及戰前準備工作,等到時機成熟,與許褚一同東進;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曹操提到了‘首倡義兵’之事,殷切盼望許褚能跟他一起提出率兵‘討伐國賊’這個口號。


    許褚有點不知道該怎麽辦了。曹操雄武英發,敢為天下先,提出‘討伐國賊董卓’,這不是小事,做好了能夠博取偌大的名聲,做不好就要麵對董卓的報複,邀請自己一起打出此旗號,許褚很是受寵若驚,同時也左右為難。倒不是許褚怕了董卓的報複,真正為難的地方在於他還沒想好自己出兵廬江郡後究竟從哪個地方進擊洛陽。


    其中可供選擇的選項,以及可能發生的變故實在太多,在沒有跟郭嘉、戲忠等人商量之前,許褚不敢輕易下決斷,如果現在就答應了曹操共舉義兵,為了這個‘天下先’,那麽之後就不得不把曹操作為最堅定的盟友。從此以後,如何進兵,就不是許褚單方麵能做決定的了。


    還有一個藏在許褚心中的小心思:他怕跟曹操打著打著,最終變成了曹操為主、他為輔的局麵,因為曹操不論從名氣,從家世上看,都比許褚高一個層次。


    因是之故,曹操最後跟許褚說的話,許褚沒有跟其他人說,甚至對徐庶也沒說。將此事暫且按下後,許褚馬不停蹄趕迴舒縣,風雨飄搖的緊迫感,讓許褚一路上話都少了許多。


    到舒縣後,又連家門都沒進就去到郡府,去找郭嘉、戲忠二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虎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老陳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老陳醋並收藏虎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