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172節:李廣之死
------------
衛青領著部隊迴穿大漠,如此時刻,衛青的心真正地放鬆了,來時任重道遠,迴時喜憂交加,這一路黃沙,大漠孤煙,驕陽似火的奇景卻別有一番風味。
此戰唯一的遺憾是走了伊稚斜,伊稚斜果然蠻悍,在他與伊稚斜正麵交鋒時,雙方各有損傷且傷亡相當,卻在之後一日一夜的追擊中,斬獲不少,不能說是大勝,不過千裏作戰,能有這樣的戰績,至少可以向皇上交差了。
衛青一路上擔心外甥霍去病的安危,命人快馬前去打探,卻一直未見迴音,這更加重了他的擔心,心情竟有些凝重起來。
“報。前將軍李廣,右將軍趙食其求見。”
衛青一聽,知道他們是來請罪的,他派人迴話讓兩人在營中待命,不必來見。
衛青在戰前令李廣東出,有私心之嫌,更多的是為大局考慮,像李廣此將,征戰數年,勇猛有餘,遠略不足,平日不知約束將士,戰時隻顧單打獨鬥,殺敵一千,又常常自損八百,最不濟的時候竟然全軍覆沒,當了俘虜。誰都知道,伊稚斜出了名的狡猾,如果讓他首打單於,萬一出了閃失,將嚴重影響戰爭全局。
正是基於此,衛青在戰前在前鋒上作了調整,在衛大司令眼裏,隻要李廣有福,他和趙食其仍然不失為一支奇兵,如果能如期趕到戰場,伊稚斜和他的鐵騎將插翅難飛。
可讓人失望的是,李廣與趙食其竟然在大漠中迷了路,失了約期。
想著幾萬將士與胡人連日血戰,有不少將士永遠地倒在了那裏,而他們卻無功而返,一事無成。想到這些,衛司令的心情由晴轉陰,對外甥的擔心,對走了伊稚斜的遺憾頓時化成對李廣等的憤怒。
他心境難平,猶豫再三,最終喚來長史,命令他去責問李廣為何迷路,為何失期?
長史剛要出帳,衛司令又把長史叫了迴來,吩咐他備些幹糧美酒帶去,問明情況的同時注意不要傷了李廣的麵子。
長史按衛司令的吩咐,來到了李廣營中,幹糧美酒放下,李廣一看,犯起了糊塗,衛大將軍這是唱得哪一處,畢竟他什麽功勞都沒有,還浪費了糧食和將士們的表情,竟然還能獲得大將軍的賜酒賜食。
長史賜完酒食,並沒有馬上離去,聊了些不著邊際的話後,便問起李廣迷路的情形。
李廣一聽,心想,狐狸尾巴總算是露了出來,衛青,你不就想拿老夫問罪嗎?老夫給你來個一問三不知,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長史見李廣不迴話,而且表情難堪,便著急向李廣解釋起來,說來說去的意思隻有一個,衛大將軍沒有責怪你的意思,隻是要向皇帝打報告而已。
但李廣不這麽想,他現在就像隻悶葫蘆,任你長史說什麽,我自巋然不動。
長史見李廣如此敬酒不吃吃罰酒,搖了搖頭,便拂袖而去。
衛青得知了李廣的態度,這位一向以仁厚著稱的統帥,竟然罕見的大怒,功勞沒有,態度還不好,如此倚老賣老,不加懲治他如何治軍,如何立威。他不知道,他的這一怒會要了李廣的命。
長史再一次來到李廣的營帳,這次他換了一副臉色,對李廣嚴加斥責,李廣仍然以悶酒相對。
長史見李廣不打一個屁,心知問這老頭是沒法向大將軍交差了,便隻能召集李廣的幕僚和副將,一一責問。
一直喝著悶酒的李廣不忍部下為難,站起來喝道,“校尉們無罪,都是老夫一人之過,老夫自會去稟報。”
說完,便一頭出了營帳,望著那茫茫大漠,夕陽西下,一股淒涼感爬上心頭。
想著他年少征戰,如今已是年逾花甲,這幾十年來,他屢立戰功,他的部下,他的兄弟,他的兒子,都不乏封侯者,可是他從來不知侯滋味。
在他看來,這可是一生的恥辱,不錯,他是犯過錯,在七國之亂後私受梁王印綬,在隴西平羌之亂中殺降八百,又屢屢戰敗,但他對國家,對皇上,對朝廷的忠心,那是天日可鑒的啊。可如今,一個文吏,卻能羞辱於他,如何能讓他咽得下這口氣。
他一骨碌將酒喝個精光,並將其摔個粉碎,扭頭便迴了營帳。
營帳中已空無一人,看來刀筆吏們已經散去,不知他們會怎樣搬弄是非,定自己的罪。
“哼,我堂堂大漢將軍,怎能受得了這般羞辱?”
李廣召來各營將領,各營將領臉色都不好看,有的還是一臉惴惴不安,李廣歎了口氣說道,“老夫自小與匈奴作戰,大戰小戰已有七十餘次,”李廣頓了頓,眼裏竟然閃爍出了點淚光,各將領感覺有點不對,這不像平時李將軍說的話,卻一時半會兒又說不出哪裏不對,隻能繼續洗耳恭聽,隻聽李廣摸著寶劍說道,“此次有幸能與大將軍一起攻打匈奴單於,而大將軍卻令老夫東出,不幸迷了路,誤了期,這是天意啊,”說到這,李廣的聲音已經微微顫抖,他背過去偷偷地揩了揩眼角的淚花,轉過身,大聲道,“老夫年已六十,哪能受刀筆吏的羞辱。”
李廣的話中透露出淒涼,感染了將軍們,他們大多神色黯然,憂慮著自己的前途命運,卻沒曾注意到,帳中寒光一閃,李廣已經倒在了帳中。
將軍們驚得目瞪口呆,他們反應過來,便馬上撲了上去,有的把手按住李廣的勃頸處,為他止血,有的趕緊搖著李廣,大聲喊,“老將軍,老將軍。”
李廣的刀法精湛,再加上去意已決,自然不會給自己留活路,刹那間的功夫,一代名將飛將軍李廣便已撒手人寰了。
悲哉,痛哉。
帥帳中一陣嚎哭,李廣自刎的消息瞬間傳遍了整個軍營,所有的將士們如五雷轟頂,跪地痛哭。
受過李廣恩惠的人念起李廣的好,皆為之流淚,他們想起李廣廉潔奉公,不畏生死,他們想起李廣愛兵如子,不避湯匙,他們想起李廣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如今,他走了,他真的走了,為他流淚,也是發自肺腑啊。
不僅李廣的部下,李廣的死訊傳到各地,無論認識與不認識他的百姓,都為失去這樣一位國之名將扼腕流淚。
元狩四年(前119年),李廣走了,他真的走了,他帶著遺憾和屈辱走了,李廣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
他雖然經常頭腦發熱,他雖然政治謀略欠缺,但是誰也無法否認他的功績,邊疆有了他在,便有如有了一尊保護神,不再懼怕匈奴人的刀兵。
相信在另一個世界裏,李廣封侯,將不再是一個夢。
------------
衛青領著部隊迴穿大漠,如此時刻,衛青的心真正地放鬆了,來時任重道遠,迴時喜憂交加,這一路黃沙,大漠孤煙,驕陽似火的奇景卻別有一番風味。
此戰唯一的遺憾是走了伊稚斜,伊稚斜果然蠻悍,在他與伊稚斜正麵交鋒時,雙方各有損傷且傷亡相當,卻在之後一日一夜的追擊中,斬獲不少,不能說是大勝,不過千裏作戰,能有這樣的戰績,至少可以向皇上交差了。
衛青一路上擔心外甥霍去病的安危,命人快馬前去打探,卻一直未見迴音,這更加重了他的擔心,心情竟有些凝重起來。
“報。前將軍李廣,右將軍趙食其求見。”
衛青一聽,知道他們是來請罪的,他派人迴話讓兩人在營中待命,不必來見。
衛青在戰前令李廣東出,有私心之嫌,更多的是為大局考慮,像李廣此將,征戰數年,勇猛有餘,遠略不足,平日不知約束將士,戰時隻顧單打獨鬥,殺敵一千,又常常自損八百,最不濟的時候竟然全軍覆沒,當了俘虜。誰都知道,伊稚斜出了名的狡猾,如果讓他首打單於,萬一出了閃失,將嚴重影響戰爭全局。
正是基於此,衛青在戰前在前鋒上作了調整,在衛大司令眼裏,隻要李廣有福,他和趙食其仍然不失為一支奇兵,如果能如期趕到戰場,伊稚斜和他的鐵騎將插翅難飛。
可讓人失望的是,李廣與趙食其竟然在大漠中迷了路,失了約期。
想著幾萬將士與胡人連日血戰,有不少將士永遠地倒在了那裏,而他們卻無功而返,一事無成。想到這些,衛司令的心情由晴轉陰,對外甥的擔心,對走了伊稚斜的遺憾頓時化成對李廣等的憤怒。
他心境難平,猶豫再三,最終喚來長史,命令他去責問李廣為何迷路,為何失期?
長史剛要出帳,衛司令又把長史叫了迴來,吩咐他備些幹糧美酒帶去,問明情況的同時注意不要傷了李廣的麵子。
長史按衛司令的吩咐,來到了李廣營中,幹糧美酒放下,李廣一看,犯起了糊塗,衛大將軍這是唱得哪一處,畢竟他什麽功勞都沒有,還浪費了糧食和將士們的表情,竟然還能獲得大將軍的賜酒賜食。
長史賜完酒食,並沒有馬上離去,聊了些不著邊際的話後,便問起李廣迷路的情形。
李廣一聽,心想,狐狸尾巴總算是露了出來,衛青,你不就想拿老夫問罪嗎?老夫給你來個一問三不知,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長史見李廣不迴話,而且表情難堪,便著急向李廣解釋起來,說來說去的意思隻有一個,衛大將軍沒有責怪你的意思,隻是要向皇帝打報告而已。
但李廣不這麽想,他現在就像隻悶葫蘆,任你長史說什麽,我自巋然不動。
長史見李廣如此敬酒不吃吃罰酒,搖了搖頭,便拂袖而去。
衛青得知了李廣的態度,這位一向以仁厚著稱的統帥,竟然罕見的大怒,功勞沒有,態度還不好,如此倚老賣老,不加懲治他如何治軍,如何立威。他不知道,他的這一怒會要了李廣的命。
長史再一次來到李廣的營帳,這次他換了一副臉色,對李廣嚴加斥責,李廣仍然以悶酒相對。
長史見李廣不打一個屁,心知問這老頭是沒法向大將軍交差了,便隻能召集李廣的幕僚和副將,一一責問。
一直喝著悶酒的李廣不忍部下為難,站起來喝道,“校尉們無罪,都是老夫一人之過,老夫自會去稟報。”
說完,便一頭出了營帳,望著那茫茫大漠,夕陽西下,一股淒涼感爬上心頭。
想著他年少征戰,如今已是年逾花甲,這幾十年來,他屢立戰功,他的部下,他的兄弟,他的兒子,都不乏封侯者,可是他從來不知侯滋味。
在他看來,這可是一生的恥辱,不錯,他是犯過錯,在七國之亂後私受梁王印綬,在隴西平羌之亂中殺降八百,又屢屢戰敗,但他對國家,對皇上,對朝廷的忠心,那是天日可鑒的啊。可如今,一個文吏,卻能羞辱於他,如何能讓他咽得下這口氣。
他一骨碌將酒喝個精光,並將其摔個粉碎,扭頭便迴了營帳。
營帳中已空無一人,看來刀筆吏們已經散去,不知他們會怎樣搬弄是非,定自己的罪。
“哼,我堂堂大漢將軍,怎能受得了這般羞辱?”
李廣召來各營將領,各營將領臉色都不好看,有的還是一臉惴惴不安,李廣歎了口氣說道,“老夫自小與匈奴作戰,大戰小戰已有七十餘次,”李廣頓了頓,眼裏竟然閃爍出了點淚光,各將領感覺有點不對,這不像平時李將軍說的話,卻一時半會兒又說不出哪裏不對,隻能繼續洗耳恭聽,隻聽李廣摸著寶劍說道,“此次有幸能與大將軍一起攻打匈奴單於,而大將軍卻令老夫東出,不幸迷了路,誤了期,這是天意啊,”說到這,李廣的聲音已經微微顫抖,他背過去偷偷地揩了揩眼角的淚花,轉過身,大聲道,“老夫年已六十,哪能受刀筆吏的羞辱。”
李廣的話中透露出淒涼,感染了將軍們,他們大多神色黯然,憂慮著自己的前途命運,卻沒曾注意到,帳中寒光一閃,李廣已經倒在了帳中。
將軍們驚得目瞪口呆,他們反應過來,便馬上撲了上去,有的把手按住李廣的勃頸處,為他止血,有的趕緊搖著李廣,大聲喊,“老將軍,老將軍。”
李廣的刀法精湛,再加上去意已決,自然不會給自己留活路,刹那間的功夫,一代名將飛將軍李廣便已撒手人寰了。
悲哉,痛哉。
帥帳中一陣嚎哭,李廣自刎的消息瞬間傳遍了整個軍營,所有的將士們如五雷轟頂,跪地痛哭。
受過李廣恩惠的人念起李廣的好,皆為之流淚,他們想起李廣廉潔奉公,不畏生死,他們想起李廣愛兵如子,不避湯匙,他們想起李廣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如今,他走了,他真的走了,為他流淚,也是發自肺腑啊。
不僅李廣的部下,李廣的死訊傳到各地,無論認識與不認識他的百姓,都為失去這樣一位國之名將扼腕流淚。
元狩四年(前119年),李廣走了,他真的走了,他帶著遺憾和屈辱走了,李廣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
他雖然經常頭腦發熱,他雖然政治謀略欠缺,但是誰也無法否認他的功績,邊疆有了他在,便有如有了一尊保護神,不再懼怕匈奴人的刀兵。
相信在另一個世界裏,李廣封侯,將不再是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