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171節:封狼居胥4


    ------------


    衛司令在得知外甥已經往漠北(今外蒙)而去,擔心霍部孤軍深入恐遭不測,於是召集將領們,準備下達進軍大漠的命令。


    從衛司令的營帳中出來,眾將三五成群交頭接耳,但都難掩既興奮又緊張的神色,跟衛司令在邊塞喝風已經有一段日子了,如今終於等來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免不了有些期待。


    在他們之中,卻見一位滿頭白絲,步伐矯健的老將軍臉色凝重,在大將軍帳前時而唉聲歎氣,時而來迴徘徊,久久不願意離去,見所有人都出來後,他才三步並作兩步轉身進了大將軍營帳。


    見到衛青,他便問出了一句,“大將軍,這不公平!”


    衛青把眼光從案幾上的地圖抬起頭來,他見是李廣,也沒說什麽,隻是劍眉凝成一塊,等待著李廣後麵的話。


    李廣深知衛司令寡言少語,也不以為意,繼續說道,“皇上令老臣為前將軍,可大軍進軍在即,大將軍卻令我部東出,老夫自年少與匈奴作戰,好不容易與匈奴單於交鋒,卻叫老夫東出,大將軍,何不讓老夫為前軍,殺單於。”


    衛青聽完李廣的話,劍眉凝得更緊了,不錯,李廣是一個名震塞外的勇將,大仗惡仗打過不少,但是,他卻有著致命的缺點,一旦上了戰場,即會被熱血衝昏頭腦,指揮欠妥,失當,乃至遭遇敗績也不是新鮮事。


    所以,此次出征之前,皇上就告誡過衛青,李廣年老,喜歡單打獨鬥,不要命他正麵打單於。


    衛司令臨時決定李廣與右軍一並東出,誰都知道,繞道東出,不但路途迂迴難走,而且水草較少,幾乎就是等於派出去打醬油的。不過,衛司令也沒看輕李廣的意思了,他是執行聖意,更是考慮到此戰關係到國本,不勝則死,所以還得由他親自主陣,當然,也不能說衛司令沒有私心,他把前將軍的位置挪給了好兄弟公孫敖,公孫敖因事失了侯爵,衛司令是想讓公孫敖在前線混點軍功,將功補過。


    衛司令不解釋,李廣隻看到了衛司令的私心,沒有看到衛司令的其他考慮,殊不知衛司令要是搬出皇上的口諭,李廣的老臉就要掛不住了。


    因此,衛司令沒有多說什麽,隻表示軍令已經發出,不可更改,他不是個善於解釋的人,而且考慮李廣的麵子,隻能自己來背這個黑鍋了。


    李廣見無法讓衛司令收迴成命,心中氣急,哼的一聲,連上下級的禮節也不顧,扭頭便出了營帳。


    見李廣氣唿唿地出去,衛司令歎了口氣,搖了搖頭,旋即又把目光放在了漠北的地圖之上,大戰在即,打勝仗才是當務之急,他也顧不得別人的情緒了。


    從漠南到漠北,千裏,中間的荒漠地帶,飛沙走石,並沒有幾條好走的道路,在張騫迴來之前,這裏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未知的死亡地帶,後來卻不同了,在張騫的指引下,已有不少使者士卒穿過這片沙漠。


    因此,行軍雖然艱辛,卻還算順利。


    衛司令想用最快的速度穿過這片死亡地帶,他顧不得人困馬乏,連續向大軍發出了急行軍的命令,他擔憂霍去病的部隊沒人接應,陷入困境,更擔憂惡劣天氣的到來,把本部人馬也困在了大漠。


    前幾年,漠南之戰,規模甚巨,也不過是在漠南而已,除了早年他奔襲龍城,深入了一次大漠,那時候立功心切,兵力不多,行軍便利,倒沒有注意大漠環境,除此之外,漢匈之戰大部分是遊走在戈壁沙灘的邊緣。如今再次深入大漠,衛司令卻還是被如此惡劣的環境給震撼了,除了沙還是沙,漫天黃沙,一望不到頭,白天酷熱,晚上陰冷,見不到任何的生命跡象,雖然在前進,但是今天卻仿佛還在走著昨天的路。


    他現在明白了伊稚斜和趙信的陰毒,他們一直被打不怕,不就是輕蔑漢軍從來沒有穿過大漠麽?他們是想用惡劣的環境來磨掉漢軍的銳氣,從而擊潰漢軍。


    但是,衛司令豈是常人,他既然有膽過來,他就有辦法去獲取勝利。在行軍的旅途中,他與士卒同甘共苦,對士兵噓寒問暖,不斷地鼓舞他們的士氣,為他們描繪勝利後迴到長安的美妙場景。


    這些細節果然起到了作用,漢軍的士氣不但沒有變得低落,而且隨著越來越靠近漠北,士卒們的士氣接近高漲起來。


    誰都知道走出大漠後,便要直麵匈奴最為精銳的部隊了,打敗他們,便可以獲得無上的榮耀,成為國家英雄。


    千裏跋涉,終於,走出了大漠。


    衛司令來不及向大軍下令,做些休整,便看到斥候的快馬直麵迎了過來,他們來報,匈奴大軍在數裏之外,正嚴陣以待。


    衛司令果然是衛司令,他隻輕輕地點了點頭,並未顯出慌張的神色,老實說,這種情形他早已料到,換做他是伊稚斜,說不定待漢軍立足未穩,就要衝過來殺個痛快。


    他知道伊稚斜之所以如此,無非是沒有搞清楚我方的情況,加之對自己的忌憚,所以隻是嚴陣以待,並未派部隊過來騷擾。


    匈奴人雖然好戰,但在打仗上,也很在乎麵子,他們之前放言漢軍不敢度過沙漠與之決戰,現在漢軍過來了,他們如果還來偷襲,即便得勝也有勝之不武的嫌疑。


    伊稚斜不願意獲取這樣的勝利,他想要的是硬碰硬打敗衛司令的名聲,但伊稚斜也不是傻瓜,他千方百計用激將法把漢軍激來,不是請客吃飯,讓他們來打醬油的。


    所以,如衛司令所料不差,待漢軍稍作喘息,匈奴的騎兵就會唿嘯而來。


    衛司令當然不能束手待斃,他果斷下令所有武鋼車(有巾蓋的戰車)環營列陣,以免大營遭受匈奴騎兵的衝擊。


    營盤紮穩後,衛司令發出了第二道軍令,他下令五千騎兵為前鋒,出擊抵擋匈奴的第一波攻擊。


    果不出所料,伊稚斜沒有閑著,他的一萬騎兵已經從陣中衝出,直奔漢軍的營地而來。


    在兩軍鐵蹄的奔騰下,大地開始發顫。


    兩軍很快糾纏在一起,盡管匈奴先鋒軍一倍於漢軍,不過衛司令派出的也是精銳,匈奴騎兵並不見得占優。


    伊稚斜憋了一口氣,他讓這一萬精銳騎兵打頭陣,目的是希望他們打勝仗,挫掉漢軍的銳氣,如能幹淨的消滅他們,後麵的仗就好打了。


    衛司令的想法則稍有不同,他當然知道伊稚斜派出打頭陣的騎兵會全力以赴取勝,在氣勢下壓倒漢軍,他也希望頭陣能取勝,不過他認為不勝也情有可原,畢竟伊稚斜已經在此地以逸待勞數月,而漢軍是人困馬乏,立足未穩,他的陣式也未完全擺開。他隻希望先鋒部隊能盡量纏住對手,拖延時間,待他排好兵布好陣,那就有了必勝的把握。


    兩軍先頭部隊打得不亦樂乎,伊稚斜不斷地在後麵督戰,匈奴的戰鼓從未停歇,而漢軍的戰鼓也不示弱,戰場上已經到了白熱化了。


    即便是匈奴兩人戰一人,不過,在衛司令的調教下,這支前鋒部隊,戰法精湛,陣法純熟,他們知道人數不占優,迅速變陣為以少對多式,背靠背抱團對抗,這樣巧妙的安排就像一個人有了三頭六臂,前後長眼,盡管被圍住,卻能經受四麵八方的衝擊,各小團隊之間又互為犄角,互相策應。


    另有遊兵穿行於陣中,發現哪塊要被敵方吃掉後,馬上補充進去,加入戰鬥。


    如此一來,雙方竟然勢均力敵,這對於單兵能力極為強悍的匈奴騎兵來說,無疑是個很大的挑戰。


    他們戰到日頭西下,也沒有分出勝負,而且雙方傷亡相當,見一時無法取勝,伊稚斜似乎有點氣急敗壞了,他們的戰鼓擂的更想更急了。


    衛司令注意到了戰場情勢的變化,他料想伊稚斜馬上就要放棄試探性的攻擊,傾巢而動了。


    果然,匈奴陣勢大動,伊稚斜已經下令所有部隊向前壓進。


    衛司令深知真正的決戰時刻已經來臨,他雖然熱血沸騰,但也非常冷靜,在向全軍發布命令之前,他早已觀察好了附近的地形。


    戰場形勢瞬間千變萬化,隨著匈奴騎兵傾巢而動,匈奴的先鋒軍士氣大振,漸占上風。


    見此情形,衛司令向後一揮手,漢軍萬馬奔騰,武鋼車夾在騎兵之間,看似各處分布,實則各有層次,遙相唿應。騎兵之後,是步軍,他們敲打著盾牌,喊著整齊的軍令,快速地跟在騎兵後麵。待騎兵跑出數丈之後,他們運動到高地,便見令旗揮動,除了繼續喊軍令,停止了進軍。衛司令繼續命令,強弩手列前,準備射出第一波箭雨。


    按衛司令的作戰意圖,前衝的騎兵在不久將分成兩隊,攻擊匈奴左右兩翼,任匈奴前軍往前衝,正麵還有強大的武鋼車等著他們,這時候箭雨就可以傾盆而下。


    漢軍騎兵開始分開,朝匈奴兩翼運動。匈奴騎兵見漢軍行動詭異,卻並沒有放慢速度,而是繼續山唿海嘯向前卷來。


    兩軍都唿嘯著殺向對方,如果不出意外,這定是一場血腥大戰。


    至於誰勝誰負,隻有天知道了。


    眼看兩軍馬上就要交鋒了,突然。


    真的是突然,突然天昏地暗,突然飛沙走石,乃至於數尺開外,看不清人影。雙方士卒們的眼睛被風沙吹得難以睜開。


    除了叮叮當當的兵器相接聲,還有那飛沙走石的唿唿聲,雙方似乎已經不辨你我了。


    情勢生變,衛司令也作出了改變。


    他下令騎兵放棄攻擊兩翼,繼續向匈奴後方運動,務必要圍住伊稚斜和他的部隊。


    伊稚斜果然敏銳,他嗅到了危險,不過等他要應變時,已經晚了,漢軍已經對他們形成了合圍的形勢。


    “衛青怎會有如此多的人馬?如此看來,他們的人不下於十萬。”伊稚斜心頭打著小算盤,額頭上開始冒汗。


    從衛青運兵用陣來看,他知道,此人的確是名不虛傳,況且對方人馬也不少,加之因為飛沙走石,自己又陷入包圍圈,情勢對他來說已經非常不利。


    伊稚斜從來都不是個一根筋的人,明知打不過,他便不會拿著自己的頭顱冒險。


    於是,他下令部隊有序後撤,而他早已跳上六個騾子拉的戰車,趁黃昏飛沙向西北突圍而去。


    夜幕逐漸降臨,刀兵聲漸漸稀少,匈奴部隊陸續突圍而去,最終歸於寧靜。


    此戰雖然漢軍對匈奴完成了合圍,可是在老天的幫忙下,漢軍並沒有占多少便宜,兩軍傷亡大致相當,最可惜的是走了伊稚斜。


    直到大戰之後,衛司令從匈奴俘虜的口中得知,伊稚斜早在黃昏前就撤出了戰場。


    他毫不猶豫地命令輕騎部隊連夜向西北追擊,而他領大軍隨後,沿路遇到匈奴殘兵,則予以殲滅。


    等到黎明時,大軍追擊二百裏,斬殺一萬九千敵人,到達窴顏山(今蒙古高原杭愛山南麵)趙信城,殲滅城中守糧部隊,帶著部分糧食,一日後,便將城中糧食付之一炬,沿原路返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舊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如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如楓並收藏漢朝舊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