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冷靜了一下看著張佳揚問道:“你是何人?”
“我是嫁到匈奴劉羽公主的護衛。”
“你是匈奴人?”
“不,我是漢人。”張佳揚想了想盡可能不多說話,心中清楚多說無益。
“那你怎麽來到了吳楚大營的?”
接著張佳揚把自己受公主劉羽所托到廣陵看望其家人的事情說了一遍,恰巧遇到吳王造反的事情,偶然知道這個情況,所以前來通知皇上。
周亞夫說道:“好樣的,如果情況屬實,你算立大功一件,我立刻將此消息上報皇上。”
且說皇上劉啟聽到諸王造反的消息,猛然間不知如何是好,馬上詔來老師晁錯進行商談。
“現在諸王造反,多路大軍,幾十萬人馬向長安逼來,請問恩師有何妙策?”
晁錯一時也慌了手腳,左思右想也沒有什麽好主意,匆忙迴答道:“陛下可以率領大漢精兵禦駕親征,憑借陛下的天威恩澤,定然能平定叛亂。”
“讓我禦駕親征,那恩師你做什麽?”
“老臣留守京城,為陛下籌備糧草做好後援工作。”
“哼哼哼,恩師出的是什麽餿主意,想必你一時也拿不出什麽好辦法,退下去吧。”
“諾。”
晁錯迴到禦史府,對皇上的態度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想到曾經做過吳國丞相的袁盎,此人盡管現在已經是庶民,但他應該為吳王的造反承擔責任,當初查出他收受吳王賄賂,皇上就應該將他斬首,這次機會來了,於是將自己的幾個屬官叫來。
晁錯說道:“袁盎受過吳王的賄賂,包庇吳王,說他不會反,現在吳王造反了,應該審問袁盎預知吳王反叛之罪。”
其中一個屬官說道:“現在這麽辦恐怕沒有好處,如果吳王未反之時進行調查,得到他參與謀反的證據還比較有價值,如今吳王已反,再調查毫無意義了,而且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袁盎預先知道吳王謀反。”
“是呀,現在整理袁盎的材料有點不是時候,袁盎參與吳王造反的材料確實不足,請晁大夫三思。”其他幾個屬官附和道。
晁錯的建議沒有得到屬官的認可,晁錯一時猶豫不決,暫時把此事擱置了起來。
且說皇上劉啟從晁錯處得不到好的良策,一時在未央宮沒了主意,想了想就擺駕長樂宮,拜見竇皇太後。
“臣兒給母親皇太後請安。”
“哎呀,皇上來了,這幾天來這裏少了,是不是因為那幾個王鬧得。”
“皇太後都知道了。”
“他們的討伐檄文發的漫天都是,我老太婆怎麽能不知道,這些封王,不好好的在封國內享清福,老想著幹大事,今天終於聚在一起湊膽子了,以我老太太看他們成不了什麽大事。”
“母後,臣兒正在為此事犯愁呢,他們沒有反的時候不知道愁,等這事發生後,發現自己毫無辦法了。”
“我老太婆早就提醒過皇上,身邊別隻有那個晁錯一人圍著,這樣會出事情的,這不事情來了嗎,不過呢,該來的遲早要來,我們遲早要麵對的不是。”
“哎,是呀,皇太後訓示的對。”
“後悔的話就不多說了,還是說正事,現今反王們的主力是吳楚的軍隊,他們已經到了睢陽,睢陽什麽地方,那裏的梁王劉武是陛下的親弟弟,我堅信誰反他都不會反,武兒會頃全梁國之力來死戰的,即使他城池被攻破也不會後退半步的,這個皇上大抵放心,有梁國在長安暫時沒有危險,另外先帝崩時曾留下一言不知皇上還記得嗎?”
劉啟想了想迴答道:“母親說的是不是,天下有急事時請用周亞夫。”
“對,陛下現在還不糊塗,該周亞夫動動了,常言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是。”
“母親,是不是隻用周亞夫一人有點孤單了,”
“嗬嗬嗬,是啊,用將就應該用信得過將領,不然也會招來大禍,老太婆心中有一人,想讓陛下猜猜。”
“母親說得是不是竇嬰。”
“皇上和老太婆想到一起來了,就是他。”
“母親,我得到諸王造反的消息就差人叫過他,可是他不應詔,我一時也拿他沒有什麽辦法。”
“嗬嗬,我這個侄子,真的還耍小孩子脾氣,不就是老婆子削除了他的宗室籍這事鬧得嗎,我相信他還是識大體的,社稷危難之時,不會袖手旁觀的,陛下還是放下架子,說起來都是自家人,有什麽疙瘩解不開的。”
“是,兒臣再差人去請。”
“我想他應該早已坐不住了,不出明天準來找陛下。”
“嗬嗬嗬,既然母親這麽有信心,我就再下份詔旨催促一下,兒臣這就告退。”
劉啟走出長樂宮,竇皇太後吩咐道:“來呀,擬一份書信,就說竇嬰侄兒,這段時間過得還舒心吧,現天下有事,正用人之時,你能獨置身事外嗎,難道還要姑姑親自登門道歉嗎……”
家書寫好直接送達竇嬰府弟,竇嬰正在和袁盎飲酒吃飯,袁盎說道:“最近有人告知我,晁錯此人曾讓屬下整理我參與吳王造反的材料,想置我於死地,還請竇兄幫忙出出主意,救我性命。”
“晁錯此人真的是瘋了,好好當他的皇上老師有什麽不好,偏偏喜歡整些出人意料的改革,推行什麽削藩策,這下把諸王們整反了,還要陷害袁兄你呀,真的是無藥可救。”
“竇兄有沒有好的主意讓我袁盎脫離危險。”
“哎,想整晁錯,必須借助皇上之手才行,可惜前幾天皇上下了詔書給我,讓我進宮議事,你說我一個削除宗室籍的庶人,有什麽資格參與朝廷大事。”
“竇兄此言差矣,現在天下有事,皇上最信任的就是宗親,你難道不怕把皇上和皇太後惹惱了引來殺身之禍嗎。”
“哎呀,有道理,我該去時自會去的,我去之時,袁兄也別想置身事外,到時我們想辦法殺一殺晁錯的威風。”
這時一個侍者跑了進來報道:“報主人,有一封家書。”
“拿來我看。”竇嬰接過裝竹簡的小木盒,打開封繩,展開看到竇皇太後寫給自己的信,整個篇幅都是催促自己進宮的言語,心中不免沉思道,“看到了吧,我沒有進宮,連老太太都坐不住了。”
正在這時,幾個皇宮裝扮的傳旨官走進府來喊道:“聖旨到,請竇嬰接旨。”
竇嬰馬上伏地叩頭道:“庶民竇嬰接旨。”
“竇嬰一向賢良剛正,貶為庶人之後,朕日夜思之,今天下有事,特詔來共商國是,請接旨後速到宮中履職……”傳旨官讀完之後俯下身接著說道,“竇嬰,皇上說了,讓你接旨後速速進宮,不得抗旨哦。”
“庶民竇嬰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竇嬰看到兩道聖旨加一份家書,感到不能再拿架子了,於是就動身去未央宮,同時和袁盎說道:“袁兄還是和我一起進宮吧,我保證你馬上會受到重用,到時還怕他晁錯找麻煩不成。”
“好,我們同去。”
於是竇嬰和袁盎就同時乘車駛往未央宮,袁盎在宮外等候,竇嬰應旨來到未央宮,看到周亞夫、晁錯等幾個近臣正在和劉啟站在地圖前研討軍情。
“竇嬰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啟轉身看了看竇嬰哈哈笑道:“竇嬰,你終於來了,好難請你呀。”
“竇嬰長期有病在身,前幾日病痛無法動身,還請陛下原諒。”
“天下正有急難,你竇嬰不可以置身事外的,不能再推辭了,快點過來看一下軍情吧。”
“諾。”
接著周亞夫說道:“今諸侯國叛亂,主力在吳楚,吳楚軍素來剽悍,應差精兵開往前線,不能正麵進攻,伺機智取吳楚聯軍,然後派良將鎮守滎陽,可保長安無憂。”
“竇嬰有何建議?”
“讚成中尉意見。”“好,周亞夫聽旨,朕升你為太尉,掌管大漢全國兵馬,負責平叛。”
“臣領旨。”
“竇嬰聽旨,朕封你為大將軍,聽命太尉調遣,參與平叛。”
“臣領旨。”
接到旨意之後,周亞夫接著說道:“陛下,現在從長安能帶走的兵馬屈指可數,我計劃兵臨前線,集合前線附近所有兵士,伺機行動,要能調動大漢所有兵馬才有勝算。”
“嗬嗬,周太尉是怕調不動梁王軍隊吧,放心,調兵虎符在此,朕就賜予你,可以調動朕的所有兵馬,帶上你手下的三十六將軍進行平叛,然後朕會把邊關李廣、程不識等將領調往梁國前線參與平叛。”
“諾,另外臣得到可靠消息,吳王派了田祿伯為將軍計劃順著長江、淮水往西走,收下淮南、長沙的軍隊,然後進入武關集結再圖長安,此招兇險,還請陛下定奪。”
“朕已命你為太尉,此事你去商議調兵應對即可。”
“另外竇嬰你就去解救被圍困的齊國,替朕去進行平叛。”
“諾,臣還想為陛下推薦幾個人。”
“說。”
“袁盎、欒布、酈寄等人皆閑居家中,現在是該用他們的時候了。”
“哦,通知他們來見朕吧。”
“袁盎現在就在宮外等候,他本是吳丞相,一定對吳國比較了解。”
“嗬嗬,好你個竇嬰,那就喧袁盎覲見。”
宮門的黃門高聲喊道:“喧袁盎進殿麵見皇上。”
袁盎氣宇軒昂的邁著穩健的步伐拾級而上,來到未央宮大殿內麵見皇上劉啟。
“我是嫁到匈奴劉羽公主的護衛。”
“你是匈奴人?”
“不,我是漢人。”張佳揚想了想盡可能不多說話,心中清楚多說無益。
“那你怎麽來到了吳楚大營的?”
接著張佳揚把自己受公主劉羽所托到廣陵看望其家人的事情說了一遍,恰巧遇到吳王造反的事情,偶然知道這個情況,所以前來通知皇上。
周亞夫說道:“好樣的,如果情況屬實,你算立大功一件,我立刻將此消息上報皇上。”
且說皇上劉啟聽到諸王造反的消息,猛然間不知如何是好,馬上詔來老師晁錯進行商談。
“現在諸王造反,多路大軍,幾十萬人馬向長安逼來,請問恩師有何妙策?”
晁錯一時也慌了手腳,左思右想也沒有什麽好主意,匆忙迴答道:“陛下可以率領大漢精兵禦駕親征,憑借陛下的天威恩澤,定然能平定叛亂。”
“讓我禦駕親征,那恩師你做什麽?”
“老臣留守京城,為陛下籌備糧草做好後援工作。”
“哼哼哼,恩師出的是什麽餿主意,想必你一時也拿不出什麽好辦法,退下去吧。”
“諾。”
晁錯迴到禦史府,對皇上的態度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想到曾經做過吳國丞相的袁盎,此人盡管現在已經是庶民,但他應該為吳王的造反承擔責任,當初查出他收受吳王賄賂,皇上就應該將他斬首,這次機會來了,於是將自己的幾個屬官叫來。
晁錯說道:“袁盎受過吳王的賄賂,包庇吳王,說他不會反,現在吳王造反了,應該審問袁盎預知吳王反叛之罪。”
其中一個屬官說道:“現在這麽辦恐怕沒有好處,如果吳王未反之時進行調查,得到他參與謀反的證據還比較有價值,如今吳王已反,再調查毫無意義了,而且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袁盎預先知道吳王謀反。”
“是呀,現在整理袁盎的材料有點不是時候,袁盎參與吳王造反的材料確實不足,請晁大夫三思。”其他幾個屬官附和道。
晁錯的建議沒有得到屬官的認可,晁錯一時猶豫不決,暫時把此事擱置了起來。
且說皇上劉啟從晁錯處得不到好的良策,一時在未央宮沒了主意,想了想就擺駕長樂宮,拜見竇皇太後。
“臣兒給母親皇太後請安。”
“哎呀,皇上來了,這幾天來這裏少了,是不是因為那幾個王鬧得。”
“皇太後都知道了。”
“他們的討伐檄文發的漫天都是,我老太婆怎麽能不知道,這些封王,不好好的在封國內享清福,老想著幹大事,今天終於聚在一起湊膽子了,以我老太太看他們成不了什麽大事。”
“母後,臣兒正在為此事犯愁呢,他們沒有反的時候不知道愁,等這事發生後,發現自己毫無辦法了。”
“我老太婆早就提醒過皇上,身邊別隻有那個晁錯一人圍著,這樣會出事情的,這不事情來了嗎,不過呢,該來的遲早要來,我們遲早要麵對的不是。”
“哎,是呀,皇太後訓示的對。”
“後悔的話就不多說了,還是說正事,現今反王們的主力是吳楚的軍隊,他們已經到了睢陽,睢陽什麽地方,那裏的梁王劉武是陛下的親弟弟,我堅信誰反他都不會反,武兒會頃全梁國之力來死戰的,即使他城池被攻破也不會後退半步的,這個皇上大抵放心,有梁國在長安暫時沒有危險,另外先帝崩時曾留下一言不知皇上還記得嗎?”
劉啟想了想迴答道:“母親說的是不是,天下有急事時請用周亞夫。”
“對,陛下現在還不糊塗,該周亞夫動動了,常言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是。”
“母親,是不是隻用周亞夫一人有點孤單了,”
“嗬嗬嗬,是啊,用將就應該用信得過將領,不然也會招來大禍,老太婆心中有一人,想讓陛下猜猜。”
“母親說得是不是竇嬰。”
“皇上和老太婆想到一起來了,就是他。”
“母親,我得到諸王造反的消息就差人叫過他,可是他不應詔,我一時也拿他沒有什麽辦法。”
“嗬嗬,我這個侄子,真的還耍小孩子脾氣,不就是老婆子削除了他的宗室籍這事鬧得嗎,我相信他還是識大體的,社稷危難之時,不會袖手旁觀的,陛下還是放下架子,說起來都是自家人,有什麽疙瘩解不開的。”
“是,兒臣再差人去請。”
“我想他應該早已坐不住了,不出明天準來找陛下。”
“嗬嗬嗬,既然母親這麽有信心,我就再下份詔旨催促一下,兒臣這就告退。”
劉啟走出長樂宮,竇皇太後吩咐道:“來呀,擬一份書信,就說竇嬰侄兒,這段時間過得還舒心吧,現天下有事,正用人之時,你能獨置身事外嗎,難道還要姑姑親自登門道歉嗎……”
家書寫好直接送達竇嬰府弟,竇嬰正在和袁盎飲酒吃飯,袁盎說道:“最近有人告知我,晁錯此人曾讓屬下整理我參與吳王造反的材料,想置我於死地,還請竇兄幫忙出出主意,救我性命。”
“晁錯此人真的是瘋了,好好當他的皇上老師有什麽不好,偏偏喜歡整些出人意料的改革,推行什麽削藩策,這下把諸王們整反了,還要陷害袁兄你呀,真的是無藥可救。”
“竇兄有沒有好的主意讓我袁盎脫離危險。”
“哎,想整晁錯,必須借助皇上之手才行,可惜前幾天皇上下了詔書給我,讓我進宮議事,你說我一個削除宗室籍的庶人,有什麽資格參與朝廷大事。”
“竇兄此言差矣,現在天下有事,皇上最信任的就是宗親,你難道不怕把皇上和皇太後惹惱了引來殺身之禍嗎。”
“哎呀,有道理,我該去時自會去的,我去之時,袁兄也別想置身事外,到時我們想辦法殺一殺晁錯的威風。”
這時一個侍者跑了進來報道:“報主人,有一封家書。”
“拿來我看。”竇嬰接過裝竹簡的小木盒,打開封繩,展開看到竇皇太後寫給自己的信,整個篇幅都是催促自己進宮的言語,心中不免沉思道,“看到了吧,我沒有進宮,連老太太都坐不住了。”
正在這時,幾個皇宮裝扮的傳旨官走進府來喊道:“聖旨到,請竇嬰接旨。”
竇嬰馬上伏地叩頭道:“庶民竇嬰接旨。”
“竇嬰一向賢良剛正,貶為庶人之後,朕日夜思之,今天下有事,特詔來共商國是,請接旨後速到宮中履職……”傳旨官讀完之後俯下身接著說道,“竇嬰,皇上說了,讓你接旨後速速進宮,不得抗旨哦。”
“庶民竇嬰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竇嬰看到兩道聖旨加一份家書,感到不能再拿架子了,於是就動身去未央宮,同時和袁盎說道:“袁兄還是和我一起進宮吧,我保證你馬上會受到重用,到時還怕他晁錯找麻煩不成。”
“好,我們同去。”
於是竇嬰和袁盎就同時乘車駛往未央宮,袁盎在宮外等候,竇嬰應旨來到未央宮,看到周亞夫、晁錯等幾個近臣正在和劉啟站在地圖前研討軍情。
“竇嬰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啟轉身看了看竇嬰哈哈笑道:“竇嬰,你終於來了,好難請你呀。”
“竇嬰長期有病在身,前幾日病痛無法動身,還請陛下原諒。”
“天下正有急難,你竇嬰不可以置身事外的,不能再推辭了,快點過來看一下軍情吧。”
“諾。”
接著周亞夫說道:“今諸侯國叛亂,主力在吳楚,吳楚軍素來剽悍,應差精兵開往前線,不能正麵進攻,伺機智取吳楚聯軍,然後派良將鎮守滎陽,可保長安無憂。”
“竇嬰有何建議?”
“讚成中尉意見。”“好,周亞夫聽旨,朕升你為太尉,掌管大漢全國兵馬,負責平叛。”
“臣領旨。”
“竇嬰聽旨,朕封你為大將軍,聽命太尉調遣,參與平叛。”
“臣領旨。”
接到旨意之後,周亞夫接著說道:“陛下,現在從長安能帶走的兵馬屈指可數,我計劃兵臨前線,集合前線附近所有兵士,伺機行動,要能調動大漢所有兵馬才有勝算。”
“嗬嗬,周太尉是怕調不動梁王軍隊吧,放心,調兵虎符在此,朕就賜予你,可以調動朕的所有兵馬,帶上你手下的三十六將軍進行平叛,然後朕會把邊關李廣、程不識等將領調往梁國前線參與平叛。”
“諾,另外臣得到可靠消息,吳王派了田祿伯為將軍計劃順著長江、淮水往西走,收下淮南、長沙的軍隊,然後進入武關集結再圖長安,此招兇險,還請陛下定奪。”
“朕已命你為太尉,此事你去商議調兵應對即可。”
“另外竇嬰你就去解救被圍困的齊國,替朕去進行平叛。”
“諾,臣還想為陛下推薦幾個人。”
“說。”
“袁盎、欒布、酈寄等人皆閑居家中,現在是該用他們的時候了。”
“哦,通知他們來見朕吧。”
“袁盎現在就在宮外等候,他本是吳丞相,一定對吳國比較了解。”
“嗬嗬,好你個竇嬰,那就喧袁盎覲見。”
宮門的黃門高聲喊道:“喧袁盎進殿麵見皇上。”
袁盎氣宇軒昂的邁著穩健的步伐拾級而上,來到未央宮大殿內麵見皇上劉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