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走進未央宮,看到劉啟就倒身跪拜,口喊萬歲,劉啟看了看跪在地上的袁盎說道:“免禮平身。”


    “謝陛下。”


    “袁盎,你做為吳國曾經的丞相,對吳國應該相當了解了,你知道吳國大臣田祿伯的為人嗎,你曾數次說過吳王不會反,可是現在吳王反了,你怎麽看?”一旁的晁錯聽到劉啟這樣責問袁盎,心中感到一絲愜意,心想看袁盎這老滑頭如何迴答。


    袁盎自信滿滿的說道:“陛下不必擔心,叛軍不足為慮,很快就會被擊滅。”


    “哼,吳王靠著銅山來鑄錢,煮海水來做鹽,收留了普天下的豪傑之士,準備了幾十年,一直隱忍到鬢發胡須都白了才終於起兵,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吳王敢這麽做嗎,你說什麽不足為慮,未免太牽強了吧?”劉啟疑惑的反對道。


    袁盎頓了頓迴答道:“吳國確實利用銅山鑄錢,海水煮鹽,但陛下說的豪傑卻一位都沒有,如果有豪傑就會輔導吳王忠於陛下,而不是教唆吳王造反,本人看來吳王收留的都是一些好吃懶做的犯法分子,這些人就是社稷的毒瘤,不想好好的幹活,唯恐天下不亂,如今都聚在一起,才會幹這些造反的勾當。”


    晁錯一聽袁盎說這段話把吳國造反的原因歸結為無賴狂妄之徒的教唆,和自己的削藩策沒有一點關係,這樣的話好像不應該從於袁盎口中說出來呀,管他呢,這話好像對自己有利,馬上附和插話道:“陛下,袁盎講的也還是有些道理的,那袁盎你想出一個平叛的好辦法呀。”


    劉啟想了想說道:“我管他因為什麽造反的,事實是他們已經反了,接下來我該如何平息這場叛亂。”


    袁盎向皇上跟前靠近了一步說道:“陛下,我有一個退敵平息戰亂的好辦法,但是得請皇上清退左右,臣隻想跟陛下一個人說。”


    劉啟想了想說道:“你們都先退下。”


    周亞夫、竇嬰等左右謁者紛紛退下,晁錯依舊坐在旁邊不離開,袁盎接著說道:“我的計策隻讓陛下一個人知道,凡是做臣的都不能聽。”


    劉啟看了看晁錯說道:“恩師,你也出去一下吧。”


    晁錯狠狠的瞪了袁盎一眼,心想你小子今天長本事了,但是劉啟命令自己出去,沒有辦法,也很不情願得離開大殿,劉啟問道:“袁盎,你現在可以說了吧。”


    “楚王和吳王寫信說道,高皇帝曾經給同宗子弟封王,分給他們土地,現在這個賊臣晁錯擅自吹毛求疵尋找各王的過錯,削除他們的土地,他們實在不得已才發兵,目的不過是把晁錯殺了,要迴他們的土地而已,我個人認為,隻有先斬殺晁錯,再派使者奉詔書赦免造反諸國的罪過,把原來的封地還給他們,他們會馬上罷兵的。”


    劉啟這個時候想起了晁錯出的對付叛亂的主意,把南邊沒有被吳攻占的徐、僮旁邊的土地讓給叛軍,然後讓自己禦駕親征,自己留在長安據守,讓我去冒險,他自己呆在長安享受安全,虧他想的出來,今天袁盎這樣一說,真的很有道理,覺的這確實是個好主意,殺一人而阻天下紛爭,可以避免勞民傷財的戰爭,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呀,何樂而不為呢,就輕聲的說道:“如果是這樣,我不會吝惜一個人的生命置天下安危而不顧的。”


    劉啟稍一思索接著說道:“袁盎接旨,朕命你為奉常,你和宗正劉通出使吳楚聯軍前線,同意誅晁錯,削的封地返還,赦免他們無罪,請他們立刻罷兵迴國。”


    “諾。”袁盎和眾人趾高氣揚的走出大殿,心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隻留下晁錯落寞的身影躑躅前行。


    十天之後,在劉啟的授意下,丞相陶青、廷尉張歐、中尉(新任的主管京城治安的武官)陳嘉聯名上了一封彈劾晁錯的奏章道:“吳楚等國造反,大逆不道,天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誅殺他們,然而禦史大夫晁錯卻建議,‘將大漢百萬之兵交給群臣來指揮,實在信不過,陛下不如領兵親征,我則據守長安,徐、僮兩縣旁邊吳國沒有攻下的地方都可送給吳國。’晁錯不稱揚陛下的德行無邊,倒幹起了離間陛下和群臣關係的勾當,又想把大漢城邑送給叛軍,真的是大逆不道,我們幾個一起商議後,一致認為應該判決晁錯這個賊子腰斬,滅其三族,臣等懇請陛下按照法律批準。”


    劉啟拿到奏折,心潮翻滾,最後一拍桌子下定了決心,走過場一樣在奏折上批上兩個字:“準奏。”


    集法家之大成者(學法律的相當於法學院畢業的)、冷酷無情的愛國者、皇帝劉啟的良師益友、忠心耿耿的良臣就這樣被主子劉啟出賣了。


    劉啟很不好意思的去麵對赤膽忠心的恩師,暗地裏讓新任的中尉陳嘉去辦理此事。


    陳嘉來到晁錯家中哄騙道:“晁大夫,皇上緊急召見您,您趕快動身跟我一起過去吧。”


    晁錯根本就不知道是個什麽情況,以為是戰事告急,糧草不足等一係列問題,就趕緊穿上朝服,上了中尉陳嘉的車,車輛載著晁錯在長安兜圈子,不向未央宮的方向走,晁錯就疑惑道:“中尉,我們這方向好像不對呀。”


    “皇上說因為戰亂,長安那邊有些不知情的百姓騷亂,請晁大夫過去處理過之後再去宮中。”陳嘉說謊話騙道。


    晁錯想一想自己的身份地位,去處理一些民間的事情也合情合理,就沒有多想,任由車子咕嚕嚕的前行,等車子駛到一個貧民窟的菜場門口,陳嘉就拿出詔旨,宣判道:“晁錯大逆不道,當行腰斬。”


    晁錯一時魂飛天外,現場沒有給他太多思考和害怕的時間,早就準備好的劊子手將之拖到行刑地點,穿著官服被按到行刑斧質之上,哢嚓一聲,將其斬為兩截,緊接著晁錯一家老少三族皆被砍下腦袋。


    就這樣對朝廷忠心耿耿的、教育太子駕馭權勢的、出生在潁川(今河南禹州城南晁喜鋪)集法家之大成的、為劉姓大漢江山嘔心瀝血的晁錯死了,死的不明不白,並且是被學會駕馭權勢的學生劉啟親手送上歸天路的,終年四十七歲。事實證明晁錯的爹爹是正確的,晁錯轟轟烈烈搞削藩運動之初,就看出這政策危害了多少王孫權臣的利益,他們一定不會甘心,決不能放過兒子這個始作俑者,晁老爹就隻身跑到長安,責問晁錯:“兒啊,你在玩什麽事情,新皇上登基不久,根基不穩,你不但不擔當起理順朝廷管理國家大事的責任,還提出執行侵削諸侯國土地的政策,這可是挑撥離間劉氏皇親骨肉的事情呀,你如果還不收手的話,天下諸侯肯定會對你咬牙切齒的,樹敵太多,究竟是為什麽呢?”


    晁錯堅定的迴答道:“我做的一點不錯,不這麽辦的話,大漢的天子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尊敬,宗廟社稷不會安定呀。”


    晁老爹爹悲傷絕望的說道:“好啊,他們劉氏江山是安定了,我們晁家算是徹底玩完了,你小子既然主意一定,我還有什麽好說的,以後不想再看到你了,我還是迴老家吧。”於是晁老爹不忍心親眼看到禍患找上門來,就喝藥自殺了,薑還是老的辣再次得到了證明。


    劉啟在未央宮得到誅晁錯的事情辦理的很是順利,心中不免驚喜道:“這下你叛軍沒有什麽可說了吧,你提的口號就是誅晁錯、清君側,我都辦到了,象袁盎說的一樣,沒有理由不退兵了吧。”於是就樂嗬嗬的坐在未央宮等待特使袁盎的好消息。


    且說被任命為奉常的袁盎和宗正劉通帶領一些護衛駛往吳楚軍前線,吳楚軍這時正在和梁國作戰,接連打了幾個大勝仗,把梁軍逼進梁國都城睢陽,吳楚軍士氣正旺;劉通是劉濞的親侄子,所以並不擔心叔叔劉濞會對自己有危險,到達吳楚的營地,劉通就大搖大擺的走進大營大喊道:“聖旨到,請吳王劉濞接旨。”


    劉濞哈哈大笑道:“通兒呀,叔叔我已經是東帝了,還接哪門子旨?我的好侄兒來得正好,正是叔叔用人之際,你過來輔佐叔叔殺到長安,一定會得到高官厚祿的。”


    劉通義正詞嚴的把皇上劉啟的意思講完,劉濞置之不理,當劉通說袁盎也跟著來時,劉濞大笑道:“你去問他,看他是否願意做我的將領,如果願意再來見我。”


    袁盎聽到此言,還是有底線的,立場堅定的迴複道:“即使死也不做吳楚軍的將領。”


    劉濞就派一名都尉帶五百兵將袁盎軟禁在軍中,袁盎一時也沒有一點主意,認識到自己的想法錯了,錯的還非常離譜,但是認為自己沒有性命之憂,於是安然睡著了,就在這時有人走進帳內輕聲說道:“奉常,你醒醒。”


    袁盎從睡夢中驚醒道:“什麽人?”


    “別擔心,我是來救你的,剛才從吳王帳外的護衛中朗官史老處聽到我們圍困的是奉常你,你再不投降,吳王就要殺了你,所以我前來搭救。”


    “史老,哦,那個在我府中住過一段時間的壯士,但你是什麽人,為什麽要救我。”


    “我是帶領這圍困兵士的都尉,你做吳丞相時府上的那位長史呀,忘了嗎,你把侍女送給我做老婆,現在我已是吳王的都尉了,我忘不了奉常你的大恩的。”


    “哦,原來是你,五百人馬包圍著這裏,我如何逃得了。”


    “放心奉常,我已經灌醉了門口的護衛,你可以放心的逃出大營。”


    “那你會被滿門抄斬的。”


    “不要緊,我已經讓家眷做好了準備,你走之後,我也會攜家眷逃離吳軍大營,時不我待,奉常還是趕快逃命吧。”


    “好,那就多謝了。”於是袁盎騎上都尉幫他準備好的馬匹,連夜逃出吳楚軍大營,算是撿迴一條性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迷失的旅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洲潮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洲潮湧並收藏迷失的旅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