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劉基的去世,浙江集團的勢力徹底宣告垮台。


    這對於原先心存黨爭的文人,尤其是那些曾經臣服在浙江集團門下的文人來說無疑是一件壞事。


    但是有時候壞事也有可能變成好事。


    對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來說,被免官這個壞事就變成了一件好事,變成絕對會超乎他們想象和預料的好事。


    我也堅信這些剛剛被流放的官員們看到最後的記過之後,他們會心存感激。


    因為如果他們還在朝廷履職的話,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必然逃不過你們的幹係。


    而最後處罰的結果卻奇慘無比。


    所有牽扯人員全部被殺,無一幸免。


    這就是明朝開國以來第一件也是牽連最廣的一件經濟案件。


    它的名字叫做:空印案。


    確切的說,這也是明初建國以來最大的一件冤案。


    根據史料記載,空印案爆發的時間有兩個不同的時間節點。


    一個記載是洪武九年,即公元1376年。


    另外一個記載是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2年。


    但是我個人認為空印案爆發的時間在1376年更多一些,因為根據明史記載空印案爆發期間當時宰相的職位還存在,丞相的官職還沒有被裁撤,丞相和禦史們在審理案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如果按照1382年進行計算的話,那就存在一個很大問題。


    因為在1380年宰相職位被朱元璋宣布廢止。


    1382年空印案才爆發,時間方麵對不上。


    宰相職位都沒有了,做宰相職位的丞相也都被朱元璋給幹掉了,人都沒有了還拿什麽來審理案件呢。


    這從理法上也說不通。


    所以我個人覺得1376年才更確切一些。


    但是這裏也不能說絕對。


    因為空印案的發生和另外一個部門有著直接關係,這個部門就是六部之一的戶部(清朝康熙時期八爺黨的小金庫就是這個部門。)。


    戶部這個部門的職責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財政部。


    它麵對的直接對象就是錢財。


    在當時來說也就是足以堆成山的金子和銀子打交道的部門。


    但是這裏麵就存在另外一個問題。


    因為按照當時明初時期建立的**機構來講,並不存在戶部,當時隻有兩個部門,一個是中書省,另外一個就是禦史台。


    中書省管行政,禦史台管監督。


    戶部的設立是在裁撤掉中書省以後才專門建立的。


    這麽講的話,那1376年發生空印案的說法又存在很大紕漏。


    在時間上來講,這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這兩個時間節點上可以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具體來計算,兩邊都有不在場的證據。


    這簡直就是一個懸而未決的疑案。


    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我比較傾向於1376年,主要是因為時間方麵的考量,具體原因後麵我會詳細闡述。


    在這裏,我就按照1376年的說法來講吧。


    空印案這件事情首先可以定性為:冤案。


    甚至可以把它定性為明初建國以後最大的一樁冤案一點也不為過。


    因為這裏麵很多事情是沒辦法解決的,牽扯到空印案中的官員他們之所以這麽做也完全是出於被逼無奈。


    確切的說,空印案是因為一張空白文書引起的一件巨大冤案!


    案件發生的具體情況是這樣的:


    在朱元璋建國的以後進行了大麵積人口大普查,普查的結果會分別在戶部和府州縣四級進行了詳細登記,並且統一造冊,四部門分別一份。


    這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戶口記錄表。


    記錄表裏麵內容全部一樣,然後中央和省市縣各一份,唯獨不一樣的就是中央的包裝,為了劃定四者之間的區別,所有上交到中央的造冊全部用黃紙包裹,史稱黃冊。


    這個冊子的主要作用就是一個。


    收稅。


    在朱元璋時期,所有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公民全部都得交稅。


    每家每戶都需要按照人頭來上稅。


    當時上稅的形式和我們現在不一樣。


    我們現在上稅交的是錢,官員們隻需要和錢打交道就可以了。


    但是在朱元璋時期交的稅有兩種。


    一種是本色(糧食),另外一種折色(錢、麻、絲綢或其他物品)。


    這兩種稅有兩個征收時間,分別為夏稅和秋糧。


    為了利於管理,朱元璋在時間上也做了統一安排,夏稅最晚不得晚於同一年的八月,秋糧不得遲於第二年的二月。


    這部分稅先由最低一級的縣來收取,收好之後登記在冊,隨後統一上交給州,州一級的再進行登記上報給府,然後府一級的全部登記好了核查無誤以後蓋上公章(注意這裏)上交給中央。


    朱元璋規定各個地方每年都需要派遣官吏向中央上報當年的財政收支情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需要向總部上報財物報表。


    這個事情放到現在肯定是隸屬於某一個會計事務所來處理。


    但是在朱元璋那時候沒有會計一說,所有的財務支出全部都由各地的府州縣的衙門來處理。


    為了防止官員在裏麵渾水摸魚,朱元璋下令每年各個地方的賬目都需要登記造冊,並且蓋章烙印然後上交中央,中央的官員則需要按照黃冊上登記的數字進行核對,兩者之間的數字不能有任何差錯,確認無誤以後比對入庫。


    這時候問題就來。


    地方交上來的數字和中央上的計算出來的數字存在對不上的情況!


    因為誰也不能保證人口的穩定,今天張三長大了,明天李四超齡了,後天趙**子掛了這種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按照這種人口的不確定性來收稅的話就會存在很大的數量誤差。


    再碰上幾個不怕死的官員在裏麵貪汙挪用一點,那兩者在數字的誤差就更大了。


    這可怎麽辦呢?


    強行征收,這條路他們不是沒有想過,碰到幾個軟蛋你多要一點就是一點,但是要是碰到幾個不怕死的家夥把自己強行征稅的事情抖到中央的話,那到時候肯定吃不了兜著走。


    領盒飯都是好的,鬧不好的就得腦袋搬家。


    但是即便這樣數量還是湊不齊。


    數字上還是會有出入,這時候該怎麽辦呢?


    沒辦法了。


    搶又不敢搶,湊又湊不來,隻能硬著頭皮先交上去了,剩下的以後再想辦法把,不然超過了規定時限沒有上交那麻煩就更大了。


    於是乎,眾多官員們就趕忙騎著馬或者趕著驢的向南京跑。


    靠近南京的還好一點,咬咬牙騎著馬辛苦一下兩三天就趕到了。


    可是碰到了路遠的就要倒黴了,兩三個月的路程也不在話下。


    不得不說,幹這個買賣的官員應該都是些身強體壯的漢子,不然這來迴好幾個月的折騰不被震出腦震蕩,骨頭也被顛散架。


    好不容易趕到了中央,累死累活的熱飯還沒來得及巴拉上一口,就被中書省的官員喊去上交賬目。


    這時候滿臉賠笑的看著眼前這群個子比自己矮長得比自己挫的家夥們,他們大氣不敢出上一口的說一聲:這是今年上交的賬目,比去年的要少一些!


    中書省這群每天比誰尿的高的家夥們則根本就不吃這一套。


    少一些那你交上來幹嘛?


    滾蛋。


    滾迴去把該交的交完。


    什麽時候湊齊了什麽時候交上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還能怎麽辦呢?


    沒辦法了,重新騎驢趕迴去吧!


    這來迴又是幾個月的折騰。


    等好不容易把數目都征齊了,造冊的任務也都做好了以後趕忙重新蓋上公章趕去中央。


    這迴數目都對了,中央的官員們應該能對賬銷賬了吧!


    等再次趕驢騎馬跑到中央,準備對賬銷賬的時候,官員來了句:對不起啊,兄弟,上次眼睛中風不小心把數字看錯了,你們今年應該上交一千萬兩的,給你們少報了個零,看成了一百萬兩。


    這個賬目還是不能給你們銷。


    你趕緊迴去重新做一份賬目交給我吧。


    記得蓋章公章哦,不然你就又得白跑了!


    得,又白來了!


    這是什麽事啊!


    這來來迴迴的,不瞎折騰了麽!


    什麽?


    你說看在你我二人關係鐵的麵子上想辦法給通融通融!


    他媽的,你說通融就通融啊!


    朱老板的鍘刀在哪擺著呢,誰敢造次啊!


    給你通融,誰給我通融呢?


    要不這樣吧,你先出點血!


    想讓老爺我幫你做事,不拿點好處誰給你白幹!


    掏點錢,先賄賂賄賂我,如果數字讓我滿意的話,我可以給你想想辦法。


    什麽?


    你說你沒錢!


    這一次的稅銀都是從牙縫裏擠出來的?


    那你來這裏幹嘛。


    滾迴去,給我重來,順便別忘了把明年的賬目一塊帶來。


    於是乎,這個不識趣的官員就隻能重新打鋪蓋卷往家趕。


    這一次又白來了。


    這時候問題就來了。


    當時打字刻章的營生還遠沒有現在這麽發達,也還沒有幾個膽肥的官員能想出蘿卜章這種投機取巧的買賣,官員們在地方辦公也離不開印章,各級和各級的賬目又都不一樣,總有一些賬目會出現偏差,出現偏差就得重做,不然就不給於銷賬,這麽一來二去的折騰誰也受不了。


    怎麽辦呢?


    後來也不知道是誰想到了一個辦法,在來之前多帶幾張空白的文書,而且在文書上提前蓋好各府州縣的公印。


    等來到中央以後,手裏多帶點銀子出點血陪這群中央的官員喝幾杯,等把這群混蛋灌多了以後讓這些坐鎮中央坐的高尿的遠的官員們說一個他們滿意的數字,然後自己在空白文書上照著這個數字直接填,直接對賬銷賬。


    這種方法有點投機取巧的意思,卻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但不得不說,這個方法確實好用。


    這種被逼無奈的方法很快就在稅官中傳開了,大家也都發現這個點子好使也都開始暗地裏使用。


    這就是空印案的基本情況。


    這裏麵有一個極其重要的要點。


    那就是對於空印案的始末所有官員們都一清二楚,裏麵的門道官員們也都心裏明白。


    惟獨有一個人被蒙在鼓裏。


    此人不是別人。


    他就是朱元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笑讀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葉寒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葉寒霜並收藏笑讀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