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這注定會是一場悲劇。


    空印文書的案子在官員手中流傳了好幾年一直相安無事,但是在洪武九年的某一天被成天沒事找事幹的朱元璋突然發現。


    當發現這一漏洞以後,他的肺都要氣炸了。


    他覺得自己被人晃點了。


    晃點自己的家夥們,就是這群自己一直看不上眼還時時和自己作對的官員們。


    自始至終自己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冤大頭,跟個傻x沒有什麽區別。


    這簡直豈有其理。


    在盛怒之下,內心極度不平的朱元璋開始命人嚴查此事。


    史書上沒有說朱元璋具體是讓誰查察的此案,隻知道此人出自禦史台,但是我個人覺得這裏麵必然不會缺少一個機構。


    一個絕對可怕的特務機構。


    它的名字叫做:錦衣衛。


    其實要我說這件事情根本就不用查,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情,包括這些調查的官員們,他們也明白其中的緣由。


    甚至這些調查的官員們很多都有牽涉其中。


    這其中的裏外緣由他們都很明白。


    你朱老大製定的規則本身就存在很大問題,我們這些當官的這麽做也完全是沒有辦法!


    但是這種解釋對於已經完全炸了毛的朱元璋來說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對於朱元璋來說這和瞎扯淡沒有任何區別。


    他下令對這起案件的所有牽扯此案的官員進行深挖徹查。


    老大已經發話了,還能說什麽呢?


    查吧!


    在老大怒火中燒的時候還是乖乖閉上嘴為好,不然的話自己必然會成為第一個被砍的對象。


    對於這頭已經完全炸了毛的倔驢,這時候還是少招惹他為妙。


    於是,明初以來第一莊經濟案件爆發。


    這便是:空印案!


    在朱元璋的嚴令下,徹查的結果很快出爐。


    首先中獎的是各級主政的官員們,他們是第一參與者,其中包括布政司(俗稱藩台,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省長),和其他各府州縣的各級官員們。


    其次是那些坐陣中央,手握審核大權的戶部官員,他們是第二參與者。


    對於這些直接參與者,朱元璋給他們下達的處罰結果是主印者(省長、市長、區長、縣長)全部處死,副手及以下官員打一百軍棍後發配充軍。


    最高一級的戶部尚書及戶部其他所有牽涉官員,全部處死。


    處理掉這些官員以後,朱元璋並沒有就此收手。


    而是將目光轉移到了另外一批人身上。


    這些人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空印案,但是他們的職責注定了他們最後的命運。


    這些人是按察使(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紀檢委)。


    在空印案尚未爆發之前,做為按察使他們的職責就是監督和彈劾的作用,但是從到案件爆發到朱元璋下令嚴查他們都沒有一個人出手製止,從片麵上來講,他們已經喪失了監督的職責。


    對於這群吃著幹飯不幹正事的家夥,朱元璋同樣沒有手下留情。


    它恨透了這群吃幹飯不幹正事的混蛋。


    對於這群人朱元璋給出的處罰是:所有監察禦史,一個不留,全部處死。


    根據《刑法誌》記載,隨著空印案的爆發,數萬官員被殺(係死者數萬人)。而隨著處罰的落實,從中央到地方所有府州縣官員自上而下全部被清洗了一遍。


    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勇氣和魄力。


    在對官員瀆職的處罰上,朱元璋表現出了他近乎殘忍的一麵。


    但是在著殘忍的背後,卻同樣存在著許多枉殺的事實。


    其中最典型的人物應該就是方克勤(山東知府,他的兒子比他還牛,他便是忠於建文帝寧死也不願服從明成祖朱棣,而後被誅十族的大名鼎鼎的方孝孺!)。


    在空印案爆發時,倒黴的方克勤任職於山東濟寧,官職為山東濟寧知府。


    這位仁兄可以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好官,在他當政期間山東各府州縣官紀謹嚴,他在山東任職三年,三年的時間裏他所有的工資全部用於資助朋友和學生,他僅有的一件衣服連穿了三四年都沒錢換新的,在他的廉潔辦公下他家裏的房牆塌了卻同樣因為沒錢隻能用茅草來遮擋。


    就是這麽一位好官,也是因為空印案的出現,被就地處死。


    這位兢兢業業的知府最後雖沒有身敗名裂,卻也沒能落得一個好的下場。


    實在有些可悲。


    下麵我們重新迴到上一章提到的問題:空印案爆發的確切時間。


    我個人之所以比較傾向於1376年這個觀點,主要原因在於它的時間比較敏感。


    因為這個時間距離朱元璋建國剛剛相隔八年。


    古人有一句話叫做:七年之癢八年之痛。


    這句俗話雖然主要針對的是夫妻二人,但是我覺得對於一個剛剛建立的國家來說,這個論點同樣成立。


    八年時間對於官員們來說,官場套路已經可以完全掌握,套路法則也已經全部了熟於心。哪裏可以貪汙,哪裏可以濫用職權,他們都可以做到運用自如。


    他們是熟悉了,但是對於製定這個法則的朱元璋來說卻開始變得不放心起來。


    對於朱元璋來說,他隻相信一個人。


    那就是他自己。


    除了他自己,他誰都不信。


    我個人認為朱元璋是戒備心極強的一個人。


    對於手下這些手握重權的官員們,朱元璋從來都沒有信任過他們,這些人隻是他不得不利用的工具。


    他信不過這些人,同樣憎恨這些人。


    甭管他們表麵上表現的多麽仁義道德,但是背地裏他們還不知道是何等的下流齷齪。


    這些手握權力的官員們之所以給自己當差,完全是為了謀取私利。


    他們手上的權利越大,對老百姓的威脅也就越大。


    而對於這些人來說,朱元璋可以將他們做為利用工具,同樣可以無條件的拋棄。


    而拋棄他們的方式,就是把舊的人馬從頭到尾全都殺一遍。


    然後換一批新的人馬再來,等這批新的人馬熟悉以後,在重新效仿之前的遊戲套路再殺一遍。


    以此類推。


    而八年時間,對於官員們來說時間剛剛好,既不太長,也不算短。


    規則已經熟悉,作案手法也已經開始顯現。


    挑選這時候來砍一刀,把這批官員們從上到下全都殺一遍,然後重新挑選一批人馬上場。


    既解除了對自己政權的威脅,也解除了對老百姓盤剝的風險。


    兩全其美。


    自己還是那個老大,規則還是一樣的規則。


    等再過上幾年,再玩他一遍。


    再過幾年,再玩一遍。


    這樣,既省時又省力,還省了諸多沒必要的麻煩。


    這也許就是朱元璋之所以要發動空印案的思路。


    可以這麽說,空印案隻是朱元璋清洗官場的一個噱頭,隻是他要血洗官場的一個借口,他就是要借助這個借口,來完成他自上而下清洗掉這些陳舊官員們的目的。


    如果當時沒有發生空印案,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他也必然會找一個其他的借口來血洗官場。


    雖然這種方法太過殘酷,但是對於朱元璋來說根本沒有所謂。


    暴君酷吏不過一個罵名,對於一個可有可無的名聲來說,他根本不在乎。


    和這些虛名來比,他真正憎恨的還是這些手握重權的官員,他們在位的時間長上一天,貪汙受賄的風險就會增加數倍,對老百姓的威脅也就增加數倍。


    而唯一可以消除這個威脅的方法,就是殺掉他們,換新手上來。


    而對於新手來說,熟悉套路和規則就需要他們忙上數年。


    這些老臣們他們知道如何貪汙,但是新手們卻還不會,就算他們會也沒有太大膽量。


    等數年之後,這些新手變成了老鳥,一切都可以按部就班了,到時候舊的遊戲就可以再玩一遍,你們也就到了下崗的階段。


    而下崗的唯一方法,就是被殺。


    因為隻有死人,才可能將風險降至最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笑讀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葉寒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葉寒霜並收藏笑讀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