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次北伐戰役結束以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在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做為皇帝的朱元璋發動了更大規模的北伐戰爭。


    這也是明朝建國以來的第四次北伐戰爭。


    如果說去年的第三次北伐針對的對象是北元殘軍的話,那這一次他的目標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北元主力。


    因為它這一次要麵對的對象是北元平章乃兒不花。


    平章是個官名,全名叫做平章政事,以前朱元璋當皇帝以前他也做過這個職位,放到現在應該相當於幾個省的省長,在當時的北元也算是半個丞相。


    乃兒不花這個名字怎麽說呢,簡單倒是簡單,要記也還勉強好記一點,我們大致可以按照以前背英語單詞的記憶方法,奶眼不花。


    隻是這個名字所指的含義是什麽我就不知道了。


    我對蒙語熟悉範圍實在有限,所以隻能向大家說聲抱歉。


    反正就是這個叫做乃兒不花的家夥在剛開年的正月,趁著朱元璋正在忙著過年高興的時候,帶著一幫子人馬抄了明朝的北部邊境。


    其實我要說這事也不能全怪北元。


    這裏麵朱元璋也有一定原因。


    畢竟他們的動機也很單純。


    因為他們需要吃飯。


    他們也是人,雖然是塞外人,但是他們也得吃飯!


    北元的統治者們也沒有辦法,大雪天的不能放羊也不能放牛,可是飯還是得吃,他們不是沒想過買糧食,可是朱老大隻說了一個詞,不賣。


    他想活活餓死這群野蠻人!


    想掏錢買人家不給,自己想種又種不了。


    不吃又不行。


    怎麽辦呢?


    那就隻剩一種方法了。


    搶。


    從這群刁民手裏麵搶糧食。


    把這些原本上貢給我們的糧食通過暴力手段搶過來!


    既然決定搶了肯定要挑個好的時辰,趁著敵人防守最薄弱,注意力最渙散的時候來那麽一下子,然後就什麽都有了。


    可是什麽時候時辰最好了?


    當然是敵人最高興的時候,隻有這個時候敵人的防守才最薄弱。


    而過年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當所有人都忙著慶祝新春佳節的時候,誰還會閑的沒事幹去搭理一群騎著倔驢喝西北風的野蠻人。


    乃兒不花就是抓住了這個機會。


    在朱元璋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突然來了這麽一下子。


    並且一舉攻克了南部邊境。


    這時候做為大明皇帝的朱元璋也不是好惹的,在心眼裏恨透這群元兵的朱元璋沒有饒過他們。


    你們這群癟三,還沒死呢?


    政權已經絕對穩定的他沒有來得及參加春節聯歡晚會,就宣布了一條軍令,清繳來犯之敵。


    第四次北伐戰爭,正是開始。


    這一次朱元璋動用的力量可謂龐大。


    單單兵馬他就動用了足足三十多萬。


    如果說在建國以前朱元璋號稱的兵馬數量有很大水分的話,那現在軍隊的數量就完全沒有必要在作假了,三十萬是實打實的數量。


    對於一個龐大的國家機器來說,占據廣闊河山的明朝抽調三十萬兵馬還是沒一點問題的。


    這也是朱元璋建國以來調集兵馬最多的一次戰役。


    很明顯,這一次他抱有必勝的信心。


    如果說第二次北伐的失利是恥辱的話,那這一次北伐就隻有一個目的。


    雪恥。


    一雪前恥。


    為了這場戰爭的絕對勝利,他組織了一個絕對龐大的領導陣容。


    洪武十四年正月,朱元璋首先任命魏國公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派遣幹兒子沐英為副手,率領一半兵馬組成西路軍,從左路進攻敵軍。


    同時任命信國公湯和為左副將軍,派遣潁川侯傅友德為副手,率領另外一部分兵馬組成東路軍,從右路夾擊季軍。


    兩軍分兩路出塞北征。


    在出塞之前,為了保證此戰的絕對勝利做為皇帝的朱元璋親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第二次北伐失利很大程度就是因為情報的不準確,外加盲目的自信,才造成最後的慘敗,同樣的錯誤在朱元璋這裏絕對不會犯兩次。


    所以他首先派偵察部隊率先出塞,其目的隻有一個。


    刺探情報。


    如果敵人有埋伏,則選擇誘敵深入的策略,等待敵人經過長途奔襲身體疲憊的時候迎麵出擊。


    如果沒有埋伏的話,則挑選精兵直搗敵軍陣營。


    沒多久偵察部隊返程,作戰計劃也確定了下來。


    直搗敵營。


    洪武十四年4月15日,在朱元璋的注視下,兩軍分兩路出征北伐。


    這是一場兵力完全不匹配的戰役。


    無論是在軍力部署上還是將帥能力上,已經占據南北方大片區域的明軍都占有絕對優勢。


    首先和敵人正麵對抗的是東路軍湯和部隊。


    按照朱元璋的武力配置,應該說他對湯和這位老部下還是很照顧的。他深知湯和在統兵和作戰方麵能力的不足,於是他派遣了傅友德做為他的副手,朱元璋相信隻要按照自己的方略進行作戰,就不會有太大紕漏。


    隻要此戰能夠獲勝,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給湯和加官進爵。


    這可以說是給湯和一個白白立功的機會。


    根據朱元璋戰前安排,這裏還是以百勝將軍傅友德為先鋒,他充分表現出了自己百戰百勝的戰神精神,首先在灰山(今內蒙古寧城東南)和敵人相遇。


    這是一支不算太強,但也絕對不弱的部隊。


    麵對這支隊伍,充分分析敵軍勢力的傅友德選擇了在他看來最為保守也最為穩妥的作戰方略。


    夜襲,突擊。


    當天傍晚,早已整裝完畢的傅友德下達了進攻的號令。


    灰山戰役,爆發。


    傅友德的兵馬猶如一支利刃般直插敵人心髒,一通幹仗下來完全沒有防備的元軍打敗,並且俘獲大批元軍和牛馬牲口。


    首戰告捷。


    首戰獲勝以後,傅友德並不甘心小小的勝利,他將目光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地方。


    具體地點在北黃河(今西遼河)一帶。


    這裏有一支北元的真正主力,他們還有一個牛氣哄哄的老大,他的名字叫做別裏不花,他的身份和乃兒不花相當,同為平章政事。


    與他一同駐紮的還有一個副手,位居太史,名叫文通。


    解決掉前麵那些蝦兵蟹將以後,傅友德盯上了他們。


    別裏不花可以說是一條大魚,隻要抓住了他那這一戰就可以勝利凱旋了。


    然而當傅友德剛剛率領兵馬急行軍趕到北黃河的時候,早就聽說過傅友德煞星威名的別裏不花二話沒說,直接放棄抵抗率領兵馬就撒丫跑路,領著一大票兄弟向後方瘋狂撤退。


    敵人已經撤退,按理說這場戰役已經獲勝了。


    但是傅友德並不滿足。


    他並不想就這麽輕易的饒過別裏不花。


    這一次出征他需要有一個足夠分量的高官來做自己的俘虜,別裏不花就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於是他率兵騎兵輕裝追擊,最後的結果是北元平章別裏不花、太史文通雙雙被俘。


    擒獲兩人以後,目的已經達成的傅友德和湯和匯合,隨後率部迴歸。


    自此,東路軍率先獲勝。


    另一邊,做為真正主角的西路軍在徐達的率領下,剛剛走出長城古北口(今北京密雲東北),吸取上次教訓的徐達並沒有盲目的直接尋找敵軍主力作戰。


    而是選擇步步推進穩紮穩打的策略。


    他命令沐英先率領兵馬攻取了高州(河北平泉),然後越過山西,直插內蒙古。


    到達內蒙古以後,他先攻取了嵩州、全寧等地,隨後渡過臚朐河(今中蒙邊境克魯倫河),開始和北元主力進行決戰,最後的結果是俘虜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眾。


    在完成預定目標以後,徐達率領兵馬返程迴歸。


    第二次北伐的恥辱,得以雪洗。


    可以說,此戰是徐達的雪恥之戰。


    也可以說此次戰役就是朱元璋為這位老部下做出的點睛之戰。


    而在此次北伐結束的同時,做為主將的徐達也將徹底結束他的軍旅生涯。


    第四次北伐戰役,是徐達生平以來最後一次統領征戰。


    隨著徐達的退出,老一輩人馬的征戰曆程也即將宣告結束。


    隨著東西兩路兵馬雙雙獲勝。


    八月底,明軍北征各部勝利班師。


    第四次北伐戰役,以勝利告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笑讀朱元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葉寒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葉寒霜並收藏笑讀朱元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