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之前,臘月二十七午時。
孫朗坐車趕迴了介縣的狼頭幫。一進門,守在門邊的當值弟子跑進來,一邊端茶倒水,一邊問安:“幫主,沒過年您就迴來了,怎麽沒見三夫人?”
孫朗麵色一沉:“這是你該問的嗎?”
當值弟子本想討個好,卻討了個沒趣。得了訓斥自不敢多言,躬身站立一旁。
“這幾天有什麽事情需要稟告嗎?”孫朗收斂心中煩悶,擺出幫主應有的架子問道。
“這幾天一切正常,各堂口將歲銀都收繳迴來了,蘇副幫主命人都存在招財錢莊了。”
“嗯,好的。”孫朗突然又想起什麽,命令道:“叫蘇副幫主前來見我。”
不多時,副幫主蘇俊到了。蘇俊今年三十九歲,雖然年齡上大了孫朗足足一輪,可見到見幫主仍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
“蘇俊,今天有些遲了,明天一早你帶兩三個弟兄去趟蒼夢山,找一個跳崖的後生小子,不論死活都給我帶迴來。具體地點問問車夫老劉便知。”孫郎沒有寒暄,直截了當下了命令。
“是。”蘇俊轉身走了。
孫朗在堂前端起茶碗嘬了一口,又獨坐一會兒,命當值弟子道:“去後宅請劉老爺子到大堂來。”
弟子知應一聲便要走,孫朗突又說道:“且慢,算了,沒你的事兒了,該幹嘛幹嘛去吧。”
說完起身離坐,向後宅走去。
說起來這孫朗也不容易。他本不是慶縣的,而是晉州蒲縣人。自幼家境貧寒,母親早早過世,與父親兩人相依為命。他的父親沒有什麽手藝,家中也沒有土地,全靠給當地的王財主家做佃戶,收入微薄,糊口都有些困難,所以孫朗剛七八歲就與父親一起下地幹農活。
父親脾氣暴躁,又好喝酒,有點閑錢就買酒喝,不高興的時候或者酒喝多的時候就打他泄憤出氣。孫朗白天與父親一同下地務農,迴家後還得做飯,弄不好就是一頓暴打,日子過得很淒慘。
他九歲的時候,鄰家搬來個在私塾教書的張先生,識文斷字,飽讀詩書,有一肚子的故事,於是每天晚上去他家聽故事就成了孫朗一天中最快樂的事情。張先生雖已人到中年,但沒有成家,在私塾教書以嚴厲著稱,對人不苟言笑。偏偏孫朗能說會道,也懂得察言觀色,屢屢哄得張先生開懷大笑。張先生也打心眼裏喜歡這小子,把他當兒子看待,家中常備些零食,等著他來家中聽自己講神鬼仙道的故事,講完故事還總不忘教他識幾個字。這孫朗也是聰明過人,懂得舉一反三,一來二去,他也認了不少的字。
孫朗十歲那年,一次張先生在私塾教書時,因對幾個頑劣的紈絝子弟懲罰嚴厲了些,幾個孩子便糾集一幫混混將張先生打傷了。帶頭的孩子就是王財主的兒子王然,張先生氣不過去了他家,希望王財主能更嚴格管教孩子。王家不但沒有懲戒王然,反而怪張先生無事生非妄圖訛詐他家錢財,被轟了出來。
張先生氣傷交加,迴家後就一病不起,盡管請了郎中,孫朗也每晚過來照顧,可還是沒捱過幾天就撒手人寰了。孫朗這時已經懂事,知道是那幾個孩子間接害死張先生,於是便去找王然說理,沒想到理還沒說,反遭到王然一頓暴打,甚至連父親也受了牽連,被王然家辭退了。
唯一的生路都被斷了,父親借著酒醉又是將孫朗暴打一頓。孫朗恨透了這為富不仁的一家子,於是腦子一熱,趁著夜色翻牆進入王家,一把火將整個宅院燒了個精光。迴家後知道事情不妙,也沒告訴父親,連夜就跑路了。
一路北上,一個年僅十歲的孩子,又沒錢沒物,隻能偷雞摸狗溜門撬鎖。運氣好點能過上幾天吃飽肚子的日子,運氣不好被逮住,就免不了一頓暴打。為防止屢次被抓挨打,孫朗就對別人打架鬥毆的事情倍加留心,久而久之他對於如何躲避、如何偷襲、如何落井下石、如何逃之夭夭頗有心得,就像他後來幫派眾人所說“如果沒有武力上的強勢,就要靠腦子來搏殺”。就這樣兩年後他逃到了慶縣。
慶縣是晉州的交通樞紐,來往客商不斷,也帶動了整個縣城的酒樓、客棧、賭坊、青樓甚至是澡堂的發展,與周邊地區相比算得上比較富裕,當然黑惡勢力也更加猖獗。
兩年的磨礪,使得孫朗在此地如魚得水,先是混跡在慶縣的小街巷中,隻對勢單力孤的小混混下手,靠連哄帶騙加武力征服帶出一班小弟。帶著小弟們衝擊大街道上的小幫派,還是那一套,又籠絡了一批死黨,於是三年後,他的十五歲生日當天成立了後來赫赫有名的狼頭幫。
此時勢力大了許多,於是就去挑釁酒樓、客棧的大混混,單挑幹不過就群毆,群毆還幹不過就暗地使絆子出陰招,要不就挑唆大混混間的爭鬥,兩敗俱傷時再逐個吃掉。就這樣不到十年的工夫,孫朗便成為慶縣黑道上一個響當當的人物,狼頭幫也成為慶縣屈指可數的大勢力。羽翼豐滿之後的他就在城中一繁華之地建一所三進院落的房屋,以此作為狼頭幫的總部。還算一帆風順的他意氣風發,打算一統慶縣江湖勢力。
與逍遙幫爭鬥的勝利應該是狼頭幫或者說是孫朗黑幫生活的巔峰。逍遙幫曾是慶縣最大的黑道幫派,幫主趙剛就是一介武夫,靠拳頭打下偌大產業,慶縣的賭坊、青樓都有其勢力在其中,勢力之大連縣府也讓其三分。眼見得狼頭幫漸漸得勢,隱隱有與自己平起平坐的勢頭之時,趙剛便安排幫眾不斷進行打擊。強龍不壓地頭蛇,逍遙幫畢竟盤踞慶縣多年,各種關係盤根錯節,孫朗一個外來的小子怎敵得過?眼見得狼頭幫漸漸勢衰,孫朗便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借助白道力量。其實早在幫派成立之初孫朗就意識到,如果沒有得到縣府的支持,地盤再大也不過是過眼雲煙。
銀子是最好的敲門磚,經人介紹孫朗認識了慶縣的牢頭,厚禮之下牢頭又引薦他結識了知縣。與強勢囂張的趙剛不同,孫朗還是知道如何真正掌控白道的,不是壓製,而是逢迎。知縣喜好古玩,孫朗便四處踅摸來名人字畫、古董玉器之類敬獻;知縣夫人過生日,孫朗便用厚禮拜壽;知縣公子好獵,孫朗重金買下良弓駿馬送去;甚至連知縣的管家母親去世,孫朗都能率眾料理,並親自披麻戴孝守靈。總之,知縣家上下大事小情都由孫朗包辦,知縣全家人無不喜歡這個出手闊綽又非常懂事的孫朗。於是不到半年工夫,孫朗儼然成為知縣家的第二管家。
朝中有人好做官,這話不假。孫朗自從背靠了知縣這棵大樹,也開始在慶縣的白道中培植勢力,金錢鋪路加安插親信,使其在慶縣府內辦事外無往不利。
白道上的風生水起逐漸扭轉了在黑道上的頹勢。盡管此後多半年的時間裏,狼頭幫在與逍遙幫正麵交鋒中節節敗退,地盤退讓殆盡,但就在兩年前的一天,狼頭幫發起全麵反攻。
先是官府以逍遙幫所轄青樓中存在大量逼良為娼、賭場有莊家出千為由出麵關停,接著狼頭幫率眾打砸搶逍遙幫控製的各類產業。隻要逍遙幫眾一有反抗,官府就出麵,以打架鬥毆擾亂社會為由羈押其幫眾,反而獎勵狼頭幫見義勇為。逍遙幫所控製的產業主也不是傻子,見狼頭幫能夠黑白通吃,紛紛改旗易幟,轉而投靠了狼頭幫。短短半月時間,逍遙幫已根基盡失、搖搖欲墜了。
趙剛見大勢已去,就準備帶些人馬遠走他鄉另立山頭,孫朗豈能放虎歸山,於是在半路攔截。隻是孫朗低估了趙剛的實力,也沒想到做困獸猶鬥的趙剛這麽勇猛,半個時辰的打鬥下來,狼頭幫沒占到多少便宜,孫朗反被趙剛及弟兄傷及筋骨,四處逃竄。趙剛等人也不敢追趕,自顧逃亡去了。
那孫朗帶傷沒跑多遠就暈倒了。醒來時卻見一須發皆白的老人正在自己身上指指點點,孫朗以為那老人是趙剛同黨,正欲加害自己,便要拚上性命起身反抗。豈料這老人點擊自己哪處的穴位,哪裏的血就不再出了,疼痛也有所減輕,雖身體雖然沒有康複,但性命卻是保住了。
孫朗心知這老人是個高人,救了自己,忙起身下跪謝恩。老人自稱是修仙之人,偶然路過此地見孫朗傷重,起了惻隱之心,出手搭救時發現他是三靈根,便頓有收徒之意,希望他能繼承衣缽。
孫朗坐車趕迴了介縣的狼頭幫。一進門,守在門邊的當值弟子跑進來,一邊端茶倒水,一邊問安:“幫主,沒過年您就迴來了,怎麽沒見三夫人?”
孫朗麵色一沉:“這是你該問的嗎?”
當值弟子本想討個好,卻討了個沒趣。得了訓斥自不敢多言,躬身站立一旁。
“這幾天有什麽事情需要稟告嗎?”孫朗收斂心中煩悶,擺出幫主應有的架子問道。
“這幾天一切正常,各堂口將歲銀都收繳迴來了,蘇副幫主命人都存在招財錢莊了。”
“嗯,好的。”孫朗突然又想起什麽,命令道:“叫蘇副幫主前來見我。”
不多時,副幫主蘇俊到了。蘇俊今年三十九歲,雖然年齡上大了孫朗足足一輪,可見到見幫主仍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
“蘇俊,今天有些遲了,明天一早你帶兩三個弟兄去趟蒼夢山,找一個跳崖的後生小子,不論死活都給我帶迴來。具體地點問問車夫老劉便知。”孫郎沒有寒暄,直截了當下了命令。
“是。”蘇俊轉身走了。
孫朗在堂前端起茶碗嘬了一口,又獨坐一會兒,命當值弟子道:“去後宅請劉老爺子到大堂來。”
弟子知應一聲便要走,孫朗突又說道:“且慢,算了,沒你的事兒了,該幹嘛幹嘛去吧。”
說完起身離坐,向後宅走去。
說起來這孫朗也不容易。他本不是慶縣的,而是晉州蒲縣人。自幼家境貧寒,母親早早過世,與父親兩人相依為命。他的父親沒有什麽手藝,家中也沒有土地,全靠給當地的王財主家做佃戶,收入微薄,糊口都有些困難,所以孫朗剛七八歲就與父親一起下地幹農活。
父親脾氣暴躁,又好喝酒,有點閑錢就買酒喝,不高興的時候或者酒喝多的時候就打他泄憤出氣。孫朗白天與父親一同下地務農,迴家後還得做飯,弄不好就是一頓暴打,日子過得很淒慘。
他九歲的時候,鄰家搬來個在私塾教書的張先生,識文斷字,飽讀詩書,有一肚子的故事,於是每天晚上去他家聽故事就成了孫朗一天中最快樂的事情。張先生雖已人到中年,但沒有成家,在私塾教書以嚴厲著稱,對人不苟言笑。偏偏孫朗能說會道,也懂得察言觀色,屢屢哄得張先生開懷大笑。張先生也打心眼裏喜歡這小子,把他當兒子看待,家中常備些零食,等著他來家中聽自己講神鬼仙道的故事,講完故事還總不忘教他識幾個字。這孫朗也是聰明過人,懂得舉一反三,一來二去,他也認了不少的字。
孫朗十歲那年,一次張先生在私塾教書時,因對幾個頑劣的紈絝子弟懲罰嚴厲了些,幾個孩子便糾集一幫混混將張先生打傷了。帶頭的孩子就是王財主的兒子王然,張先生氣不過去了他家,希望王財主能更嚴格管教孩子。王家不但沒有懲戒王然,反而怪張先生無事生非妄圖訛詐他家錢財,被轟了出來。
張先生氣傷交加,迴家後就一病不起,盡管請了郎中,孫朗也每晚過來照顧,可還是沒捱過幾天就撒手人寰了。孫朗這時已經懂事,知道是那幾個孩子間接害死張先生,於是便去找王然說理,沒想到理還沒說,反遭到王然一頓暴打,甚至連父親也受了牽連,被王然家辭退了。
唯一的生路都被斷了,父親借著酒醉又是將孫朗暴打一頓。孫朗恨透了這為富不仁的一家子,於是腦子一熱,趁著夜色翻牆進入王家,一把火將整個宅院燒了個精光。迴家後知道事情不妙,也沒告訴父親,連夜就跑路了。
一路北上,一個年僅十歲的孩子,又沒錢沒物,隻能偷雞摸狗溜門撬鎖。運氣好點能過上幾天吃飽肚子的日子,運氣不好被逮住,就免不了一頓暴打。為防止屢次被抓挨打,孫朗就對別人打架鬥毆的事情倍加留心,久而久之他對於如何躲避、如何偷襲、如何落井下石、如何逃之夭夭頗有心得,就像他後來幫派眾人所說“如果沒有武力上的強勢,就要靠腦子來搏殺”。就這樣兩年後他逃到了慶縣。
慶縣是晉州的交通樞紐,來往客商不斷,也帶動了整個縣城的酒樓、客棧、賭坊、青樓甚至是澡堂的發展,與周邊地區相比算得上比較富裕,當然黑惡勢力也更加猖獗。
兩年的磨礪,使得孫朗在此地如魚得水,先是混跡在慶縣的小街巷中,隻對勢單力孤的小混混下手,靠連哄帶騙加武力征服帶出一班小弟。帶著小弟們衝擊大街道上的小幫派,還是那一套,又籠絡了一批死黨,於是三年後,他的十五歲生日當天成立了後來赫赫有名的狼頭幫。
此時勢力大了許多,於是就去挑釁酒樓、客棧的大混混,單挑幹不過就群毆,群毆還幹不過就暗地使絆子出陰招,要不就挑唆大混混間的爭鬥,兩敗俱傷時再逐個吃掉。就這樣不到十年的工夫,孫朗便成為慶縣黑道上一個響當當的人物,狼頭幫也成為慶縣屈指可數的大勢力。羽翼豐滿之後的他就在城中一繁華之地建一所三進院落的房屋,以此作為狼頭幫的總部。還算一帆風順的他意氣風發,打算一統慶縣江湖勢力。
與逍遙幫爭鬥的勝利應該是狼頭幫或者說是孫朗黑幫生活的巔峰。逍遙幫曾是慶縣最大的黑道幫派,幫主趙剛就是一介武夫,靠拳頭打下偌大產業,慶縣的賭坊、青樓都有其勢力在其中,勢力之大連縣府也讓其三分。眼見得狼頭幫漸漸得勢,隱隱有與自己平起平坐的勢頭之時,趙剛便安排幫眾不斷進行打擊。強龍不壓地頭蛇,逍遙幫畢竟盤踞慶縣多年,各種關係盤根錯節,孫朗一個外來的小子怎敵得過?眼見得狼頭幫漸漸勢衰,孫朗便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借助白道力量。其實早在幫派成立之初孫朗就意識到,如果沒有得到縣府的支持,地盤再大也不過是過眼雲煙。
銀子是最好的敲門磚,經人介紹孫朗認識了慶縣的牢頭,厚禮之下牢頭又引薦他結識了知縣。與強勢囂張的趙剛不同,孫朗還是知道如何真正掌控白道的,不是壓製,而是逢迎。知縣喜好古玩,孫朗便四處踅摸來名人字畫、古董玉器之類敬獻;知縣夫人過生日,孫朗便用厚禮拜壽;知縣公子好獵,孫朗重金買下良弓駿馬送去;甚至連知縣的管家母親去世,孫朗都能率眾料理,並親自披麻戴孝守靈。總之,知縣家上下大事小情都由孫朗包辦,知縣全家人無不喜歡這個出手闊綽又非常懂事的孫朗。於是不到半年工夫,孫朗儼然成為知縣家的第二管家。
朝中有人好做官,這話不假。孫朗自從背靠了知縣這棵大樹,也開始在慶縣的白道中培植勢力,金錢鋪路加安插親信,使其在慶縣府內辦事外無往不利。
白道上的風生水起逐漸扭轉了在黑道上的頹勢。盡管此後多半年的時間裏,狼頭幫在與逍遙幫正麵交鋒中節節敗退,地盤退讓殆盡,但就在兩年前的一天,狼頭幫發起全麵反攻。
先是官府以逍遙幫所轄青樓中存在大量逼良為娼、賭場有莊家出千為由出麵關停,接著狼頭幫率眾打砸搶逍遙幫控製的各類產業。隻要逍遙幫眾一有反抗,官府就出麵,以打架鬥毆擾亂社會為由羈押其幫眾,反而獎勵狼頭幫見義勇為。逍遙幫所控製的產業主也不是傻子,見狼頭幫能夠黑白通吃,紛紛改旗易幟,轉而投靠了狼頭幫。短短半月時間,逍遙幫已根基盡失、搖搖欲墜了。
趙剛見大勢已去,就準備帶些人馬遠走他鄉另立山頭,孫朗豈能放虎歸山,於是在半路攔截。隻是孫朗低估了趙剛的實力,也沒想到做困獸猶鬥的趙剛這麽勇猛,半個時辰的打鬥下來,狼頭幫沒占到多少便宜,孫朗反被趙剛及弟兄傷及筋骨,四處逃竄。趙剛等人也不敢追趕,自顧逃亡去了。
那孫朗帶傷沒跑多遠就暈倒了。醒來時卻見一須發皆白的老人正在自己身上指指點點,孫朗以為那老人是趙剛同黨,正欲加害自己,便要拚上性命起身反抗。豈料這老人點擊自己哪處的穴位,哪裏的血就不再出了,疼痛也有所減輕,雖身體雖然沒有康複,但性命卻是保住了。
孫朗心知這老人是個高人,救了自己,忙起身下跪謝恩。老人自稱是修仙之人,偶然路過此地見孫朗傷重,起了惻隱之心,出手搭救時發現他是三靈根,便頓有收徒之意,希望他能繼承衣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