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史安早已沒有了平日的冷靜,雙目冒火麵目猙獰,牙齒咬得咯咯作響,嘴角流出了絲絲血跡,他向著空中嘶聲力竭地喊道:“孫朗,我若不將你挫骨揚灰,誓不為人!”


    金家人不會知道金貴就是史安,也就不會知道金知縣之死是因師父那塊藥田引發的,斷不會做出此事;師父生前醫者仁心,沒有得罪過什麽人,就不會有人為尋仇而做出此事。史安想來想去,隻有孫朗與自己一家有交集,又知道自己的身份,這事隻可能是他做的。可他眼見自己已經跳崖身亡,為何又會那師父師娘的目的出氣呢?雖百思不得其解,但新仇舊恨交織在一起,讓史安恨得五內俱焚。


    他跪在師父曾經的墳前,想起從前師父師娘對自己親如己出的種種恩情,喃喃低語道:“師父、師娘,徒兒無能,沒能守住您二老的最後歸宿,請您二老在天之靈寬恕我。今天開始我正式成為修士,更是被四象觀的元妙道長收為內門弟子,也請二老放心,待安兒修有所成,必將那狗賊孫朗挖心剔骨、剝皮抽筋、挫骨揚灰,以告慰二老在天之靈。”


    元妙子見此慘狀,在旁邊也是氣得七竅生煙。拉起了跪在地上的弟子,揚聲道:“史安,你且在此處等候,待我擒來這個禽獸不如的家夥任你處置。”


    史安止住悲聲,擦淨淚水說道:“師祖,別髒了您的手,這個仇還是待我修行有成後自己報的好。他害先師和師娘的性命在前,又要害我性命,更有刨墳掘墓毀人屍身在後,這些惡行天地共憤。我若不親手殺滅他,如何對得起這天地良知。”


    元妙子輕歎一聲,“也罷,史安啊,報仇之事並非一二日之功,你既然要親自手刃仇家,我也不再多言。隻是有幾句話我要對你說,你且聽好。”


    “師祖請講。”史安恭敬傾聽。


    “修道修道,修的就是道心。我看你現在是把報仇當做修道的目標,這確實有些不妥。一旦仇恨充斥你的身心,很可能會心魔入侵,走向邪路,便修成邪道,便與孫朗這類十惡不赦之徒無異。所以希望你要靜心凝思,放下心中怨念方可成正道,道心穩固,修道必有所成,報仇自不是問題,這是其一;再者,凡人也罷修士也罷,人生在世,身體隻是外在軀殼,實則為靈魂所依,道門稱之為魂魄,有三魂七魄之說,而佛門稱之為阿賴耶識。此間說法種種,不一而足。你所需要知道的是,你師父師母靈魂已然轉入輪迴,一世行善積德必得善終,不必過於計較這軀殼。報得仇來是你的造化,報不得來也不必過於執著。隻望你能潛心修煉,方成正道。”


    “師祖教訓的是,弟子明了。”史安明白元妙子是要讓自己不要把報仇當做唯一目標,口中雖然稱是,但心中仍憤懣難當。


    “唉,好自為之吧。”元妙子看出了史安的心思,輕歎道。“咱們走吧。”


    “您再等我一下,我要最後拜祭一下師父師娘。”史安走到被夷平的墳地前,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


    想了想又將背後包袱打開,將師父留下的遺書仔細疊好放在懷中,將十二卷行醫手劄等剩餘物品一並用包袱包好,在不遠的地方另尋一處深埋地下,然後說道:“師父,安兒今天開始就要去四象觀修道了,暫時不能實現您讓我當一代名醫的願望,待我報得仇來……”說到這裏,史安迴頭看了看元妙子,元妙子也正神色複雜的看向他。史安頭一低轉迴來接著說道:“待我……待我修有所成,再來這裏取迴這些,實現您的遺願。”再磕三個響頭後起身,頭也不迴地離去了。


    史安依舊跟在元妙子後麵,兩人乘一把飛劍向西北方向飛去。


    近兩時辰後,已是深夜,二人駕劍行了千裏有餘,已到了晉州的邊界寄思山。


    寄思山高千丈有餘,方圓近百裏,怪木叢生,終年大霧。據民間傳說,一萬三千多年前,此處本是一片平原,突然一天有仙人降臨。動用莫大神力,不知從哪裏搬過一座山落於此處。五千年後,當時的君主在此地建立了神壇祭台,之後不管何朝何代,每隔十年當時的君主便不遠萬裏從京城來此祭祀天地,故名為祭祀山,民間訛傳為寄思山。民間還另有一種說法,說是上古時期有一婦人日夜守望在此,苦等外出許久未歸的丈夫,久而久之化為一塊石頭,後人為紀念她,為此山起名為寄思山。


    元妙子收了飛劍,二人在山頂落下。山頂很平,有一條寬一丈有餘的石頭路通向一座祭壇,這路可能就是君主來祭天時所走的大路。祭壇隻有四尺高,拾階而上就是長寬足足五丈的正方形平台,平台由許多方方正正的石板拚接而成。因為並非祭祀時間,所以平台上空無一物。


    正是初二時分,天上並無月光,元妙子隨手一拍,出現一塊拳頭大小的發出明亮光芒的石塊,向史安介紹道:“這叫螢石,修仙界裏的常用的照明之物。”說罷,他手指輕點,這石塊便升空懸於二人頭頂處不動。元妙子帶史安走到祭壇正中間一塊方圓丈許大小的完整的石板前,右手當胸平方,掌心向上,左手豎立於右掌之上,僅樹立食中二指,念動一串晦澀法訣,平坦石板上便出現一個泛著熒光的陣圖。


    元妙子在正東、正南、正西、正北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處位置各放上一個靈石,之後二人站立於陣圖中央。元妙子收了頭頂上的螢石,然後輕喝一聲:“轉”,自八塊靈石處出現八道熒光,相互連接後形成一個正八角形的熒光圈,向上升起包裹了二人身軀,隨後熒光一閃,二人倏然不見。八顆石珠也化為齏粉,山風吹過後了無蹤跡,地上的陣圖隨之閃滅不見。空蕩的祭台上仍隻有一塊方圓丈許大小的平坦石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生通天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琥珀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琥珀串並收藏永生通天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