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把精力全部集中去做事情的時候,總會無意間就忽略了時間的流逝。
在王越笑眯眯地宣布自己再也沒什麽東西可以教給張安以後,張安才驚覺將近一年已經過去了。
這近一年裏,張安過得十分充實。
前兩個月張安一頭紮進書籍的海洋中,不分晝夜的翻看著書櫃上的書,餓了就隨便吃兩口飯,累了就在書房的小床上練氣恢複精力。
遇到難題想得頭疼了,就走出書房,練上幾遍戟法,騎馬溜達一圈,放鬆一下心情。
不得不說,練氣鍛體以後,張安的精力遠超以往,就這麽廢寢忘食的過了兩個月,身體不僅沒有虛弱下來,反而因為勤加練氣,又強壯了幾分。
而且隨著練氣修為的加深,張安的記憶力也大大增強,雖然到不了過目不忘的地步,但是仔細看個七八遍,也能全部記住。
當張安緊趕慢趕,囫圇吞棗一般將書房中的書在兩個月內全部看完以後,王越對他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考核。
內容就是王越隨意從書櫃上抽出一本書,他隨意找一句,張安要接下一句。
當考核通過之後,王越的下一步訓練簡單粗暴直接。
和史阿對練。
第三個月,張安開始手持木劍,被史阿天天打的鼻青臉腫。
每次戰鬥結束,在一邊觀戰的王越就會對進行張安指點。
他不曾教導張安具體的劍術,而是告訴張安如何出劍速度最快,如何尋找破招的角度等等。
以及,如何運力,達到舉輕若重的效果。
第五個月,張安領悟舉輕若重,棄木劍換鐵劍。
雖然依舊被史阿打得很慘,但是卻起碼不是反抗之力了,偶爾也能有聲有色的打上幾個迴合。
這個時候,王越就開始指導張安舉重若輕的法門。
第八個月,張安得悟舉重若輕,換上尋常鐵劍,王越親自下場給張安喂招,講解輕重自如的法門。
第十個月,當張安找到一處王越刻意露出的破綻,並成功反擊的時候,王越笑著收迴長劍,宣布張安已經可以出師了。
雖然張安的劍術在王越看來依舊很粗糙,雖然張安依舊沒能領悟輕重自如,但是王越卻說道,自己已經幫張安把基礎打好,剩下的路需要張安自己去走。
這十個月,王越已經把自己劍術上承載的劍意傳給了張安。
他不希望看見第二個王越,而是希望看見一個獨一無二的張安。
而對於接下來的路如何去走,王越建議張安去遊曆天下,挑戰各路高手,在生死廝殺中找到自己的路。
在王越看來,學劍,護國安民都是虛的,本質上還是為了殺人。
張安自然不會這麽想,但是他也知道,平日和王越史阿對練,二人對力道收放自如,或許會給自己一些苦頭,但是不會真的威脅到自己的生命。
磨練技藝這種事,還是要真刀真槍的廝殺才能真正進步。
除了磨練劍術,張安也不曾放下其他方麵的鍛煉。
練氣自然不用說,自從發現練氣比睡覺還能更快的恢複精力以後,張安便不在睡覺,而是用練氣代替,經過十個月的努力,雖然不曾突破到罡氣,但是隻要再努力一段時間,突破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隨著練氣修為的精進,相對應的便是體魄的強大。
他已經突破了淬骨的階段,進入換血階段。
張安如果不動用氣,隻是依靠肉身發力的話,全身氣血奔騰激蕩,隱隱會有大河流淌之聲。
張安不得不感慨一句,有個老師真的比自己修煉要舒服多了,自己每天的修行結束以後,王越都會讓人準備一桶由各種珍稀藥材熬製而成的藥浴,促進張安緩解疲憊,這也對張安鍛體的修行有著良好的輔助。
至於戟法馬術,張安更是不敢懈怠,日日苦練不休,呂布若是閑來無事,也會來找張安,指點一下張安的戟法。
總之,經過這忙碌充實的十個月,張安的實力有了長足的進步。
呂布對張安如今實力的評價便是能和凝氣為液境界的自己過上五六招。
張安對這個評價不僅不覺得羞慚,反而有些得意。
放眼天下,能接住同境界呂布五六招的人有多少?隻怕還不到二十人。
自己有此實力,隻要自己不去作死招惹到一些自己打不過的高手,天下之大,自己大可去得。
在檢視自己成果,並欣喜於自己進步的同時,張安心生擔憂。
自己在這個節點過了將近兩年,尚且還沒開始收集石頭,等收集完石頭,尋找下一步該如何去做的線索,又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
一個節點便已經如此消耗時間,卷軸上那如同漫天星辰一般的節點,自己窮盡一生,又能處理多少?
就算自己的壽命按照煌所說,已經永遠定格在二十六歲,但是自己又能堅持多久?
不過這份擔憂隻是在張安腦中一轉,便被強行壓下。
自己連第一個節點還沒開始正式處理,想得太多反而容易讓自己心煩意亂。
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急不得。
王越在宣布張安出師之後,贈送給了張安一柄劍,然後把他趕出了宅院,並告訴張安,張安一日不能在劍術上超過王越,師徒二人則永不相見。
張安捧著王越贈送給的長劍,跪在王越麵前,恭恭敬敬的跪下磕了三個響頭之後,轉身離去。
傳道授業解惑之恩,唯有銘記於心。
被趕出宅院的張安無處可去,隻能提著畫戟背著劍再次投奔呂布。
走進十個月未曾登門的呂府,張安逗弄著小模樣已經漸漸長開的可愛呂玲綺,就算是他也不禁感慨時光易逝。
“看來張安你終於學有所成了。”呂布笑著問道“不知道接下來有什麽打算?”
“王師讓我外出遊曆,去尋找自己的機緣。”張安抿了一口酒,問道“不知如今天下形勢如何?”
這個問題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去遊曆,不是去送死,那些發生戰亂的地方,自己還是放到最後再去。
呂布喝著酒,開始為張安講解如今的天下形勢。
首先說的自然便是曹軍方麵。
北疆在這十個月裏毫無動靜,根據曹純屢屢派出的斥候所探,北疆好像發生了反抗蠻十三統治的起義,如今蠻人陷入內訌之中,暫時無暇南顧。
本來曹操是想借著塞外內亂趁勢出兵,以報一箭之仇,但是荊襄方麵傳來消息,說是水師已經大成,可以和江東一戰,老曹轉念一想,不如趁著這個時候攻下江東,班師迴朝之後,再進軍塞外,橫豎蠻人現在是在狗咬狗,也許等上一段時間,蠻人的力量會進一步削弱,提前為自己消除障礙也說不定。
於是拿定主意的曹操再次盡起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著江東進發。
畢竟此次可以說是中原定鼎之戰,此戰若成,僅剩下的幾路諸侯,不過是跳梁小醜,翻手可滅。
而呂布卻借口自己要鞏固境界,沒去參加江東之戰。
張安自然知道呂布的想法,呂布要把自己的狀態提升到巔峰,然後參加對北疆的複仇之戰。
然後呂布說起了天下諸侯。
由於這個節點的曹操一路順風順水,天底下有實力的諸侯已經被他滅了個七七八八,也就剩下江東孫劉聯盟,蜀地劉璋張魯,以及涼州馬騰韓遂。
而曹操這次出兵,牢牢記住了上次被塞外蠻人鬧了個後院起火的教訓,為了避免自己在關鍵時刻又被人在其他地方拖了後腿,對於剩下幾路諸侯好好算計了一番。
曹操按照郭嘉的謀劃,送了一封含糊不清,修修改改的書信給韓遂,然後在機緣巧合之下,馬騰發現了這封上麵有頗多拉攏之意,卻又含糊不清的書信。
再加上郭嘉又派細作去了二人治下煽風點火,不停地宣傳韓遂已經有了降曹之心,要拿馬騰的人頭去做進獻之禮之類的消息。
本來在地盤大了以後,馬騰韓遂二人就開始互相看對方不順眼,馬騰在發現了書信以後,治下又有種種謠言四起,馬騰也懶得去分辨真假,直接提兵攻打韓遂。
韓遂也不是坐以待斃的人,不甘示弱的出兵迴擊。
二人打了一個不可開交,相信在分出勝負之前,是不會有心思打曹操進軍江東,邊防空虛的主意。
至於蜀地劉璋那一塊就更簡單了,賈詡讓曹操矯詔,封張魯為蜀王並天師,張家所創立的天師道為國教。
張魯本就驕縱,不聽劉璋號令,如今封賞一下,劉璋頓時看張魯更加不順眼了。
你被封為蜀王,那我又算什麽?難不成我劉璋身為堂堂漢室宗親,還要受你小小的張魯管轄嗎?
加上劉璋本來耳根就軟,身邊的人再嘮叨幾句君不君,臣不臣之類的話,張魯的封賞剛到漢中,第三天的時候劉璋的大軍就向著漢中進發了。
張魯心說我這蜀王天師可是當今天子敕封,大義在我手,我還能怕你不成?
於是劉璋張魯也打了個熱火朝天。
張安目瞪口呆的聽著呂布說話,連連搖頭。
這文人一張嘴,真是堪比十萬兵。
不過一封信,幾句謠言,一張不知是真是假的詔令,就讓曹操再無後顧之憂。
就算這個節點的武人武力足以逆天又如何,依舊無法遮掩在曆史上留下赫赫名聲的謀士風采。
聽呂布說完如今天下形勢,張安心中也有譜了。
他先在曹操的地盤上轉悠一圈,把能收集到石頭都收集齊,那時候江東之戰應該差不多已經結束了,那時便可以啟程去江東,接著便從江東借道去蜀地,最後去涼州。
不過計劃是好的,到時候具體怎麽操作,還要看情形如何。
在王越笑眯眯地宣布自己再也沒什麽東西可以教給張安以後,張安才驚覺將近一年已經過去了。
這近一年裏,張安過得十分充實。
前兩個月張安一頭紮進書籍的海洋中,不分晝夜的翻看著書櫃上的書,餓了就隨便吃兩口飯,累了就在書房的小床上練氣恢複精力。
遇到難題想得頭疼了,就走出書房,練上幾遍戟法,騎馬溜達一圈,放鬆一下心情。
不得不說,練氣鍛體以後,張安的精力遠超以往,就這麽廢寢忘食的過了兩個月,身體不僅沒有虛弱下來,反而因為勤加練氣,又強壯了幾分。
而且隨著練氣修為的加深,張安的記憶力也大大增強,雖然到不了過目不忘的地步,但是仔細看個七八遍,也能全部記住。
當張安緊趕慢趕,囫圇吞棗一般將書房中的書在兩個月內全部看完以後,王越對他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考核。
內容就是王越隨意從書櫃上抽出一本書,他隨意找一句,張安要接下一句。
當考核通過之後,王越的下一步訓練簡單粗暴直接。
和史阿對練。
第三個月,張安開始手持木劍,被史阿天天打的鼻青臉腫。
每次戰鬥結束,在一邊觀戰的王越就會對進行張安指點。
他不曾教導張安具體的劍術,而是告訴張安如何出劍速度最快,如何尋找破招的角度等等。
以及,如何運力,達到舉輕若重的效果。
第五個月,張安領悟舉輕若重,棄木劍換鐵劍。
雖然依舊被史阿打得很慘,但是卻起碼不是反抗之力了,偶爾也能有聲有色的打上幾個迴合。
這個時候,王越就開始指導張安舉重若輕的法門。
第八個月,張安得悟舉重若輕,換上尋常鐵劍,王越親自下場給張安喂招,講解輕重自如的法門。
第十個月,當張安找到一處王越刻意露出的破綻,並成功反擊的時候,王越笑著收迴長劍,宣布張安已經可以出師了。
雖然張安的劍術在王越看來依舊很粗糙,雖然張安依舊沒能領悟輕重自如,但是王越卻說道,自己已經幫張安把基礎打好,剩下的路需要張安自己去走。
這十個月,王越已經把自己劍術上承載的劍意傳給了張安。
他不希望看見第二個王越,而是希望看見一個獨一無二的張安。
而對於接下來的路如何去走,王越建議張安去遊曆天下,挑戰各路高手,在生死廝殺中找到自己的路。
在王越看來,學劍,護國安民都是虛的,本質上還是為了殺人。
張安自然不會這麽想,但是他也知道,平日和王越史阿對練,二人對力道收放自如,或許會給自己一些苦頭,但是不會真的威脅到自己的生命。
磨練技藝這種事,還是要真刀真槍的廝殺才能真正進步。
除了磨練劍術,張安也不曾放下其他方麵的鍛煉。
練氣自然不用說,自從發現練氣比睡覺還能更快的恢複精力以後,張安便不在睡覺,而是用練氣代替,經過十個月的努力,雖然不曾突破到罡氣,但是隻要再努力一段時間,突破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隨著練氣修為的精進,相對應的便是體魄的強大。
他已經突破了淬骨的階段,進入換血階段。
張安如果不動用氣,隻是依靠肉身發力的話,全身氣血奔騰激蕩,隱隱會有大河流淌之聲。
張安不得不感慨一句,有個老師真的比自己修煉要舒服多了,自己每天的修行結束以後,王越都會讓人準備一桶由各種珍稀藥材熬製而成的藥浴,促進張安緩解疲憊,這也對張安鍛體的修行有著良好的輔助。
至於戟法馬術,張安更是不敢懈怠,日日苦練不休,呂布若是閑來無事,也會來找張安,指點一下張安的戟法。
總之,經過這忙碌充實的十個月,張安的實力有了長足的進步。
呂布對張安如今實力的評價便是能和凝氣為液境界的自己過上五六招。
張安對這個評價不僅不覺得羞慚,反而有些得意。
放眼天下,能接住同境界呂布五六招的人有多少?隻怕還不到二十人。
自己有此實力,隻要自己不去作死招惹到一些自己打不過的高手,天下之大,自己大可去得。
在檢視自己成果,並欣喜於自己進步的同時,張安心生擔憂。
自己在這個節點過了將近兩年,尚且還沒開始收集石頭,等收集完石頭,尋找下一步該如何去做的線索,又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
一個節點便已經如此消耗時間,卷軸上那如同漫天星辰一般的節點,自己窮盡一生,又能處理多少?
就算自己的壽命按照煌所說,已經永遠定格在二十六歲,但是自己又能堅持多久?
不過這份擔憂隻是在張安腦中一轉,便被強行壓下。
自己連第一個節點還沒開始正式處理,想得太多反而容易讓自己心煩意亂。
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急不得。
王越在宣布張安出師之後,贈送給了張安一柄劍,然後把他趕出了宅院,並告訴張安,張安一日不能在劍術上超過王越,師徒二人則永不相見。
張安捧著王越贈送給的長劍,跪在王越麵前,恭恭敬敬的跪下磕了三個響頭之後,轉身離去。
傳道授業解惑之恩,唯有銘記於心。
被趕出宅院的張安無處可去,隻能提著畫戟背著劍再次投奔呂布。
走進十個月未曾登門的呂府,張安逗弄著小模樣已經漸漸長開的可愛呂玲綺,就算是他也不禁感慨時光易逝。
“看來張安你終於學有所成了。”呂布笑著問道“不知道接下來有什麽打算?”
“王師讓我外出遊曆,去尋找自己的機緣。”張安抿了一口酒,問道“不知如今天下形勢如何?”
這個問題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去遊曆,不是去送死,那些發生戰亂的地方,自己還是放到最後再去。
呂布喝著酒,開始為張安講解如今的天下形勢。
首先說的自然便是曹軍方麵。
北疆在這十個月裏毫無動靜,根據曹純屢屢派出的斥候所探,北疆好像發生了反抗蠻十三統治的起義,如今蠻人陷入內訌之中,暫時無暇南顧。
本來曹操是想借著塞外內亂趁勢出兵,以報一箭之仇,但是荊襄方麵傳來消息,說是水師已經大成,可以和江東一戰,老曹轉念一想,不如趁著這個時候攻下江東,班師迴朝之後,再進軍塞外,橫豎蠻人現在是在狗咬狗,也許等上一段時間,蠻人的力量會進一步削弱,提前為自己消除障礙也說不定。
於是拿定主意的曹操再次盡起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著江東進發。
畢竟此次可以說是中原定鼎之戰,此戰若成,僅剩下的幾路諸侯,不過是跳梁小醜,翻手可滅。
而呂布卻借口自己要鞏固境界,沒去參加江東之戰。
張安自然知道呂布的想法,呂布要把自己的狀態提升到巔峰,然後參加對北疆的複仇之戰。
然後呂布說起了天下諸侯。
由於這個節點的曹操一路順風順水,天底下有實力的諸侯已經被他滅了個七七八八,也就剩下江東孫劉聯盟,蜀地劉璋張魯,以及涼州馬騰韓遂。
而曹操這次出兵,牢牢記住了上次被塞外蠻人鬧了個後院起火的教訓,為了避免自己在關鍵時刻又被人在其他地方拖了後腿,對於剩下幾路諸侯好好算計了一番。
曹操按照郭嘉的謀劃,送了一封含糊不清,修修改改的書信給韓遂,然後在機緣巧合之下,馬騰發現了這封上麵有頗多拉攏之意,卻又含糊不清的書信。
再加上郭嘉又派細作去了二人治下煽風點火,不停地宣傳韓遂已經有了降曹之心,要拿馬騰的人頭去做進獻之禮之類的消息。
本來在地盤大了以後,馬騰韓遂二人就開始互相看對方不順眼,馬騰在發現了書信以後,治下又有種種謠言四起,馬騰也懶得去分辨真假,直接提兵攻打韓遂。
韓遂也不是坐以待斃的人,不甘示弱的出兵迴擊。
二人打了一個不可開交,相信在分出勝負之前,是不會有心思打曹操進軍江東,邊防空虛的主意。
至於蜀地劉璋那一塊就更簡單了,賈詡讓曹操矯詔,封張魯為蜀王並天師,張家所創立的天師道為國教。
張魯本就驕縱,不聽劉璋號令,如今封賞一下,劉璋頓時看張魯更加不順眼了。
你被封為蜀王,那我又算什麽?難不成我劉璋身為堂堂漢室宗親,還要受你小小的張魯管轄嗎?
加上劉璋本來耳根就軟,身邊的人再嘮叨幾句君不君,臣不臣之類的話,張魯的封賞剛到漢中,第三天的時候劉璋的大軍就向著漢中進發了。
張魯心說我這蜀王天師可是當今天子敕封,大義在我手,我還能怕你不成?
於是劉璋張魯也打了個熱火朝天。
張安目瞪口呆的聽著呂布說話,連連搖頭。
這文人一張嘴,真是堪比十萬兵。
不過一封信,幾句謠言,一張不知是真是假的詔令,就讓曹操再無後顧之憂。
就算這個節點的武人武力足以逆天又如何,依舊無法遮掩在曆史上留下赫赫名聲的謀士風采。
聽呂布說完如今天下形勢,張安心中也有譜了。
他先在曹操的地盤上轉悠一圈,把能收集到石頭都收集齊,那時候江東之戰應該差不多已經結束了,那時便可以啟程去江東,接著便從江東借道去蜀地,最後去涼州。
不過計劃是好的,到時候具體怎麽操作,還要看情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