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危機
《出埃及記》中記載:“摩西向海伸杖,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幹地。”——譯者注 埃隆小時候,母親會帶他去當地聖公會的主日學校,她是那裏的老師,但結果並不如她所願。她會給班裏的學生講《聖經》裏麵的故事,但埃隆會質疑這些故事。“你說水分開了 是什麽意思?”他問,“那是不可能的。”當她講到耶穌用餅和魚喂飽眾人的故事時,埃隆反駁說物質不可能無中生有。受過洗禮後,按規定他要參加聖餐活動,但他也開始質疑這件事。“我喝基督的血、吃基督的肉,這對孩子來說很奇怪,”埃隆說,“這都是什麽東西?這是一個關於吃人的奇怪隱喻嗎?”梅耶決定讓埃隆留在家裏,在周日上午看看書。
埃羅爾比較敬畏上帝,他告訴埃隆:有些事情是無法通過我們有限的感官和思維來了解的。埃羅爾說:“無神論者當不了飛行員。”而埃隆會說:“考試的時候也沒見誰是無神論者啊。”他很早就開始相信,科學可以解釋事物的原理,所以沒必要提出造物主或神靈的概念來幹預我們的生活。
十幾歲的時候,埃隆開始覺得缺了點兒什麽。他說宗教和科學對於存在的解釋都沒有解決真正的大問題,比如宇宙從何而來,它為什麽會存在?物理學可以講明白關於宇宙的一切,除了這個“為什麽”。這導致了他所謂的“青春期存在主義危機”。“我想要弄清楚生命和宇宙的意義是什麽,”埃隆說,“但我為此感到非常沮喪,好像生命可能就沒有什麽意義。”
一個書蟲的自我修養是通過閱讀來解決問題。起初,他犯了青春期焦慮的典型錯誤——閱讀存在主義哲學家的作品,比如尼采、海德格爾和叔本華。這讓埃隆的困惑變成了絕望。他說:“我不建議青少年閱讀尼采。”
幸運的是,科幻小說拯救了他。科幻小說是那種又打遊戲、智力又超群的孩子獲取智慧的源泉。他翻遍了學校和當地圖書館的整個科幻區,然後催促圖書管理員趕緊再買一些同類書上架。
馬斯克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是羅伯特·海因萊因的《嚴厲的月亮》,這部小說描述了月球上的一個罪犯流放地,它由一台綽號為“邁克”的超級計算機管理,邁克擁有自我意識和幽默感。這台計算機在流放之地的一次叛亂中犧牲了自己。這部小說探討的一個問題後來成了馬斯克的核心關切: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式將有助於保護人類,還是說機器會發展出自己的意識,對人類構成威脅?
這個話題也是他最愛的另一套作品——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的核心。這個係列故事製定了機器人的行為準則,旨在確保它們不會失控。在1985年出版的小說《機器人與帝國》的最後一幕,阿西莫夫闡述了這些規則中最基本的規則,被稱為“第零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也不得坐視人類受到傷害。書中的英雄們製訂了一個計劃,將移民者送到銀河係的遙遠地區,以便在即將到來的黑暗時代保護人類的意識和知識。
30多年後,馬斯克隨手發了一條推文,講述了這些想法是如何激勵他探索,讓人類成為可以在星際中飛行的物種,並利用人工智能為人類服務的。他說:“‘基地三部曲’和第零法則是創建spacex的根基。”
《銀河係搭車客指南》
在他求知欲旺盛的年紀,對他影響最大的科幻作品是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係搭車客指南》。這個詼諧幽默的故事形塑了馬斯克的哲學體係,並在他不苟言笑的性情裏增添了一絲幽默感。他說:“《銀河係搭車客指南》幫我擺脫了存在主義的壓抑情緒,而後我很快意識到它以各種微妙的方式展現出驚人的趣味性。”
這個故事裏有一個人名叫阿瑟·登特,有一個外星文明正在建造超空間快速通道,在地球被這個文明摧毀前的幾秒,他被一艘路過的宇宙飛船救下。登特與他的外星救援者一起,探索了銀河係的各個角落。銀河係由一個雙頭總統管理,他“把深不可測變成了一門藝術”。銀河係的居民正試圖找出“生命、宇宙和萬物的終極問題的答案”。他們建造了一台超級計算機,經過700多萬年的時間,計算機終於說出了答案:42。這個莫名其妙的答案引發眾人怒吼。計算機迴答說:“這確實就是答案。我想問題在於你們其實沒弄明白問題究竟是什麽。”這個教訓讓馬斯克記憶猶新,他說:“我從書中領悟到,我們需要擴大意識的範圍,這樣我們才能麵向真正的答案提出正確的問題,那個關於宇宙的終極問題。”
《銀河係搭車客指南》,還有馬斯克後來沉浸其中的電子遊戲和桌遊模擬器遊戲,導致他一生都迷戀一個誘人的想法:我們可能隻是一些高階生物設計的模擬器中的棋子。正如道格拉斯·亞當斯所寫的:“有一種理論認為,如果有人發現宇宙的終極意義,宇宙為何存在,它就會立即消失,然後被一些更奇怪、更難以解釋的東西取代。還有一種理論認為,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
導火線
20世紀70年代末,角色扮演桌遊《龍與地下城》風靡全球極客圈。埃隆、金博爾和賴夫家的三個孩子都沉浸其中,他們圍坐在一張桌子旁,在角色表的引導下,擲出骰子點數,開始幻想一場奇異的冒險。其中一名玩家擔任地下城主,對遊戲活動進行裁判。
埃隆通常扮演地下城主。出人意料的是,他的裁判風格相當溫和儒雅。“即使在小時候,埃隆的性格也呈現出多麵性和複雜性。”彼得·賴夫說,“但作為地下城主,他有著超乎想象的耐心。根據我的經驗,這並不屬於他日常性格的那一麵,你懂的。有時候你能看到他展現出這一麵,這些時刻通常非常美妙。”他沒有給他的弟弟和表弟施加壓力,而是對他們在每種情況下麵臨的選擇條分縷析。
他們一起參加了約翰內斯堡的一個比賽,他們是最年輕的選手。比賽中的地下城主給他們分配了任務:你們必須拯救這個女人,找出遊戲中的壞人並殺死他。埃隆看著地下城主說:“我認為你是壞人。”於是他們就“殺”了他。埃隆選對了,遊戲預計應該持續幾個小時,結果就這樣結束了。組織者指責他們,說這算作弊,還一度拒絕頒獎給他們,但埃隆最後還是贏了。“這些人都是白癡,”他說,“這是顯而易見的事。”
大約在11歲那年,埃隆見到了他的第一台計算機。當時在約翰內斯堡的一個購物中心裏,他就站在那裏盯著它看了幾分鍾。“我讀過計算機雜誌,”他說,“但我以前從未見過真正的計算機。”同買摩托車一樣,他纏著父親給他買一台計算機。埃羅爾反對,說孩子隻會在遊戲上浪費時間,對他學好工程學毫無裨益。所以埃隆把打零工的錢省下來,自己買了一台康懋達vic-20,這是最早出現的個人計算機,可以玩《小蜜蜂》和《阿爾法導火線》(alpha ster)等遊戲。在這些遊戲中,玩家要保護地球,抵禦外星侵略者。
這台計算機附帶了一個如何用basic語言編程的課程,課時60小時。埃隆迴憶說:“我在三天內就學完了,幾乎沒有睡覺。”幾個月後,他撕下一張在約翰內斯堡一所大學舉辦個人計算機會議的廣告,告訴父親他想參加。父親再次拒絕了他,理由是研討會的參會費用高昂,大約400美元,而且不適合兒童參加。埃隆迴答說去這個會是“很有必要的”,然後就站在父親旁邊盯著他。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埃隆會一次次從口袋裏掏出廣告,再一次次提出他的請求。最後,父親說服了那所大學,給埃隆一個參會折扣價,讓他站在後排。埃羅爾最後來接他那天,發現埃隆正在同三位教授交流,其中一位教授說:“這個男孩必須擁有一台新計算機。”
他在學校的編程技能測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後,得到了一台ibm pc/xt,自學了pascal和turbo c++語言編程。13歲時,他就做出一款電子遊戲,並命名為“導火線”(star),使用123行basic代碼和一些簡單的匯編語言來驅使圖形工作。他把這款遊戲的代碼提交給了《個人計算機和辦公技術》(pc and office technology)雜誌,它出現在其1984年12月刊中,上麵有一個簡短的介紹:“在遊戲中,你必須摧毀一艘外星太空貨船,它攜帶著致命的氫彈和狀態光柱機。”雖然沒人清楚狀態光柱機到底是什麽,但這個概念聽起來很酷。雜誌社付給他500美元稿費,他接著又寫了另外兩個遊戲,賣給了雜誌社:一個遊戲像《大金剛》,另一個遊戲模擬輪盤賭和21點。
他對電子遊戲的癡迷就這樣開始了。彼得·賴夫說:“如果你和埃隆一起玩遊戲,你幾乎不能停,直到你餓得不行,必須吃飯的時候才會收手。”在一次前往德班的旅行途中,埃隆想出了如何破解商場裏的遊戲機關。投入硬幣時,它與後麵的電線發生電接觸,從而啟動遊戲。埃隆可以像汽車短路打火一樣啟動遊戲機,這樣他們就能在不用硬幣的情況下玩上幾個小時。
然後埃隆就有了一個更宏大的想法:表兄弟們一起創辦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電子遊戲廳。他說:“我們很清楚哪些遊戲是最受歡迎的,所以這件事簡直水到渠成。”他搞明白了怎麽用遊戲廳的現金流來償還遊戲機的租賃費用,但是當他們想拿到所在城市頒發的營業許可時,對方告訴他們要18歲以上的成年人在申請表上簽字。金博爾已經填好30頁表格,但他認為不能去找父親。“做他的工作太難了,”金博爾說,“所以我們去找了姨父——拉斯和彼得的父親,結果他勃然大怒。這整件事就這樣被扼殺在了搖籃裏。”
《出埃及記》中記載:“摩西向海伸杖,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幹地。”——譯者注 埃隆小時候,母親會帶他去當地聖公會的主日學校,她是那裏的老師,但結果並不如她所願。她會給班裏的學生講《聖經》裏麵的故事,但埃隆會質疑這些故事。“你說水分開了 是什麽意思?”他問,“那是不可能的。”當她講到耶穌用餅和魚喂飽眾人的故事時,埃隆反駁說物質不可能無中生有。受過洗禮後,按規定他要參加聖餐活動,但他也開始質疑這件事。“我喝基督的血、吃基督的肉,這對孩子來說很奇怪,”埃隆說,“這都是什麽東西?這是一個關於吃人的奇怪隱喻嗎?”梅耶決定讓埃隆留在家裏,在周日上午看看書。
埃羅爾比較敬畏上帝,他告訴埃隆:有些事情是無法通過我們有限的感官和思維來了解的。埃羅爾說:“無神論者當不了飛行員。”而埃隆會說:“考試的時候也沒見誰是無神論者啊。”他很早就開始相信,科學可以解釋事物的原理,所以沒必要提出造物主或神靈的概念來幹預我們的生活。
十幾歲的時候,埃隆開始覺得缺了點兒什麽。他說宗教和科學對於存在的解釋都沒有解決真正的大問題,比如宇宙從何而來,它為什麽會存在?物理學可以講明白關於宇宙的一切,除了這個“為什麽”。這導致了他所謂的“青春期存在主義危機”。“我想要弄清楚生命和宇宙的意義是什麽,”埃隆說,“但我為此感到非常沮喪,好像生命可能就沒有什麽意義。”
一個書蟲的自我修養是通過閱讀來解決問題。起初,他犯了青春期焦慮的典型錯誤——閱讀存在主義哲學家的作品,比如尼采、海德格爾和叔本華。這讓埃隆的困惑變成了絕望。他說:“我不建議青少年閱讀尼采。”
幸運的是,科幻小說拯救了他。科幻小說是那種又打遊戲、智力又超群的孩子獲取智慧的源泉。他翻遍了學校和當地圖書館的整個科幻區,然後催促圖書管理員趕緊再買一些同類書上架。
馬斯克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是羅伯特·海因萊因的《嚴厲的月亮》,這部小說描述了月球上的一個罪犯流放地,它由一台綽號為“邁克”的超級計算機管理,邁克擁有自我意識和幽默感。這台計算機在流放之地的一次叛亂中犧牲了自己。這部小說探討的一個問題後來成了馬斯克的核心關切: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式將有助於保護人類,還是說機器會發展出自己的意識,對人類構成威脅?
這個話題也是他最愛的另一套作品——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的核心。這個係列故事製定了機器人的行為準則,旨在確保它們不會失控。在1985年出版的小說《機器人與帝國》的最後一幕,阿西莫夫闡述了這些規則中最基本的規則,被稱為“第零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也不得坐視人類受到傷害。書中的英雄們製訂了一個計劃,將移民者送到銀河係的遙遠地區,以便在即將到來的黑暗時代保護人類的意識和知識。
30多年後,馬斯克隨手發了一條推文,講述了這些想法是如何激勵他探索,讓人類成為可以在星際中飛行的物種,並利用人工智能為人類服務的。他說:“‘基地三部曲’和第零法則是創建spacex的根基。”
《銀河係搭車客指南》
在他求知欲旺盛的年紀,對他影響最大的科幻作品是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係搭車客指南》。這個詼諧幽默的故事形塑了馬斯克的哲學體係,並在他不苟言笑的性情裏增添了一絲幽默感。他說:“《銀河係搭車客指南》幫我擺脫了存在主義的壓抑情緒,而後我很快意識到它以各種微妙的方式展現出驚人的趣味性。”
這個故事裏有一個人名叫阿瑟·登特,有一個外星文明正在建造超空間快速通道,在地球被這個文明摧毀前的幾秒,他被一艘路過的宇宙飛船救下。登特與他的外星救援者一起,探索了銀河係的各個角落。銀河係由一個雙頭總統管理,他“把深不可測變成了一門藝術”。銀河係的居民正試圖找出“生命、宇宙和萬物的終極問題的答案”。他們建造了一台超級計算機,經過700多萬年的時間,計算機終於說出了答案:42。這個莫名其妙的答案引發眾人怒吼。計算機迴答說:“這確實就是答案。我想問題在於你們其實沒弄明白問題究竟是什麽。”這個教訓讓馬斯克記憶猶新,他說:“我從書中領悟到,我們需要擴大意識的範圍,這樣我們才能麵向真正的答案提出正確的問題,那個關於宇宙的終極問題。”
《銀河係搭車客指南》,還有馬斯克後來沉浸其中的電子遊戲和桌遊模擬器遊戲,導致他一生都迷戀一個誘人的想法:我們可能隻是一些高階生物設計的模擬器中的棋子。正如道格拉斯·亞當斯所寫的:“有一種理論認為,如果有人發現宇宙的終極意義,宇宙為何存在,它就會立即消失,然後被一些更奇怪、更難以解釋的東西取代。還有一種理論認為,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
導火線
20世紀70年代末,角色扮演桌遊《龍與地下城》風靡全球極客圈。埃隆、金博爾和賴夫家的三個孩子都沉浸其中,他們圍坐在一張桌子旁,在角色表的引導下,擲出骰子點數,開始幻想一場奇異的冒險。其中一名玩家擔任地下城主,對遊戲活動進行裁判。
埃隆通常扮演地下城主。出人意料的是,他的裁判風格相當溫和儒雅。“即使在小時候,埃隆的性格也呈現出多麵性和複雜性。”彼得·賴夫說,“但作為地下城主,他有著超乎想象的耐心。根據我的經驗,這並不屬於他日常性格的那一麵,你懂的。有時候你能看到他展現出這一麵,這些時刻通常非常美妙。”他沒有給他的弟弟和表弟施加壓力,而是對他們在每種情況下麵臨的選擇條分縷析。
他們一起參加了約翰內斯堡的一個比賽,他們是最年輕的選手。比賽中的地下城主給他們分配了任務:你們必須拯救這個女人,找出遊戲中的壞人並殺死他。埃隆看著地下城主說:“我認為你是壞人。”於是他們就“殺”了他。埃隆選對了,遊戲預計應該持續幾個小時,結果就這樣結束了。組織者指責他們,說這算作弊,還一度拒絕頒獎給他們,但埃隆最後還是贏了。“這些人都是白癡,”他說,“這是顯而易見的事。”
大約在11歲那年,埃隆見到了他的第一台計算機。當時在約翰內斯堡的一個購物中心裏,他就站在那裏盯著它看了幾分鍾。“我讀過計算機雜誌,”他說,“但我以前從未見過真正的計算機。”同買摩托車一樣,他纏著父親給他買一台計算機。埃羅爾反對,說孩子隻會在遊戲上浪費時間,對他學好工程學毫無裨益。所以埃隆把打零工的錢省下來,自己買了一台康懋達vic-20,這是最早出現的個人計算機,可以玩《小蜜蜂》和《阿爾法導火線》(alpha ster)等遊戲。在這些遊戲中,玩家要保護地球,抵禦外星侵略者。
這台計算機附帶了一個如何用basic語言編程的課程,課時60小時。埃隆迴憶說:“我在三天內就學完了,幾乎沒有睡覺。”幾個月後,他撕下一張在約翰內斯堡一所大學舉辦個人計算機會議的廣告,告訴父親他想參加。父親再次拒絕了他,理由是研討會的參會費用高昂,大約400美元,而且不適合兒童參加。埃隆迴答說去這個會是“很有必要的”,然後就站在父親旁邊盯著他。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埃隆會一次次從口袋裏掏出廣告,再一次次提出他的請求。最後,父親說服了那所大學,給埃隆一個參會折扣價,讓他站在後排。埃羅爾最後來接他那天,發現埃隆正在同三位教授交流,其中一位教授說:“這個男孩必須擁有一台新計算機。”
他在學校的編程技能測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後,得到了一台ibm pc/xt,自學了pascal和turbo c++語言編程。13歲時,他就做出一款電子遊戲,並命名為“導火線”(star),使用123行basic代碼和一些簡單的匯編語言來驅使圖形工作。他把這款遊戲的代碼提交給了《個人計算機和辦公技術》(pc and office technology)雜誌,它出現在其1984年12月刊中,上麵有一個簡短的介紹:“在遊戲中,你必須摧毀一艘外星太空貨船,它攜帶著致命的氫彈和狀態光柱機。”雖然沒人清楚狀態光柱機到底是什麽,但這個概念聽起來很酷。雜誌社付給他500美元稿費,他接著又寫了另外兩個遊戲,賣給了雜誌社:一個遊戲像《大金剛》,另一個遊戲模擬輪盤賭和21點。
他對電子遊戲的癡迷就這樣開始了。彼得·賴夫說:“如果你和埃隆一起玩遊戲,你幾乎不能停,直到你餓得不行,必須吃飯的時候才會收手。”在一次前往德班的旅行途中,埃隆想出了如何破解商場裏的遊戲機關。投入硬幣時,它與後麵的電線發生電接觸,從而啟動遊戲。埃隆可以像汽車短路打火一樣啟動遊戲機,這樣他們就能在不用硬幣的情況下玩上幾個小時。
然後埃隆就有了一個更宏大的想法:表兄弟們一起創辦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電子遊戲廳。他說:“我們很清楚哪些遊戲是最受歡迎的,所以這件事簡直水到渠成。”他搞明白了怎麽用遊戲廳的現金流來償還遊戲機的租賃費用,但是當他們想拿到所在城市頒發的營業許可時,對方告訴他們要18歲以上的成年人在申請表上簽字。金博爾已經填好30頁表格,但他認為不能去找父親。“做他的工作太難了,”金博爾說,“所以我們去找了姨父——拉斯和彼得的父親,結果他勃然大怒。這整件事就這樣被扼殺在了搖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