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國藩其人
發布曾國藩(1811~1872),字伯涵,號滌生,原名子城,派名傳豫,清湘鄉縣荷葉塘(今雙峰荷葉鄉)人。23歲取秀才,入縣學;24歲入嶽麓書院,中舉人;道光十八年(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入翰林院,從倭仁等習程朱理學,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講學士、文淵閣直閣事,後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升禮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曾兩次上疏,為清廷出‘教誨、甄別、保舉、超擢‘之策,為朝延賞識。道光三十年,署工部左侍郎。鹹豐元年(19851),署刑部右侍郎,鹹豐二年,署史部左侍郎。是年四月,出任江西鄉試正考官,忽報母喪,告假迴家守孝。
發布其時,太平軍從廣西進軍湖南,圍長沙,克武昌,輕取沿江州縣,江南大震,鹹豐二年十二月,曾國藩奉命在湖南幫辦團練以抗拒太平軍。曾以羅澤南的鄉勇為基礎,‘別樹一幟,改弦更張‘。創辦以‘忠義之氣為主‘的湘勇,將辦團與辦練分開《 ,著重練勇,網羅羅澤南、彭玉麟等一批程朱理學信徒,以及同鄉、同學、親友為骨幹將領,知識分子為營官,招募身強力壯的農民為士兵,組成一支地主階級武裝。利用封建宗法關係作為維係湘勇的鏈條,士兵由營官招募。每營士兵隻服人營官一人,整個湘勇隻服從曾國藩一人,形成嚴格的封建隸屬關係,較綠營兵戰鬥力強。他駐衡州,造戰船,勸捐助餉,大事訓練。鹹豐四年(1854),湘勇練成水陸兩軍17000多人,成為鎮壓太平軍、維護清王朝統治的重要支柱。
fu發布早在1852年,太平軍出廣西,進湘鄂,所向披靡,清廷深感綠營和八旗兵已不足用,便飭令各省舉辦團練,以助‘攻剿‘。1853年1月21日,因母喪迴湖南湘鄉守製的禮部右侍郎曾國藩奉命幫同湖南巡撫張亮基督辦湖南團練。後來,曾國藩認為團練不足恃,決定組建一種新的軍隊,這就是‘湘軍‘(也稱‘湘勇‘)。湘軍大體上仿照明朝戚繼光的營製,以營為基本單位,直接受‘大帥‘統轄(後增設統領,各統率若幹營)。每營編營官一、哨官四、勇丁五百人,另配長夫一百八十人,合計每營六百八十五人。每哨設八隊,火器隊與刀矛隊各半。火器主要有抬槍、鳥槍。全營有劈山炮隊二,直隸於營官。湘軍水師籌組的時間略晚於陸師。水師每營編快蟹船一、長龍船十、舢板船十,共二十一隻,員額為四百四十七人(1856年後,改製如下:裁快蟹船,長龍船減為八艘,舢板船增為二十二艘,全營共有船三十艘(每船炮位如舊),員額增至五百三十二人)。每隻長龍船安炮七門,舢板船安炮四門,均為六百斤至千斤的洋炮。各船還配有火槍、刀矛,以備近戰。此外,湘軍還設有營務處和糧台,分別管理全軍的軍務與後勤。針對綠營兵的流弊,曾國藩在組建湘軍時采取了某些改革措施:一是薪餉較高,並專配長夫,自帶帳篷,以利於加強訓練和作戰。二是實行募兵製,采用自上而下的辦法,首先選定統領,然後由統領挑選營官,由營官挑選哨弁,由哨弁挑選什長,由什長挑選勇丁,以便相互熟悉和層層控製。勇丁挑選的對象主要是年青力壯的農民。應募者須有人具保,並編造清冊,填寫籍貫、住址和父母、兄弟、妻子姓名。它實際上是把‘連坐法‘應用於對軍隊的統治。這樣,在伍時可以防止勇丁逃亡,解散時可以各有所歸。此外,曾國藩所選將領除所謂‘誠樸‘的讀書人外,還從綠營中挑選少數精於武藝的將弁為營官,以便訓練水陸兵丁,教會他們掌握技藝和陣法。曾國藩還強調‘嚴刑峻法‘,並建立嚴密的稽查製度,以申軍紀,同時,向兵士灌輸‘忠勇奮發‘、‘盡忠報效‘、絕對服從官長等思想,鼓勵湘軍士卒大肆屠殺起義人民,為封建統治階級賣命。至1854年初,曾國藩已練成湘軍陸師十五營、水師十營(擁有戰船二百四十隻、坐船二百三十隻),官弁、勇丁、長夫等共一萬七千餘人。這支軍隊實際上是隻聽命於曾國藩的私人武裝,它開創了近代軍閥擁兵自重的先例,表明清王朝已經衰朽到難以維護其統一軍權的地步。
發布引自《中國近代史》第二章第六節第86頁
發布湘軍兵將薪餉普遍高於綠營。如陸師正勇(其兵丁分親兵、護勇、正勇、夥勇等)每月發餉四兩二錢,較之綠營各種兵多一至四倍;營官月薪五十兩,另辦公費一百五十兩。待遇既優,各勇除自用外,還可養家,於是視當兵為正當職業,將領也不致隨意克扣兵餉,從而減少了官兵矛盾。曾國藩聲稱:‘初定湘營,餉項稍示優裕,原冀月有贏餘,以養將領之廉,而作軍士之氣。‘
發布引自《曾文正公全集&#第47頁。
發布
[奉獻]
發布曾國藩(1811~1872),字伯涵,號滌生,原名子城,派名傳豫,清湘鄉縣荷葉塘(今雙峰荷葉鄉)人。23歲取秀才,入縣學;24歲入嶽麓書院,中舉人;道光十八年(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入翰林院,從倭仁等習程朱理學,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講學士、文淵閣直閣事,後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升禮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曾兩次上疏,為清廷出‘教誨、甄別、保舉、超擢‘之策,為朝延賞識。道光三十年,署工部左侍郎。鹹豐元年(19851),署刑部右侍郎,鹹豐二年,署史部左侍郎。是年四月,出任江西鄉試正考官,忽報母喪,告假迴家守孝。
發布其時,太平軍從廣西進軍湖南,圍長沙,克武昌,輕取沿江州縣,江南大震,鹹豐二年十二月,曾國藩奉命在湖南幫辦團練以抗拒太平軍。曾以羅澤南的鄉勇為基礎,‘別樹一幟,改弦更張‘。創辦以‘忠義之氣為主‘的湘勇,將辦團與辦練分開《 ,著重練勇,網羅羅澤南、彭玉麟等一批程朱理學信徒,以及同鄉、同學、親友為骨幹將領,知識分子為營官,招募身強力壯的農民為士兵,組成一支地主階級武裝。利用封建宗法關係作為維係湘勇的鏈條,士兵由營官招募。每營士兵隻服人營官一人,整個湘勇隻服從曾國藩一人,形成嚴格的封建隸屬關係,較綠營兵戰鬥力強。他駐衡州,造戰船,勸捐助餉,大事訓練。鹹豐四年(1854),湘勇練成水陸兩軍17000多人,成為鎮壓太平軍、維護清王朝統治的重要支柱。
fu發布早在1852年,太平軍出廣西,進湘鄂,所向披靡,清廷深感綠營和八旗兵已不足用,便飭令各省舉辦團練,以助‘攻剿‘。1853年1月21日,因母喪迴湖南湘鄉守製的禮部右侍郎曾國藩奉命幫同湖南巡撫張亮基督辦湖南團練。後來,曾國藩認為團練不足恃,決定組建一種新的軍隊,這就是‘湘軍‘(也稱‘湘勇‘)。湘軍大體上仿照明朝戚繼光的營製,以營為基本單位,直接受‘大帥‘統轄(後增設統領,各統率若幹營)。每營編營官一、哨官四、勇丁五百人,另配長夫一百八十人,合計每營六百八十五人。每哨設八隊,火器隊與刀矛隊各半。火器主要有抬槍、鳥槍。全營有劈山炮隊二,直隸於營官。湘軍水師籌組的時間略晚於陸師。水師每營編快蟹船一、長龍船十、舢板船十,共二十一隻,員額為四百四十七人(1856年後,改製如下:裁快蟹船,長龍船減為八艘,舢板船增為二十二艘,全營共有船三十艘(每船炮位如舊),員額增至五百三十二人)。每隻長龍船安炮七門,舢板船安炮四門,均為六百斤至千斤的洋炮。各船還配有火槍、刀矛,以備近戰。此外,湘軍還設有營務處和糧台,分別管理全軍的軍務與後勤。針對綠營兵的流弊,曾國藩在組建湘軍時采取了某些改革措施:一是薪餉較高,並專配長夫,自帶帳篷,以利於加強訓練和作戰。二是實行募兵製,采用自上而下的辦法,首先選定統領,然後由統領挑選營官,由營官挑選哨弁,由哨弁挑選什長,由什長挑選勇丁,以便相互熟悉和層層控製。勇丁挑選的對象主要是年青力壯的農民。應募者須有人具保,並編造清冊,填寫籍貫、住址和父母、兄弟、妻子姓名。它實際上是把‘連坐法‘應用於對軍隊的統治。這樣,在伍時可以防止勇丁逃亡,解散時可以各有所歸。此外,曾國藩所選將領除所謂‘誠樸‘的讀書人外,還從綠營中挑選少數精於武藝的將弁為營官,以便訓練水陸兵丁,教會他們掌握技藝和陣法。曾國藩還強調‘嚴刑峻法‘,並建立嚴密的稽查製度,以申軍紀,同時,向兵士灌輸‘忠勇奮發‘、‘盡忠報效‘、絕對服從官長等思想,鼓勵湘軍士卒大肆屠殺起義人民,為封建統治階級賣命。至1854年初,曾國藩已練成湘軍陸師十五營、水師十營(擁有戰船二百四十隻、坐船二百三十隻),官弁、勇丁、長夫等共一萬七千餘人。這支軍隊實際上是隻聽命於曾國藩的私人武裝,它開創了近代軍閥擁兵自重的先例,表明清王朝已經衰朽到難以維護其統一軍權的地步。
發布引自《中國近代史》第二章第六節第86頁
發布湘軍兵將薪餉普遍高於綠營。如陸師正勇(其兵丁分親兵、護勇、正勇、夥勇等)每月發餉四兩二錢,較之綠營各種兵多一至四倍;營官月薪五十兩,另辦公費一百五十兩。待遇既優,各勇除自用外,還可養家,於是視當兵為正當職業,將領也不致隨意克扣兵餉,從而減少了官兵矛盾。曾國藩聲稱:‘初定湘營,餉項稍示優裕,原冀月有贏餘,以養將領之廉,而作軍士之氣。‘
發布引自《曾文正公全集&#第47頁。
發布
[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