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不對啊,寅時的時候,索倫杆子陰陽所指的地方並不是這裏的黃帶子。”宮爵望向神堂的旁邊,抬手指著前方紅色的綢緞說。“而是指的這裏,這又是什麽意思?”
“這是紅帶子。”圖爾占走過去迴答。
“紅帶子?!”我眉頭微微皺起,來迴看了看兩邊。“黃帶子完了又是紅帶子,你們滿清到底有多少色的帶子啊?”
“就這兩種,以黃紅區分,但是意義卻截然不同。”白近說。
“那紅帶子又是什麽意思?”我追問。
“紅帶子是清代皇室旁支子孫的代稱。”圖爾占不慌不忙告訴我們。“大清的皇族,是從太祖爺父親塔世克輩份開始算起,然後按嫡旁親疏,分做宗室和覺羅兩大類。”
“凡屬塔世克本支,即清太祖及嫡親兄弟以下子孫,統統歸入宗室,也就是可以佩戴黃帶子的人,再就是塔世克叔伯兄弟支係的,都叫覺羅,身係紅帶子,用以顯示身份的特殊。故覺羅唿紅帶子。不過比較起來,覺羅的血緣要遠一些,所以,地位、權勢、俸祿都無法與黃帶子相比。”白近指了指圖爾占說。“給他們瞧瞧吧。”
圖爾占掀起衣服,在他腰間我們看見一條紅色的綢帶,中間鑲嵌一枚玉石,可見圖爾占一脈也屬於覺羅。
“清太祖用金盒把人引到赫圖阿拉,就是為了讓來這裏的人看見這條紅帶子?!”葉知秋疑惑不解說。“為什麽非要來這裏呢?還不如幹脆直接留一條紅帶子在金盒裏麵。”
“大清龍脈寶藏至關重要,按理說清太祖即便要留下線索,也應該留給黃帶子的直係才對,為什麽線索會和紅帶子有關?”宮爵也一臉茫然。
“那大清的覺羅有多少?”葉九卿忽然問。
“黃帶子最開始隻有幾百人,後來經過繁衍有數萬之多,紅帶子原本就比黃帶子多,估計沒人清楚到底有多少覺羅。”圖爾占迴答。
“清太祖用索倫杆子指向紅帶子,意思應該是暗示線索在某個覺羅的身上,既然連你都不清楚覺羅有多少,那這個線索怎麽找?”葉九卿問。
“剛才這兩位的疑慮其實太祖爺早就有所考慮。”圖爾占指著宮爵和葉知秋說。“沒有人知道覺羅確切的人數,但在赫圖阿拉有多少覺羅,我倒是一清二楚。”
“您知道?”薛心柔看看四周愁眉不展說。“赫圖阿拉古城裏生活的全是滿人,裏麵八旗後裔多不勝數,這都過了幾百年,您怎麽會知道?”
“清太祖封禁東北遷都盛京,再到後來八旗後裔從龍入關,在太子爺留下線索的時候,赫圖阿拉是被禁止進入的。”圖爾占不慌不忙迴答。
我頓時反應過來,赫圖阿拉在當時,所有的八旗後裔,包括黃帶子的宗室和紅帶子的覺羅統統離開,這座大清第一座都城人去樓空。
誰當時還留在赫圖阿拉,誰就是清太祖留下線索的人。
“覺爾察氏!”圖爾占看著石欄上係著的紅綢。“當時留守赫圖阿拉的隻有為大清守陵的覺爾察氏。”
“您不就是覺爾察氏嗎?”葉知秋問。
“我的確是覺爾察氏,不過清太祖離開聖城的時候,負責守護大清皇陵的是覺爾察氏的班布理,此人也是我的先祖,但並非是直係,清太祖留下的線索應該和班布理有關。”
“這就對了,能把自己祖陵交給並非直係的人守護,可見清太祖對此人有多信任,為了修建大清龍脈寶藏,清太祖封禁東北,把所有八旗後裔趕出赫圖阿拉,唯獨留下班布理,足見從那個時候開始,清太祖已經在計劃如何傳遞這個關係大清命脈的秘密。”我若有所思說。
“既然我們知道線索代表什麽,可如今我們該到哪兒去找班布理呢?”葉知秋問。
“班布理一定在幫清太祖傳承某個至關重要的線索,當務之急要找到班布理的後裔。”葉九卿說到這裏看向圖爾占。“關於班布理後裔,你可有消息?”
圖爾占不假思索點點頭:“要找到他們並不難,覺爾察氏世代為大清守陵,隻要去大清祖陵就能找到他們。”
第728章 大清祖陵
圖爾占所說的清祖陵,就是關外和赫圖阿拉齊名的清永陵,覺爾察氏世代都在此守護著大清皇陵。
我們趕到永陵的時候,老遠就看見被白雪覆蓋的一處山脈,峰嶽疊嶂,鬆濤唿哮,我對風水堪輿雖然不精通,但至少還是略懂一二,看這座上氣勢雄偉,宛如一條巨龍昂首挺胸橫臥,東起龍尾,西連龍首,綿延逶迤數十裏。
“這是什麽山?”我很好奇問。
“此山原名叫橋山,是清永陵的陵山,後來被敕封為啟運山,意為運隆祥和。”圖爾占望著起伏的山脈聲音恭敬。“啟運山是長白山餘脈,可謂大清真正的龍興之地。”
“朝歌,你數數這啟運山一共多少山頭。”白近在旁邊笑著說。
我仔細從東到西細數一遍:“不多不少剛好十二座山峰。”
“白叔,幹嘛數這個?”田雞好奇問。
“葉哥,我知道你對堪輿有所涉獵,你看看這裏風水咋樣?”白近繼續笑著問。
“十二座山峰……”葉九卿眉頭一皺,表情有些錯愕說。“這裏既然是大清祖陵的陵山,這風水地相至關重要,啟運山的山勢頭高尾低,東盛西衰,若是作為祖山的話,雖可延續連綿但氣勢越往後也衰弱。”
“葉哥好眼力啊。”白近在葉九卿麵前豎起拇指。
“爸,這風水一說還真有點門道啊,什麽時候您也教教我。”葉知秋在旁邊笑言。
“你為什麽突然想學這個,之前封叔不是沒教過你,你壓根不是學這東西的料。”我苦笑一聲說。
“之前不想學是因為認為風水堪輿是無稽之談,現在我相信或許真的有用。”
“你為什麽突然就相信了?”田雞很好奇問。
“啟運山從頭到尾高低起伏共有十二座山峰,而大清代從清太祖到溥儀,正巧曆經十二位皇帝。”葉知秋抬手指著啟運山說。“你們看,按照統治時間順序,康熙、乾隆、光緒在位時間長,所對應的山包就高大,雍正、鹹豐、同治在位時間短,所對應的山包就矮小,而到了末代皇帝溥儀對應的山包恰為龍尾,山勢最低矮以至成為平地。”
“看來知秋還真有點天賦,我曾經請淩老爺子到此查探風水,他老人家對此地地相也是讚不絕口。”白近笑著點頭說。
“他也查探過此地風水,可有說過什麽?”葉九卿問。
“我原本是希望淩老爺子幫忙查探大清龍脈的,到了這裏以後,他老家人說,大清的龍祖龍祖從東北轉北再轉東南逶迤而行,一路綿延上百公裏,層層簇擁,永陵龍前唿後擁,龍行有如巨浪蜂擁,氣勢非凡,到頭開肩展開金水連珠帳,左右二纏護龍護送到頭。”白近說到這裏笑言問葉九卿。“聽他老人家說過,葉哥的地相造詣非凡,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出這裏是什麽格局?”
“穴星為巨門星體,穴星正頂下脈,到山腳現孩兒腦,開口吐唇,左右龍虎均稱,結為巨龍含珠的格局。”葉九卿凝視良久後脫口而出。
“難怪淩老爺子對葉哥你讚許有加,果然是非同凡響,和他老人家說的一樣,永陵之龍,形勢俱佳,具萬乘之尊之勢,再加上波光瀲灩的蘇子河、草他河如同兩條銀色飄帶,鑲嵌於陵區,四周群山朝拱,眾水朝宗。”
“這裏的確是福地,前方若百官朝揖,左邊青龍蜿蜒,右邊鳳山翔舞,穴前明堂開闊寬平,天門開而地戶閉,外山包裹密如城垣,四周秀峰羅列,午方煙筒山,巍峨而雄偉。”葉九卿感慨萬千淡淡一笑說。“隻是可惜並非是龍脈,十二星峰強前弱後難成綿長之勢,注定氣勢會越來越差。”
“這樣的風水居然還能出十二位帝王,還真是難得。”我偏頭看向白近,意味深長說。“難怪白家能世襲罔替成為和皇族平起平坐的遼東王,這大清三百年江山,白家先祖可是居功至偉啊。”
白近聽不出我弦外之音,倒是葉九卿把話接過去:“塵歸塵土歸土,白家先祖的功績,你怎麽能算到白家後人身上。”
“這是紅帶子。”圖爾占走過去迴答。
“紅帶子?!”我眉頭微微皺起,來迴看了看兩邊。“黃帶子完了又是紅帶子,你們滿清到底有多少色的帶子啊?”
“就這兩種,以黃紅區分,但是意義卻截然不同。”白近說。
“那紅帶子又是什麽意思?”我追問。
“紅帶子是清代皇室旁支子孫的代稱。”圖爾占不慌不忙告訴我們。“大清的皇族,是從太祖爺父親塔世克輩份開始算起,然後按嫡旁親疏,分做宗室和覺羅兩大類。”
“凡屬塔世克本支,即清太祖及嫡親兄弟以下子孫,統統歸入宗室,也就是可以佩戴黃帶子的人,再就是塔世克叔伯兄弟支係的,都叫覺羅,身係紅帶子,用以顯示身份的特殊。故覺羅唿紅帶子。不過比較起來,覺羅的血緣要遠一些,所以,地位、權勢、俸祿都無法與黃帶子相比。”白近指了指圖爾占說。“給他們瞧瞧吧。”
圖爾占掀起衣服,在他腰間我們看見一條紅色的綢帶,中間鑲嵌一枚玉石,可見圖爾占一脈也屬於覺羅。
“清太祖用金盒把人引到赫圖阿拉,就是為了讓來這裏的人看見這條紅帶子?!”葉知秋疑惑不解說。“為什麽非要來這裏呢?還不如幹脆直接留一條紅帶子在金盒裏麵。”
“大清龍脈寶藏至關重要,按理說清太祖即便要留下線索,也應該留給黃帶子的直係才對,為什麽線索會和紅帶子有關?”宮爵也一臉茫然。
“那大清的覺羅有多少?”葉九卿忽然問。
“黃帶子最開始隻有幾百人,後來經過繁衍有數萬之多,紅帶子原本就比黃帶子多,估計沒人清楚到底有多少覺羅。”圖爾占迴答。
“清太祖用索倫杆子指向紅帶子,意思應該是暗示線索在某個覺羅的身上,既然連你都不清楚覺羅有多少,那這個線索怎麽找?”葉九卿問。
“剛才這兩位的疑慮其實太祖爺早就有所考慮。”圖爾占指著宮爵和葉知秋說。“沒有人知道覺羅確切的人數,但在赫圖阿拉有多少覺羅,我倒是一清二楚。”
“您知道?”薛心柔看看四周愁眉不展說。“赫圖阿拉古城裏生活的全是滿人,裏麵八旗後裔多不勝數,這都過了幾百年,您怎麽會知道?”
“清太祖封禁東北遷都盛京,再到後來八旗後裔從龍入關,在太子爺留下線索的時候,赫圖阿拉是被禁止進入的。”圖爾占不慌不忙迴答。
我頓時反應過來,赫圖阿拉在當時,所有的八旗後裔,包括黃帶子的宗室和紅帶子的覺羅統統離開,這座大清第一座都城人去樓空。
誰當時還留在赫圖阿拉,誰就是清太祖留下線索的人。
“覺爾察氏!”圖爾占看著石欄上係著的紅綢。“當時留守赫圖阿拉的隻有為大清守陵的覺爾察氏。”
“您不就是覺爾察氏嗎?”葉知秋問。
“我的確是覺爾察氏,不過清太祖離開聖城的時候,負責守護大清皇陵的是覺爾察氏的班布理,此人也是我的先祖,但並非是直係,清太祖留下的線索應該和班布理有關。”
“這就對了,能把自己祖陵交給並非直係的人守護,可見清太祖對此人有多信任,為了修建大清龍脈寶藏,清太祖封禁東北,把所有八旗後裔趕出赫圖阿拉,唯獨留下班布理,足見從那個時候開始,清太祖已經在計劃如何傳遞這個關係大清命脈的秘密。”我若有所思說。
“既然我們知道線索代表什麽,可如今我們該到哪兒去找班布理呢?”葉知秋問。
“班布理一定在幫清太祖傳承某個至關重要的線索,當務之急要找到班布理的後裔。”葉九卿說到這裏看向圖爾占。“關於班布理後裔,你可有消息?”
圖爾占不假思索點點頭:“要找到他們並不難,覺爾察氏世代為大清守陵,隻要去大清祖陵就能找到他們。”
第728章 大清祖陵
圖爾占所說的清祖陵,就是關外和赫圖阿拉齊名的清永陵,覺爾察氏世代都在此守護著大清皇陵。
我們趕到永陵的時候,老遠就看見被白雪覆蓋的一處山脈,峰嶽疊嶂,鬆濤唿哮,我對風水堪輿雖然不精通,但至少還是略懂一二,看這座上氣勢雄偉,宛如一條巨龍昂首挺胸橫臥,東起龍尾,西連龍首,綿延逶迤數十裏。
“這是什麽山?”我很好奇問。
“此山原名叫橋山,是清永陵的陵山,後來被敕封為啟運山,意為運隆祥和。”圖爾占望著起伏的山脈聲音恭敬。“啟運山是長白山餘脈,可謂大清真正的龍興之地。”
“朝歌,你數數這啟運山一共多少山頭。”白近在旁邊笑著說。
我仔細從東到西細數一遍:“不多不少剛好十二座山峰。”
“白叔,幹嘛數這個?”田雞好奇問。
“葉哥,我知道你對堪輿有所涉獵,你看看這裏風水咋樣?”白近繼續笑著問。
“十二座山峰……”葉九卿眉頭一皺,表情有些錯愕說。“這裏既然是大清祖陵的陵山,這風水地相至關重要,啟運山的山勢頭高尾低,東盛西衰,若是作為祖山的話,雖可延續連綿但氣勢越往後也衰弱。”
“葉哥好眼力啊。”白近在葉九卿麵前豎起拇指。
“爸,這風水一說還真有點門道啊,什麽時候您也教教我。”葉知秋在旁邊笑言。
“你為什麽突然想學這個,之前封叔不是沒教過你,你壓根不是學這東西的料。”我苦笑一聲說。
“之前不想學是因為認為風水堪輿是無稽之談,現在我相信或許真的有用。”
“你為什麽突然就相信了?”田雞很好奇問。
“啟運山從頭到尾高低起伏共有十二座山峰,而大清代從清太祖到溥儀,正巧曆經十二位皇帝。”葉知秋抬手指著啟運山說。“你們看,按照統治時間順序,康熙、乾隆、光緒在位時間長,所對應的山包就高大,雍正、鹹豐、同治在位時間短,所對應的山包就矮小,而到了末代皇帝溥儀對應的山包恰為龍尾,山勢最低矮以至成為平地。”
“看來知秋還真有點天賦,我曾經請淩老爺子到此查探風水,他老人家對此地地相也是讚不絕口。”白近笑著點頭說。
“他也查探過此地風水,可有說過什麽?”葉九卿問。
“我原本是希望淩老爺子幫忙查探大清龍脈的,到了這裏以後,他老家人說,大清的龍祖龍祖從東北轉北再轉東南逶迤而行,一路綿延上百公裏,層層簇擁,永陵龍前唿後擁,龍行有如巨浪蜂擁,氣勢非凡,到頭開肩展開金水連珠帳,左右二纏護龍護送到頭。”白近說到這裏笑言問葉九卿。“聽他老人家說過,葉哥的地相造詣非凡,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出這裏是什麽格局?”
“穴星為巨門星體,穴星正頂下脈,到山腳現孩兒腦,開口吐唇,左右龍虎均稱,結為巨龍含珠的格局。”葉九卿凝視良久後脫口而出。
“難怪淩老爺子對葉哥你讚許有加,果然是非同凡響,和他老人家說的一樣,永陵之龍,形勢俱佳,具萬乘之尊之勢,再加上波光瀲灩的蘇子河、草他河如同兩條銀色飄帶,鑲嵌於陵區,四周群山朝拱,眾水朝宗。”
“這裏的確是福地,前方若百官朝揖,左邊青龍蜿蜒,右邊鳳山翔舞,穴前明堂開闊寬平,天門開而地戶閉,外山包裹密如城垣,四周秀峰羅列,午方煙筒山,巍峨而雄偉。”葉九卿感慨萬千淡淡一笑說。“隻是可惜並非是龍脈,十二星峰強前弱後難成綿長之勢,注定氣勢會越來越差。”
“這樣的風水居然還能出十二位帝王,還真是難得。”我偏頭看向白近,意味深長說。“難怪白家能世襲罔替成為和皇族平起平坐的遼東王,這大清三百年江山,白家先祖可是居功至偉啊。”
白近聽不出我弦外之音,倒是葉九卿把話接過去:“塵歸塵土歸土,白家先祖的功績,你怎麽能算到白家後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