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腳跨進月亮門,楊無端遏止住探頭探腦的衝動,端莊矜持地微微抬起半邊臉,學著丁新語用下巴對人,從眼睫毛的縫裏飛快地瞟了一眼。
那棵老槐樹半邊在星光底下,另外半邊被黑暗吞噬成奇怪的形狀,地麵上還鋪著它張牙舞爪的影子,非常搶鏡。
但她仍是一眼便看到了楊瓚。
他穿戴著鮮亮的全掛子高品文官的衣飾,從襆頭到腳上的雲履一件不落,全都平整潔淨得像是剛從針線女工手上製成且隻過了一道水。淡薄透明的星光映在他正紫色的官袍上,那紫色便接近黑色,胸前的補子卻又反著白,這明暗分明的顏色對比使得楊瓚那蕭然的清秀愈加突顯出來,像是遠山含雪,又仿佛寒塘鶴影。
楊瓚和劉廷璣一高一低地站在書房門外僅剩的半截台階兩端。那是塊年深日久的青條石,據傳是從楊瓚當年讀書的宗陽書院千裏迢迢運來北郢的紀念品,以示楊侍郎惦念師恩的誠心。石麵上青苔縱橫,舊痕未盡新苔又生,說是台階,楊府的人知道其對楊瓚的意義,卻也從來沒人真去踩它一腳。再說了,那厚厚的青苔鋪著,踩上去滑倒的可能性遠遠大於站穩,像楊無端這樣不明就裏的新人,當初頭一次進書房也是自然而然避開。
而現在,劉廷璣就立足那塊條石之上,一雙大腳生生在長勢喜人的青苔上跺出兩個大坑。
與院子外麵的燭火喧天不同,小院裏頭一盞燈都沒有點,楊無端就著遠處的火光和頭頂的星光,模模糊糊看著楊瓚白白的臉,心裏忽然掠過一個沒來由的念頭:二叔過去是不是有什麽傷心事,比如弄丟了他的基友“沒頭腦”,所以才會變成如今這個“不高興”的模樣?
這接近惡搞的假設她也沒細想,閃了楊瓚一眼她就心虛地轉開,定睛望向劉廷璣。
每次見麵劉廷璣,她都很難相信這位真是兩榜出身的正牌子文官,他站在楊瓚一臂之外,隻比楊瓚高出小半個頭,肩膀卻要寬出去三分之一,寬袍大袖的文官製服緊緊地縛在他身上,肩膊處肌肉的線條若隱若現。
楊無端記得他的皮膚是麥色,或許還要深一點,麵部線條剛硬,對了,左眼皮耷拉下來的時候還能看到一道鋒利的劍一樣的疤。
說了一大堆,其實不過是一晃眼的功夫,看清了兩人,楊無端便老老實實地拜下去,先拜客人,再拜二叔。
不等楊瓚開口,她囁嚅著先道:“小子無狀,擾了二位長輩,請二叔責罰。”
她也不提劉廷璣是不是以兵部尚書的名義到訪,兵部尚書沒道理要見一個小小的七品翰林,楊瓚既然敢叫她進來,自然是得到劉廷璣首肯,那她索性倚小賣小,先混過去再說。
她這點小聰明自然瞞不過另兩位人中之傑,劉廷璣剔起兩道濃眉盯了她一眼,楊無端低著頭被他盯得打了個寒顫。上一次讓她有這種感覺的是皇帝,封建君主一念可決生死,她想不怕都不行。而此刻的驚惶……她想,或許便是俗稱的“殺氣”。
這人好重的煞氣。
楊瓚沒有說話,兩人既然是正經公事往來,上官沒有發話前他也不好先開口,隻在旁邊也拿涼浸浸的目光刺楊無端。不過他那套楊無端已經吃皮了,相處這麽久,楊瓚看起來再冷情,楊無端也知道他心裏是真疼自己,難免就有恃無恐,還有些恃寵生嬌。
“楊榜眼,”劉廷璣從身後抽出一隻手,攤開手掌,掌心裏明晃晃地躺著楊無端的狗牌,他垂眸看著,咬字清晰地道:“現在翰林院?”
“是。”楊無端站在下首,隔著他和楊瓚還有接近一丈的距離,也看不清他眼皮上的疤,但仍是大氣不敢透一口,規規矩矩地答道:“七品翰林院編修。”
“唔。”劉廷璣昂首想了想,忽然咧嘴笑道:“修《明史》?”
“是。”楊無端微驚,隨即醒悟地抬頭望他,劉廷璣笑得露出一口白牙,聲音洪亮中又有一絲性感的沙啞,他笑著又道:“建文帝傳的後半截是不是還空著?”
“是。”楊無端也笑了,瞥了旁邊唇角也輕輕挑起的楊瓚一眼,“孫學士堅持:‘史家不以逸聞為據,尋不到真相不如留待後人’。”
這個孫學士是指翰林院侍讀學士孫繼長,他是修明史的領頭人。此君也是個怪人,他是前朝的進士,入翰林院以後就一門心思撲在修史上,當今皇帝幾次想調他出來實任職官,硬被他尋死覓活地給拒絕了。端朝的官場上無論敬佩還是輕蔑,都公認孫繼長這輩子隻想做好修明史這一件事,而他必將因此名垂千古。
修史幾乎是新進翰林的必修課,探花楊瓚當年也受過孫某的荼毒,如今劉廷璣這麽內行一問,也就意味著他也是翰林院出身的……自己人。
“這個老孫,一輩子脾氣是改不了了。”劉廷璣笑著搖了搖頭,隨手拋了拋楊無端的狗牌,眯起眼睛又道:“留在翰林院也好,如今官場上汙煙障氣,笑裏藏刀口蜜腹劍的偽君子多了,像他這樣直腸子的真君子可鬥不過人家。小無端,你說是不是?”
小……無端?楊無端愕然地起了雞皮疙瘩,大哥我跟你沒這麽熟吧……她求助地又望向楊瓚,二叔微不可覺地頜首。
這是要她說實話?楊無端摸摸鼻子,壯起膽子道:“劉部堂說得是,君子可欺之以方,真君子無論是遇到偽君子還是真小人,都是容易吃虧的。”
劉廷璣又笑了笑,這次笑得頗有深意,待到這一絲笑意收斂,他那掩不住的煞氣又像一柄出鞘的利劍、滴血的刀鋒一般撲麵而來。
“不,君子鬥不過小人,是因為‘君子不黨’。”他沉下聲音吟道:“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這段話出自《尚書》,楊無端當然是學過的,但她當初著眼在“王道”上,這時候卻從劉廷璣口中聽出了他對黨爭的厭惡和指責。
可是為什麽衝著她?楊無端腦子轉了兩圈,後知後覺地想通一件事:丁新語離京以後,作為他的得意弟子,她依稀、仿佛、似乎、或許……也算是矮子裏頭的高個兒,新黨內的大人物了?
不知為何,她腦中一閃而過丁新語倨傲不屑的神情,然後是皇帝陛下看起來柔和真誠的臉。
劉廷璣果然是帝黨,楊無端想著,屁股決定腦袋,他隻會站在皇帝陛下的視角看問題。丁新語有一點說對了,當今這個官員不結黨不能存活的局麵,並不能說都是文官集團的錯,皇帝難辭其咎。
道不相謀啊……她有點遺憾地又衝著劉廷璣拜了下去,也沒有再攀談的心思,隻指望著劉大人趕緊走,她還能賴著二叔問問是不是真要打仗的事。
------題外話------
這幾天在北京,我盡量保持更新。這章沒用排版器,迴頭修改一下。
放一個微博地址,不嫌棄的各位可以勾搭一下,催催文什麽的……
http://weibo/u/1061227905
那棵老槐樹半邊在星光底下,另外半邊被黑暗吞噬成奇怪的形狀,地麵上還鋪著它張牙舞爪的影子,非常搶鏡。
但她仍是一眼便看到了楊瓚。
他穿戴著鮮亮的全掛子高品文官的衣飾,從襆頭到腳上的雲履一件不落,全都平整潔淨得像是剛從針線女工手上製成且隻過了一道水。淡薄透明的星光映在他正紫色的官袍上,那紫色便接近黑色,胸前的補子卻又反著白,這明暗分明的顏色對比使得楊瓚那蕭然的清秀愈加突顯出來,像是遠山含雪,又仿佛寒塘鶴影。
楊瓚和劉廷璣一高一低地站在書房門外僅剩的半截台階兩端。那是塊年深日久的青條石,據傳是從楊瓚當年讀書的宗陽書院千裏迢迢運來北郢的紀念品,以示楊侍郎惦念師恩的誠心。石麵上青苔縱橫,舊痕未盡新苔又生,說是台階,楊府的人知道其對楊瓚的意義,卻也從來沒人真去踩它一腳。再說了,那厚厚的青苔鋪著,踩上去滑倒的可能性遠遠大於站穩,像楊無端這樣不明就裏的新人,當初頭一次進書房也是自然而然避開。
而現在,劉廷璣就立足那塊條石之上,一雙大腳生生在長勢喜人的青苔上跺出兩個大坑。
與院子外麵的燭火喧天不同,小院裏頭一盞燈都沒有點,楊無端就著遠處的火光和頭頂的星光,模模糊糊看著楊瓚白白的臉,心裏忽然掠過一個沒來由的念頭:二叔過去是不是有什麽傷心事,比如弄丟了他的基友“沒頭腦”,所以才會變成如今這個“不高興”的模樣?
這接近惡搞的假設她也沒細想,閃了楊瓚一眼她就心虛地轉開,定睛望向劉廷璣。
每次見麵劉廷璣,她都很難相信這位真是兩榜出身的正牌子文官,他站在楊瓚一臂之外,隻比楊瓚高出小半個頭,肩膀卻要寬出去三分之一,寬袍大袖的文官製服緊緊地縛在他身上,肩膊處肌肉的線條若隱若現。
楊無端記得他的皮膚是麥色,或許還要深一點,麵部線條剛硬,對了,左眼皮耷拉下來的時候還能看到一道鋒利的劍一樣的疤。
說了一大堆,其實不過是一晃眼的功夫,看清了兩人,楊無端便老老實實地拜下去,先拜客人,再拜二叔。
不等楊瓚開口,她囁嚅著先道:“小子無狀,擾了二位長輩,請二叔責罰。”
她也不提劉廷璣是不是以兵部尚書的名義到訪,兵部尚書沒道理要見一個小小的七品翰林,楊瓚既然敢叫她進來,自然是得到劉廷璣首肯,那她索性倚小賣小,先混過去再說。
她這點小聰明自然瞞不過另兩位人中之傑,劉廷璣剔起兩道濃眉盯了她一眼,楊無端低著頭被他盯得打了個寒顫。上一次讓她有這種感覺的是皇帝,封建君主一念可決生死,她想不怕都不行。而此刻的驚惶……她想,或許便是俗稱的“殺氣”。
這人好重的煞氣。
楊瓚沒有說話,兩人既然是正經公事往來,上官沒有發話前他也不好先開口,隻在旁邊也拿涼浸浸的目光刺楊無端。不過他那套楊無端已經吃皮了,相處這麽久,楊瓚看起來再冷情,楊無端也知道他心裏是真疼自己,難免就有恃無恐,還有些恃寵生嬌。
“楊榜眼,”劉廷璣從身後抽出一隻手,攤開手掌,掌心裏明晃晃地躺著楊無端的狗牌,他垂眸看著,咬字清晰地道:“現在翰林院?”
“是。”楊無端站在下首,隔著他和楊瓚還有接近一丈的距離,也看不清他眼皮上的疤,但仍是大氣不敢透一口,規規矩矩地答道:“七品翰林院編修。”
“唔。”劉廷璣昂首想了想,忽然咧嘴笑道:“修《明史》?”
“是。”楊無端微驚,隨即醒悟地抬頭望他,劉廷璣笑得露出一口白牙,聲音洪亮中又有一絲性感的沙啞,他笑著又道:“建文帝傳的後半截是不是還空著?”
“是。”楊無端也笑了,瞥了旁邊唇角也輕輕挑起的楊瓚一眼,“孫學士堅持:‘史家不以逸聞為據,尋不到真相不如留待後人’。”
這個孫學士是指翰林院侍讀學士孫繼長,他是修明史的領頭人。此君也是個怪人,他是前朝的進士,入翰林院以後就一門心思撲在修史上,當今皇帝幾次想調他出來實任職官,硬被他尋死覓活地給拒絕了。端朝的官場上無論敬佩還是輕蔑,都公認孫繼長這輩子隻想做好修明史這一件事,而他必將因此名垂千古。
修史幾乎是新進翰林的必修課,探花楊瓚當年也受過孫某的荼毒,如今劉廷璣這麽內行一問,也就意味著他也是翰林院出身的……自己人。
“這個老孫,一輩子脾氣是改不了了。”劉廷璣笑著搖了搖頭,隨手拋了拋楊無端的狗牌,眯起眼睛又道:“留在翰林院也好,如今官場上汙煙障氣,笑裏藏刀口蜜腹劍的偽君子多了,像他這樣直腸子的真君子可鬥不過人家。小無端,你說是不是?”
小……無端?楊無端愕然地起了雞皮疙瘩,大哥我跟你沒這麽熟吧……她求助地又望向楊瓚,二叔微不可覺地頜首。
這是要她說實話?楊無端摸摸鼻子,壯起膽子道:“劉部堂說得是,君子可欺之以方,真君子無論是遇到偽君子還是真小人,都是容易吃虧的。”
劉廷璣又笑了笑,這次笑得頗有深意,待到這一絲笑意收斂,他那掩不住的煞氣又像一柄出鞘的利劍、滴血的刀鋒一般撲麵而來。
“不,君子鬥不過小人,是因為‘君子不黨’。”他沉下聲音吟道:“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這段話出自《尚書》,楊無端當然是學過的,但她當初著眼在“王道”上,這時候卻從劉廷璣口中聽出了他對黨爭的厭惡和指責。
可是為什麽衝著她?楊無端腦子轉了兩圈,後知後覺地想通一件事:丁新語離京以後,作為他的得意弟子,她依稀、仿佛、似乎、或許……也算是矮子裏頭的高個兒,新黨內的大人物了?
不知為何,她腦中一閃而過丁新語倨傲不屑的神情,然後是皇帝陛下看起來柔和真誠的臉。
劉廷璣果然是帝黨,楊無端想著,屁股決定腦袋,他隻會站在皇帝陛下的視角看問題。丁新語有一點說對了,當今這個官員不結黨不能存活的局麵,並不能說都是文官集團的錯,皇帝難辭其咎。
道不相謀啊……她有點遺憾地又衝著劉廷璣拜了下去,也沒有再攀談的心思,隻指望著劉大人趕緊走,她還能賴著二叔問問是不是真要打仗的事。
------題外話------
這幾天在北京,我盡量保持更新。這章沒用排版器,迴頭修改一下。
放一個微博地址,不嫌棄的各位可以勾搭一下,催催文什麽的……
http://weibo/u/1061227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