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楊侍郎府是禦賜的宅第,坐落在北郢東麵,鄰近皇城。馬車在長街上緩行,楊無端掀開車簾,觀看一路街景。
北郢城不愧為帝都,比起信陽更有一番繁華景象:寬達數丈的道路是黃土鋪成,壓得結結實實,兩旁俱是商鋪和作坊,一眼望去各式各樣的牌匾映日生花。有鐵匠作坊,填足了碳的火爐雄雄燃燒,幾條彪形大漢在春寒的天氣裏*半身,胳膊上肌肉賁起,掄翻大錘砸得火星四濺;有綢緞商鋪,從鋪子裏走出來的人挾著精美絕倫的綢緞,每一樣花色都不重複;有書畫商鋪,山、水、花、鳥應有盡有,用色大膽喜慶,五彩絢爛得從店內擺到門口;還有一家似乎是準備開業的新店,門口紮起了齊簷高的架子,做成百花齊放的圖案,架子上掛滿流蘇和色彩鮮豔的小飾品,風一吹叮叮當當響得熱鬧……
街道上來往車馬行人不斷,楊無端前世是個車迷,這時候不禁多看人家的馬車幾眼,發現古人在這方麵的創意可謂層出不窮:有把車廂漆成綠色的,遠望去像一棵大白菜;有用兩匹白馬拉著白色車廂的,也不知坐在裏麵的人覺不覺得晦氣;最多的是在車廂頂上也紮了花架子,什麽古怪樣式都有,楊無端見到一位極有創意地紮了個迎風而立的美人,還給“她”穿上真的衣裳,馬車跑動起來裙帶飄飄,說實話有點驚悚……
如此“珠玉在前”,侍郎府這輛黑色的馬車真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楊無端開始暢想,等她當了官買了馬車,就在車廂頂上紮個大大的阿斯頓·馬丁車標,再給拉車的馬頭上也弄一個蘭博基尼。
這個夢想實現起來應該比較容易,據她所知,端王朝實行高薪養廉,本朝官員的俸祿與前明可謂天壤之別,而且一改發米糧的老皇曆,工資是現錢哦。
馬車由商業街拐入一條僻靜的小巷,各種嘈雜聲響逐漸遠離,楊無端也從幻想中迴到現實。她遠望見巷子深處一座白牆青瓦的大宅院,側門開著,門前幾名仆役打扮的人在探頭探望,便知道侍郎府到了。
候在門前的是侍郎府的二管家楊福,名字起得吉利,長相也吉利,一張臉像是大白饅頭切了兩條縫,一團和氣的樣子倒有點像丁豆豆知府。
楊無端剛下馬車,楊福便笑眯了眼迎上來,一麵拿袖子拍打著她身上的灰塵,一麵親親熱熱地道:“七少爺清減了,這一路上沒少吃苦吧?不怕小的說您幾句,您就是太倔強,老爺送了那麽些人侍候您,您隨便留下一個,也有個知冷知熱的人兒不是?”
楊無端隻是笑,那些美貌少女送過來幹什麽的她用腳趾頭也能猜到,留下來被拆穿西洋鏡嗎?
她向楊福抱拳行了個禮,唬得楊福急忙還禮,連叫“使不得”,她問道:“二叔在家?”
“在的在的。”楊福擺手揮退了其他下人,親自接了她的包裹,又在她跨過門檻的時候替她撩起長衫下擺,口中還忙忙地迴話道:“老爺知道七少今天進京,特特兒地跟部裏請了假,各位大人聽說新科楊解元是老爺的侄子,都恭喜羨慕老爺呢!”
楊無端又笑了笑,楊福一路絮叨個不停,他也確實頗懂得說話的藝術,每句馬屁都拍到點子上,聽得人如沐春風,連楊無端都有些飄飄然了。
京城之地寸土寸金,侍郎府並不大,楊無端沒走一會兒便到了書房所在的院子外,隔著一人來高的圍牆,能看到一棵正在發出新芽的老槐樹巔。
楊福進去通報,她便緩步走到月亮門前往裏看。確實是一株經年的老槐樹,脖子都已經歪了,樹皮斑駁、虯枝盤曲,枝丫間掛滿了一串串的槐花,像是白色的小鈴鐺,風一吹就脆弱地落下瓣來,將空氣浸得甜甜的。
蒼老的樹和新鮮的花,楊無端心想,倒是一幅寓意深刻的好圖畫。
她的目光順著老槐樹一根斜伸的樹枝看過去,那枝子恰恰好對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內有一個人在長案前凝神書寫。
那人穿著三品以上官員才能穿的深紫色團領衫,卻沒有束帶,頭上也沒有戴烏紗帽,隻用網巾將一頭烏發一絲不苟地兜住。他低著頭,看不見臉,從楊無端的角度望過去,隻見他鬢角齊如刀削,膚色白皙,一隻握住翠色筆管的手指骨節修長,幹淨得像是剛剛濯洗過,還在往下滴著水珠。
是的,幹淨。楊無端還沒看到這人的臉,就覺得他幹淨得不可思異,就像是還沒有下雪的幹冷冬天,枯萎的草木早已經化作塵埃,又被秋雨洗得不留痕跡,於是冬天來的時候就隻剩下一遍荒蕪但幹淨的景象。
她遠遠望見楊福順著牆根一溜小跑到窗前,躬著腰說了什麽,窗戶裏的人就抬起頭看過來。
這一下四目相撞,楊無端看見一張極清秀的男性麵孔,清秀到帶了一股子蕭索之色,仿佛元人的曲子、倪雲林的畫。
最重要的是,他看起來那麽年輕,至多不過三十歲!
楊無端有撞牆的衝動--這就是她“二叔”!?
===
戶部楊侍郎本名楊瓚,楊無端與他的接觸始於四年前,她院試再度奪魁,成功拿下“小三元”。
所謂“三元”,是指科舉考試的時候在鄉試、會試、殿試這三級考試中都能考到第一,即“解元、會元、狀元”三元附體。這當然是極有難度的,狀元三年出一個,“三元”三百年都不見得能出一個,其珍貴堪比大熊貓。所以有些羨慕眼紅的人又搞出一個“小三元”,就是指縣試、府試、院試三次考試都能奪得案首,由於這三次考試都不是全國範圍內的,考生基數較小,要奪得“小三元”的難度就相對低得多。
具體到楊無端,她覺得縣試能得案首是知縣大人人太好(傻丫頭還蒙在鼓裏,咱不告訴她);府試考第一她懷疑丁知府加了不少同情分;院試的題目偏,她拿到卷子有些傻眼,幹脆也來了招劍走偏鋒,在文章裏加入不少現代的觀點,文辭也故意晦澀,弄得讀卷的人像在爬山,時高時低,眼前盡是怪石嶙峋。
端朝的慣例,府試的案首在院試是肯定會過關的,所以她敞開了玩,也沒指望考個太好的成績。不成想她歪打歪著,出偏題的學政就好這口,讀著她的卷子拍案叫絕,毫不猶豫地就把她選成第一。
“小三元”雖然較真的“三元”易得,卻也算是萬中選一的機率,楊無端頭天硬著頭皮去簪花遊街,被姑娘們擲的瓜果打得頭暈眼花,第二天躺在客棧休養,楊氏一族現任族長--京城楊侍郎的信使便找上門來,就是那位楊福。
昨天放榜今天就上門,楊福肯定早就到了,就等著成績出來再決定態度。楊無端內裏的靈魂可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日久,這點門道看得一清二楚。
不過真情還是假意都無所謂,中國人自古就背靠家族麵朝人情,楊無端需要一個背景,她前世雖然沒有做過官,但當律師的總免不了和官員打交道,在官場上,沒有背景寸步難行。而楊氏大族也需要一個前途無量的新秀,一個家族的榮衰不過數十年,就像紅樓裏的賈家,顯赫一時,如果後繼無人,總會沒落下來。
因為各自存了心思,所以兩招郎情妾意劍、情意綿綿刀過後,楊無端與楊氏一族算是幹柴遇到烈火,淫婦泡上奸夫……咳咳,好得那叫一個蜜裏調油。楊無端現在想起自己寫給楊瓚表忠心的話都要臉紅,也怪她懶,沒去打聽清楚楊瓚的詳細情況,別人以為她是楊家的人,也沒誰多事跑來告訴她。她不知多少次深情地表示“二叔”帶給她父親般的溫暖,令她長夜不再孤單,少蓋兩床棉被也不覺得寒冷--拜托讓她自殺死迴營地吧!
楊無端這些年來日演夜演,演技突飛猛進,此刻內心活動豐富,表麵看來仍是規規矩矩地坐在下首,雙手捧著一杯茶,垂眸望著茶湯,蒸騰的熱氣冒上來,她的睫毛在白霧中微微閃了閃。
在她震驚於楊瓚的年輕英俊時,楊瓚其實也頗意外。
青蘆楊家隻是楊氏一族的支係,楊無端冒充的是三房的嫡子,那孩子從胎裏帶了毛病,生下來便命若懸絲,常年拿人參吊著。因為怕養不活,所以沒有錄入族譜,也沒有起大名。誰都以為這孩子會短命,沒想到他八歲左右,父母倒因為一場疫病先去了,臨終將他托給大伯看顧。再等他十歲左右,江水改道,將整個青蘆村淹成汪洋,隻有他一個人逃了出來。
或許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孩子被信陽府的寧推官收留,後來又拜得蘇庭嘉為師。蘇道士在未出家之前便頗具才名,且有一手枯木迴春的醫術,或許是他治好了這孩子的病,又悉心教導,才沒有埋沒這孩子的天分。
楊氏大族,楊瓚雖然身為族長,也不可能做到麵麵俱到。青蘆楊家的慘事他晚了半個月才聽聞,當時以為沒有幸存者,直到楊無端縣試、府試都拿到案首,名字籍貫報到禮部來,同僚向他賀喜,他還一點頭緒都沒有……
小三元之後又是解元,這麽年輕……楊瓚凝目注視了楊無端一會兒,見她舉止從容有度,長得有如粉雕玉琢一般,如此才貌雙全的士子,楊家的未來……他為什麽高興不起來,隻覺得各種懷疑,各種不靠譜?
上首坐著的楊瓚,下首坐著的楊無端同時在心裏埋怨:都怪這廝,長得太漂亮、太年輕了!
------題外話------
我錯了,修改了三次……
北郢城不愧為帝都,比起信陽更有一番繁華景象:寬達數丈的道路是黃土鋪成,壓得結結實實,兩旁俱是商鋪和作坊,一眼望去各式各樣的牌匾映日生花。有鐵匠作坊,填足了碳的火爐雄雄燃燒,幾條彪形大漢在春寒的天氣裏*半身,胳膊上肌肉賁起,掄翻大錘砸得火星四濺;有綢緞商鋪,從鋪子裏走出來的人挾著精美絕倫的綢緞,每一樣花色都不重複;有書畫商鋪,山、水、花、鳥應有盡有,用色大膽喜慶,五彩絢爛得從店內擺到門口;還有一家似乎是準備開業的新店,門口紮起了齊簷高的架子,做成百花齊放的圖案,架子上掛滿流蘇和色彩鮮豔的小飾品,風一吹叮叮當當響得熱鬧……
街道上來往車馬行人不斷,楊無端前世是個車迷,這時候不禁多看人家的馬車幾眼,發現古人在這方麵的創意可謂層出不窮:有把車廂漆成綠色的,遠望去像一棵大白菜;有用兩匹白馬拉著白色車廂的,也不知坐在裏麵的人覺不覺得晦氣;最多的是在車廂頂上也紮了花架子,什麽古怪樣式都有,楊無端見到一位極有創意地紮了個迎風而立的美人,還給“她”穿上真的衣裳,馬車跑動起來裙帶飄飄,說實話有點驚悚……
如此“珠玉在前”,侍郎府這輛黑色的馬車真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楊無端開始暢想,等她當了官買了馬車,就在車廂頂上紮個大大的阿斯頓·馬丁車標,再給拉車的馬頭上也弄一個蘭博基尼。
這個夢想實現起來應該比較容易,據她所知,端王朝實行高薪養廉,本朝官員的俸祿與前明可謂天壤之別,而且一改發米糧的老皇曆,工資是現錢哦。
馬車由商業街拐入一條僻靜的小巷,各種嘈雜聲響逐漸遠離,楊無端也從幻想中迴到現實。她遠望見巷子深處一座白牆青瓦的大宅院,側門開著,門前幾名仆役打扮的人在探頭探望,便知道侍郎府到了。
候在門前的是侍郎府的二管家楊福,名字起得吉利,長相也吉利,一張臉像是大白饅頭切了兩條縫,一團和氣的樣子倒有點像丁豆豆知府。
楊無端剛下馬車,楊福便笑眯了眼迎上來,一麵拿袖子拍打著她身上的灰塵,一麵親親熱熱地道:“七少爺清減了,這一路上沒少吃苦吧?不怕小的說您幾句,您就是太倔強,老爺送了那麽些人侍候您,您隨便留下一個,也有個知冷知熱的人兒不是?”
楊無端隻是笑,那些美貌少女送過來幹什麽的她用腳趾頭也能猜到,留下來被拆穿西洋鏡嗎?
她向楊福抱拳行了個禮,唬得楊福急忙還禮,連叫“使不得”,她問道:“二叔在家?”
“在的在的。”楊福擺手揮退了其他下人,親自接了她的包裹,又在她跨過門檻的時候替她撩起長衫下擺,口中還忙忙地迴話道:“老爺知道七少今天進京,特特兒地跟部裏請了假,各位大人聽說新科楊解元是老爺的侄子,都恭喜羨慕老爺呢!”
楊無端又笑了笑,楊福一路絮叨個不停,他也確實頗懂得說話的藝術,每句馬屁都拍到點子上,聽得人如沐春風,連楊無端都有些飄飄然了。
京城之地寸土寸金,侍郎府並不大,楊無端沒走一會兒便到了書房所在的院子外,隔著一人來高的圍牆,能看到一棵正在發出新芽的老槐樹巔。
楊福進去通報,她便緩步走到月亮門前往裏看。確實是一株經年的老槐樹,脖子都已經歪了,樹皮斑駁、虯枝盤曲,枝丫間掛滿了一串串的槐花,像是白色的小鈴鐺,風一吹就脆弱地落下瓣來,將空氣浸得甜甜的。
蒼老的樹和新鮮的花,楊無端心想,倒是一幅寓意深刻的好圖畫。
她的目光順著老槐樹一根斜伸的樹枝看過去,那枝子恰恰好對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內有一個人在長案前凝神書寫。
那人穿著三品以上官員才能穿的深紫色團領衫,卻沒有束帶,頭上也沒有戴烏紗帽,隻用網巾將一頭烏發一絲不苟地兜住。他低著頭,看不見臉,從楊無端的角度望過去,隻見他鬢角齊如刀削,膚色白皙,一隻握住翠色筆管的手指骨節修長,幹淨得像是剛剛濯洗過,還在往下滴著水珠。
是的,幹淨。楊無端還沒看到這人的臉,就覺得他幹淨得不可思異,就像是還沒有下雪的幹冷冬天,枯萎的草木早已經化作塵埃,又被秋雨洗得不留痕跡,於是冬天來的時候就隻剩下一遍荒蕪但幹淨的景象。
她遠遠望見楊福順著牆根一溜小跑到窗前,躬著腰說了什麽,窗戶裏的人就抬起頭看過來。
這一下四目相撞,楊無端看見一張極清秀的男性麵孔,清秀到帶了一股子蕭索之色,仿佛元人的曲子、倪雲林的畫。
最重要的是,他看起來那麽年輕,至多不過三十歲!
楊無端有撞牆的衝動--這就是她“二叔”!?
===
戶部楊侍郎本名楊瓚,楊無端與他的接觸始於四年前,她院試再度奪魁,成功拿下“小三元”。
所謂“三元”,是指科舉考試的時候在鄉試、會試、殿試這三級考試中都能考到第一,即“解元、會元、狀元”三元附體。這當然是極有難度的,狀元三年出一個,“三元”三百年都不見得能出一個,其珍貴堪比大熊貓。所以有些羨慕眼紅的人又搞出一個“小三元”,就是指縣試、府試、院試三次考試都能奪得案首,由於這三次考試都不是全國範圍內的,考生基數較小,要奪得“小三元”的難度就相對低得多。
具體到楊無端,她覺得縣試能得案首是知縣大人人太好(傻丫頭還蒙在鼓裏,咱不告訴她);府試考第一她懷疑丁知府加了不少同情分;院試的題目偏,她拿到卷子有些傻眼,幹脆也來了招劍走偏鋒,在文章裏加入不少現代的觀點,文辭也故意晦澀,弄得讀卷的人像在爬山,時高時低,眼前盡是怪石嶙峋。
端朝的慣例,府試的案首在院試是肯定會過關的,所以她敞開了玩,也沒指望考個太好的成績。不成想她歪打歪著,出偏題的學政就好這口,讀著她的卷子拍案叫絕,毫不猶豫地就把她選成第一。
“小三元”雖然較真的“三元”易得,卻也算是萬中選一的機率,楊無端頭天硬著頭皮去簪花遊街,被姑娘們擲的瓜果打得頭暈眼花,第二天躺在客棧休養,楊氏一族現任族長--京城楊侍郎的信使便找上門來,就是那位楊福。
昨天放榜今天就上門,楊福肯定早就到了,就等著成績出來再決定態度。楊無端內裏的靈魂可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日久,這點門道看得一清二楚。
不過真情還是假意都無所謂,中國人自古就背靠家族麵朝人情,楊無端需要一個背景,她前世雖然沒有做過官,但當律師的總免不了和官員打交道,在官場上,沒有背景寸步難行。而楊氏大族也需要一個前途無量的新秀,一個家族的榮衰不過數十年,就像紅樓裏的賈家,顯赫一時,如果後繼無人,總會沒落下來。
因為各自存了心思,所以兩招郎情妾意劍、情意綿綿刀過後,楊無端與楊氏一族算是幹柴遇到烈火,淫婦泡上奸夫……咳咳,好得那叫一個蜜裏調油。楊無端現在想起自己寫給楊瓚表忠心的話都要臉紅,也怪她懶,沒去打聽清楚楊瓚的詳細情況,別人以為她是楊家的人,也沒誰多事跑來告訴她。她不知多少次深情地表示“二叔”帶給她父親般的溫暖,令她長夜不再孤單,少蓋兩床棉被也不覺得寒冷--拜托讓她自殺死迴營地吧!
楊無端這些年來日演夜演,演技突飛猛進,此刻內心活動豐富,表麵看來仍是規規矩矩地坐在下首,雙手捧著一杯茶,垂眸望著茶湯,蒸騰的熱氣冒上來,她的睫毛在白霧中微微閃了閃。
在她震驚於楊瓚的年輕英俊時,楊瓚其實也頗意外。
青蘆楊家隻是楊氏一族的支係,楊無端冒充的是三房的嫡子,那孩子從胎裏帶了毛病,生下來便命若懸絲,常年拿人參吊著。因為怕養不活,所以沒有錄入族譜,也沒有起大名。誰都以為這孩子會短命,沒想到他八歲左右,父母倒因為一場疫病先去了,臨終將他托給大伯看顧。再等他十歲左右,江水改道,將整個青蘆村淹成汪洋,隻有他一個人逃了出來。
或許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孩子被信陽府的寧推官收留,後來又拜得蘇庭嘉為師。蘇道士在未出家之前便頗具才名,且有一手枯木迴春的醫術,或許是他治好了這孩子的病,又悉心教導,才沒有埋沒這孩子的天分。
楊氏大族,楊瓚雖然身為族長,也不可能做到麵麵俱到。青蘆楊家的慘事他晚了半個月才聽聞,當時以為沒有幸存者,直到楊無端縣試、府試都拿到案首,名字籍貫報到禮部來,同僚向他賀喜,他還一點頭緒都沒有……
小三元之後又是解元,這麽年輕……楊瓚凝目注視了楊無端一會兒,見她舉止從容有度,長得有如粉雕玉琢一般,如此才貌雙全的士子,楊家的未來……他為什麽高興不起來,隻覺得各種懷疑,各種不靠譜?
上首坐著的楊瓚,下首坐著的楊無端同時在心裏埋怨:都怪這廝,長得太漂亮、太年輕了!
------題外話------
我錯了,修改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