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三欄”待“打仔洪”介紹完“鬼仔譚”,笑道:“原來是‘公腳先’的公子,為了到‘三欄’請將冒如此大的風險,果然夠義氣,不愧洪英本色。(.棉、花‘糖’小‘說’)可敬!”“打仔洪”臉色陡然一變道:“鎮大人,你在一旁躲了這麽久,見死不救可真夠雷氣呀!”


    “鎮三欄”苦笑了一下道:“什麽事也瞞不過洪執事,我也是迫不得已呀。”“打仔洪”急道:“我們有個兄弟已經被那東西拖進了水中,你還不趕快去救?”“鎮三欄”看了看龍舟下洶湧的河水,哈哈笑道:“洪執事不用擔心,你的朋友不會被拖進江的,它今晚也不是要出江!”“鬼仔譚”越聽越是迷惘,忍不住看著“打仔洪”。


    “打仔洪”聽鎮三欄這樣一說,臉上緊張的表情也鬆了不少,看見“鬼仔譚”的眼神,就忙解釋道:“方才我們在仁威廟喝的‘三欄酒’就是用來引‘烏龍太歲’現身的!”


    “鬼仔譚”“啊”了一聲,更加迷茫,道:“三欄酒?這究竟是怎麽迴事?”“鎮三欄”道:“那三欄酒是我們三欄中‘塘魚欄’的特製,其魚酒氣味為烏龍太歲喜愛之物,如果人喝了下去,在水中必定會將它引來。”“鬼仔譚”道:“照你這麽說,帶妹哥和龔千擔喝下去不就是成了魚餌了?”


    “鎮三欄”搖頭道:“‘說起來也是我對不起你們,拿你們做餌,也是事出突然,不得已為之。還要希望兩位不要見怪。”“鬼仔譚”聽完他這樣說真是怒火中燒,心下道:你這樣算計我們,事後才望我們不要見怪?但是這“鎮三欄”是赫赫有名的洪門前輩,哪裏敢翻臉?隻好強忍怒火。


    “打仔洪”道:“好你個鎮三欄,原來從一開始就來算計我。我雖然也知道那三欄酒絕非是什麽好東西,但也沒想到你們是想讓我們來做魚餌的。今晚的來龍去脈你快快老實地說出來。”


    “鎮三欄”歎了口氣,轉頭對著坐在龍舟尾的那人道:“黃鱔公,你來幫忙說兩句吧!”“打仔洪”這才看見原來坐在舟尾的那人居然就是沙基的“兩腳黃鱔”黃天來,他與黃天來當晚在沙麵惺惺相識,互相敬重。[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那黃天來向“打仔洪”行了個禮,道:“洪執事,今晚之事多半是我的主意,請你不要怪責鎮大人。”


    “打仔洪”道:“你們這條古怪龍舟究竟是哪裏搞來的?有什麽玄虛?”黃天來道:“這條龍舟是我父親祖父當年親手所製,用在荔枝灣起龍頭上的。”


    嶺南的先民從百越時代開始,與其他中原先民一樣均有圖騰崇拜,嶺南多近水鄉,而水鄉中又多出蛟龍之類,所以嶺南古老風俗中從百越時代就演變出了“龍舟水上民俗”,龍舟多以類“蛟龍”而製,也就是雕刻出龍首模樣的“龍舟”,後來更和端午節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今日的“端午龍舟”文化。


    但在古遠的嶺南時代,“龍舟”的出現其實就是先民們為了捕捉或者是信奉祭祀所謂“蛟龍”所用,因為“龍舟”就是從“蛟龍”的形象而仿造出來。在數千年前的泮塘荔枝灣,相傳就有龐然巨大“蛟龍”作為“地神”鎮守其中,而廣州城建城之初,也就是南越王“番禺城”之時,就是因為以“蛟龍”為龍津起首之勢,依龍津自東而建城。古“番禺城”的遺址就是在省城的中軸線上,以越秀山為靠,西麵順龍津而直達泮塘。“龍津路”也就是暗示著這裏曾經是蛟龍興沒之地。


    荔灣起龍頭的儀式風俗可以追溯到南越王時代,是泮塘先民為了信奉或是祭祀泮塘“地神”的儀式。黃天來號稱“兩腳黃鱔”,是沙基疍家船戶的正宗,其祖上是泮塘的先民後裔,曾在南漢王宮中效命,從他的祖先時代留傳下來:數千年前的省城泮塘先民根據那條自上古年代就潛伏在這個珠江要道上的“地神蛟龍”,合力造成了一條巨型旗標龍舟以來作圖騰信奉。聽說這條龍舟栩栩如生,簡直就是活生生的神蛟再現。但是這條巨大旗標龍舟的龍舟首從製成的那一日並沒有合攏在龍舟身上,而是分開安置。


    這條旗標巨龍舟身在陰晦之日深深埋沒於當年廣闊的泮塘水塘泥窪之中,而其龍首則會另外埋在荔枝林之下,因為荔枝木其性剛強乃純陽之木,所以荔枝灣就以廣植荔枝林而得名。等到“起龍頭”時日一到,先民們就會進行盛大的儀式之禮,請出龍舟之首,然後重新接在舟身之上,接下來先民們奉上鮮花果品,載歌載舞,登上龍舟在泮塘荔枝灣一帶巡遊再經由西關湧下遊從泮塘的深處行出江麵,同行的還有先民們用荔枝木自行製造的小“龍舟”,作為護衛。


    今天珠江麵在數千年前乃是如汪洋大海之闊,可以想象這條栩栩如生的“蛟龍神舟”在風浪上率領無數的小“龍舟”,時現時沒的壯觀情景。


    黃天來自幼就從疍家船戶先輩中聽到這個傳說,卻一直深深相信那條所謂“巨龍舟”其實並不是簡單的由先民製成,而是那條上古“地神”蛟龍精血所化,因為神威如嶽,所以其龍舟首不能接在身上否則“蛟龍”必會騰空下海,晃動眾生。


    所以龍舟首與身一定要分開,隻有在“起龍頭”的時節才能合在一起作為節日慶祝,荔灣“起龍頭”的風俗就這樣留傳了下來。隻不過那起的“龍頭”就不過是普通的木製龍舟首而已了,至於那條上古巨龍舟早就因為歲月無情的洗禮不知湮沒在哪個角落裏麵了。


    而那神秘的“烏龍太歲”在黃天來看來就根本不是什麽低級的“烏魚精”,而是純正的泮塘荔枝灣“蛟龍”之後,隻要能夠馴服此物,就能通過它找到真正的埋舟之地。要吸引和馴服到“烏龍太歲”就要靠由荔枝木製成的龍舟了。


    所幸先民打造的“荔枝小龍舟”的手藝通過疍家船戶一直流傳了下來,這些“龍舟”也越做越精美,成了龍舟競渡的英雄。黃天來祖上傳下的“龍舟”手藝卻並不是是為了參加什麽龍舟競渡而用,而是為了再次真正的“請龍頭”盛大儀式時派上用場。現在眾人坐上的這條龍舟就是黃天來祖上曆代傳下來的手藝,由黃天來的祖父和父親共同打造而成,據說頗具蛟龍之形性,可以用來吸引到“烏龍太歲”。因此黃天來就將這條珍藏的“荔枝龍舟”趁著暴雨之際,行到了泮塘。


    那英國人馬文仙卻清楚地知道當年西關湧的那條秘密幹流的位置,也是相傳的當年泮塘先民“起龍頭”出海之地。“三欄公會”鎮守仁威廟百年,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因此當“鎮三欄”得知這個消息後大為緊張,連忙與另一位三欄的強人“黃威水”商量,還叫來了最了解個中情形的“兩腳黃鱔”。黃天來聽完消息之後,一口斷定這個英國佬必定是衝著這“巨龍舟”而來。


    “打仔洪”聽完有些好笑,道:“黃阿公,恕我洪某直言。那巨龍舟所謂埋藏之處隻不過是嶺南上古傳說,還未定斷。何以你們就因為一個英國鬼佬就搞到今晚如此大陣仗,是不是有些杞人憂天了?”


    黃天來聽他這樣說,不由得看了看“鎮三欄”,似乎有口難言之態。“鎮三欄”臉色也有些猶豫,道:“那龍舟深埋之處其實還有另外一樣東西十分重要,是我們三欄洪門的重大隱秘,確實難以言道。”


    “打仔洪”怒道:“鎮大人,現在是什麽情勢,你還要隱瞞內情?我打仔洪難道就不是洪英弟子?”


    “鎮三欄”歎了口氣,道:“不是我不想相告,而是我們的二路元帥‘盲昌’兄曾經吩咐過我,不能讓你和‘火麻仁’牽涉其中。”


    “打仔洪”、“鬼仔譚”聽到居然是“盲昌”的吩咐,都大為震驚,特別是“打仔洪”,他追隨“盲昌”多年,哪裏能想到“盲昌”曾有這樣的吩咐?


    “鎮三欄”道:“也不是細眼皇帝有什麽用意,你們二人不用介懷。隻是這個秘密實在是關係重大,而且絕對和那個英國人有關。”


    “你是說馬文仙?這個英國佬為什麽會對荔灣的底細如此熟悉?他究竟是什麽來頭?”


    “鎮三欄”看了看龍舟下的水勢,然後道:“現在情況緊急,我們先追上水中那隻東西吧,不然就救不了你們那位小兄弟了!”


    說完他就對“兩腳黃鱔”吩咐了一聲,黃天來就撐起龍舟順著水流一直向前而去。“打仔洪”雖然有滿腹疑團、眾多問題,但是也隻好耐起心來等候“鎮三欄”來解答。黃天來果然不愧是疍家船戶之首,操縱起這條蛇頭龍舟來比他孫子“鵪鶉榮”那是高明百倍。蛇頭龍舟在水流中真像是一條蛟龍一般,水波上下興沒,於黑暗中倒真是一時難以看出是條龍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洪門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中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中泊並收藏混在洪門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