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話還未說完,龔千擔卻突然像是被水裏的什麽東西吸掉一樣,平地被掉進了水中,沒過了頭頂。(.無彈窗廣告)站在一旁的“火麻仁”和“鬼仔譚”都十分震驚,一起跳了過來要相救。但是水中已經沒有龔千擔任何蹤影,兩人拚命在水中摸索,但隻是摸到水中的泥塘水而已。
“火麻仁”十分生氣,道:“丟那媽,一定是那條水長蟲,怎麽這麽厲害,居然可以把這麽大個人拖進水裏麵?”他剛剛說完,“鬼仔譚”就指著不遠處道:“快看那裏!”
“打仔洪”順著他手指看去,不遠處的水麵迅速泛起陣陣激流,大量的塘泥汙水浮起,分明就是有什麽東西在水下麵飛速地遊動。“打仔洪”大叫一聲:“追!”然後就朝著那方向飛奔而去,“鬼仔譚”和“火麻仁”不敢怠慢,緊隨其後也飛跑而去。
但是在大雨之下的泥塘水窪中奔跑本來就十分不易,而且這個時候的地麵看來被方才的崩塌所影響,出現了不少的坑洞,好幾次“火麻仁”一個沒留神就陷在裏麵。跑最前麵的“打仔洪”本領高強,依然跑得飛快,隨後的“鬼仔譚”心思靈敏,隻是留意“打仔洪”的落腳之處,也能跟得上。
可苦了“火麻仁”,在沙基的大路上不可一世,但是在這泮塘的地形上卻吃盡了苦頭,很快就落後了不少,漸漸就和“打仔洪”和鬼仔譚拉下了很大段的距離。但是出於同門義氣,現在龔千擔下落不明,“火麻仁”自然要咬牙撐下去,他又好麵子,不肯出聲讓“鬼仔譚”放慢腳步等他。
跑了大概有一段距離,“火麻仁”卻似乎聽到身後有些異樣,好奇之下轉身看去,不禁打了個冷戰。身後大概不到十米處的地方,也跟著個人,隻是頭低了下去,看不清樣子。
“火麻仁”十分奇怪,怎麽這個時候有個人跟在自己身後?再細看此人身上的服飾,原來還是個女子裝扮,但是看起來就十分眼熟。“火麻仁”越看越起疑心,猛然醒覺,這身裝扮就是陳塘南大寨的“阿姑”服飾,改裝過的旗袍,而且還飄來一陣大寨“阿姑”經常噴灑的香水。“火麻仁”稱雄於沙基當然知道,心裏麵卻打了個寒顫,知道這個“阿姑”必然有古怪。(.$>>>棉、花‘糖’小‘說’)迴頭看去,已經看不見“打仔洪”和“鬼仔譚”的身影,於是幹脆就停下腳步,麵對著這個“阿姑”。
“打仔洪”和“鬼仔譚”一直追著那在水中遊動的物事而去,一時間顧不得看什麽方向,隻是覺得在荔枝林中曲曲折折不知跑到了什麽地方。所行的地勢卻是越跑越低,水麵也越來越深,腳下的坑洞越來越多,更加難以跑動。前麵在水中不停飛速遊動的那東西看起來力大無窮,在水下麵不停地發出撞在堅硬物體上的聲音,看起來水下麵不盡是泥塘水窪,還有些堅硬磚石之類。
再追了一會兒,兩人已經變成了一半身子浸在水中遊動,“鬼仔譚”的水性更好已經追上了“打仔洪”。“打仔洪”心念一動,大聲道:“不好,這裏真的就是西關湧了!這東西是要引我們來這裏!”
“鬼仔譚”聽他這樣一說也有些明白過來,這條古西關湧的盡頭流段果然是被埋在泮塘的地下,多年來被青磚瓦石封存在地下,上麵一層就是泮塘荔枝灣的泥塘水窪,今晚被這場罕見的暴雨衝刷之下,加上鋪在上麵封存的青磚又被這“水長蟲”衝破,裏麵的西關湧水倒灌上來成了一片沼澤水塘。這個時候水麵上也漂浮起一塊塊長方規整的青磚石塊,一看就是人工特意修砌而成。打仔洪”叫聲不好,道:“古西關湧最後是流出珠江的,當年巨龍舟也是從這裏出江。難道那‘長蟲’要把千擔仔拖出珠江?”
上百年前的上下西關湧在泮塘荔枝灣匯合之後,經由“荔灣湧”而流出珠江,所以今天的荔灣還有“湧邊一馬路”為證。這一帶就是有名的“一灣清水綠、兩岸荔枝紅”的勝景所在。下西關湧還有一支流經由今日的蓬萊路而流向黃沙、沙基湧一帶,環繞沙麵流出白鵝潭。而“荔灣湧”就是今日的荔枝灣路所在,不過在共和建國的50年代因為已成臭湧,而在其上鋪蓋,成了時至今日之馬路。
但是上古的西關湧其實原來還有一條秘密幹流,直達到泮塘的深處。當日的泮塘荔枝灣河道交錯、水網密集,這條幹流在到達大概今天的西郊泳場處出江,而江的對麵就是海角紅樓。舊日的水上疍家船戶經常在這條河道上販賣艇仔粥,成為省城一大勝景,文人墨客流連之處。隻是時局動蕩之下,早已經成為荒涼之地。
當下“打仔洪”所擔心的正是那條所謂的“水長蟲”將龔千擔拖入水中,很有可能就會順著這條古湧道而遊出珠江,隻要一拖處江麵,到時候水性不佳的龔千擔就小命凍過水了。
舊日之時每逢一到暴雨傾盆,西關一帶的居民可就是苦不堪言,泮塘地勢本就是低窪水塘,珠江的水麵漲水之時往往比泮塘、荔灣一帶的地勢高出許多。當年荔灣一帶河湧縱橫、蛛網相聯,一旦暴雨成災江水就會沿著河湧倒灌,水匯乘勢。偏偏過了龍津路以東的地形又變得偏高,再加上以前的古老街道地下排水係統不力,因此倒灌的江水不能漫過高處,就會將下西關地帶變成澤國,包括泮塘、荔灣、黃沙一大處的街道就會“水淹七軍”。也因此西關的古老童謠裏麵就有了“落大雨、水浸街”這首膾灸人口的歌謠,當年的兒童幾乎人人會唱,也是真實反映下西關一帶的地勢。
今晚這場百年罕見的暴雨更使西麵和南麵的珠江水洶湧如潮地倒灌入荔灣的眾多河湧之中,“打仔洪”和“鬼仔譚”窮追之下不自覺地發現兩人已經是陷入了汪洋之中,不要說去救龔千擔了,能不能自保都成了個問題。
“打仔洪”危急之下還沒有忘記“火麻仁”,大聲問“鬼仔譚”道:“火麻仁他去了哪裏了?”“鬼仔譚”一麵在水中掙紮,一麵道:“方才他還跟在我們後麵的,一轉眼就不見了!”“打仔洪”還未來得及迴答,就被水流卷入了水底,他一麵拚命掙紮向上,一麵卻不經意看見水底下居然現出了一條筆直的青石板街道,古樸齊整。這條街道看樣子斷非當時的路麵,應該是被大水衝開了表麵覆蓋重重的塘泥而現出了原貌
待他浮出水麵,“鬼仔譚”就道:“帶妹哥,你看到了水下的路麵了嗎?怎麽從來也沒在西關見過?”“打仔洪”點點頭,道:“不錯,那應該是當年的泮塘南漢宮苑遺留下來古街麵!”“鬼仔譚”道:“帶妹哥,那條水長蟲是不是就是‘烏龍太歲?’不然它怎麽會知道這條西關湧道,還會看見南漢宮苑之物?”
“打仔洪”道:“九成九也是它了,自古相傳它一直留在了西關荔灣之地,隱身在秘密河湧中來往縱橫。鎮三欄和黃威水兩個今晚就是衝著它來的?”
真是白天不要說人,他話音剛落,就聽見暴雨中後麵有人的聲音隱隱約約傳來道:“打仔洪不要怕,我來救你!”“打仔洪”和“鬼仔譚”在水中向後看去,就看見傾盆大雨中一條黑黝黝像蛇一樣的怪物向他們衝來。
“鬼仔譚”對水蛇本來就有點怕,剛才又被那條“水長蟲”嚇了一大跳,現在看見這般情形真是臉色發白,差點就叫了出來。“打仔洪”大聲道:“不要怕,是‘鎮三欄’來了!”
“鎮三欄?”“鬼仔譚”十分吃驚,一直隻是聽聞這位“三欄”的頂尖人物的大名,但想不到居然是這個樣子出現在自己麵前。等到那條蛇一樣的東西靠到近前時候,他更加驚訝得張大了口,原來來到兩人麵前的這條物體竟然是一條嶺南水鄉所說的“龍舟”。他自己雖然在香港鄉下也多次看到過“龍舟競渡”,但此時在雨夜之中,因為修長的船形和暗黑無色,在水中更像是一條負水前行的蛟龍。
眼前這龍舟其實很小,嚴格來說不算是標準的龍舟,大約隻有五六米的長度,通體黝黑,也不知是什麽木材所製,最奇怪的是通常嶺南的龍舟頭都是雕成龍頭形狀,煞是威風,但是這條龍舟的“龍頭”居然是像個蛇頭一樣,十分的醜惡,難怪在黑暗中把“鬼仔譚”嚇個夠嗆。
龍舟之上有兩個人,一個坐在舟尾掌控,一個站在“龍頭”之後,威風凜凜地看著“打仔洪”。那人生得身形健壯,十分魁梧,堂堂一表之威,單手就將“打仔洪”和“鬼仔譚”扯了上來,大聲道:“洪執事,怎麽會弄得如此狼狽?”聽聲音十分豪邁,一派綠林本色。
“打仔洪”抹幹臉上的水滴,沒好氣地道:“鎮大人,我看你是特意這個時候才現身的吧?我弄成這個落湯雞也是拜你所賜!”
“鬼仔譚”聽“打仔洪”這樣一說,終於確定麵前此人就是“老襯庭”口中萬分尊敬的“鎮三欄,鎮大人”了,仔細打量了幾眼:這“鎮三欄”大約是四十餘歲的年紀,生得十分威武莊嚴,倒不像是嶺南人士樣貌,身上披著件油布雨衣。他聽“打仔洪”這樣一說,臉上狡黠地笑了一笑,轉頭看了看“鬼仔譚”,“打仔洪”就連忙向他引見。
“火麻仁”十分生氣,道:“丟那媽,一定是那條水長蟲,怎麽這麽厲害,居然可以把這麽大個人拖進水裏麵?”他剛剛說完,“鬼仔譚”就指著不遠處道:“快看那裏!”
“打仔洪”順著他手指看去,不遠處的水麵迅速泛起陣陣激流,大量的塘泥汙水浮起,分明就是有什麽東西在水下麵飛速地遊動。“打仔洪”大叫一聲:“追!”然後就朝著那方向飛奔而去,“鬼仔譚”和“火麻仁”不敢怠慢,緊隨其後也飛跑而去。
但是在大雨之下的泥塘水窪中奔跑本來就十分不易,而且這個時候的地麵看來被方才的崩塌所影響,出現了不少的坑洞,好幾次“火麻仁”一個沒留神就陷在裏麵。跑最前麵的“打仔洪”本領高強,依然跑得飛快,隨後的“鬼仔譚”心思靈敏,隻是留意“打仔洪”的落腳之處,也能跟得上。
可苦了“火麻仁”,在沙基的大路上不可一世,但是在這泮塘的地形上卻吃盡了苦頭,很快就落後了不少,漸漸就和“打仔洪”和鬼仔譚拉下了很大段的距離。但是出於同門義氣,現在龔千擔下落不明,“火麻仁”自然要咬牙撐下去,他又好麵子,不肯出聲讓“鬼仔譚”放慢腳步等他。
跑了大概有一段距離,“火麻仁”卻似乎聽到身後有些異樣,好奇之下轉身看去,不禁打了個冷戰。身後大概不到十米處的地方,也跟著個人,隻是頭低了下去,看不清樣子。
“火麻仁”十分奇怪,怎麽這個時候有個人跟在自己身後?再細看此人身上的服飾,原來還是個女子裝扮,但是看起來就十分眼熟。“火麻仁”越看越起疑心,猛然醒覺,這身裝扮就是陳塘南大寨的“阿姑”服飾,改裝過的旗袍,而且還飄來一陣大寨“阿姑”經常噴灑的香水。“火麻仁”稱雄於沙基當然知道,心裏麵卻打了個寒顫,知道這個“阿姑”必然有古怪。(.$>>>棉、花‘糖’小‘說’)迴頭看去,已經看不見“打仔洪”和“鬼仔譚”的身影,於是幹脆就停下腳步,麵對著這個“阿姑”。
“打仔洪”和“鬼仔譚”一直追著那在水中遊動的物事而去,一時間顧不得看什麽方向,隻是覺得在荔枝林中曲曲折折不知跑到了什麽地方。所行的地勢卻是越跑越低,水麵也越來越深,腳下的坑洞越來越多,更加難以跑動。前麵在水中不停飛速遊動的那東西看起來力大無窮,在水下麵不停地發出撞在堅硬物體上的聲音,看起來水下麵不盡是泥塘水窪,還有些堅硬磚石之類。
再追了一會兒,兩人已經變成了一半身子浸在水中遊動,“鬼仔譚”的水性更好已經追上了“打仔洪”。“打仔洪”心念一動,大聲道:“不好,這裏真的就是西關湧了!這東西是要引我們來這裏!”
“鬼仔譚”聽他這樣一說也有些明白過來,這條古西關湧的盡頭流段果然是被埋在泮塘的地下,多年來被青磚瓦石封存在地下,上麵一層就是泮塘荔枝灣的泥塘水窪,今晚被這場罕見的暴雨衝刷之下,加上鋪在上麵封存的青磚又被這“水長蟲”衝破,裏麵的西關湧水倒灌上來成了一片沼澤水塘。這個時候水麵上也漂浮起一塊塊長方規整的青磚石塊,一看就是人工特意修砌而成。打仔洪”叫聲不好,道:“古西關湧最後是流出珠江的,當年巨龍舟也是從這裏出江。難道那‘長蟲’要把千擔仔拖出珠江?”
上百年前的上下西關湧在泮塘荔枝灣匯合之後,經由“荔灣湧”而流出珠江,所以今天的荔灣還有“湧邊一馬路”為證。這一帶就是有名的“一灣清水綠、兩岸荔枝紅”的勝景所在。下西關湧還有一支流經由今日的蓬萊路而流向黃沙、沙基湧一帶,環繞沙麵流出白鵝潭。而“荔灣湧”就是今日的荔枝灣路所在,不過在共和建國的50年代因為已成臭湧,而在其上鋪蓋,成了時至今日之馬路。
但是上古的西關湧其實原來還有一條秘密幹流,直達到泮塘的深處。當日的泮塘荔枝灣河道交錯、水網密集,這條幹流在到達大概今天的西郊泳場處出江,而江的對麵就是海角紅樓。舊日的水上疍家船戶經常在這條河道上販賣艇仔粥,成為省城一大勝景,文人墨客流連之處。隻是時局動蕩之下,早已經成為荒涼之地。
當下“打仔洪”所擔心的正是那條所謂的“水長蟲”將龔千擔拖入水中,很有可能就會順著這條古湧道而遊出珠江,隻要一拖處江麵,到時候水性不佳的龔千擔就小命凍過水了。
舊日之時每逢一到暴雨傾盆,西關一帶的居民可就是苦不堪言,泮塘地勢本就是低窪水塘,珠江的水麵漲水之時往往比泮塘、荔灣一帶的地勢高出許多。當年荔灣一帶河湧縱橫、蛛網相聯,一旦暴雨成災江水就會沿著河湧倒灌,水匯乘勢。偏偏過了龍津路以東的地形又變得偏高,再加上以前的古老街道地下排水係統不力,因此倒灌的江水不能漫過高處,就會將下西關地帶變成澤國,包括泮塘、荔灣、黃沙一大處的街道就會“水淹七軍”。也因此西關的古老童謠裏麵就有了“落大雨、水浸街”這首膾灸人口的歌謠,當年的兒童幾乎人人會唱,也是真實反映下西關一帶的地勢。
今晚這場百年罕見的暴雨更使西麵和南麵的珠江水洶湧如潮地倒灌入荔灣的眾多河湧之中,“打仔洪”和“鬼仔譚”窮追之下不自覺地發現兩人已經是陷入了汪洋之中,不要說去救龔千擔了,能不能自保都成了個問題。
“打仔洪”危急之下還沒有忘記“火麻仁”,大聲問“鬼仔譚”道:“火麻仁他去了哪裏了?”“鬼仔譚”一麵在水中掙紮,一麵道:“方才他還跟在我們後麵的,一轉眼就不見了!”“打仔洪”還未來得及迴答,就被水流卷入了水底,他一麵拚命掙紮向上,一麵卻不經意看見水底下居然現出了一條筆直的青石板街道,古樸齊整。這條街道看樣子斷非當時的路麵,應該是被大水衝開了表麵覆蓋重重的塘泥而現出了原貌
待他浮出水麵,“鬼仔譚”就道:“帶妹哥,你看到了水下的路麵了嗎?怎麽從來也沒在西關見過?”“打仔洪”點點頭,道:“不錯,那應該是當年的泮塘南漢宮苑遺留下來古街麵!”“鬼仔譚”道:“帶妹哥,那條水長蟲是不是就是‘烏龍太歲?’不然它怎麽會知道這條西關湧道,還會看見南漢宮苑之物?”
“打仔洪”道:“九成九也是它了,自古相傳它一直留在了西關荔灣之地,隱身在秘密河湧中來往縱橫。鎮三欄和黃威水兩個今晚就是衝著它來的?”
真是白天不要說人,他話音剛落,就聽見暴雨中後麵有人的聲音隱隱約約傳來道:“打仔洪不要怕,我來救你!”“打仔洪”和“鬼仔譚”在水中向後看去,就看見傾盆大雨中一條黑黝黝像蛇一樣的怪物向他們衝來。
“鬼仔譚”對水蛇本來就有點怕,剛才又被那條“水長蟲”嚇了一大跳,現在看見這般情形真是臉色發白,差點就叫了出來。“打仔洪”大聲道:“不要怕,是‘鎮三欄’來了!”
“鎮三欄?”“鬼仔譚”十分吃驚,一直隻是聽聞這位“三欄”的頂尖人物的大名,但想不到居然是這個樣子出現在自己麵前。等到那條蛇一樣的東西靠到近前時候,他更加驚訝得張大了口,原來來到兩人麵前的這條物體竟然是一條嶺南水鄉所說的“龍舟”。他自己雖然在香港鄉下也多次看到過“龍舟競渡”,但此時在雨夜之中,因為修長的船形和暗黑無色,在水中更像是一條負水前行的蛟龍。
眼前這龍舟其實很小,嚴格來說不算是標準的龍舟,大約隻有五六米的長度,通體黝黑,也不知是什麽木材所製,最奇怪的是通常嶺南的龍舟頭都是雕成龍頭形狀,煞是威風,但是這條龍舟的“龍頭”居然是像個蛇頭一樣,十分的醜惡,難怪在黑暗中把“鬼仔譚”嚇個夠嗆。
龍舟之上有兩個人,一個坐在舟尾掌控,一個站在“龍頭”之後,威風凜凜地看著“打仔洪”。那人生得身形健壯,十分魁梧,堂堂一表之威,單手就將“打仔洪”和“鬼仔譚”扯了上來,大聲道:“洪執事,怎麽會弄得如此狼狽?”聽聲音十分豪邁,一派綠林本色。
“打仔洪”抹幹臉上的水滴,沒好氣地道:“鎮大人,我看你是特意這個時候才現身的吧?我弄成這個落湯雞也是拜你所賜!”
“鬼仔譚”聽“打仔洪”這樣一說,終於確定麵前此人就是“老襯庭”口中萬分尊敬的“鎮三欄,鎮大人”了,仔細打量了幾眼:這“鎮三欄”大約是四十餘歲的年紀,生得十分威武莊嚴,倒不像是嶺南人士樣貌,身上披著件油布雨衣。他聽“打仔洪”這樣一說,臉上狡黠地笑了一笑,轉頭看了看“鬼仔譚”,“打仔洪”就連忙向他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