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前麵水中早就已經沒有了那“水長蟲”的蹤影,也不知它拖著龔千擔去了哪裏,龔千擔的生死未明,“打仔洪”和“鬼仔譚”都十分擔心。(.無彈窗廣告)“鎮三欄”卻叫他們不用太過憂慮,因為黃天來是行船高手,對泮塘荔灣一帶的水勢和地形又十分熟悉,因此絕對會找到那條“水長蟲”。


    “打仔洪”向來縱橫江湖無敵,但是今晚率領“火麻仁”三人來到泮塘,結果一個失去蹤影,另外一個也不知下落,平生從未落過如此下風,真正是憋了一肚子氣,忍不住發作起來,質問“鎮三欄”,為何非要找到‘烏龍太歲’的下落,而且還騙他們喝下三欄酒來引它現身?


    “鎮三欄”看見“打仔洪”如此身份的洪門大老也變得氣急敗壞,甚是過意不去,隻好道:“洪執事不要動氣,今晚我們三欄‘九大簋’弄到如此大陣仗其實是為了保護埋在那巨旗標龍舟的東西,萬不能落在那英國佬的手中。”


    “打仔洪”聽完十分吃驚,道:“那東西究竟是什麽重要物事,連‘細眼皇帝’都不想讓我知道?”


    鎮三欄道:“這個馬文仙的確非比尋常,因為他就是當年那位駐在沙麵的英國參議史提反費賓派來的。”


    “鎮三欄”與“盲昌”交情很深,“盲昌”也是“三欄”公會中人。“三欄”公會其實是擔負著保護泮塘龍津之地的職責。而“鎮三欄”一直保存著一份“三欄”洪門留傳下來的古籍,叫做“曆代荔灣河道變化細則圖”。這份細則圖上明確地標示了那條巨旗標龍舟的埋沒地點,是泮塘先民的不傳之秘,圖上還記載了有“烏龍太歲”一物,稱為巨龍舟的守護。“盲昌”身上的洪門“召神令”就能夠驅禦此物為之己用。


    宣統元年,二路元帥“盲昌”欲趁增祺赴任省城,總督大位交接之際,發動百名洪門門生攻打東校場,其後事敗。當時沙麵英租界的一位參議名叫史提反費賓曾主動提出協助“盲昌”起事,而其中之一的條件就是希望“盲昌”能故借出那份河道變化細則圖。


    這位費賓參議其實是德國裔,表麵上是在英國租界辦事,暗地裏的身份卻是德意誌帝國的秘密“條頓騎士團”成員,他一直致力苦苦尋找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期從君士坦丁堡出發的東羅馬教廷使團下落。(.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


    這個使團隨後成功進入紅海,然後混上了大食國的商船通過印度洋,一直來到了南中國海,最後消失在入海口。而費賓通過調查之後,認為這條商船到達了當時海運發達的中國沿海後,進入了海上絲綢之路的一站---省城,最後沉沒於在珠江河道之內。


    而他又不知道通過什麽方式,竟然獲知的這份河道變化細則圖上,就有這條沉船的確切地點,就在泮塘龍津之內。但是“盲昌”當下就拒絕了費賓的要求,費賓隻好悻悻罷手。


    隨後時局動蕩,翻天覆地,其昌先生被迫逃亡南洋,費賓忍隱多年早就想卷土重來,這個中國通馬文仙就是他的繼任,同樣對省城的人情物事特別是對泮塘荔灣十分熟悉,所以在到達香港時已經開始打聽並得知“盲昌”逃亡至了南洋馬拉。而且他似乎已經對沉船的地點很有把握,直接就來泮塘要求租地。“鎮三欄”知道事情非同小可,因此召集“九大簋”一起應付對手。


    鎮三欄道:“‘我們‘三欄’世鎮荔灣,祖輩都是泮塘先民,而且泮塘又是巨旗標龍舟沉埋之地,龍津所在,所以我們身負保護之責,豈能夠讓這個馬文仙得逞?那條沉船上必定有極其重要之物,而且和我們泮塘關聯很大,所以其昌先生臨去南洋之前曾說,那費賓的番鬼佬必定不會死心,定會重來,千叮萬囑要我務必要保住泮塘之源,千萬不能讓那英國人進入。‘盲昌’哥就是知道此事很有兇險,才不想讓你和‘火麻仁’牽涉進來。”


    “如果要阻止英國佬進入泮塘,就必須要在他之前找到古西關湧的下落,可惜的是我隻有細則圖,而沒有召神令,對付不了那‘烏龍太歲’。”


    “鬼仔譚”聽到這裏,忍不住道:“鎮大人,聽你的意思難道你也不知道那巨旗標龍舟的下落?”


    “鎮三欄”皺一皺眉頭,道:“細則圖上標明巨龍舟埋沒之地就在上下西關湧交匯於泮塘龍津之盡,但我也從來未曾找到過。”


    正在行舟的黃天來插口道:“古西關湧通達整個西關,隻有‘烏龍太歲’才知道,它就是憑著西關湧從珠江到西關中來去縱橫。有它一日在,又怎麽讓我們找到?我們又沒有召神令,除非能引它現身。”


    “打仔洪”道:“聽鎮大人的意思,莫非那英國佬馬文仙已經找到了沉船之地,我們是要去把他趕走?”“鎮三欄”臉色尷尬,沒有言語,似乎已經默認。“打仔洪”和“鬼仔譚”都十分震驚,想不到馬文仙如此厲害,一個外國人還能先於“鎮三欄”這個三欄元老找到泮塘西關湧。


    “鬼仔譚”道:“就算那英國佬馬文仙找到了西關湧又怎樣?既然烏龍太歲能夠阻擋你們,英國佬也好不了哪裏去。”


    “鎮三欄”歎了口氣,道:“這才是我真正擔心的地方。這次這個番鬼佬可是有備而來,他必定是與那慶隆勾結在一起,而且帶來的手下中有些古怪,十分棘手。所以我才派了‘朱仔炮’前去應付,似乎連他也抵擋不住。還有威水兄先前下水探路,但是也失去了消息,唉,總之是棘手呀。”


    “打仔洪”也是臉色凝重,他知道“鎮三欄”所說的“威水兄”就是三欄中與之齊名的黃威水,司職聯興順的“掌旗爺”。此人本領高強,世鎮塘魚欄。相傳他有塘魚欄祖傳的秘術,於水下如遊魚一般,現在卻下水探路而失去了蹤影。


    至於那“朱仔炮”在“九大簋”中精通陰陽法科,傳聞他以精製朱砂來做成手雷發炮出名,但“打仔洪”也隻是聽聞,從未親眼所見。除非是馬文仙真的與慶隆勾結,出動了“虎煞”,否則怎麽鎮三欄會說連“朱仔炮”都抵擋不住?


    “鎮三欄”道:“帶妹兄,若非今晚情況如此危急,我也是迫不得已才逼你相助。若然泮塘龍津地失守,我鎮三欄愧對三欄曆代祖師呀。”說完這位叱吒西關的洪門大老臉色一陣頹唐,看來真是十分沮喪。


    “打仔洪”道:“鎮大人放心,今晚我洪帶妹就算是拚了性命,也要守護住泮塘龍津之地。”


    “鎮三欄”十分感激,正想出言答謝。就聽到黃天來低聲叫道:“前麵也有條龍舟!”


    眾人一聽連忙向前看去,果然見到一條和黃天來這條極為相像的龍舟在大概十幾米前行駛。“鎮三欄”十分奇怪,問黃天來道:“兩腳黃鱔,你這條蛟龍舟是祖上獨傳的手藝,怎麽又出來一條?”


    黃天來的臉色發白,看著那龍舟好一會,口齒都開始不清楚起來,隻是道:“不對,不對呀。這泮塘荔枝灣內除了我,懂得做這龍舟的人就沒有了,怎麽還有一條?”


    “鎮三欄”道:“對呀,所以我才問你呀。”黃天來突然道:“莫非前麵這條不是龍舟?是真正的泮塘蛟龍?又或者是當年泮塘的先民祖宗來‘起龍頭’?”


    “打仔洪”和“鬼仔譚”觀察了那條龍舟好一會兒,“打仔洪”道:“不要亂說,那龍舟上有人,我們劃上去看看?”


    黃天來壯著膽子將龍舟向前劃近了一點,空中的雨勢已經稍微小了一點,所以眾人可以勉強就著雨點看過去。很快眾人的臉色都有些不自然,連“鎮三欄”和“打仔洪”二人都有些吃驚。


    前麵那條龍舟與其說是龍舟,更像是條珠江上的花艇。因為上麵船尾就掛著一盞花艇常見的花燈,船上還坐著兩位女子和一位樂師,那兩個女子打扮都是江上紫洞艇的阿姑模樣,此時也跟那些花艇阿姑在在珠江上一樣,正在唱著大戲。


    要說是在省城夜晚的江麵上看到這等情景那是再正常不過,因為每晚上燈時分過後,珠江上的花艇來往如鯽,等待尋花客的光顧。但在這個大雨滂沱的情景下,卻令人有些時分不自在。


    “鎮三欄”幾個當然不敢怠慢,黃天來撐著龍舟也不敢太過靠近,但是前麵龍舟上那兩個花艇阿姑的大戲歌聲卻是一陣陣傳了過來,聽得眾人都打了個冷戰。“鬼仔譚”低聲對“打仔洪”道:“帶妹哥,這首大戲曲詞是,是‘客途秋恨’呀!”


    “打仔洪”仔細一聽,果然不錯,正是那哀怨纏綿的南音名曲“客途秋恨”,本就已經是悲涼淒切,在如此雨夜怪異的情形下更加令人聽得是直起雞皮。“打仔洪”罵了一句,道:“丟那媽,真是贈興應景呀,唱首這樣的曲?”


    “鬼仔譚”也不知是被雨淋得打冷戰,還是聽得這歌聲害怕,顫聲道:“帶妹哥,那晚我在陳塘大寨也聽過影月花提過,說她的情郎就是繆郎,就是客途秋恨裏麵的繆郎。”


    “鎮三欄”指著那龍舟前的水麵道:“快看那裏!”眾人應聲看去,隻見那花艇龍舟前不遠的水麵上,居然又出現了陣陣水波,似乎是水下有件龐然大物正飛速遊來,看動靜就像是拖走龔千擔的那“水長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洪門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中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中泊並收藏混在洪門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