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離城啟程
[紅樓]有仇不報枉為人子 作者:歸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黛玉見阿翡這般作態,又好氣又好笑,雪雁忙端了盤水晶果子,哄了阿翡出去玩。
黛玉收拾阿翡的字帖,晴雯端上水來,楚元昭不必人服侍,洗漱一番,淨了手,忽聞到一陣極其濃鬱的香氣,笑道:“妹妹素來不喜濃香,怎麽換了這香使?”
黛玉將窗戶微微打開了些:“前些日子合香,阿翡喜歡這個,她在時,略點兩支。”
晴雯忙將香換了,又將外間帷幕挑開,隻餘薄紗,隨風飄蕩。
黛玉微微一笑,揶揄道:“偏你挑理,頭一遭來書房,盡不如你的意。”
楚元昭拱了拱手,含笑道:“我自個是無礙的,用不用也無妨,隻你打小不喜蘭桂之香,我怕你聞不慣,再者,兄弟姊妹間,何必多禮,你既不喜歡,何必勉強自個。”
晴雯的心中納悶至極,再見眾人麵色如常,忙壓下心中諸多不解,她想姑娘素來行事有度,馮嬤嬤規矩森嚴,怎麽這位小公子和姑娘這般熟撚,打小相熟,她卻是頭一遭才見呢?莫不是姑娘還拿她當外人?
黛玉微怔,眸中晶瑩微閃,慢慢垂下頭,心中唯餘苦澀梗在喉間,她深知,妙遠哥哥待她至誠,視她比同胞兄妹還要親近些,她的心中亦是如此。
可是,哥哥自己呢?躲在荒山野寺,百般籌謀,尚且不得安生。
妙遠哥哥一日大似一日,於尋常人不過小兒長大,可於龍子鳳孫,天家子弟呢?
對於妙遠小哥哥的身份,母親並未刻意隱瞞她,黛玉的淚慢慢落了下來,一顆顆打在楚元昭心坎上。
楚元昭的心中忽然有了一絲很奇怪的滋味,他走上前,像小時候那樣,牽住了黛玉的手,小小的手攏在手中,恍若無骨。
黛玉默默垂淚,兩人相攜而立,空對無言。
須臾,黛玉拭去淚,強笑道:“是我失禮了,哥哥最不喜我作小兒女之態,我又矯情起來。”
“不想笑就不要笑了!”
楚元昭不像從前那般喜笑形於色,破天荒的沉下臉。
見黛玉眼圈紅透,楚元昭鄭重的說:“你放心,我一定會迴來見你。”
黛玉鼻間一酸,別過頭,哽咽道:“哥哥,我信你,你從未對我失諾過。”
楚元昭捏了捏黛玉的手心,恐黛玉傷心過度,岔開話題,逗她道:“是哪一個小胖姑娘寫了三篇食言而肥給我?”
黛玉鬧了個大紅臉,抽開手,氣唿唿的說:“你還說,再說我就真的惱了。”
一麵說著,一麵跺了跺腳,顯見是惱羞成怒了。
楚元昭十分沒有眼力勁,懷念的自語道:“肉嘟嘟的小胖砸最可愛了。”
黛玉的臉色白了紅,紅了青,欺人太甚,忍不下去了,這幾年學的姑娘儀態忘了一幹二淨,丟了帕子,用力推了楚元昭一個趔趄。
生氣的小姑娘雙手叉腰,兇狠的吼道:“你再說一個胖字試試!”
屋內眾丫鬟驚呆了………………………。
屋外的馮嬤嬤仿佛被雷劈了一般,心如死灰,太太,夫人哎,老奴對不住你們,對不住你們呐。
楚元昭大笑,拍著手讚道:“妹妹果然不曾落下武課,力氣更大了。”
力氣?大,更大?這是誇讚大家閨秀新興的詞嗎?
丫鬟們頭頂一群烏鴉飛過,默默地低下頭,斂聲屏氣,恨不得自個越小越好,最好能藏在角落,馮嬤嬤找不到的地方。
黛玉一口小貝牙,咬得咯吱咯吱作響,不行,她要注意閨秀儀態,不能動手,君子動口不動手,嬤嬤就在外頭,她敢動手,嬤嬤一定會罰她閉門思過,不許看書的閉門思過。
黛玉緩慢僵硬的移開目光,清心咒開篇是什麽來?
楚元昭忍笑撿起帕子,繡得小白嬉戲,神不知鬼不覺的換了塊帕子送到黛玉手中,反正自個的帕子也是黛玉繡的。
楚元昭望了望外頭,厚顏無恥的說:“不耽誤妹妹看書了,過會子我來找妹妹用膳。”
黛玉:誰要你陪著用膳?
-------------------
楚元昭施施然出了小院,中途還去林母賈敏院外挨個問了安,又到閉門思過的林郗小朋友處,幸災樂禍了一番,才迴了自個暫居之處。
拂柳在整理行囊,三人的行李並不多,大部分是吹毛求疵,喜好風雅的大師兄所用之物,譬如衣衫被褥,筆墨紙硯,茶具器皿等等瑣碎之物。
在楚元昭看來,全是華而不實的東西,更可惡的是,大師兄出門還要帶著他的琴。
下山時,拂柳擔著兩個大竹筐,背著行篋,兩柄奇重無比的劍和琴隻能由楚元昭來背了。
見楚元昭迴來,拂柳頭也不抬的說:“迴去收拾行李,今晚連夜啟程。”
楚元昭愣了下,他的東西很少,不過幾套換洗的衣衫,隻是,難道就差這幾個時辰?
無意再問,橫豎大師兄乾坤獨斷,問也問不出來,楚元昭匆匆迴屋收拾了行李,急步過黛玉的院子來,快到時,楚元昭又放緩了腳步。
楚元昭打量黛玉的居所,林府整體以清雅為主,黛玉的院落也不例外,數楹修舍,皆以山石花木掩映,踏上曲折遊廊,便是黛玉的書房,上下兩層,後院應是個小菜園,圍著籬笆樁舍,楚元昭失笑,沒想到小姑娘還有這般興致。
紫藤架下掛著秋千,下頭鋪著厚厚的毯子,楚元昭坐上去,來時,心緒尚有兩分起伏,這會子完全靜了下來,終有一別,何必作感傷之態。
“飯食還未得,你來得也太早了些。”楚元昭扭頭,小姑娘俏生生佇在廊簷下。
楚元昭笑道:“早來會,想和妹妹說說話。”
黛玉似笑非笑:“誰要和你說話。”話是這樣說,人卻慢吞吞走過來。
楚元昭唇邊淡淡的笑意,就那麽專注的望著黛玉。
黛玉被他看得不自在,瞪了他一眼,板著臉說:“別以為把先前的事混過去了,我告訴你,不許再說我胖,再說我胖,我就惱了。”
楚元昭溫聲道:“妹妹,知道我為什麽總是提那個肉嘟嘟的小姑娘嗎?不是逗你,因為,那時的妹妹全心全意想著我,時刻記著我,和妹妹在一起,無憂無慮,那是我自出生以來,過得最快樂的時光,我很慶幸,遇到了妹妹。”
黛玉小臉通紅,隻覺得臉上作燒。
楚元昭抬手想摸黛玉的頭,卻因晶釵未能如願,手落到小姑娘的肩膀上,自顧自的說;“現在,我們都大了,彼此間請誼未變,卻有了許多凡塵俗事,我亦然,妹妹亦然,小時候,總想長大,長大些,又總是遺憾,大抵人的成長,就是這樣矛盾。”
黛玉掩著帕子,吃吃笑了起來,歪著頭,軟語嬌謔:“哥哥,果然是長大了,還未加冠呢,老氣橫秋的夫子態,學了八九不離十。”
小丫頭容貌尚未長開,卻已窺見稀世俊美的端倪,鬢發微散,慢慢的垂下來,已有了五六分少女的柔美,此刻,明眸皓齒,愈發襯得顧盼靈動。
楚元昭心間一動,附耳過去說了句悄悄話,說完就跑,黛玉追著就要打他,兩人玩笑了一會子,馮嬤嬤再看不下去,請兩人到屋裏用膳。
林家是書香門第,信奉的是聖人之言,楚元昭在宮內長大,皇宮的規矩自然比尋常府邸更嚴苛些。
兩人安安靜靜的用了膳,馮嬤嬤總算放下那顆懸著的心。
午間,楚元昭又和黛玉說笑了一會,馮嬤嬤在旁虎視眈眈的盯著,寸步不離,時不時抬頭瞧一瞧牆上的自鳴鍾,又送了兩次熱茶,隻差把端茶送客四個字寫在臉上。
偏黛玉精神頭足的很,聽楚元昭講山裏的趣事,聽得聚精會神,稍有停頓,就催促他快講。
楚元昭少不得又費了一番口水,另撿了些小白野猴的趣事,一一講給黛玉聽,逗得黛玉笑得前仰後合又挨了馮嬤嬤幾個冷眼。
直到申時,見小姑娘乏了,楚元昭出了院門,林母的嬤嬤早打發了人,在門外候著。
是林母的嬤嬤,楚元昭見的卻不是林母,而是賈敏,楚元昭合手為禮:“見過林夫人。”
賈敏神情極為平淡,楚元昭同樣麵無表情,兩人之間的交集,因韓皇後而起,而韓皇後已經離世近十年了。
賈敏身子愈發重了,靠在軟榻上,指了指一旁容貌俊秀的青年公子,輕聲道:“小師父,這是我娘家侄兒賈瑚,我娘家大嫂是孝宣皇後的妹妹。”
楚元昭麵露詫意,難怪這位賈大公子和他的六皇叔容貌相仿。
賈敏未再多言,楚元昭也未問,隻是深深行了一禮,和賈瑚迴了小院。
迴到小院,拂柳便催著起程,連楚元昭帶迴一個人來,都不管不問的。
等楚元昭一行人等快馬加鞭出了姑蘇城,狂風暴雨接踵而至,大雨下了整整三日。
楚元昭不知道的是,在他走後第三天,小寒山寺被雷劈了,天火自無明起,焚燒了足足五日,過後,寺內隻餘殘垣斷壁,漆黑焦炭,姑蘇江東多封奏折如飛訊般傳至京都。
黛玉收拾阿翡的字帖,晴雯端上水來,楚元昭不必人服侍,洗漱一番,淨了手,忽聞到一陣極其濃鬱的香氣,笑道:“妹妹素來不喜濃香,怎麽換了這香使?”
黛玉將窗戶微微打開了些:“前些日子合香,阿翡喜歡這個,她在時,略點兩支。”
晴雯忙將香換了,又將外間帷幕挑開,隻餘薄紗,隨風飄蕩。
黛玉微微一笑,揶揄道:“偏你挑理,頭一遭來書房,盡不如你的意。”
楚元昭拱了拱手,含笑道:“我自個是無礙的,用不用也無妨,隻你打小不喜蘭桂之香,我怕你聞不慣,再者,兄弟姊妹間,何必多禮,你既不喜歡,何必勉強自個。”
晴雯的心中納悶至極,再見眾人麵色如常,忙壓下心中諸多不解,她想姑娘素來行事有度,馮嬤嬤規矩森嚴,怎麽這位小公子和姑娘這般熟撚,打小相熟,她卻是頭一遭才見呢?莫不是姑娘還拿她當外人?
黛玉微怔,眸中晶瑩微閃,慢慢垂下頭,心中唯餘苦澀梗在喉間,她深知,妙遠哥哥待她至誠,視她比同胞兄妹還要親近些,她的心中亦是如此。
可是,哥哥自己呢?躲在荒山野寺,百般籌謀,尚且不得安生。
妙遠哥哥一日大似一日,於尋常人不過小兒長大,可於龍子鳳孫,天家子弟呢?
對於妙遠小哥哥的身份,母親並未刻意隱瞞她,黛玉的淚慢慢落了下來,一顆顆打在楚元昭心坎上。
楚元昭的心中忽然有了一絲很奇怪的滋味,他走上前,像小時候那樣,牽住了黛玉的手,小小的手攏在手中,恍若無骨。
黛玉默默垂淚,兩人相攜而立,空對無言。
須臾,黛玉拭去淚,強笑道:“是我失禮了,哥哥最不喜我作小兒女之態,我又矯情起來。”
“不想笑就不要笑了!”
楚元昭不像從前那般喜笑形於色,破天荒的沉下臉。
見黛玉眼圈紅透,楚元昭鄭重的說:“你放心,我一定會迴來見你。”
黛玉鼻間一酸,別過頭,哽咽道:“哥哥,我信你,你從未對我失諾過。”
楚元昭捏了捏黛玉的手心,恐黛玉傷心過度,岔開話題,逗她道:“是哪一個小胖姑娘寫了三篇食言而肥給我?”
黛玉鬧了個大紅臉,抽開手,氣唿唿的說:“你還說,再說我就真的惱了。”
一麵說著,一麵跺了跺腳,顯見是惱羞成怒了。
楚元昭十分沒有眼力勁,懷念的自語道:“肉嘟嘟的小胖砸最可愛了。”
黛玉的臉色白了紅,紅了青,欺人太甚,忍不下去了,這幾年學的姑娘儀態忘了一幹二淨,丟了帕子,用力推了楚元昭一個趔趄。
生氣的小姑娘雙手叉腰,兇狠的吼道:“你再說一個胖字試試!”
屋內眾丫鬟驚呆了………………………。
屋外的馮嬤嬤仿佛被雷劈了一般,心如死灰,太太,夫人哎,老奴對不住你們,對不住你們呐。
楚元昭大笑,拍著手讚道:“妹妹果然不曾落下武課,力氣更大了。”
力氣?大,更大?這是誇讚大家閨秀新興的詞嗎?
丫鬟們頭頂一群烏鴉飛過,默默地低下頭,斂聲屏氣,恨不得自個越小越好,最好能藏在角落,馮嬤嬤找不到的地方。
黛玉一口小貝牙,咬得咯吱咯吱作響,不行,她要注意閨秀儀態,不能動手,君子動口不動手,嬤嬤就在外頭,她敢動手,嬤嬤一定會罰她閉門思過,不許看書的閉門思過。
黛玉緩慢僵硬的移開目光,清心咒開篇是什麽來?
楚元昭忍笑撿起帕子,繡得小白嬉戲,神不知鬼不覺的換了塊帕子送到黛玉手中,反正自個的帕子也是黛玉繡的。
楚元昭望了望外頭,厚顏無恥的說:“不耽誤妹妹看書了,過會子我來找妹妹用膳。”
黛玉:誰要你陪著用膳?
-------------------
楚元昭施施然出了小院,中途還去林母賈敏院外挨個問了安,又到閉門思過的林郗小朋友處,幸災樂禍了一番,才迴了自個暫居之處。
拂柳在整理行囊,三人的行李並不多,大部分是吹毛求疵,喜好風雅的大師兄所用之物,譬如衣衫被褥,筆墨紙硯,茶具器皿等等瑣碎之物。
在楚元昭看來,全是華而不實的東西,更可惡的是,大師兄出門還要帶著他的琴。
下山時,拂柳擔著兩個大竹筐,背著行篋,兩柄奇重無比的劍和琴隻能由楚元昭來背了。
見楚元昭迴來,拂柳頭也不抬的說:“迴去收拾行李,今晚連夜啟程。”
楚元昭愣了下,他的東西很少,不過幾套換洗的衣衫,隻是,難道就差這幾個時辰?
無意再問,橫豎大師兄乾坤獨斷,問也問不出來,楚元昭匆匆迴屋收拾了行李,急步過黛玉的院子來,快到時,楚元昭又放緩了腳步。
楚元昭打量黛玉的居所,林府整體以清雅為主,黛玉的院落也不例外,數楹修舍,皆以山石花木掩映,踏上曲折遊廊,便是黛玉的書房,上下兩層,後院應是個小菜園,圍著籬笆樁舍,楚元昭失笑,沒想到小姑娘還有這般興致。
紫藤架下掛著秋千,下頭鋪著厚厚的毯子,楚元昭坐上去,來時,心緒尚有兩分起伏,這會子完全靜了下來,終有一別,何必作感傷之態。
“飯食還未得,你來得也太早了些。”楚元昭扭頭,小姑娘俏生生佇在廊簷下。
楚元昭笑道:“早來會,想和妹妹說說話。”
黛玉似笑非笑:“誰要和你說話。”話是這樣說,人卻慢吞吞走過來。
楚元昭唇邊淡淡的笑意,就那麽專注的望著黛玉。
黛玉被他看得不自在,瞪了他一眼,板著臉說:“別以為把先前的事混過去了,我告訴你,不許再說我胖,再說我胖,我就惱了。”
楚元昭溫聲道:“妹妹,知道我為什麽總是提那個肉嘟嘟的小姑娘嗎?不是逗你,因為,那時的妹妹全心全意想著我,時刻記著我,和妹妹在一起,無憂無慮,那是我自出生以來,過得最快樂的時光,我很慶幸,遇到了妹妹。”
黛玉小臉通紅,隻覺得臉上作燒。
楚元昭抬手想摸黛玉的頭,卻因晶釵未能如願,手落到小姑娘的肩膀上,自顧自的說;“現在,我們都大了,彼此間請誼未變,卻有了許多凡塵俗事,我亦然,妹妹亦然,小時候,總想長大,長大些,又總是遺憾,大抵人的成長,就是這樣矛盾。”
黛玉掩著帕子,吃吃笑了起來,歪著頭,軟語嬌謔:“哥哥,果然是長大了,還未加冠呢,老氣橫秋的夫子態,學了八九不離十。”
小丫頭容貌尚未長開,卻已窺見稀世俊美的端倪,鬢發微散,慢慢的垂下來,已有了五六分少女的柔美,此刻,明眸皓齒,愈發襯得顧盼靈動。
楚元昭心間一動,附耳過去說了句悄悄話,說完就跑,黛玉追著就要打他,兩人玩笑了一會子,馮嬤嬤再看不下去,請兩人到屋裏用膳。
林家是書香門第,信奉的是聖人之言,楚元昭在宮內長大,皇宮的規矩自然比尋常府邸更嚴苛些。
兩人安安靜靜的用了膳,馮嬤嬤總算放下那顆懸著的心。
午間,楚元昭又和黛玉說笑了一會,馮嬤嬤在旁虎視眈眈的盯著,寸步不離,時不時抬頭瞧一瞧牆上的自鳴鍾,又送了兩次熱茶,隻差把端茶送客四個字寫在臉上。
偏黛玉精神頭足的很,聽楚元昭講山裏的趣事,聽得聚精會神,稍有停頓,就催促他快講。
楚元昭少不得又費了一番口水,另撿了些小白野猴的趣事,一一講給黛玉聽,逗得黛玉笑得前仰後合又挨了馮嬤嬤幾個冷眼。
直到申時,見小姑娘乏了,楚元昭出了院門,林母的嬤嬤早打發了人,在門外候著。
是林母的嬤嬤,楚元昭見的卻不是林母,而是賈敏,楚元昭合手為禮:“見過林夫人。”
賈敏神情極為平淡,楚元昭同樣麵無表情,兩人之間的交集,因韓皇後而起,而韓皇後已經離世近十年了。
賈敏身子愈發重了,靠在軟榻上,指了指一旁容貌俊秀的青年公子,輕聲道:“小師父,這是我娘家侄兒賈瑚,我娘家大嫂是孝宣皇後的妹妹。”
楚元昭麵露詫意,難怪這位賈大公子和他的六皇叔容貌相仿。
賈敏未再多言,楚元昭也未問,隻是深深行了一禮,和賈瑚迴了小院。
迴到小院,拂柳便催著起程,連楚元昭帶迴一個人來,都不管不問的。
等楚元昭一行人等快馬加鞭出了姑蘇城,狂風暴雨接踵而至,大雨下了整整三日。
楚元昭不知道的是,在他走後第三天,小寒山寺被雷劈了,天火自無明起,焚燒了足足五日,過後,寺內隻餘殘垣斷壁,漆黑焦炭,姑蘇江東多封奏折如飛訊般傳至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