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明媚昭陽
[紅樓]有仇不報枉為人子 作者:歸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覺遠大師圓寂後,姑蘇連綿秋雨半月餘,小寒山寺內外無一不透露著淒涼,如小白這等沒心沒肺的走獸,也變得鬱鬱寡歡,連日不吃不喝。
楚元昭的嫡親舅父性空自那日後再不見蹤跡,即便是覺遠大師圓寂天下盡知,性空也不曾迴寺。
在這個時候,楚元昭第一次見到了他的大師兄性慧,一張傾國傾城的俊臉,僧侶之衣也絲毫不減其風采,通身素衣白襪,一塵不染,楚元昭忽然想起前些時日看過的話本,稱讚魏晉名士王濬衝的話,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
楚元昭想,王戎的風采他見不到,但他的大師兄,一定是勝過王才子的,因為世間書籍他閱覽十之一二,卻找不到恰當的詩詞,來形容大師兄的風采。
性慧含笑走至前來,楚元昭垂首行禮,性慧雙手扶起楚元昭,溫聲道:“小師弟,不必多禮。”
楚元昭抬頭,映入含笑的眼簾,這是一雙溫柔的清眸,楚元昭忽然感到自慚形穢,這是一種很奇怪的念頭,楚元昭的出身之高貴,為世間之最,他年齡雖小,卻眉目晴朗,與生俱來的貴氣,更讓他舉手投足之間,自成風流,即便遇到任何人,楚元昭都不應該感到卑微,但這一刻,他感受到了。
後來,楚元昭才明白,那是信念或者說至仁至善的氣場。
小寒山寺屬即禪宗南宗臨濟宗,禪宗不是漢傳佛教,又不離漢傳佛教,是中國化後的佛教—即禪宗,尊六祖壇經,五燈會元為佛經,主張即心是佛,見性成佛。
禪宗的祖庭乃洛陽少林寺,臨濟寺為臨濟宗祖庭,覺遠大師佛法精湛,坐化後留下三顆舍利子,以少林寺為首七宗皆派僧侶來寒山寺參列法會,其意昭昭,人盡皆知。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京城大報恩寺住持圓衍大師,以受皇覺寺所托之名,帶走了覺遠大師的舍利子。
自覺遠大師圓寂不過五日餘,楚元昭便嚐到了人走茶涼的滋味,老老實實的在院裏掃著庭堂,一柄飛劍準確無誤的向他飛來,離他的脖頸不足一丈,萬幸嫡親大師兄武藝高超,出神入化,拈指微動,一片枯葉破了飛劍的殺氣,飛劍哐當一聲落於地麵。
楚元昭看了一眼地麵上的暗器,低下頭繼續掃地,性慧微微一笑,命小童取出琴來,獨坐在院中撫琴,至於琴聲麽,餘音繞梁,婉轉悠揚是不可能的,至少不要嘔啞嘲哳,荼毒他人耳朵好不好?楚元昭悲憤的碎碎念。
楚元昭打掃完院子,很無語的看著怡然自樂的嫡親大師兄,他這位大師兄,真是一言難盡,別的不說,寺內清貧,縱是覺遠大師和他那個不負責任的舅父也不例外,寺內眾人一視同仁,大夥都是粗衣素食,清貧度日,饒是這麽著,還得算計著過活,否則,極有可能斷糧。
他這位大師兄就不一樣了,不光吃得好,還附庸風雅,喝個茶都要收集含苞花朵內的露水,究講究就算了,竟然還養了兩個小童照顧起居。
楚元昭低下頭,他總算明白,為何寺裏長年供奉不斷,還賃般克勤克儉,闔著銀子都讓大師兄這個敗家玩意揮霍了。
楚元昭默默的想,果然人不能看臉,忽又想到方才暗殺之事,不由自主歎了口氣,背後之人的耐性也忒短了些,今日有大師兄出手,日後呢?
“小小年紀,垂頭喪氣,連個愁滋味也不識,學人家長籲短歎。”性慧端著一張人神共憤的俊臉嗔怪道。
楚元昭抬頭,看了看那張驚世駭俗的盛世美顏,慢吞吞的移開了目光,老天爺真不公平,為什麽有人一出生配備絕世美貌?先天的優勢,令人神魂顛倒。
楚元昭自認頗有定力,卻依然不太敢看大師兄的眼睛,那雙眸中無時無刻都在散發蠱惑的意味,多看一會,甚至有頂禮膜拜的衝動。
楚元昭忍不住想,大師兄是不是修煉過話本上的妖術,魅惑大法一類的奇功!
見小和尚隻顧發呆,性慧施施然起身,對準光溜溜的腦門彈了一個爆栗子,故作嚴厲的說:“長兄如父,長輩問話,還敢走神?”
長兄如父,長兄如父,長兄如父,楚元昭的頭頂一片烏鴉飛過,嘴角微抽,長兄如父,那是孟公的話,是儒家的理論,大師兄,師兄,我們身在佛家,遁入空門,佛家遵循的是四大皆空,四大皆空,好不好!!!
楚元昭撇撇嘴,果然外表太過出眾的人,遭天妒,不配擁有與美貌同等的智慧。
性慧似乎感受到了楚元昭的鄙視,輕咳了聲,又敲了楚元昭一記,優哉優哉的走遠了。
楚元昭滿臉生不如死,他上輩子到底做了什麽孽?三個師兄沒一個正常的,那個親舅舅(二師兄)也就算了,最起碼表裏如一,外表談笑不羈,內在亦是渾不吝,現在的大師兄簡直是奇葩,外表出眾就罷了,偏生氣質溫潤如玉,渾身散發著聖父的光芒,令人自慚形穢,私底下竟是個吹毛求疵的大奇葩。
若非身負血海深仇,楚元昭恨不得對天祈禱,來個雷劈死自個,早死早超脫。
想是這般想,楚元昭仍然不敢離自個大師兄太遠,特別是煮一壺茶,倒出來的茶水,在日頭底下,竟泛著七彩斑斕的光,手未拿穩,茶杯碎於地麵,青石板竟冒出嘶嘶白煙。
翌日清晨,後山的溪流水麵,泛著淡淡的紅色,大師兄身邊的小童白蘇,特地來了一趟楚元昭的屋子,說是主子吩咐的,近來江翻水濁,不便取水。
楚元昭遲疑片刻,做完早課,用了膳,過藏經閣旁的小院來,小院隱在參天古木之中,內裏數楹修舍,佳木蔥蘢,奇花炳灼,不知名的奇花異草,妝點的小小院落分外華麗,有絢爛奪目之美。
楚元昭輕輕叩門,無人應答,想了想,徑直推門,入得門來,映入眼簾是的一片碧綠欲滴的翠竹林,下有竹床,掛有帷幕素帳,楚元昭愣了愣,卻看到地上隨意扔落的血衣,素白的僧服,已看不出原本的模樣,臉頰冰涼,楚元昭的淚慢慢落了下來,他小心翼翼的攏起血衣,在溪流之中洗淨,埋在岸邊的柳樹下。
在楚元昭洗衣時,一條頭頂血紅丹砂,寸把長的小金蛇,悄無聲息的遊過,水中微蕩,小蛇無聲無息被吞噬入碧波幽幽的水紋中。
如今的楚元昭是眾矢之的,眾箭所射的靶子,但凡有點勢力,有點手段的人,都將目光對準了小寒山寺,層出不窮,一日不落的暗殺,絡繹不絕。
這種種情況,休說是楚元昭這個當事人了,寺內眾人都累的精疲力竭,整天經書都顧不得誦念,隻忙著挖坑埋人。
在這個時候,林母率先站出來,以祭拜大師時遇刺之由,公然指責幕後之人手段毒辣,姑蘇府尹照管百姓不周,直接將此事推到了台麵之上,姑蘇府尹十分之果斷,上書請辭,文帝下旨申飭姑蘇府尹當差不嚴,辜負聖恩,朕失望至極,失望至極,革職查辦,姑蘇府尹的職位空缺,一瞬間,成了許多人爭奪的香餑餑,章家更是對姑蘇府尹之缺,誌在必得。
一番鬥法後,姑蘇府尹的職位,砸在了阮家的頭上,阮二郎這個新晉的姑蘇府尹,沒等出京,被發妻揭發私蓄外室,一個外室,養就養了,偏生這個外室女敲了登聞鼓,告阮二郎逼迫民女,強納外室。
這罪名,手段之下作,都找不出第三個人選,經此一事,阮家把章家柳家恨到了骨子裏,隻是再恨也晚了,文帝有意抬舉嫡母娘家,方欽點了阮家,阮家不成器,隻能另擇他人,選來選去,選定了前太傅江家的大兒子,單名一個諫,最是剛正不阿,鐵麵無私的清流。
姑蘇明麵的風波就此風平浪靜,隻是這私底下麽,小寒山寺內眾人鬆了口氣,能給他們留下念經的空閑就好了,成日家廢寢忘食的挖坑,累尚且隻是小事爾,最大的問題是耽誤了念經的時辰,令他們愧疚不已。
覺遠大師的離世,使小寒山寺仿佛失去了一道無形屏障,大白於天下,現於世人眼,寺內人心微有浮動,包括楚元昭在內所有人,都察覺到了不妙的預感。
果然,不久後,舉國嘩然。
文啟十六年十一月初九,孝烈皇後忌日,昭陽大長公主迴京祭拜孝烈皇後,命人開啟大楚元陵,孤身入內,數個時辰後,墓門悄無聲息的關閉,見此,陵外靜候的終南掌教興道作法,元陵前飛沙走石,雷聲轟鳴。
昭陽大長公主迴京後,宗室一人也不曾見,包括阮太後和當今帝王,在孝烈皇後的別院閉門不出。
七日後,昭陽大長公主心腹驃騎將軍崔離入京,阮老爺子求見昭陽大長公主,得見。
與此同時,東南軍的軍權被分散,三分之一歸於韓家,三分之一交予帝王,餘者銷聲匿跡。
當楚景接到昭陽大長公主的兵符時,著實大吃一驚,險些自龍椅上跌了下來,竭力忍著心神不穩,對昭陽大長公主的心腹崔離道:“崔將軍,姑媽此乃何意?”
崔離麵無表情,一絲不苟的行了禮,方欠身道:“迴陛下,大長公主命卑職送來此符,並要卑職轉述陛下,她的大限已至,望陛下不要辜負楚家列祖列宗。”
楚景還要再問下去,崔離已頭也不迴的起身離開,楚景沉甸甸的眼底劃過一抹惱怒,旋即隱去,汴州崔家已絕了脈,昭陽姑媽仙逝,怕這崔離也活不得了。
天下的人,無論是皇室,平民百姓,都不曾想過昭陽大長公主會生老病死,像凡人一樣死去,在天下人的記憶裏,昭陽大長公主一直是威風赫赫,英姿勃勃,乾坤獨斷的厲害人。
容貌數十年都不曾發生變化,和昭陽大公主同齡的人,白發染霜,疾病纏身,老態隆鍾,而昭陽大公主一直是那張年輕的俊美容顏,似乎上天對她格外恩待,令她青春不老,永垂不朽。
而昭陽大長公主的性情,嫉惡如仇更是人盡皆知,幸而昭陽大長公主長駐北關,她的仇人並不多,極為有限,火氣發不到老百姓的頭上,故此,老百姓們都是打心眼裏愛戴他們的大長公主的。
昭陽大公主多好的一人呐,脾氣雖不好,卻不會苛責百姓,戰功無數,生為天潢貴胄,尊貴無匹,不肯安享榮華,出生入死,為大楚的安寧,立下了不世之功勳,連年戰事,手下將士卻無怨無悔,心甘情願的追隨大長公主,為什麽,因為昭陽大公主無子,將士就是她的孩子,這樣的大好人,當世高人,奇人,怎會死呢?
楚元昭的嫡親舅父性空自那日後再不見蹤跡,即便是覺遠大師圓寂天下盡知,性空也不曾迴寺。
在這個時候,楚元昭第一次見到了他的大師兄性慧,一張傾國傾城的俊臉,僧侶之衣也絲毫不減其風采,通身素衣白襪,一塵不染,楚元昭忽然想起前些時日看過的話本,稱讚魏晉名士王濬衝的話,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
楚元昭想,王戎的風采他見不到,但他的大師兄,一定是勝過王才子的,因為世間書籍他閱覽十之一二,卻找不到恰當的詩詞,來形容大師兄的風采。
性慧含笑走至前來,楚元昭垂首行禮,性慧雙手扶起楚元昭,溫聲道:“小師弟,不必多禮。”
楚元昭抬頭,映入含笑的眼簾,這是一雙溫柔的清眸,楚元昭忽然感到自慚形穢,這是一種很奇怪的念頭,楚元昭的出身之高貴,為世間之最,他年齡雖小,卻眉目晴朗,與生俱來的貴氣,更讓他舉手投足之間,自成風流,即便遇到任何人,楚元昭都不應該感到卑微,但這一刻,他感受到了。
後來,楚元昭才明白,那是信念或者說至仁至善的氣場。
小寒山寺屬即禪宗南宗臨濟宗,禪宗不是漢傳佛教,又不離漢傳佛教,是中國化後的佛教—即禪宗,尊六祖壇經,五燈會元為佛經,主張即心是佛,見性成佛。
禪宗的祖庭乃洛陽少林寺,臨濟寺為臨濟宗祖庭,覺遠大師佛法精湛,坐化後留下三顆舍利子,以少林寺為首七宗皆派僧侶來寒山寺參列法會,其意昭昭,人盡皆知。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京城大報恩寺住持圓衍大師,以受皇覺寺所托之名,帶走了覺遠大師的舍利子。
自覺遠大師圓寂不過五日餘,楚元昭便嚐到了人走茶涼的滋味,老老實實的在院裏掃著庭堂,一柄飛劍準確無誤的向他飛來,離他的脖頸不足一丈,萬幸嫡親大師兄武藝高超,出神入化,拈指微動,一片枯葉破了飛劍的殺氣,飛劍哐當一聲落於地麵。
楚元昭看了一眼地麵上的暗器,低下頭繼續掃地,性慧微微一笑,命小童取出琴來,獨坐在院中撫琴,至於琴聲麽,餘音繞梁,婉轉悠揚是不可能的,至少不要嘔啞嘲哳,荼毒他人耳朵好不好?楚元昭悲憤的碎碎念。
楚元昭打掃完院子,很無語的看著怡然自樂的嫡親大師兄,他這位大師兄,真是一言難盡,別的不說,寺內清貧,縱是覺遠大師和他那個不負責任的舅父也不例外,寺內眾人一視同仁,大夥都是粗衣素食,清貧度日,饒是這麽著,還得算計著過活,否則,極有可能斷糧。
他這位大師兄就不一樣了,不光吃得好,還附庸風雅,喝個茶都要收集含苞花朵內的露水,究講究就算了,竟然還養了兩個小童照顧起居。
楚元昭低下頭,他總算明白,為何寺裏長年供奉不斷,還賃般克勤克儉,闔著銀子都讓大師兄這個敗家玩意揮霍了。
楚元昭默默的想,果然人不能看臉,忽又想到方才暗殺之事,不由自主歎了口氣,背後之人的耐性也忒短了些,今日有大師兄出手,日後呢?
“小小年紀,垂頭喪氣,連個愁滋味也不識,學人家長籲短歎。”性慧端著一張人神共憤的俊臉嗔怪道。
楚元昭抬頭,看了看那張驚世駭俗的盛世美顏,慢吞吞的移開了目光,老天爺真不公平,為什麽有人一出生配備絕世美貌?先天的優勢,令人神魂顛倒。
楚元昭自認頗有定力,卻依然不太敢看大師兄的眼睛,那雙眸中無時無刻都在散發蠱惑的意味,多看一會,甚至有頂禮膜拜的衝動。
楚元昭忍不住想,大師兄是不是修煉過話本上的妖術,魅惑大法一類的奇功!
見小和尚隻顧發呆,性慧施施然起身,對準光溜溜的腦門彈了一個爆栗子,故作嚴厲的說:“長兄如父,長輩問話,還敢走神?”
長兄如父,長兄如父,長兄如父,楚元昭的頭頂一片烏鴉飛過,嘴角微抽,長兄如父,那是孟公的話,是儒家的理論,大師兄,師兄,我們身在佛家,遁入空門,佛家遵循的是四大皆空,四大皆空,好不好!!!
楚元昭撇撇嘴,果然外表太過出眾的人,遭天妒,不配擁有與美貌同等的智慧。
性慧似乎感受到了楚元昭的鄙視,輕咳了聲,又敲了楚元昭一記,優哉優哉的走遠了。
楚元昭滿臉生不如死,他上輩子到底做了什麽孽?三個師兄沒一個正常的,那個親舅舅(二師兄)也就算了,最起碼表裏如一,外表談笑不羈,內在亦是渾不吝,現在的大師兄簡直是奇葩,外表出眾就罷了,偏生氣質溫潤如玉,渾身散發著聖父的光芒,令人自慚形穢,私底下竟是個吹毛求疵的大奇葩。
若非身負血海深仇,楚元昭恨不得對天祈禱,來個雷劈死自個,早死早超脫。
想是這般想,楚元昭仍然不敢離自個大師兄太遠,特別是煮一壺茶,倒出來的茶水,在日頭底下,竟泛著七彩斑斕的光,手未拿穩,茶杯碎於地麵,青石板竟冒出嘶嘶白煙。
翌日清晨,後山的溪流水麵,泛著淡淡的紅色,大師兄身邊的小童白蘇,特地來了一趟楚元昭的屋子,說是主子吩咐的,近來江翻水濁,不便取水。
楚元昭遲疑片刻,做完早課,用了膳,過藏經閣旁的小院來,小院隱在參天古木之中,內裏數楹修舍,佳木蔥蘢,奇花炳灼,不知名的奇花異草,妝點的小小院落分外華麗,有絢爛奪目之美。
楚元昭輕輕叩門,無人應答,想了想,徑直推門,入得門來,映入眼簾是的一片碧綠欲滴的翠竹林,下有竹床,掛有帷幕素帳,楚元昭愣了愣,卻看到地上隨意扔落的血衣,素白的僧服,已看不出原本的模樣,臉頰冰涼,楚元昭的淚慢慢落了下來,他小心翼翼的攏起血衣,在溪流之中洗淨,埋在岸邊的柳樹下。
在楚元昭洗衣時,一條頭頂血紅丹砂,寸把長的小金蛇,悄無聲息的遊過,水中微蕩,小蛇無聲無息被吞噬入碧波幽幽的水紋中。
如今的楚元昭是眾矢之的,眾箭所射的靶子,但凡有點勢力,有點手段的人,都將目光對準了小寒山寺,層出不窮,一日不落的暗殺,絡繹不絕。
這種種情況,休說是楚元昭這個當事人了,寺內眾人都累的精疲力竭,整天經書都顧不得誦念,隻忙著挖坑埋人。
在這個時候,林母率先站出來,以祭拜大師時遇刺之由,公然指責幕後之人手段毒辣,姑蘇府尹照管百姓不周,直接將此事推到了台麵之上,姑蘇府尹十分之果斷,上書請辭,文帝下旨申飭姑蘇府尹當差不嚴,辜負聖恩,朕失望至極,失望至極,革職查辦,姑蘇府尹的職位空缺,一瞬間,成了許多人爭奪的香餑餑,章家更是對姑蘇府尹之缺,誌在必得。
一番鬥法後,姑蘇府尹的職位,砸在了阮家的頭上,阮二郎這個新晉的姑蘇府尹,沒等出京,被發妻揭發私蓄外室,一個外室,養就養了,偏生這個外室女敲了登聞鼓,告阮二郎逼迫民女,強納外室。
這罪名,手段之下作,都找不出第三個人選,經此一事,阮家把章家柳家恨到了骨子裏,隻是再恨也晚了,文帝有意抬舉嫡母娘家,方欽點了阮家,阮家不成器,隻能另擇他人,選來選去,選定了前太傅江家的大兒子,單名一個諫,最是剛正不阿,鐵麵無私的清流。
姑蘇明麵的風波就此風平浪靜,隻是這私底下麽,小寒山寺內眾人鬆了口氣,能給他們留下念經的空閑就好了,成日家廢寢忘食的挖坑,累尚且隻是小事爾,最大的問題是耽誤了念經的時辰,令他們愧疚不已。
覺遠大師的離世,使小寒山寺仿佛失去了一道無形屏障,大白於天下,現於世人眼,寺內人心微有浮動,包括楚元昭在內所有人,都察覺到了不妙的預感。
果然,不久後,舉國嘩然。
文啟十六年十一月初九,孝烈皇後忌日,昭陽大長公主迴京祭拜孝烈皇後,命人開啟大楚元陵,孤身入內,數個時辰後,墓門悄無聲息的關閉,見此,陵外靜候的終南掌教興道作法,元陵前飛沙走石,雷聲轟鳴。
昭陽大長公主迴京後,宗室一人也不曾見,包括阮太後和當今帝王,在孝烈皇後的別院閉門不出。
七日後,昭陽大長公主心腹驃騎將軍崔離入京,阮老爺子求見昭陽大長公主,得見。
與此同時,東南軍的軍權被分散,三分之一歸於韓家,三分之一交予帝王,餘者銷聲匿跡。
當楚景接到昭陽大長公主的兵符時,著實大吃一驚,險些自龍椅上跌了下來,竭力忍著心神不穩,對昭陽大長公主的心腹崔離道:“崔將軍,姑媽此乃何意?”
崔離麵無表情,一絲不苟的行了禮,方欠身道:“迴陛下,大長公主命卑職送來此符,並要卑職轉述陛下,她的大限已至,望陛下不要辜負楚家列祖列宗。”
楚景還要再問下去,崔離已頭也不迴的起身離開,楚景沉甸甸的眼底劃過一抹惱怒,旋即隱去,汴州崔家已絕了脈,昭陽姑媽仙逝,怕這崔離也活不得了。
天下的人,無論是皇室,平民百姓,都不曾想過昭陽大長公主會生老病死,像凡人一樣死去,在天下人的記憶裏,昭陽大長公主一直是威風赫赫,英姿勃勃,乾坤獨斷的厲害人。
容貌數十年都不曾發生變化,和昭陽大公主同齡的人,白發染霜,疾病纏身,老態隆鍾,而昭陽大公主一直是那張年輕的俊美容顏,似乎上天對她格外恩待,令她青春不老,永垂不朽。
而昭陽大長公主的性情,嫉惡如仇更是人盡皆知,幸而昭陽大長公主長駐北關,她的仇人並不多,極為有限,火氣發不到老百姓的頭上,故此,老百姓們都是打心眼裏愛戴他們的大長公主的。
昭陽大公主多好的一人呐,脾氣雖不好,卻不會苛責百姓,戰功無數,生為天潢貴胄,尊貴無匹,不肯安享榮華,出生入死,為大楚的安寧,立下了不世之功勳,連年戰事,手下將士卻無怨無悔,心甘情願的追隨大長公主,為什麽,因為昭陽大公主無子,將士就是她的孩子,這樣的大好人,當世高人,奇人,怎會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