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老舍的經典作品《離婚》、《駱駝祥子》、《斷魂槍》、《月牙兒》、《老字號》、《四世同堂》、《我這一輩子》、《正紅旗下》都要用“木樁式”結構?老舍、錢鍾書和金庸的文字都幽默,他們有什麽不同?


    現代小說的一個特征在於它逐漸拋棄了傳統小說的史傳意識,走向個體心理意識,背棄了傳統小說的章迴體和大團圓模式,追求片段體與悲劇意識,強化了觀念和理性,而弱化了故事與情節。


    老舍則有所不同,作品的顯著特征恰在於它們的故事性,於寫作之先,就選取了一個好的故事,使故事很具史傳性,多用傳記體,尤其是《我這一輩子》、《正紅旗下》、《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老舍的史傳意識卻又是現代性的、批評性的,不僅講述了人的外在社會經曆,更寫到了人的內心精神變遷史,其敘述方式和角度變化多端,化進了中西方經典著作在這方麵的特長,長篇小說都是在講故事中完成的。早期的作品,由於技法不很成熟,顯得零亂枝蔓,從他的《離婚》以後,出現轉折,才摸索出自己獨特的處理辦法,明白了講故事所需堅守的原則:以簡潔樸實的語言,講述自己“熟悉的”故事,借故事闡釋人生,“追求更深的意義”(《怎樣寫小說》,《文史雜誌》1945年l卷8期。)。


    並力求控製自己,做到把人物都栓在一個“木樁”上,發現“腰眼”,推進一個故事。


    在怎樣控製敘述,使敘述者處於恰當位置,怎樣在敘述中融注自我個性,使敘述者與敘述對象,敘述的放縱與節製之間,始終處在一個“有意義的關係”中,如何描寫人物,設置景物,處理事實等方麵,作家也顯露出高度的技巧。


    此後的作品,都從這裏獲得經驗,老舍文體得到質的飛躍。


    其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和短篇小說《斷魂槍》、《老字號》等,就是他文體成熟與形式趨於完美的標誌性作品。


    它們以悲涼蒼茫的曆史意味為底色,在幽默詼諧的敘述裏,引入了詩的筆法,營造藝術氛圍,語言也更加個性化,集中緊湊,在有限的篇幅裏,延展了小說“多向的社會穿透力”(關紀新:《老舍評傳》,251-259頁,重慶出版社l998年10月。),以“準確產生調勻之美”(《我怎樣寫短篇小說》,《宇宙風》1936年8期。)。


    到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裏,中、短篇小說文體的精細,結構的緊湊,語言的直白,完全融入到它們的每一片段與情境的描寫裏,注意人物事情“點”的描寫,也注意“麵”的擴大與複雜交錯的關係’“點“‘麵”之間借助人物活動的線索’聯結起來’自由緊湊,縱寬闊,體現了他文體上的輝煌燦爛。


    通常情形下,小說結構的方式有三種:木樁式、群像式和場景式。最成功的就是“木樁式”,把所有人物、事情,都拴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人物、事情上,使其緊湊、集中、均勻。


    《離婚》、《駱駝祥子》、《斷魂槍》、《月牙兒》、《老字號》、《四世同堂》、《我這一輩子》、《正紅旗下》,老舍的這些經典作品,都采用了這樣的結構。


    明確而自覺,像《駱駝祥子》、《貓城記》、《月牙兒》。另有一些則未必明確,隻意在提問題,以很強的形象,造出豐富多義的啟示性,讓讀者人最有興味的是《斷魂槍》、《我這一輩子》。有些卻完全沒有有意賦予什麽內涵,豐厚的生活現象自身就包含了無窮哲理,如《離婚》。


    老舍作品的語言,是其文體獨特性的重要支撐。


    對話語言上,作家依著人物心中的變動,讓人物自己說出富有個性色彩的話來,其言談,就不但應合了人物的身份,而且也合乎了它當時的心態環境。


    敘述語言上,則力求俗白、簡明、生動、風趣,富含哲理,講究音律、氣勢的變化和起伏。


    老舍的情感和靈魂,始終是中國的,他所有作品的題旨,都在剖析國民性,提升讀者品位、人格、修養,培養他們對於民族的忠誠和奉獻、犧牲精神。這是難能可貴的。它糾正了那種輕飄飄的文本之偏差,僅注重“怎樣說”,注重文本的實驗、技巧,而對“說什麽”不加注意和關心。


    小說應該關懷人類的精神和心靈世界,探究、追問生的價值意義,表現困境與困惑,並有所超越,作詩意升華。其次,才追求以新穎的技巧,帶來的審美陌生化體驗。


    現代優秀作家中,多數人生活根底紮實,小說藝術功力卻不夠圓熟,哲學意識引發的人生體驗,未曾釀成審美的情感體驗,作品停留於哲學意識階段,未上升為獨特的哲理人生和情感審美體驗。像魯迅的《阿q正傳》,就帶有一些理念化的傾向和人為斧鑿的痕跡,語言精練則精練矣,對話和敘述,卻一律是硬而拗口的,反不如他帶有生命沉思和體驗的愛情小說《傷逝》。


    老舍和魯迅,都同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徹底堅持國民性探索與批評的作家,前者的原創性思想,雖不及後者深刻,但他的經典性作品,很少有魯迅那樣的藝術缺陷。


    而且,他的批評和反思,是通過精細密實的社會、文化的民族風習和曆史變遷來敘寫的,人物隻是其中的一環。魯迅的人物,卻是“裸露”的,背景、甚至人物的身份,都沒有交代,比如《藥》或《狂人日記》,單獨來看,就不太能看得明白,需要額外加進許多的背景性介紹,而且僅限於知識性的介紹。這些知識,由於是旁人為閱讀方便而外加的,就不能參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題思想的開掘等等。


    魯迅的風格也永遠是一針見血的,特別正經。


    老舍走的是一條看起來輕鬆的路,小說的人物,和它所處時代的環境、背景、文化、風習,是一體性地出現,雙方關係,也是豐富、和諧地交織、交融,這就避免了魯迅式的“於巴”、“堅硬”或“赤條條”,顯得親切、溫婉、典雅、精致。同時,適合於展開長篇小說紛繁錯綜的故事和情節。


    另一方麵,“幽默”一詞雖由林語堂發明和首倡,但林氏小說語言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幽默,而是衝淡柔和、意味綿長的,得道家風韻之精義(最體現他這一特色的,是林氏小說申最優秀的、近80萬畜的長篇《京華煙雲》)。


    中國小說家中,真正把握了“幽默”真諦的傑出人士,是老舍、錢鍾書、金庸,當得起“語言大師”稱謂的,老舍一人而已。


    錢鍾書的“幽默”,體現在句子上,五官打通,隨便哪個“通”了“感”的比喻,都充滿書卷味,在一點上,有意作出許多俏皮的憑空聯想與強化發揮,意思多半是尖刻的諷刺與調侃,滿是“理趣”:頤穀表麵上拘謹,心裏早蠢攪著無主招領的愛情。一個十**歲沒有女朋友的男孩子,往往心裏藏的女人抵得上皇帝三十六官的數目,心裏的汙穢有時過於公共廁所。同時他對戀愛抱有崇高的觀念,他希望找到一個女人能跟自己心靈契合,有親密而純潔的關係,把生理衝動推隔得遠遠的,裹上重重文飾,不許它露出本來麵目。頤穀和愛默接觸以後,他的泛濫無歸的情感漸漸收聚在一處,而對於一個毫無戀愛經驗的男孩子,中年婦人的成熟的姿媚,正像暮春天氣或鴨絨褥子一樣泥得人軟軟的清醒不來(《貓》)。


    也許是上夠了演講和宣傳的當,現代人……以為隻有不說話的人開口準說真話,害得新官上任,訓話時個個都說:“為政不在多言,”恨不能隻指嘴、指心、指天,三個手勢了事。韓學愈雖非啞巴,天生有點口吃,因為要掩飾自己的口吃,他講話少、慢、著力,仿佛每個字都有他全部人格作擔保。不輕易開口的人總使旁人想他滿腹深藏著智慧,正像密封牢鎖的箱子,一般人總以為裏麵結結實實都是寶貝(《圍城》20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9l年-2月)。


    兩段簡單的介紹,“通”了“感”的比喻就有“無主招領”、“三十六宮”、“公共廁所”、“推隔”、“裹上”、“不許”、“泛濫無歸”、“收聚”、“暮春天氣或鴨絨褥子”、“泥得”、“恨不能”、“全部人格”、“密封牢鎖”、“結結實實”、“寶貝”等,是典型的錢鍾書的語言。


    它們很難深深感動我們的靈魂,感染我們的情緒(《圍城》結尾和主人公方鴻漸失戀部分是兩個例外。其中帶了作者的情感體驗在內,十分動人。可惜這樣的內容,在錢鍾書的所有小說中,都太少了。),卻使我們的思緒始終處於活躍的興奮狀態,參與著作者新奇的浮想聯翩的世界。


    金庸的“幽默”,則體現在塑造的類型化滑稽人物上,最著名的例子是《笑傲江湖》裏的桃穀六仙,滿口天真爛漫,永遠都長不大似的。其實起到了插科打諢的功效。


    而他所有作品裏,都起碼有一位主角,身上帶了極其“頑皮”的靈性、天性,好落實作家的幽默風格,從黃蓉(本書所述金庸作品人物,參見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5月出版的三十六卷的《金庸作品集》備書)、令狐衝、虛竹,一直到天下人都作了他爸爸、出身妓院的韋小寶。


    最經典的一段敘述,可以他的壓軸和扛鼎之作《鹿鼎記》最末一節說明,那韋小寶帶了七個老婆,迴出生地看他娘韋春芳,符合人物心理、本性:那日韋小寶到了揚州,帶了夫人兒女,去麗春院見娘。母子相見,自是不勝之喜。韋春芳見七個媳婦個個如花如玉,心想:小寶這小賊挑女人的眼力倒不錯,他來開院子,一定發大財。


    韋小寶將母親拉入房中,問道:“媽,我的老子到底是誰?”韋春芳瞪眼道:“我怎知道?”韋小寶皺眉道:“你肚子裏有我之前,接過什麽客人?”韋春芳道:“那時你娘標致得很,每天有好幾個客人,我怎記得這許多?”


    韋小寶道:“這些客人都是漢人罷?”韋春芳道:“漢人自然有,滿洲官兒也有,還有蒙古的武官呢。”


    韋小寶道:“外國鬼子沒有罷?”韋春芳怒道:“你當你娘是爛婊子嗎?連外國鬼子也接?辣塊媽媽,羅刹鬼、紅毛鬼到麗春院來,老娘用大掃把拍了出去。”韋小寶這才放心,道:“那很好!”韋春芳抬起了頭,迴憶往事,道:“那時候有個迴子,常來找我,他相貌很俊,我心裏常說,我家小寶的鼻子生得好,有點兒像他。”韋小寶道:“漢滿蒙迴都有,有沒有西藏人?”


    韋春芳大是得意,道:“怎麽沒有?那個西藏喇嘛,上床之前一定要念經,一麵念經,眼珠子就骨溜溜的瞧著我。你一雙眼睛賊忒嘻嘻的,真像那個喇嘛!”(《鹿鼎記》,第1979頁。)這一段是母子倆調侃,也隻有他們兩個辦事**裸,靈魂早已麻木不仁,不知羞恥為何物的淺薄過來人,才說得出。


    最主要的,還是為快樂而快樂,作家借此來調弄讀者,使他們得到閱讀的趣味。


    輕輕笑過後,我們眼前就浮起兩個活寶的滑稽樣。


    金庸作品通俗化的性質,決定了他作品中幽默的底調,是輕喜劇的,甚至是漫畫式的,模式化的,不太經得住追問,因而不怎麽合乎常情或生活邏輯的。


    因此,如果說,金庸的幽默是“陽性”的,給人光明的體驗,錢鍾書的幽默是“中性”的,很少觸及人的心靈世界、內心情緒,那麽,老舍的幽默則是“陰性”的,嚴肅的,悲涼的,憤恨的,帶著血與淚的,從而也就是真正打動人心的。


    然而,他的個性、氣質,決定了他的溫婉風格,即便想諷刺什麽,那也是有條不紊、不動聲色、力量內斂性的,需得細細琢磨個中甘苦,方才品出來滋味。譬如:總而言之吧,在這麽個以蠻橫不講理為榮,以破壞秩序為增光耀祖的社會裏,巡警簡直是多餘。明白了這個,再加上我們前麵所說過的食不飽力不足那一套,大概誰也能明白個**成了。我們不抹稀泥,怎麽辦呢……爽性我把最泄氣的也說了吧:當過一兩年差事,我在弟兄們中間已經是個了不得的人物……我的辦事訣竅,就是……怎麽不負責任,而且不教人看出抹稀泥來,我就怎辦。話要說得好聽,甜嘴蜜舌的把責任全推到一邊去,準保不招災不惹禍。弟兄們都會這一套,可是他們的嘴和神氣差著點勁兒。一句話有多少種說法,把神氣弄對了地方,話就能說出去又拉迴來,像彈簧似的(《四世同堂》58頁。《老舍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


    日本並不像英美那樣以政治決定軍事,也不像德意那樣以軍事決定政治。她的民族性格似乎替她決定了一切。她有天大的野心,而老自慚腿短身量矮,所以盡管她有吞吃地球的**,而不敢公然的提出什麽主義,打起什麽旗號。她隻能在軍人闖出禍來以後,才去找合適的欺人的名詞與說法。她的政治是給軍事擦屁股(《我這一輩子》第十節。)。


    (桐芳告誡高第)一個女人就像風箏。別看它花紅柳綠的,在半天空中搖搖擺擺,怪美的,其實那根線兒是在人家手裏呢!不服氣,你要掙斷那根線兒,好,你就頭朝下,不是落在樹上,就是掛在電線上,連尾巴帶翅膀,全扯得稀爛,比什麽都難看!……要嫁人的話,就嫁個老老實實的人:不怕窮點,隻要小兩口兒能消消停停的過日子就好(《四世同堂》,第83頁。)!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他們理應想一想怎麽還債,怎麽節省開支,省得在年根底下叫債主們把門環子敲碎。沒有,他們沒有那麽想。大姐婆婆不知由哪裏找到一點錢,買了頭號的大糖瓜,帶芝麻的和不帶芝麻的,擺在灶王麵前,並且瞪著眼下命令:“吃了我的糖,到天上多說幾句好話,別不三不四地順口開河,瞎扯!”兩位男人呢,也不知由哪裏弄來一點錢,都買了鞭炮。老爺兒倆都脫了長袍。老頭兒換上一件舊狐皮馬褂,不係紐扣,而用一條舊布褡包鬆攏著,十分瀟灑。大姐夫呢,年輕火力壯,隻穿著小棉襖,直打噴嚏,而連說不冷。鞭聲先起,清脆緊張,一會兒便火花急濺,響成一片。兒子放單響的麻雷子,父親放雙響的二踢腳,間隔停勻,有板有眼:劈啪劈啪,咚;劈啪劈啪,咚——當!這樣一放完,父子相視微笑,都覺得放炮的技巧九城第一……(《正紅旗下》第一節。)再一個不同就是,金庸的調侃幽默,主要是以對話來實現的,說話人裝瘋賣傻,半瘋半傻,真瘋真傻,說著說著,我們就忍俊不禁了。


    錢鍾書的調侃幽默,又主要以無所不在的作者敘述語言來實現,在交代人物、事情的過程中,比類聯想,把風馬牛不相及的雙方強行扭在一起,製造錯位、突兀的驚奇效應,達到逗笑讀者的目的。


    老舍的幽默則圓融含混一些,不像前者那樣鋒芒畢露、一目了然,在仿佛漫不經心的風物描寫裏,把一種本該正常的狀態,稍稍引歪了,突出它們不同尋常的方麵,有時連自已(“我”)和身邊的親人都肯調侃一氣、挖苦一氣,拿他們所幹的一些事,從中看出性情上的“怪異”荒誕。


    錢鍾書和金庸,是舍不得如此付出的,而由於二者的調侃、諷刺,對外不對內、對人不對己,如善於自保的李敖,太過聰明、自負,就難得對自我(個體)存在的悲劇,作出曹雪芹那樣的深度或本體意義上的追問與反思。


    老舍的命筆方式,應該比錢鍾書和金庸優裕,本來很容易就能達到一定深度,但是他的不足比之金、錢又不同,精神、思想裏“現實”成分過多,筆頭穿走於形而下的具象世界,缺乏《紅樓夢》那樣的形而上的混沌、蒼茫感,也不及魯迅的思想和精神深度,就相對地“小氣”了。


    好在,《紅樓夢》僅此一部,魯迅的思想、精神,也主要不在小說作品裏,老舍那些相對“小氣”的小說,因為他對底層生活的熟悉和原生態體驗與史家的洞識力,的確給了他的人物以生命的“原色和質感”,其魅力和藝術價值,仍是首屈一指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老舍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蔣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蔣泥並收藏老舍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