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情感生活經曆了哪些動蕩?
它們在他的生命裏占據了什麽樣的位置。又如何表現在他筆身上,成為一種創作“模式”?老舍和闊大爺的千金小姐苦苦相戀,卻終不能成為眷屬,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這位千金小姐又如何成了老舍小說裏人物的原型?
母親而外,老舍的一生中還出現過幾位女人,對他的生活、除性情,甚至人生取向,都有過極其深刻的影響。其一是他的初戀對象,其一是後來的妻子胡絮青。另外還有一位,即就是維係了特殊友情關係的知名女作家趙清閣。
老舍的初戀對象,就是劉壽錦大叔那位大他一天的女兒,二人同為師範學校畢業生。當初,母親私自為兒子找媳婦時,他就很痛苦過,就因為他已經有了這個愛的對象。劉壽錦也是因了這個女兒,才注意到他;他帶老舍上學後,老舍得以經常出入劉家,兩個人無意有了接近的機會。在上中學前,他們之間還談不上有什麽關係,但到老舍上中學時,劉家一貧如洗。老舍學業有成、事業有成,還在幫劉壽錦辦學校和慈善事業。學校就在劉壽錦家的西跨院,他女兒也在這裏義務做教師,出落得溫柔、怡靜。接觸更多,差距卻小了,兩個人的感情一天天加深,大概在17歲的時候,已經萌發了愛的情愫。
可是老舍對劉壽錦大叔感激至深,加之他很要強,內向、固執,極力壓抑情感,不肯表白,也未提親,劉小姐更不會主動提出來。如老舍所言:“我們都二十二歲了,可是五四運動還沒降生呢。男女的交際還不是普通的事。”
不久,老舍就把秘密告訴了同學羅常培。好景不長,美好的初戀徹底粉碎。1923年,還是在教育會的時候,劉壽錦因不善經營,家業迅速敗落下來,出家人廟做了和尚,並讓夫人和女兒隨之做了帶發修行的優波夷(一譯優婆夷,即女居士;相對於優波塞(一譯優婆塞),即男居士。居士則指不出家的佛教信徒。)。
他們以為遁入佛門便可清淨無事,其實在那多事之秋並不然。劉小姐結局如何雖不得而知,老舍研究的專家們都說不清楚,但一定遇到了麻煩,她本身又當盛年,**正強,一失足無可迴頭,心愛的人又不在身邊。
最初,在知道她出家的消息後,老舍“心碎人瘦”“病人膏肓”,把巨大的悲傷埋在心底。1933年在記它的小說《微神》和1937年的散文《無題(因為沒有故事)》裏有所流露,這也成了他毅然出走英國,一去6年,而無所留戀的原因之一。到他迴來時,一切成了定局,愛人不再能愛,她隻好淒慘地離開人世。
《微神》這篇自傳體小說,詩情如畫,在記述這段錯失的緣分時,把所有的五官感知都係在心上,讓我們從側麵了解到二人的情感曆程和她後來的遭際:我沒睡去,我知道已離夢境不遠,但是還聽得清清楚楚小鳥的相喚與輕歌。說也奇怪,每逢到似睡非睡的時候,我才看見那塊地方——不曉得一定是哪裏,可是在入夢以前它老是那個樣兒浮在眼前。就管它叫作夢的前方吧。這塊地方並沒有多大,沒有山,沒有海。像一個花園,可又沒有清楚的界限。差不多是個不甚規則的三角,三個尖端浸在流動的黑暗裏。一角上——我永遠先看見它——是一片金黃與大紅的花,密密層層!
沒有陽光,一片紅黃的後麵便全是黑暗,可是黑的背景使紅黃更加深厚,就好像大黑瓶上畫著紅牡丹,深厚得至於使美中有一點點恐怖。
黑暗的背景,我明白了,使紅黃的一片抱住了自己的彩色,不向四外走射一點;況且沒有陽光,彩色不飛入空中,而完全貼染在地上。我老先看見這塊,一看見它,其餘的便不看也會知道的,正好像一看見香山,準知道碧雲寺在哪兒藏著呢。
其餘的兩角,左邊是一個斜長的土坡,滿蓋著灰紫的野花,在不漂亮中有些深厚的力量,或者月光能使那灰的部分多一些銀色,顯出點詩的靈空;但是我不記得在哪兒有個小月亮。無論怎樣,我也不厭惡它。
不,我愛這個似乎被霜弄暗了的紫色,像年輕的母親穿著暗紫長袍。右邊的一角是最漂亮的,一處小草房,門前有一架細蔓的月季,滿開著單純的花,全是淺粉的。
設若我的眼由左向右轉,灰紫、紅黃、淺粉,像是由秋看到初春,時候倒流;生命不但不是由盛而衰,反倒是以玫瑰作香色雙豔的結束。
三角的中間是一片綠草,深綠、軟厚、微濕;每一短葉都向上挺著,似乎是聽著遠處的雨聲。沒有一點風,沒有一個飛動的小蟲;一個鬼豔的小世界,活著的隻有顏色。
在真實的經驗中,我沒見過這麽個境界。可是它永遠存在,在我的夢前。英格蘭的深綠,蘇格蘭的紫草小山,德國黑林的幽晦,或者是它的祖先們,但是誰準知道呢。從赤道附近的濃豔中減去陽光,也有點像它,但是它又沒有虹樣的蛇與五彩的禽,算了吧,反正我認識它。
我看見它多少多少次了。它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我心中的一對畫屏。可是我沒到那個小房裏去過。我不是被那些顏色吸引得不動一動,便是由它的草地上恍惚的走入另種色彩的夢境。它是我常遇到的朋友,彼此連姓名都曉得,隻是沒細細談過心。
我不曉得它的中心是什麽顏色的,是含著一點什麽神秘的音樂——真希望有點響動!
這次我決定了去探險。
一想就到了月季花下,或也許因為怕聽我自己的足音?月季花對於我是有些端陽前後的暗示,我希望在哪兒貼著張深黃紙,印著個殊紅的判官,在兩束香艾的中間。沒有。
隻在我心中聽見了聲“櫻桃”的吆喝。這個地方是太靜了。
小房子的門閉著,窗上門上都擋著牙白的簾兒,並沒有花影,因為陽光不足。裏邊什麽動靜也沒有,好像它是寂寞的發源地。輕輕地推開門,靜寂與整潔雙雙地歡迎我進去,是歡迎我;室中的一切是“人”的,假如外麵景物是“鬼”——希望我沒用上過於強烈的字。
一大間,用幔帳截成一大一小的兩間。幔帳也是牙白的,上麵繡著些小蝴蝶。外間隻有一條長案,一個小橢圓桌兒,一把椅子,全是暗草色的,沒有油飾過。椅上的小墊是淺綠的,桌上有幾本書。案上有一盆小鬆,兩方古銅鏡,鏽色比小鬆淺些。內間有一個小床,罩著一塊快垂到地上的綠毯。床首懸著一個小籃,有些快幹的茉莉花。地上鋪著一塊長方的蒲墊,墊的旁邊放著一雙繡白花的小綠拖鞋。
我的心跳起來了!我決不是入了複雜而光燦的詩境;平淡樸美是此處的音調,也不是幻景,因為我認識那隻繡著白花的小綠拖鞋。
愛情的故事往往是平凡的,正如春雨秋霜那樣平凡。可是平凡的人們偏愛在這些平凡的事中找些詩意;那麽,想必是世界上多數的事物是更缺乏色彩的;可憐的人們!希望我的故事也有些應有的趣味吧。
沒有像那一迴那麽美的了。我說“那一迴”,因為在那一天那一會兒的一切都是美的。她家中的那株海棠花正開成一個大粉白的雪球;沿牆的細竹剛拔出新筍;天上一片嬌晴;她的父母都沒在家;大白貓在花下酣睡。聽見我來了,她像燕兒似的從簾下飛出來;沒顧得換鞋,腳下一雙小綠拖鞋像兩片嫩綠的葉兒。她喜歡得像清早的陽光,腮上的兩片蘋果比往常紅著許多倍,似乎有兩顆香紅的心在臉上開了兩個小井,溢著紅潤的胭脂泉。那時她還梳著長黑辮。
她父母在家的時候,她隻能隔著窗兒望我一望,或是設法在我走去的時節,和我笑一笑。這一次,她就像一個小貓遇上了個好玩的伴兒;我一向不曉得她“能”這樣的活潑。在一同往屋中走的工夫,她的肩挨上了我的。我們都才十七歲。我們都沒說什麽,可是四隻眼彼此告訴我們是欣喜到萬分。我最愛看她家壁上那張工筆百鳥朝鳳;這次,我的眼勻不出工夫來。我看著那雙小綠拖鞋;她往後收了收腳,連耳根兒都有點紅了:可是仍然笑著。我想問她的功課,沒問;想問新生的小貓有全白的沒有,沒問;心中的問題多了,隻是口被一種什麽力量給封起來,我知道她也是如此,因為看見她的白潤的脖兒直微微地動,似乎要將些不相幹的言語咽下去,而真值得一說的又不好意思說。
她在臨窗的一個小紅木凳上坐著,海棠花影在她半個臉上微動。有時候她微向窗外看看,大概是怕有人進來。及至看清了沒人,她臉上的花影都被歡悅給浸漬得紅豔了。
她的兩手交換著輕輕地摸小凳的沿,顯著不耐煩,可是歡喜的不耐煩。最後,她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極不願意而又不得不說地說,“走吧!”
我自己已忘了自己,隻看見,不是聽見,兩個什麽字由她的口中出來?可是在心的深處猜對那兩個字的意思,因為我也有點那樣的關切。我的心不願動,我的腦知道非走不可。我的眼盯住了她的。她要低頭,還沒低下去,便又勇敢地抬起來,故意地,不怕地,羞而不肯羞地,迎著我的眼。直到不約而同地垂下頭去,又不約而同地抬起來,又那麽看。心似乎已碰著心。
我走,極慢的,她送我到簾外,眼上蒙了一層露水。我走到二門,迴了迴頭,她已趕到海棠花下。我像一個羽毛似的飄蕩出去。
以後,再沒有這種機會。
有一次,她家中落了,並不使人十分悲傷的喪事。在燈光下我和她說了兩句話。她穿著一身孝衣。手放在胸前,擺弄著孝衣的扣帶。站得離我很近,幾乎能彼此聽得見臉上熱力的激射,像雨後的禾穀那樣帶著聲兒生長。可是,隻說了兩句極沒有意思的話——口與舌的一些動作:我們的心並沒管它們。
我們都二十二歲了,可是五四運動還沒降生呢。男女的交際還不是普通的事。我畢業後便作了小學的校長,平生最大的光榮,因為她給了我一封賀信。信箋的末尾——印著一枝梅花——她注了一行:不要迴信。我也就沒敢寫迴信。可是我好像心中燃著一束火把,無所不盡其極地整頓學校。我拿辦好了學校作為給她的迴信;她也在我的夢中給我鼓著得勝的掌——那一對連腕也是玉的手!
提婚是不能想的事。許多許多無意識而有力量的阻礙,像個專以力氣自雄的惡虎,站在我們中間。
有一件足以自慰的,我那係在心上的耳朵始終沒聽到她的定婚消息。還有件比這更好的事,我兼任了一個平民學校的校長,她擔任著一點功課。我隻希望能時時見到她,不求別的。她呢,她知道怎麽躲避我——已經是個二十多歲的大姑娘。她失去了十七八歲時的天真與活潑,可是增加了女子的尊嚴與神秘。
又過了二年,我上了南洋。到她家辭行的那天,她恰巧沒在家。
在外國的幾年中,我無從打聽她的消息。直接通信是不可能的。間接探問,又不好意思。隻好在夢裏相會了。說也奇怪,我在夢中的女性永遠是“她”。夢境的不同使我有時悲泣,有時狂喜;戀的幻境裏也自有一種味道。她,在我的心中,還是十七歲時的樣子:小圓臉,眉眼清秀中帶著一點媚意。身量不高,處處都那麽柔軟,走路非常的輕巧。那一條長黑的發辮,造成最動心的一個背影。我也記得她梳起頭來的樣兒,但是我總夢見那帶辮的背影。
迴國後,自然先探聽她的一切。一切消息都像謠言,她已作了暗娼!
就是這種刺心的消息,也沒減少我的熱情;不,我反倒更想見她,更想幫助她。我到她家去。已不在那裏住,我隻由牆外看見那株海棠樹的一部分。房子早已賣掉了。
到底我找到她了。她已剪了發,向後梳攏著,在項部有個大綠梳子。
穿著一件粉紅長袍,袖子僅到肘部,那雙臂,已不是那麽活軟的了。臉上的粉很厚,腦門和眼角都有些褶子。可是她還笑得很好看,雖然一點活潑的氣象也沒有了。設若把粉和油都去掉,她大概最好也隻像個產後的病婦。她始終沒正眼看我一次,雖然臉上並沒有羞愧的樣子,她也說也笑,隻是心沒在話與笑中,好像完全應酬我。我試著探問她些問題與經濟狀況,她不大願意迴答。她點著一支香煙,煙很靈通地從鼻孔出來,她把左膝放在右膝上,仰著頭看煙的升降變化,極無聊而又顯著剛強。我的眼濕了,她不會看不見我的淚,可是她沒有任何表示。她不住地看自己的手指甲,又輕輕地向後按頭發,似乎她隻是為它們活著呢。提到家中的人,她什麽也沒告訴我。我隻好走吧。臨出來的時候,我把住址告訴給她——深願她求我,或是命令我,作點事。她似乎根本沒往心裏聽,一笑,眼看看別處,沒有往外送我的意思。她以為我是出去了,其實我是立在門口沒動,這麽著,她一迴頭,我們對了眼光。隻是那麽一擦似的她轉過頭去。
初戀是青春的第一朵花,不能隨便擲棄。我托人給她送了點錢去。
留下了,並沒有迴話。
朋友們看出我的悲苦來,眉頭是最會出賣人的。她們善意的給我介紹女友,慘笑地搖首是我的迴答。我得等著她。初戀像幼年的寶貝永遠是最甜蜜的,不管那個寶貝是一個小布人,還是幾塊小石子。慢慢的,我開始和幾個最知己的朋友談論她,他們看在我的麵上沒說她什麽,可是假裝鬧著玩似的暗刺我,他們看我太愚,也就是說她不配一戀。
他們越這樣,我越頑固。是她打開了我的愛的園門,我得和她走到山窮水盡。憐比愛少著些味道,可是更多著些人情。不久,我托友人向她說明,我願意娶她。我自己沒膽量去。友人迴來,帶迴來她的幾聲狂笑。
她沒說別的,隻狂笑了一陣。她是笑誰?笑我的愚,很好,多情的人不是每每有些傻氣嗎?這足以使人得意。笑她自己,那隻是因為不好意思哭,過度的悲鬱使人狂笑。
愚癡給我些力量,我決定自己去見她。要說的話都詳細的編製好,演習了許多次,我告訴自己——隻許勝,不許敗。她沒在家。又去了兩次,都沒見著。第四次去,屋門裏停著小小的一口薄棺材,裝著她。她是因打胎而死。一籃最鮮的玫瑰,瓣上帶著我心上的淚,放在她的靈前,結束了我的初戀,開始終生的虛空。為什麽她落到這般光景?
我不願再打聽。反正她在我心中永遠不死。
我正呆看著那小綠拖鞋,我覺得背後的幔帳動了一動。一迴頭,帳子上繡的小蝴蝶在她的頭上飛動呢。她還是十七八歲時的模樣,還是那麽輕巧,像仙女飛降下來還沒十分立穩那樣立著。我往後退了一步,似乎是怕一往前湊就能把她嚇跑。
這一退的工夫,她變了,變成二十多歲的樣子。她也往後退了,隨退隨著臉上加著皺紋。她狂笑起來。
我坐在那個小床上。剛坐下,我又起來了,撲過她去,極快;她在這極短的時間內,又變迴十七歲時的樣子。在一秒鍾裏我看見她半生的變化,她像是不受時間的拘束。我坐在椅子上,她坐在我的懷中。我自己也恢複了十五六年前臉土的紅色,我覺得出。我們就這樣坐著,聽著彼此心血的潮蕩。不知有多麽久。最後,我找到聲音,唇貼著她的耳邊,問:“你獨自住在這裏?”
“我不住在這裏;我住在這兒,”她指著我的心說。
“始終你沒忘了我,那麽?”我握緊了她的手。“被別人吻的時候,我心中看著你!”
“可是你許別人吻你?”我並沒有一點妒意。
“愛在心裏,唇不會閑著;誰教你不來吻我呢?”
“我不是怕得罪你的父母嗎?不是我上了南洋嗎?”她點了點頭,“懼怕使你失去一切,隔離使愛的心慌了。”
她告訴了我,她死前的光景。在我出國的那一年,她的母親死去。她比較得自由了一些。出牆的花枝自會招來蜂蝶,有人便追求她。她還想念著我,可是**往往比愛少些忍耐力,愛的花不都是梅花。她接受了一個青年的愛,因為他長得像我。他非常地愛她,可是她還忘不了我,**的獲得不就是愛的滿足,相似的容貌不能代替愛的真形。
他疑心了,她承認了她的心是在南洋。他們倆斷絕了關係。這時候,她父親的財產全丟了。她非嫁人不可。她把自己賣給一個闊家公子,為是供給她的父親。
“你不會去教學掙錢?”我問。
“我隻能教小學,那點薪水還不夠父親買煙吃的!”
我們倆都楞起來。我是想:假使我那時候迴來,以我的經濟能力說,能供給得起她的父親嗎?我還不是大睜白眼地看著她賣身?
“我把愛藏在心中,”她說,“拿**掙來的茶飯營養著它。我深恐**死了,愛便不存在,其實我是錯了;先不用說這個吧。他非常的妒忌,永遠跟著我,無論我是幹什麽。上哪兒去,他老隨著我。他找不出我的破綻來,可是覺得出我是不愛他。慢慢的,他由討厭變為公開地辱罵我,甚至於打我,他逼得我沒法不承認我的心是另有所寄。忍無可忍也就顧不及飯碗問題了。他把我趕出來,連一件長衫也沒給我留。我呢,父親照樣和我要錢,我自己得吃得穿,而且我一向吃好的穿好的慣了。為滿足**,還得利用**,身體是現成的本錢。凡給我錢的便買去我點筋肉的笑。我很會笑:我照著鏡子練習那迷人的笑。環境的不同使人作退一步想,這樣零賣,倒是比終日叫哪一個闊公子管著強一些。在街上,有多少人指著我的後影歎氣,可是我到底是自由的,有時候我與些打扮得不漂亮的女子遇上,我也有些得意。我一共打過四次胎,但是創痛過去便又笑了。
“最初,我頗有一些名氣,因為我既是作過富宅的玩物,又能識幾個字,新派舊派的人都願來照顧我。我沒工夫去思想,甚至於不想積蓄一點錢,我完全為我的服裝香粉活著。今天的漂亮是今天的生活,明天自有明天管照著自己,身體的疲倦,隻管眼前的刺激,不顧將來。不久,這種生活也不能維持了。父親的煙是無底的深坑。打胎需要花許多費用。
以前不想剩錢;錢自然不會自己剩下。我連一點無聊的傲氣也不敢存了。我得極下賤地去找錢了,有時是明搶。有人指著我的後影歎氣,我也迴頭向他笑一笑了。
打一次胎增加兩三歲。鏡子是不欺人的,我已老醜了。瘋狂足以補足衰老。我盡著**的所能伺候人們,不然,我沒有生意。我敞著門睡著,我是大家的,不是我自己的。一天二十四小時,什麽時間也可以買我的身體。我消失在欲海裏。在清醒的世界中我並不存在。我的手指算計著錢數。我不思想,隻是盤算——怎能多進五毛錢。我不哭,哭不好看。
隻為錢著急,不管我自己。”
她休息了一會兒,我的淚已滴濕她的衣襟。
“你迴來了!”她繼續著說:“你也三十多了;我記得你是十七歲的小學生。你的眼已不是那年——多少年了?——看我那雙綠拖鞋的眼。可是,你,多少還是你自己,我,早已死了。你可以繼續作那初戀的夢,我已無夢可作。我始終一點也不懷疑,我知道你要是迴來,必定要我。及至見著你,我自己已找不到我自己,拿什麽給你呢?你沒迴來的時候,我永遠不拒絕,不論是對誰說,我是愛你;你迴來了,我隻好狂笑。單等我落到這樣,你才迴來,這不是有意戲弄人?假如你永遠不迴來,我老有個南洋作我的夢景,你老有個我在你的心中,豈不很美?你偏偏迴來了,而且迴來這樣遲——”
“可是來遲了並不就是來不及了,”我插了一句。“晚了就是來不及了。我殺了自己。”
“什麽?”
“我殺了我自己。我命定的隻能住在你心中,生存在一首詩裏,生死有什麽區別?
在打胎的時候我自己下了手。有你在我左右,我沒法子再笑。不笑,我怎麽掙錢?隻有一條路,名字叫死。你迴來遲了,我別再死遲了:我再晚死一會兒,我便連住在你心中的希望也沒有了。我住在這裏,這裏便是你的心。這裏沒有陽光,沒有聲響,隻有一些顏色。顏色是更持久的,顏色畫成咱們的記憶。看那雙小鞋,綠的,是點顏色,你我永遠認識它們。”
“但是我也記得那雙腳。許我看看嗎?”
她笑了,搖搖頭。
我很堅決,我握住她的腳,扯下她的襪,露出沒有肉的一支白腳骨。
“去吧!”她推了我一把。“從此你我無緣再見了!我願住在你的心中,現在不行了;我願在你心中永遠是青春。”太陽已往西斜去;風大了些,也涼了些,東方有些黑雲。春光在一個夢中慘淡了許多。我立起來,又看見那片暗綠的鬆樹。立了不知有多久。
遠處來了些蠕動的小人,隨著一些聽不甚真的音樂。越來越近了,田中驚起許多白翅的鳥,哀鳴著向山這邊飛。我看清了,一群人們匆匆地走,帶起一些灰土。三五鼓手在前,幾個白衣人在後,最後是一口棺材。春天也要埋人的。撒起一把紙錢,蝴蝶似的落在麥田上。東方的黑雲更厚了,柳條的綠色加深了許多,綠得有些淒慘。心中茫然,隻想起那雙小綠拖鞋,像兩片樹葉在永生的樹上作著春夢。
《無題(因為沒有故事)》裏又寫出了作者對於她的懷念:對了,我記得她的眼。她死了好多年了,她的眼還活著,在我的心裏。這對眼睛替我看守著愛情……它們隻有兩種神情:一個是凝視,極短極快,可是千真萬確的是凝視。隻微微一看,就看到我的靈魂,把一切 -老舍藏畫。
都無聲的告訴了給我。凝視,一點也不錯,我知道她隻須極短極快的一看,看的動作過去了,極快的過去了,可是,她心裏看著我呢,不定看多麽久呢;我到底得管這叫作凝視,不論它是多麽快,多麽短。一切的詩文都用得著,這一眼道盡了愛所會說的與所會做的。另一個是眼珠橫著一移動,由微笑移動到微笑裏去,在處女的尊嚴中笑出一點點被愛逗出的輕佻,由熱情中笑出一點點無法抑止的高興。
我沒和她說過一句話,沒握過一次手,見麵連點頭都不點。可是我的一切,她知道;她的一切,我知道。我們用不著看彼此的服裝,用不著打聽彼此的身世,我們一眼看到一粒珍珠,藏在彼此的心裏;這一點點便是我們的一切,那些七零八碎的東西都是配搭,都無須注意。
看我一眼,她低著頭輕快的走過去,把一點微笑留在她身後的空氣中,像太陽落後還留下一些明霞。
我們彼此躲避著,同時彼此願馬上摟抱在一處。我們輕輕的哀歎;老舍忽然遇見了,那麽凝視一下,登時歡喜起來,身上像減了分量,每一步都走得輕快有力,像要跳起來的樣子。
我們極願意說一句話,可是我們很怕交談,說什麽呢?哪一個日常的俗字能道出我們的心事呢?讓我們不開口,永不開口吧!我們的對視與微笑是永生的,是完全的,其餘的一切都是破碎微弱,不值得一作的。
我們分離有許多年了,她還是那麽秀美,那麽多情,在我的心裏。她將永遠不老,永遠隻向我一個人微笑。在我的夢中,我常常看見她,一個甜美的夢是最真實,是純潔,最完美的。
多少多少人生中的小困苦小折磨使我喪氣,使我輕看生命。可是,那個微笑與眼神忽然的從哪兒飛來,我想起唯有“人麵桃花相映紅”差可托擬的一點心情與境界,我忘了困苦,我不再喪氣,我恢複了青春;無疑的,我在她的潔白的夢中,必定還是個美少年呀。
春在燕的翅上,把春光顫得更明了一些,同樣,我的青春在她的眼裏,永遠使我的血溫暖,像土中的一顆子粒,永遠想發出一個小小的綠芽。一粒小豆那麽小的一點愛情,眼珠一移,嘴唇一動,日月都沒有了作用,到無論什麽時候,我們總是一對剛開開的春花。
不要再說什麽,不要再說什麽!我的煩惱也是香甜的呀,因為她那麽看過我!
可見,劉小姐活著時,不幸淪落,被人蹂躪,似乎打過好幾次胎。
影響到老舍的小說作品,凡描寫到男女愛情時,就有了一定的模子:男女相愛,女方的地位,一般比男方高,女方或失意,或淪落風塵,或過早天亡,男方則都是遠走他鄉,如老舍本人的出行英國一樣。而他筆下的年輕娼妓,小福子、“月牙兒”等,也都讀過書,大多是師範畢業,做過小學教師,賣身都有個被強迫的過程。暗含了這位劉小姐的身世、遭遇。
很顯然,如果不是有這麽一個初戀,老舍的藝術世界、人物形象,怕是會有極大變化的。
它們在他的生命裏占據了什麽樣的位置。又如何表現在他筆身上,成為一種創作“模式”?老舍和闊大爺的千金小姐苦苦相戀,卻終不能成為眷屬,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這位千金小姐又如何成了老舍小說裏人物的原型?
母親而外,老舍的一生中還出現過幾位女人,對他的生活、除性情,甚至人生取向,都有過極其深刻的影響。其一是他的初戀對象,其一是後來的妻子胡絮青。另外還有一位,即就是維係了特殊友情關係的知名女作家趙清閣。
老舍的初戀對象,就是劉壽錦大叔那位大他一天的女兒,二人同為師範學校畢業生。當初,母親私自為兒子找媳婦時,他就很痛苦過,就因為他已經有了這個愛的對象。劉壽錦也是因了這個女兒,才注意到他;他帶老舍上學後,老舍得以經常出入劉家,兩個人無意有了接近的機會。在上中學前,他們之間還談不上有什麽關係,但到老舍上中學時,劉家一貧如洗。老舍學業有成、事業有成,還在幫劉壽錦辦學校和慈善事業。學校就在劉壽錦家的西跨院,他女兒也在這裏義務做教師,出落得溫柔、怡靜。接觸更多,差距卻小了,兩個人的感情一天天加深,大概在17歲的時候,已經萌發了愛的情愫。
可是老舍對劉壽錦大叔感激至深,加之他很要強,內向、固執,極力壓抑情感,不肯表白,也未提親,劉小姐更不會主動提出來。如老舍所言:“我們都二十二歲了,可是五四運動還沒降生呢。男女的交際還不是普通的事。”
不久,老舍就把秘密告訴了同學羅常培。好景不長,美好的初戀徹底粉碎。1923年,還是在教育會的時候,劉壽錦因不善經營,家業迅速敗落下來,出家人廟做了和尚,並讓夫人和女兒隨之做了帶發修行的優波夷(一譯優婆夷,即女居士;相對於優波塞(一譯優婆塞),即男居士。居士則指不出家的佛教信徒。)。
他們以為遁入佛門便可清淨無事,其實在那多事之秋並不然。劉小姐結局如何雖不得而知,老舍研究的專家們都說不清楚,但一定遇到了麻煩,她本身又當盛年,**正強,一失足無可迴頭,心愛的人又不在身邊。
最初,在知道她出家的消息後,老舍“心碎人瘦”“病人膏肓”,把巨大的悲傷埋在心底。1933年在記它的小說《微神》和1937年的散文《無題(因為沒有故事)》裏有所流露,這也成了他毅然出走英國,一去6年,而無所留戀的原因之一。到他迴來時,一切成了定局,愛人不再能愛,她隻好淒慘地離開人世。
《微神》這篇自傳體小說,詩情如畫,在記述這段錯失的緣分時,把所有的五官感知都係在心上,讓我們從側麵了解到二人的情感曆程和她後來的遭際:我沒睡去,我知道已離夢境不遠,但是還聽得清清楚楚小鳥的相喚與輕歌。說也奇怪,每逢到似睡非睡的時候,我才看見那塊地方——不曉得一定是哪裏,可是在入夢以前它老是那個樣兒浮在眼前。就管它叫作夢的前方吧。這塊地方並沒有多大,沒有山,沒有海。像一個花園,可又沒有清楚的界限。差不多是個不甚規則的三角,三個尖端浸在流動的黑暗裏。一角上——我永遠先看見它——是一片金黃與大紅的花,密密層層!
沒有陽光,一片紅黃的後麵便全是黑暗,可是黑的背景使紅黃更加深厚,就好像大黑瓶上畫著紅牡丹,深厚得至於使美中有一點點恐怖。
黑暗的背景,我明白了,使紅黃的一片抱住了自己的彩色,不向四外走射一點;況且沒有陽光,彩色不飛入空中,而完全貼染在地上。我老先看見這塊,一看見它,其餘的便不看也會知道的,正好像一看見香山,準知道碧雲寺在哪兒藏著呢。
其餘的兩角,左邊是一個斜長的土坡,滿蓋著灰紫的野花,在不漂亮中有些深厚的力量,或者月光能使那灰的部分多一些銀色,顯出點詩的靈空;但是我不記得在哪兒有個小月亮。無論怎樣,我也不厭惡它。
不,我愛這個似乎被霜弄暗了的紫色,像年輕的母親穿著暗紫長袍。右邊的一角是最漂亮的,一處小草房,門前有一架細蔓的月季,滿開著單純的花,全是淺粉的。
設若我的眼由左向右轉,灰紫、紅黃、淺粉,像是由秋看到初春,時候倒流;生命不但不是由盛而衰,反倒是以玫瑰作香色雙豔的結束。
三角的中間是一片綠草,深綠、軟厚、微濕;每一短葉都向上挺著,似乎是聽著遠處的雨聲。沒有一點風,沒有一個飛動的小蟲;一個鬼豔的小世界,活著的隻有顏色。
在真實的經驗中,我沒見過這麽個境界。可是它永遠存在,在我的夢前。英格蘭的深綠,蘇格蘭的紫草小山,德國黑林的幽晦,或者是它的祖先們,但是誰準知道呢。從赤道附近的濃豔中減去陽光,也有點像它,但是它又沒有虹樣的蛇與五彩的禽,算了吧,反正我認識它。
我看見它多少多少次了。它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我心中的一對畫屏。可是我沒到那個小房裏去過。我不是被那些顏色吸引得不動一動,便是由它的草地上恍惚的走入另種色彩的夢境。它是我常遇到的朋友,彼此連姓名都曉得,隻是沒細細談過心。
我不曉得它的中心是什麽顏色的,是含著一點什麽神秘的音樂——真希望有點響動!
這次我決定了去探險。
一想就到了月季花下,或也許因為怕聽我自己的足音?月季花對於我是有些端陽前後的暗示,我希望在哪兒貼著張深黃紙,印著個殊紅的判官,在兩束香艾的中間。沒有。
隻在我心中聽見了聲“櫻桃”的吆喝。這個地方是太靜了。
小房子的門閉著,窗上門上都擋著牙白的簾兒,並沒有花影,因為陽光不足。裏邊什麽動靜也沒有,好像它是寂寞的發源地。輕輕地推開門,靜寂與整潔雙雙地歡迎我進去,是歡迎我;室中的一切是“人”的,假如外麵景物是“鬼”——希望我沒用上過於強烈的字。
一大間,用幔帳截成一大一小的兩間。幔帳也是牙白的,上麵繡著些小蝴蝶。外間隻有一條長案,一個小橢圓桌兒,一把椅子,全是暗草色的,沒有油飾過。椅上的小墊是淺綠的,桌上有幾本書。案上有一盆小鬆,兩方古銅鏡,鏽色比小鬆淺些。內間有一個小床,罩著一塊快垂到地上的綠毯。床首懸著一個小籃,有些快幹的茉莉花。地上鋪著一塊長方的蒲墊,墊的旁邊放著一雙繡白花的小綠拖鞋。
我的心跳起來了!我決不是入了複雜而光燦的詩境;平淡樸美是此處的音調,也不是幻景,因為我認識那隻繡著白花的小綠拖鞋。
愛情的故事往往是平凡的,正如春雨秋霜那樣平凡。可是平凡的人們偏愛在這些平凡的事中找些詩意;那麽,想必是世界上多數的事物是更缺乏色彩的;可憐的人們!希望我的故事也有些應有的趣味吧。
沒有像那一迴那麽美的了。我說“那一迴”,因為在那一天那一會兒的一切都是美的。她家中的那株海棠花正開成一個大粉白的雪球;沿牆的細竹剛拔出新筍;天上一片嬌晴;她的父母都沒在家;大白貓在花下酣睡。聽見我來了,她像燕兒似的從簾下飛出來;沒顧得換鞋,腳下一雙小綠拖鞋像兩片嫩綠的葉兒。她喜歡得像清早的陽光,腮上的兩片蘋果比往常紅著許多倍,似乎有兩顆香紅的心在臉上開了兩個小井,溢著紅潤的胭脂泉。那時她還梳著長黑辮。
她父母在家的時候,她隻能隔著窗兒望我一望,或是設法在我走去的時節,和我笑一笑。這一次,她就像一個小貓遇上了個好玩的伴兒;我一向不曉得她“能”這樣的活潑。在一同往屋中走的工夫,她的肩挨上了我的。我們都才十七歲。我們都沒說什麽,可是四隻眼彼此告訴我們是欣喜到萬分。我最愛看她家壁上那張工筆百鳥朝鳳;這次,我的眼勻不出工夫來。我看著那雙小綠拖鞋;她往後收了收腳,連耳根兒都有點紅了:可是仍然笑著。我想問她的功課,沒問;想問新生的小貓有全白的沒有,沒問;心中的問題多了,隻是口被一種什麽力量給封起來,我知道她也是如此,因為看見她的白潤的脖兒直微微地動,似乎要將些不相幹的言語咽下去,而真值得一說的又不好意思說。
她在臨窗的一個小紅木凳上坐著,海棠花影在她半個臉上微動。有時候她微向窗外看看,大概是怕有人進來。及至看清了沒人,她臉上的花影都被歡悅給浸漬得紅豔了。
她的兩手交換著輕輕地摸小凳的沿,顯著不耐煩,可是歡喜的不耐煩。最後,她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極不願意而又不得不說地說,“走吧!”
我自己已忘了自己,隻看見,不是聽見,兩個什麽字由她的口中出來?可是在心的深處猜對那兩個字的意思,因為我也有點那樣的關切。我的心不願動,我的腦知道非走不可。我的眼盯住了她的。她要低頭,還沒低下去,便又勇敢地抬起來,故意地,不怕地,羞而不肯羞地,迎著我的眼。直到不約而同地垂下頭去,又不約而同地抬起來,又那麽看。心似乎已碰著心。
我走,極慢的,她送我到簾外,眼上蒙了一層露水。我走到二門,迴了迴頭,她已趕到海棠花下。我像一個羽毛似的飄蕩出去。
以後,再沒有這種機會。
有一次,她家中落了,並不使人十分悲傷的喪事。在燈光下我和她說了兩句話。她穿著一身孝衣。手放在胸前,擺弄著孝衣的扣帶。站得離我很近,幾乎能彼此聽得見臉上熱力的激射,像雨後的禾穀那樣帶著聲兒生長。可是,隻說了兩句極沒有意思的話——口與舌的一些動作:我們的心並沒管它們。
我們都二十二歲了,可是五四運動還沒降生呢。男女的交際還不是普通的事。我畢業後便作了小學的校長,平生最大的光榮,因為她給了我一封賀信。信箋的末尾——印著一枝梅花——她注了一行:不要迴信。我也就沒敢寫迴信。可是我好像心中燃著一束火把,無所不盡其極地整頓學校。我拿辦好了學校作為給她的迴信;她也在我的夢中給我鼓著得勝的掌——那一對連腕也是玉的手!
提婚是不能想的事。許多許多無意識而有力量的阻礙,像個專以力氣自雄的惡虎,站在我們中間。
有一件足以自慰的,我那係在心上的耳朵始終沒聽到她的定婚消息。還有件比這更好的事,我兼任了一個平民學校的校長,她擔任著一點功課。我隻希望能時時見到她,不求別的。她呢,她知道怎麽躲避我——已經是個二十多歲的大姑娘。她失去了十七八歲時的天真與活潑,可是增加了女子的尊嚴與神秘。
又過了二年,我上了南洋。到她家辭行的那天,她恰巧沒在家。
在外國的幾年中,我無從打聽她的消息。直接通信是不可能的。間接探問,又不好意思。隻好在夢裏相會了。說也奇怪,我在夢中的女性永遠是“她”。夢境的不同使我有時悲泣,有時狂喜;戀的幻境裏也自有一種味道。她,在我的心中,還是十七歲時的樣子:小圓臉,眉眼清秀中帶著一點媚意。身量不高,處處都那麽柔軟,走路非常的輕巧。那一條長黑的發辮,造成最動心的一個背影。我也記得她梳起頭來的樣兒,但是我總夢見那帶辮的背影。
迴國後,自然先探聽她的一切。一切消息都像謠言,她已作了暗娼!
就是這種刺心的消息,也沒減少我的熱情;不,我反倒更想見她,更想幫助她。我到她家去。已不在那裏住,我隻由牆外看見那株海棠樹的一部分。房子早已賣掉了。
到底我找到她了。她已剪了發,向後梳攏著,在項部有個大綠梳子。
穿著一件粉紅長袍,袖子僅到肘部,那雙臂,已不是那麽活軟的了。臉上的粉很厚,腦門和眼角都有些褶子。可是她還笑得很好看,雖然一點活潑的氣象也沒有了。設若把粉和油都去掉,她大概最好也隻像個產後的病婦。她始終沒正眼看我一次,雖然臉上並沒有羞愧的樣子,她也說也笑,隻是心沒在話與笑中,好像完全應酬我。我試著探問她些問題與經濟狀況,她不大願意迴答。她點著一支香煙,煙很靈通地從鼻孔出來,她把左膝放在右膝上,仰著頭看煙的升降變化,極無聊而又顯著剛強。我的眼濕了,她不會看不見我的淚,可是她沒有任何表示。她不住地看自己的手指甲,又輕輕地向後按頭發,似乎她隻是為它們活著呢。提到家中的人,她什麽也沒告訴我。我隻好走吧。臨出來的時候,我把住址告訴給她——深願她求我,或是命令我,作點事。她似乎根本沒往心裏聽,一笑,眼看看別處,沒有往外送我的意思。她以為我是出去了,其實我是立在門口沒動,這麽著,她一迴頭,我們對了眼光。隻是那麽一擦似的她轉過頭去。
初戀是青春的第一朵花,不能隨便擲棄。我托人給她送了點錢去。
留下了,並沒有迴話。
朋友們看出我的悲苦來,眉頭是最會出賣人的。她們善意的給我介紹女友,慘笑地搖首是我的迴答。我得等著她。初戀像幼年的寶貝永遠是最甜蜜的,不管那個寶貝是一個小布人,還是幾塊小石子。慢慢的,我開始和幾個最知己的朋友談論她,他們看在我的麵上沒說她什麽,可是假裝鬧著玩似的暗刺我,他們看我太愚,也就是說她不配一戀。
他們越這樣,我越頑固。是她打開了我的愛的園門,我得和她走到山窮水盡。憐比愛少著些味道,可是更多著些人情。不久,我托友人向她說明,我願意娶她。我自己沒膽量去。友人迴來,帶迴來她的幾聲狂笑。
她沒說別的,隻狂笑了一陣。她是笑誰?笑我的愚,很好,多情的人不是每每有些傻氣嗎?這足以使人得意。笑她自己,那隻是因為不好意思哭,過度的悲鬱使人狂笑。
愚癡給我些力量,我決定自己去見她。要說的話都詳細的編製好,演習了許多次,我告訴自己——隻許勝,不許敗。她沒在家。又去了兩次,都沒見著。第四次去,屋門裏停著小小的一口薄棺材,裝著她。她是因打胎而死。一籃最鮮的玫瑰,瓣上帶著我心上的淚,放在她的靈前,結束了我的初戀,開始終生的虛空。為什麽她落到這般光景?
我不願再打聽。反正她在我心中永遠不死。
我正呆看著那小綠拖鞋,我覺得背後的幔帳動了一動。一迴頭,帳子上繡的小蝴蝶在她的頭上飛動呢。她還是十七八歲時的模樣,還是那麽輕巧,像仙女飛降下來還沒十分立穩那樣立著。我往後退了一步,似乎是怕一往前湊就能把她嚇跑。
這一退的工夫,她變了,變成二十多歲的樣子。她也往後退了,隨退隨著臉上加著皺紋。她狂笑起來。
我坐在那個小床上。剛坐下,我又起來了,撲過她去,極快;她在這極短的時間內,又變迴十七歲時的樣子。在一秒鍾裏我看見她半生的變化,她像是不受時間的拘束。我坐在椅子上,她坐在我的懷中。我自己也恢複了十五六年前臉土的紅色,我覺得出。我們就這樣坐著,聽著彼此心血的潮蕩。不知有多麽久。最後,我找到聲音,唇貼著她的耳邊,問:“你獨自住在這裏?”
“我不住在這裏;我住在這兒,”她指著我的心說。
“始終你沒忘了我,那麽?”我握緊了她的手。“被別人吻的時候,我心中看著你!”
“可是你許別人吻你?”我並沒有一點妒意。
“愛在心裏,唇不會閑著;誰教你不來吻我呢?”
“我不是怕得罪你的父母嗎?不是我上了南洋嗎?”她點了點頭,“懼怕使你失去一切,隔離使愛的心慌了。”
她告訴了我,她死前的光景。在我出國的那一年,她的母親死去。她比較得自由了一些。出牆的花枝自會招來蜂蝶,有人便追求她。她還想念著我,可是**往往比愛少些忍耐力,愛的花不都是梅花。她接受了一個青年的愛,因為他長得像我。他非常地愛她,可是她還忘不了我,**的獲得不就是愛的滿足,相似的容貌不能代替愛的真形。
他疑心了,她承認了她的心是在南洋。他們倆斷絕了關係。這時候,她父親的財產全丟了。她非嫁人不可。她把自己賣給一個闊家公子,為是供給她的父親。
“你不會去教學掙錢?”我問。
“我隻能教小學,那點薪水還不夠父親買煙吃的!”
我們倆都楞起來。我是想:假使我那時候迴來,以我的經濟能力說,能供給得起她的父親嗎?我還不是大睜白眼地看著她賣身?
“我把愛藏在心中,”她說,“拿**掙來的茶飯營養著它。我深恐**死了,愛便不存在,其實我是錯了;先不用說這個吧。他非常的妒忌,永遠跟著我,無論我是幹什麽。上哪兒去,他老隨著我。他找不出我的破綻來,可是覺得出我是不愛他。慢慢的,他由討厭變為公開地辱罵我,甚至於打我,他逼得我沒法不承認我的心是另有所寄。忍無可忍也就顧不及飯碗問題了。他把我趕出來,連一件長衫也沒給我留。我呢,父親照樣和我要錢,我自己得吃得穿,而且我一向吃好的穿好的慣了。為滿足**,還得利用**,身體是現成的本錢。凡給我錢的便買去我點筋肉的笑。我很會笑:我照著鏡子練習那迷人的笑。環境的不同使人作退一步想,這樣零賣,倒是比終日叫哪一個闊公子管著強一些。在街上,有多少人指著我的後影歎氣,可是我到底是自由的,有時候我與些打扮得不漂亮的女子遇上,我也有些得意。我一共打過四次胎,但是創痛過去便又笑了。
“最初,我頗有一些名氣,因為我既是作過富宅的玩物,又能識幾個字,新派舊派的人都願來照顧我。我沒工夫去思想,甚至於不想積蓄一點錢,我完全為我的服裝香粉活著。今天的漂亮是今天的生活,明天自有明天管照著自己,身體的疲倦,隻管眼前的刺激,不顧將來。不久,這種生活也不能維持了。父親的煙是無底的深坑。打胎需要花許多費用。
以前不想剩錢;錢自然不會自己剩下。我連一點無聊的傲氣也不敢存了。我得極下賤地去找錢了,有時是明搶。有人指著我的後影歎氣,我也迴頭向他笑一笑了。
打一次胎增加兩三歲。鏡子是不欺人的,我已老醜了。瘋狂足以補足衰老。我盡著**的所能伺候人們,不然,我沒有生意。我敞著門睡著,我是大家的,不是我自己的。一天二十四小時,什麽時間也可以買我的身體。我消失在欲海裏。在清醒的世界中我並不存在。我的手指算計著錢數。我不思想,隻是盤算——怎能多進五毛錢。我不哭,哭不好看。
隻為錢著急,不管我自己。”
她休息了一會兒,我的淚已滴濕她的衣襟。
“你迴來了!”她繼續著說:“你也三十多了;我記得你是十七歲的小學生。你的眼已不是那年——多少年了?——看我那雙綠拖鞋的眼。可是,你,多少還是你自己,我,早已死了。你可以繼續作那初戀的夢,我已無夢可作。我始終一點也不懷疑,我知道你要是迴來,必定要我。及至見著你,我自己已找不到我自己,拿什麽給你呢?你沒迴來的時候,我永遠不拒絕,不論是對誰說,我是愛你;你迴來了,我隻好狂笑。單等我落到這樣,你才迴來,這不是有意戲弄人?假如你永遠不迴來,我老有個南洋作我的夢景,你老有個我在你的心中,豈不很美?你偏偏迴來了,而且迴來這樣遲——”
“可是來遲了並不就是來不及了,”我插了一句。“晚了就是來不及了。我殺了自己。”
“什麽?”
“我殺了我自己。我命定的隻能住在你心中,生存在一首詩裏,生死有什麽區別?
在打胎的時候我自己下了手。有你在我左右,我沒法子再笑。不笑,我怎麽掙錢?隻有一條路,名字叫死。你迴來遲了,我別再死遲了:我再晚死一會兒,我便連住在你心中的希望也沒有了。我住在這裏,這裏便是你的心。這裏沒有陽光,沒有聲響,隻有一些顏色。顏色是更持久的,顏色畫成咱們的記憶。看那雙小鞋,綠的,是點顏色,你我永遠認識它們。”
“但是我也記得那雙腳。許我看看嗎?”
她笑了,搖搖頭。
我很堅決,我握住她的腳,扯下她的襪,露出沒有肉的一支白腳骨。
“去吧!”她推了我一把。“從此你我無緣再見了!我願住在你的心中,現在不行了;我願在你心中永遠是青春。”太陽已往西斜去;風大了些,也涼了些,東方有些黑雲。春光在一個夢中慘淡了許多。我立起來,又看見那片暗綠的鬆樹。立了不知有多久。
遠處來了些蠕動的小人,隨著一些聽不甚真的音樂。越來越近了,田中驚起許多白翅的鳥,哀鳴著向山這邊飛。我看清了,一群人們匆匆地走,帶起一些灰土。三五鼓手在前,幾個白衣人在後,最後是一口棺材。春天也要埋人的。撒起一把紙錢,蝴蝶似的落在麥田上。東方的黑雲更厚了,柳條的綠色加深了許多,綠得有些淒慘。心中茫然,隻想起那雙小綠拖鞋,像兩片樹葉在永生的樹上作著春夢。
《無題(因為沒有故事)》裏又寫出了作者對於她的懷念:對了,我記得她的眼。她死了好多年了,她的眼還活著,在我的心裏。這對眼睛替我看守著愛情……它們隻有兩種神情:一個是凝視,極短極快,可是千真萬確的是凝視。隻微微一看,就看到我的靈魂,把一切 -老舍藏畫。
都無聲的告訴了給我。凝視,一點也不錯,我知道她隻須極短極快的一看,看的動作過去了,極快的過去了,可是,她心裏看著我呢,不定看多麽久呢;我到底得管這叫作凝視,不論它是多麽快,多麽短。一切的詩文都用得著,這一眼道盡了愛所會說的與所會做的。另一個是眼珠橫著一移動,由微笑移動到微笑裏去,在處女的尊嚴中笑出一點點被愛逗出的輕佻,由熱情中笑出一點點無法抑止的高興。
我沒和她說過一句話,沒握過一次手,見麵連點頭都不點。可是我的一切,她知道;她的一切,我知道。我們用不著看彼此的服裝,用不著打聽彼此的身世,我們一眼看到一粒珍珠,藏在彼此的心裏;這一點點便是我們的一切,那些七零八碎的東西都是配搭,都無須注意。
看我一眼,她低著頭輕快的走過去,把一點微笑留在她身後的空氣中,像太陽落後還留下一些明霞。
我們彼此躲避著,同時彼此願馬上摟抱在一處。我們輕輕的哀歎;老舍忽然遇見了,那麽凝視一下,登時歡喜起來,身上像減了分量,每一步都走得輕快有力,像要跳起來的樣子。
我們極願意說一句話,可是我們很怕交談,說什麽呢?哪一個日常的俗字能道出我們的心事呢?讓我們不開口,永不開口吧!我們的對視與微笑是永生的,是完全的,其餘的一切都是破碎微弱,不值得一作的。
我們分離有許多年了,她還是那麽秀美,那麽多情,在我的心裏。她將永遠不老,永遠隻向我一個人微笑。在我的夢中,我常常看見她,一個甜美的夢是最真實,是純潔,最完美的。
多少多少人生中的小困苦小折磨使我喪氣,使我輕看生命。可是,那個微笑與眼神忽然的從哪兒飛來,我想起唯有“人麵桃花相映紅”差可托擬的一點心情與境界,我忘了困苦,我不再喪氣,我恢複了青春;無疑的,我在她的潔白的夢中,必定還是個美少年呀。
春在燕的翅上,把春光顫得更明了一些,同樣,我的青春在她的眼裏,永遠使我的血溫暖,像土中的一顆子粒,永遠想發出一個小小的綠芽。一粒小豆那麽小的一點愛情,眼珠一移,嘴唇一動,日月都沒有了作用,到無論什麽時候,我們總是一對剛開開的春花。
不要再說什麽,不要再說什麽!我的煩惱也是香甜的呀,因為她那麽看過我!
可見,劉小姐活著時,不幸淪落,被人蹂躪,似乎打過好幾次胎。
影響到老舍的小說作品,凡描寫到男女愛情時,就有了一定的模子:男女相愛,女方的地位,一般比男方高,女方或失意,或淪落風塵,或過早天亡,男方則都是遠走他鄉,如老舍本人的出行英國一樣。而他筆下的年輕娼妓,小福子、“月牙兒”等,也都讀過書,大多是師範畢業,做過小學教師,賣身都有個被強迫的過程。暗含了這位劉小姐的身世、遭遇。
很顯然,如果不是有這麽一個初戀,老舍的藝術世界、人物形象,怕是會有極大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