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和屈辱沒有使愛因斯坦降低人格,他既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向別人乞求憐憫。愛因斯坦把痛苦咽到肚子裏,化作微笑和玩笑,去安慰自己的親朋好友。貧困、屈辱,也沒有使愛因斯坦放棄對物理學的熱愛,他一次又一次地向對他緊閉大門的科學殿堂發起了衝擊。
在溫特圖爾,愛因斯坦寫信告訴好朋友格羅斯曼,他正致力於氣體動力學理論,思考著物質相對於以太的運動。
1901年9月,在沙夫豪森代課的愛因斯坦給人寫信說:
從1901年9月15日起,我成了沙夫豪森的一家私立學校的教師。在這所學校的教學活動的頭兩個月中,我撰寫了一篇以氣體動力理論方麵為題的博士學位論文。一個月以前,我已經將這篇論文呈交給蘇黎世大學了。
然而,母校依然沒有理睬愛因斯坦。不過,令人高興的事情還是有的。1900年12月,愛因斯坦完成的那篇科學論文——《由毛細血管現象得出的推論》,發表在了1901年的萊比錫《物理學紀事》雜誌上。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並不把現實的挫折放在心上,他將注意力集中在學術研究上,因此取得了成績。
盡管後來愛因斯坦對這篇論文的評價是“毫無價值”,但在當時,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幾個字第一次端端正正地印在權威的物理學雜誌上的時候,給愛因斯坦帶來了許多的溫暖與希望。
在挫折的盡頭,愛因斯坦看到了一縷光明。好朋友格羅斯曼向愛因斯坦投來了希望之光。
1901年4月,格羅斯曼給愛因斯坦寄來了一封帶著好消息的信。信中說:“瑞士伯爾尼專利局準備設立一個專門審查各種新發明的技術職位,我父親樂於推薦你就任此職。”
原來,當時的格羅斯曼自己剛當上助教,沒有能力替愛因斯坦在大學裏謀一席教職。但是,他把愛因斯坦的窘迫處境告訴了父親。
老格羅斯曼請自己的好朋友,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局長哈勒幫忙。哈勒是在開山築路的年代裏苦幹出來的工程師,他胸襟開闊,辦事果斷,說到做到一口答應幫這個忙。
1901年12月11日,報上登出了伯爾尼專利局的《征聘啟事》:“征聘二級工程師。應征者需受過高等教育,精通機械工程或物理學……”
看到這條消息,愛因斯坦馬上趕到伯爾尼專利局,呈上了申請書。他來到局長辦公室,麵對著坐在辦公桌後麵的局長那一雙鋒利的眼睛,心在怦怦直跳。
愛因斯坦知道,必須通過這場考核。父母親希望他生活安定下來;米列娃期待他找到個固定職業;他自己受夠了學術界的冷淡,也把專利局的職位看做幸福的所在。
我的作文素材
專業利局的一個小職位對於久經失業之苦的愛因斯坦來說,竟成了幸福的所在。
局長叫他坐下,拿出幾份專利申請書,要他當場提出意見。愛因斯坦缺少工程知識,不懂技術細節,這一點逃不過局長的眼睛。可是,愛因斯坦對新事物的敏銳反應和判斷真偽、對錯的能力,也引起了哈勒先生的注意。
局長收起專利申請書,和愛因斯坦談起了物理學,從牛頓談到麥克斯韋。哈勒理論修養不高,但是多年的專利局工作,使他獲得了一種無與倫比的鑒別優劣的能力。他看得出,這個說話溫和的年輕人,確實像老格羅斯曼介紹的那樣,是有天賦的,他決定錄用愛因斯坦。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在飽嚐失業之苦後,才獲得了專利局的一個小職位。
一年之後,愛因斯坦將家搬到了伯爾尼,正式到專利局上班,職位是三級技術審查員,年薪3500瑞士法郎。愛因斯坦終於在23歲的時候擺脫了可怕的失業陰影,不再為麵包揪心發愁了,未來物理學大師終於走到了輝煌的起點。
愛因斯坦後來在《自述》中說:
明確規定技術專利權的工作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真正的幸福。它迫使你進行多方麵的思考,對物理的思索也有重大的激勵作用。總之,對我這樣的人,一種實際工作的職業就是一種最大的幸福。因為學院生活會把一個年輕人置於這樣一種被動的地位:不得不去寫大量科學論文,結果是趨於淺薄,隻有那些具有堅強意誌的人才能頂得住。我感謝格羅斯曼幫我找到這麽幸運的職位。
而對這位老朋友,愛因斯坦一生都念念不忘他的幫助。他在《自述片段》中沒有忘記這件事:
馬歇爾·格羅斯曼作為我的朋友給我最大的幫助是這樣一件事:在我畢業後大約一年,他通過他的父親把我介紹給瑞士專利局局長弗裏德裏希·哈勒。經過一次詳盡的口試之後,哈勒先生把我安置在那兒了。這樣,在我的最富於創造性的活動的1902—1909這幾年中,我就不用為生活而操心了……我感謝馬歇爾·格羅斯曼給我找到這麽幸運的職位。
我的一句話感受
愛因斯坦的才能終於得到了認可,他終於要迎來生命中的春天了。
在溫特圖爾,愛因斯坦寫信告訴好朋友格羅斯曼,他正致力於氣體動力學理論,思考著物質相對於以太的運動。
1901年9月,在沙夫豪森代課的愛因斯坦給人寫信說:
從1901年9月15日起,我成了沙夫豪森的一家私立學校的教師。在這所學校的教學活動的頭兩個月中,我撰寫了一篇以氣體動力理論方麵為題的博士學位論文。一個月以前,我已經將這篇論文呈交給蘇黎世大學了。
然而,母校依然沒有理睬愛因斯坦。不過,令人高興的事情還是有的。1900年12月,愛因斯坦完成的那篇科學論文——《由毛細血管現象得出的推論》,發表在了1901年的萊比錫《物理學紀事》雜誌上。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並不把現實的挫折放在心上,他將注意力集中在學術研究上,因此取得了成績。
盡管後來愛因斯坦對這篇論文的評價是“毫無價值”,但在當時,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幾個字第一次端端正正地印在權威的物理學雜誌上的時候,給愛因斯坦帶來了許多的溫暖與希望。
在挫折的盡頭,愛因斯坦看到了一縷光明。好朋友格羅斯曼向愛因斯坦投來了希望之光。
1901年4月,格羅斯曼給愛因斯坦寄來了一封帶著好消息的信。信中說:“瑞士伯爾尼專利局準備設立一個專門審查各種新發明的技術職位,我父親樂於推薦你就任此職。”
原來,當時的格羅斯曼自己剛當上助教,沒有能力替愛因斯坦在大學裏謀一席教職。但是,他把愛因斯坦的窘迫處境告訴了父親。
老格羅斯曼請自己的好朋友,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局長哈勒幫忙。哈勒是在開山築路的年代裏苦幹出來的工程師,他胸襟開闊,辦事果斷,說到做到一口答應幫這個忙。
1901年12月11日,報上登出了伯爾尼專利局的《征聘啟事》:“征聘二級工程師。應征者需受過高等教育,精通機械工程或物理學……”
看到這條消息,愛因斯坦馬上趕到伯爾尼專利局,呈上了申請書。他來到局長辦公室,麵對著坐在辦公桌後麵的局長那一雙鋒利的眼睛,心在怦怦直跳。
愛因斯坦知道,必須通過這場考核。父母親希望他生活安定下來;米列娃期待他找到個固定職業;他自己受夠了學術界的冷淡,也把專利局的職位看做幸福的所在。
我的作文素材
專業利局的一個小職位對於久經失業之苦的愛因斯坦來說,竟成了幸福的所在。
局長叫他坐下,拿出幾份專利申請書,要他當場提出意見。愛因斯坦缺少工程知識,不懂技術細節,這一點逃不過局長的眼睛。可是,愛因斯坦對新事物的敏銳反應和判斷真偽、對錯的能力,也引起了哈勒先生的注意。
局長收起專利申請書,和愛因斯坦談起了物理學,從牛頓談到麥克斯韋。哈勒理論修養不高,但是多年的專利局工作,使他獲得了一種無與倫比的鑒別優劣的能力。他看得出,這個說話溫和的年輕人,確實像老格羅斯曼介紹的那樣,是有天賦的,他決定錄用愛因斯坦。
我的作文素材
愛因斯坦在飽嚐失業之苦後,才獲得了專利局的一個小職位。
一年之後,愛因斯坦將家搬到了伯爾尼,正式到專利局上班,職位是三級技術審查員,年薪3500瑞士法郎。愛因斯坦終於在23歲的時候擺脫了可怕的失業陰影,不再為麵包揪心發愁了,未來物理學大師終於走到了輝煌的起點。
愛因斯坦後來在《自述》中說:
明確規定技術專利權的工作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真正的幸福。它迫使你進行多方麵的思考,對物理的思索也有重大的激勵作用。總之,對我這樣的人,一種實際工作的職業就是一種最大的幸福。因為學院生活會把一個年輕人置於這樣一種被動的地位:不得不去寫大量科學論文,結果是趨於淺薄,隻有那些具有堅強意誌的人才能頂得住。我感謝格羅斯曼幫我找到這麽幸運的職位。
而對這位老朋友,愛因斯坦一生都念念不忘他的幫助。他在《自述片段》中沒有忘記這件事:
馬歇爾·格羅斯曼作為我的朋友給我最大的幫助是這樣一件事:在我畢業後大約一年,他通過他的父親把我介紹給瑞士專利局局長弗裏德裏希·哈勒。經過一次詳盡的口試之後,哈勒先生把我安置在那兒了。這樣,在我的最富於創造性的活動的1902—1909這幾年中,我就不用為生活而操心了……我感謝馬歇爾·格羅斯曼給我找到這麽幸運的職位。
我的一句話感受
愛因斯坦的才能終於得到了認可,他終於要迎來生命中的春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