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想不明白為什麽這人隻是來找自己卻沒有去找自己義父或者大哥二哥。就算這樣,張浩還是想把他們所謂那關乎益州命運的問題聽來看看。張浩道:“原來是楊氏公子,既然楊
公子這麽說,那想必將士很嚴重的要事了,楊公子說來聽聽也無妨啊。”
龐大的身軀抖動了幾下,道:“大人也太不懂待客之道了吧!站得久了也是很累的啊。”張浩找來坐墊,又命人端來茶水,幾人分別坐好之後,楊文俊便直接進入了正題。
楊文俊一改之前孟浪的麵容,顯得嚴肅起來,道:“大人,此事非同小可,閑雜人等還是退下的好。”張浩示意眾人都退下,趙俊雄擔心張浩安全,想留下來的,卻也讓張浩命他退
了出去,讓趙俊雄守在房間之外。那大個壯漢也隨趙俊雄到外麵去了。房間之中就張浩和楊文俊兩人。
房間一度安靜,兩人都沒有開口打破這氛圍,不過如此下去也不行,於是張浩道:“剛才楊公子不是說有事要說嗎,怎麽,隻留下我們二人的時候,不知道怎麽開口了?”
楊文俊嗬嗬一笑,臉上的那一圈一圈的肉也跟著笑聲顫動著,正臉道:“大人,此事事關重大,關乎著益州全境的安危,待我道完之後,還望大人多斟酌斟酌。”
張浩應道:“既然如此,還請楊公子速速道來。”於是楊文俊便開始把他們楊氏一族得到的消息慢慢道來。
楊文俊道:“這事那還得從益州世家豪族說起,現在的益州豪族,慢慢的聚集起來,一些小世家附屬在一些大世家上,使得這些大世家勢力得到提升,附屬的小世家越多,大世家便
越強大,大世家越強大,附屬它的小世家也會跟著越來越多,最明顯不過的就是梓潼鄭家,在數十年前,周鄭兩家處處針對我們楊氏,因為那是我們楊氏還是聽強大的,兩家對一家都未曾占
到任何好處,而且還時常被我們楊氏打壓著,後來楊氏內部產生了分歧,形成了兩派,兩派相對鬥爭,知道我父輩這一代,兩派的人才得到和解。而也是在這氏族內部的爭鬥中,使得楊氏族
人都不曾好好放眼看整個益州,使得在梓潼的鄭氏得到了足夠的時間發展他們的世家,鄭氏到處吸收小世家,不得不承認,現在的鄭氏已經成為了益州第一大世家,不僅如此,現在的世家豪
族,聯合一兩個世家也並不是鄭氏的對手。不過卻也不是說鄭氏在這益州就可以為所欲為,因為平夷將軍(陳淵),如果有一兩個世家能幫助平夷將軍,助平夷將軍成事的話,鄭家早晚都會
被平夷將軍所滅,不僅我們楊氏看到這一點,我想益州的各個世家都能看到這點,更不用說鄭氏家主鄭德了。也正因為這樣,鄭氏將會不惜一切代價除去平夷將軍的,而且現在正有這麽一個
時機。”
楊文俊所說的這些張浩感到不解,想想義父身邊有大軍保護,而且現在義父在漢中對戰劉焉,離梓潼的路程可不是一星半低,就算鄭氏現在發兵去漢中,想和劉焉一同夾擊義父,隻
要鄭氏發兵,義父想必都會先得到消息,這樣義父自己都會有他的方法解決掉的,雖然不知道義父為何遲遲不破漢中,但是他這麽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楊文俊接著道:“這些年鄭氏不僅到處征集人馬,而且還私自打造兵器,還從西域購來大量馬匹,明顯就是想要占領這十三州之一的益州,平夷將軍這次去漢中又沒有迅速把劉焉趕
出,雖然我知道平夷將軍這麽做有他的道理,但他卻不明白他這麽做正好給鄭氏機會,一個造反的機會。平夷將軍不該如此。”
聽到楊文俊說自己義父,張浩怒道:“義父威望響徹整個益州,甚至益州之外,誰不對義父禮敬三分。我就不信這鄭氏會敢造反。”
待張浩自己冷靜下來之後,楊文俊才接著道:“的確,平夷將軍在時,想來他們也不敢做多大動靜。但是平夷將軍即將不在咯。”張浩急道:“此話怎講?”
楊文俊便開始給張浩分析:“大人,我們得到消息,鄭氏已經密謀好了。鄭氏將與劍閣周氏,武陽張氏,一同造反。此時我楊氏一族已經把寶壓在了你們兄弟身上了。”
張浩道:“楊公子可別開玩笑。”楊文俊道:“大人,此時可不是開玩笑的時候,現在時間也很緊迫了。”時間緊迫,張浩隱隱約約感覺到楊文俊並沒有騙他,那再想想他的話,周
誌、鄭德以及張紀造反,那麽這事就太嚴重了,這麽嚴重的事情,楊文俊不應該隻告訴自己才對,應該也和義父說了吧。張浩如此想的,但當他問及楊文俊的時候,楊文俊卻否定了張浩。楊
文俊道:“大人,已經來不及了,想來現在平夷將軍已經身亡,而且在過不久,在成都就會有信使來到這綿竹,告知大人要好好守住此關啊。”
張浩聽到自己義父可能死了,內心極度的傷心使得張浩居然暈了過去。
張浩醒來的時候,已經過了三四個時辰了,天早就黑了下來,身邊站著關心他的老人和小孩們,小孩們一聲聲的叫著“哥哥!哥哥!”這群小孩不知道張浩是誰,隻知道張浩是幫助
他們的大哥罷了。趙俊雄也在一旁,似乎有什麽話要說,於是張浩勸走了那些人之後,留下趙俊雄。
趙俊雄道:“大人,我已經拿下今天那兩個人,現在關起來了。”張浩道:“可曾有傷著?”趙俊雄道:“迴大人沒人受傷,他們沒有反抗。”
張浩心道:那大個壯漢如果發起難來,說不定還真沒人能製服得住他。想到此處,張浩覺得今天楊文俊說的可能是真的,但是張浩不相信義父已經死了。但人家來此也許是出於好意
,又想到楊文俊的一句話‘我楊氏一族已經把寶壓在了你們兄弟身上了’。看來楊文俊並沒有把話說完,正當張浩還在想著楊文俊今天說的話的時候,潘傅派來的信使到了。
潘傅的信使到的時候,張浩又是一驚,對楊文俊的話又相信了幾分,再等到張浩知道潘傅的信件內容是讓張浩防住梓潼的鄭氏,好好防守此關的時候,張浩便已經相信了楊文俊的話
,於是張浩特地去把楊文俊請出來。
又是同一個房間,又隻留下了兩人,張浩努力抑製住自己的心情,道:“楊公子,義父真的……”張浩梗咽的聲音看到楊文俊點了點頭的時候停了下來,但是張浩畢竟還是個十四歲
的孩子啊,眼淚還是流了下來,經管如此,張浩還是擦掉眼淚,向楊文俊問道:“你能把你知道的告訴我嘛?”
楊文俊點了點頭,在腦海裏整理好思緒之後,道:“鄭氏家主鄭德,秘密和周誌以及張紀開了一個會。會上的他們到底說了些什麽,無人得知。但是,根據他們的行動,卻不難猜出他們的目的,還有他們要用的手段。換做我是主事的鄭氏,一定會先拿下成都。但是成都城牆高且厚,而且城內還有六七千兵馬守城,硬攻的話很難攻得下來,就算攻下來了也是元氣大傷,無力再去取下其他城。如果真要攻取成都的話,就使法子把成都城了的兵馬調出來,來個調虎離山,調出大隊成都人馬之後,又另取一軍攻城。但是想到成都城內還有一些兵馬,雖然不多了,但隻是守住城門的話那也不在話下,成都是益州第一大城,城內糧草充足,就算城內隻有千人兵馬,也能拖住攻城大軍,就算有攻城人數有兩三萬之眾一時也攻取不了成都,更何況,等到成都被攻之時,城內守將可征集民兵,如此大城,民兵征集到萬人不是難事。所以,攻取成都就需要裏應外合,裏麵細作隻要賺得一城門,無論哪門,成都都可能被破。”
張浩道:“楊公子高見,今晚二哥送來書信一封,說成都城嚴顏校尉帶著五千人外出清剿山賊去了,現在城中還留下大哥的千餘人兵馬,大哥二哥已經在成都做好準備了,大哥讓我守住此關,不讓亂賊取下。”
楊文俊聞言,對張浩所說的二哥也起了興趣,單是從調虎離山之計就看出益州世家叛變,這還真不簡單,於是繼續對張浩道:“大人,今日我曾大人說過,平夷將軍已經身亡,那是因為平夷將軍得到的消息比誰都快,所以平夷將軍一定會知道成都有叛亂發生,於是定會著急往迴趕,陳將軍趕到劍閣之時,周誌族人便會開始動手,殺掉陳將軍,得到陳將軍的死訊後,鄭氏將會直驅而入,破綿竹,去成都。多數小世家將會追隨鄭氏。益州便是鄭氏所有。鄭德野心極大,拿下益州將隻是他的第一步,之後他還會做出什麽事就更說不清了。”
公子這麽說,那想必將士很嚴重的要事了,楊公子說來聽聽也無妨啊。”
龐大的身軀抖動了幾下,道:“大人也太不懂待客之道了吧!站得久了也是很累的啊。”張浩找來坐墊,又命人端來茶水,幾人分別坐好之後,楊文俊便直接進入了正題。
楊文俊一改之前孟浪的麵容,顯得嚴肅起來,道:“大人,此事非同小可,閑雜人等還是退下的好。”張浩示意眾人都退下,趙俊雄擔心張浩安全,想留下來的,卻也讓張浩命他退
了出去,讓趙俊雄守在房間之外。那大個壯漢也隨趙俊雄到外麵去了。房間之中就張浩和楊文俊兩人。
房間一度安靜,兩人都沒有開口打破這氛圍,不過如此下去也不行,於是張浩道:“剛才楊公子不是說有事要說嗎,怎麽,隻留下我們二人的時候,不知道怎麽開口了?”
楊文俊嗬嗬一笑,臉上的那一圈一圈的肉也跟著笑聲顫動著,正臉道:“大人,此事事關重大,關乎著益州全境的安危,待我道完之後,還望大人多斟酌斟酌。”
張浩應道:“既然如此,還請楊公子速速道來。”於是楊文俊便開始把他們楊氏一族得到的消息慢慢道來。
楊文俊道:“這事那還得從益州世家豪族說起,現在的益州豪族,慢慢的聚集起來,一些小世家附屬在一些大世家上,使得這些大世家勢力得到提升,附屬的小世家越多,大世家便
越強大,大世家越強大,附屬它的小世家也會跟著越來越多,最明顯不過的就是梓潼鄭家,在數十年前,周鄭兩家處處針對我們楊氏,因為那是我們楊氏還是聽強大的,兩家對一家都未曾占
到任何好處,而且還時常被我們楊氏打壓著,後來楊氏內部產生了分歧,形成了兩派,兩派相對鬥爭,知道我父輩這一代,兩派的人才得到和解。而也是在這氏族內部的爭鬥中,使得楊氏族
人都不曾好好放眼看整個益州,使得在梓潼的鄭氏得到了足夠的時間發展他們的世家,鄭氏到處吸收小世家,不得不承認,現在的鄭氏已經成為了益州第一大世家,不僅如此,現在的世家豪
族,聯合一兩個世家也並不是鄭氏的對手。不過卻也不是說鄭氏在這益州就可以為所欲為,因為平夷將軍(陳淵),如果有一兩個世家能幫助平夷將軍,助平夷將軍成事的話,鄭家早晚都會
被平夷將軍所滅,不僅我們楊氏看到這一點,我想益州的各個世家都能看到這點,更不用說鄭氏家主鄭德了。也正因為這樣,鄭氏將會不惜一切代價除去平夷將軍的,而且現在正有這麽一個
時機。”
楊文俊所說的這些張浩感到不解,想想義父身邊有大軍保護,而且現在義父在漢中對戰劉焉,離梓潼的路程可不是一星半低,就算鄭氏現在發兵去漢中,想和劉焉一同夾擊義父,隻
要鄭氏發兵,義父想必都會先得到消息,這樣義父自己都會有他的方法解決掉的,雖然不知道義父為何遲遲不破漢中,但是他這麽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楊文俊接著道:“這些年鄭氏不僅到處征集人馬,而且還私自打造兵器,還從西域購來大量馬匹,明顯就是想要占領這十三州之一的益州,平夷將軍這次去漢中又沒有迅速把劉焉趕
出,雖然我知道平夷將軍這麽做有他的道理,但他卻不明白他這麽做正好給鄭氏機會,一個造反的機會。平夷將軍不該如此。”
聽到楊文俊說自己義父,張浩怒道:“義父威望響徹整個益州,甚至益州之外,誰不對義父禮敬三分。我就不信這鄭氏會敢造反。”
待張浩自己冷靜下來之後,楊文俊才接著道:“的確,平夷將軍在時,想來他們也不敢做多大動靜。但是平夷將軍即將不在咯。”張浩急道:“此話怎講?”
楊文俊便開始給張浩分析:“大人,我們得到消息,鄭氏已經密謀好了。鄭氏將與劍閣周氏,武陽張氏,一同造反。此時我楊氏一族已經把寶壓在了你們兄弟身上了。”
張浩道:“楊公子可別開玩笑。”楊文俊道:“大人,此時可不是開玩笑的時候,現在時間也很緊迫了。”時間緊迫,張浩隱隱約約感覺到楊文俊並沒有騙他,那再想想他的話,周
誌、鄭德以及張紀造反,那麽這事就太嚴重了,這麽嚴重的事情,楊文俊不應該隻告訴自己才對,應該也和義父說了吧。張浩如此想的,但當他問及楊文俊的時候,楊文俊卻否定了張浩。楊
文俊道:“大人,已經來不及了,想來現在平夷將軍已經身亡,而且在過不久,在成都就會有信使來到這綿竹,告知大人要好好守住此關啊。”
張浩聽到自己義父可能死了,內心極度的傷心使得張浩居然暈了過去。
張浩醒來的時候,已經過了三四個時辰了,天早就黑了下來,身邊站著關心他的老人和小孩們,小孩們一聲聲的叫著“哥哥!哥哥!”這群小孩不知道張浩是誰,隻知道張浩是幫助
他們的大哥罷了。趙俊雄也在一旁,似乎有什麽話要說,於是張浩勸走了那些人之後,留下趙俊雄。
趙俊雄道:“大人,我已經拿下今天那兩個人,現在關起來了。”張浩道:“可曾有傷著?”趙俊雄道:“迴大人沒人受傷,他們沒有反抗。”
張浩心道:那大個壯漢如果發起難來,說不定還真沒人能製服得住他。想到此處,張浩覺得今天楊文俊說的可能是真的,但是張浩不相信義父已經死了。但人家來此也許是出於好意
,又想到楊文俊的一句話‘我楊氏一族已經把寶壓在了你們兄弟身上了’。看來楊文俊並沒有把話說完,正當張浩還在想著楊文俊今天說的話的時候,潘傅派來的信使到了。
潘傅的信使到的時候,張浩又是一驚,對楊文俊的話又相信了幾分,再等到張浩知道潘傅的信件內容是讓張浩防住梓潼的鄭氏,好好防守此關的時候,張浩便已經相信了楊文俊的話
,於是張浩特地去把楊文俊請出來。
又是同一個房間,又隻留下了兩人,張浩努力抑製住自己的心情,道:“楊公子,義父真的……”張浩梗咽的聲音看到楊文俊點了點頭的時候停了下來,但是張浩畢竟還是個十四歲
的孩子啊,眼淚還是流了下來,經管如此,張浩還是擦掉眼淚,向楊文俊問道:“你能把你知道的告訴我嘛?”
楊文俊點了點頭,在腦海裏整理好思緒之後,道:“鄭氏家主鄭德,秘密和周誌以及張紀開了一個會。會上的他們到底說了些什麽,無人得知。但是,根據他們的行動,卻不難猜出他們的目的,還有他們要用的手段。換做我是主事的鄭氏,一定會先拿下成都。但是成都城牆高且厚,而且城內還有六七千兵馬守城,硬攻的話很難攻得下來,就算攻下來了也是元氣大傷,無力再去取下其他城。如果真要攻取成都的話,就使法子把成都城了的兵馬調出來,來個調虎離山,調出大隊成都人馬之後,又另取一軍攻城。但是想到成都城內還有一些兵馬,雖然不多了,但隻是守住城門的話那也不在話下,成都是益州第一大城,城內糧草充足,就算城內隻有千人兵馬,也能拖住攻城大軍,就算有攻城人數有兩三萬之眾一時也攻取不了成都,更何況,等到成都被攻之時,城內守將可征集民兵,如此大城,民兵征集到萬人不是難事。所以,攻取成都就需要裏應外合,裏麵細作隻要賺得一城門,無論哪門,成都都可能被破。”
張浩道:“楊公子高見,今晚二哥送來書信一封,說成都城嚴顏校尉帶著五千人外出清剿山賊去了,現在城中還留下大哥的千餘人兵馬,大哥二哥已經在成都做好準備了,大哥讓我守住此關,不讓亂賊取下。”
楊文俊聞言,對張浩所說的二哥也起了興趣,單是從調虎離山之計就看出益州世家叛變,這還真不簡單,於是繼續對張浩道:“大人,今日我曾大人說過,平夷將軍已經身亡,那是因為平夷將軍得到的消息比誰都快,所以平夷將軍一定會知道成都有叛亂發生,於是定會著急往迴趕,陳將軍趕到劍閣之時,周誌族人便會開始動手,殺掉陳將軍,得到陳將軍的死訊後,鄭氏將會直驅而入,破綿竹,去成都。多數小世家將會追隨鄭氏。益州便是鄭氏所有。鄭德野心極大,拿下益州將隻是他的第一步,之後他還會做出什麽事就更說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