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母賈敏等人到了揚州,也顧不上歇息,便忙打發人安插器具,打掃房舍,采各項東西,足足忙了兩三日,才算安定下來。方得空歇息一二。
林如海自去與甄應嘉交接公務,甄應嘉到底不是一般人,城府極深,雖心中恨極了林如海,麵上卻一點兒也看不出來,仍舊滿麵笑容,交接時也極痛快,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待諸事交接完畢,甄應嘉便將官印交給了林如海,道:“如今無事一身輕,賢弟日後可要多多操勞了。”林如海聞言,便道不敢。甄應嘉見狀,眯了眯眼,笑道:“聽說尊夫人又有了身孕,看來如海兄又要喜得貴子了,到時恐無暇前來,愚兄便在此先行恭賀了。”說罷笑著拱了拱手。
林如海聞言,垂下眼簾,掩下眼中的寒芒,亦笑著拱手迴禮。兩人又客套了一番,甄應嘉方坐了轎子迴去了。林如海目光沉沉的注視著甄應嘉一行人,直到再也看不見了,方迴身進去了。
自家幾次三番出事,林如海哪裏會這般輕易放過元兇?上次的事他雖看似已經放下了,實際上卻暗中一直在追查,林如海雖在後宅之事上有些糊塗,但對官場之事還是極為精明的,不然也做不了這巡鹽禦史了。
他尋思了許久,他自為官以來便素來小心謹慎,雖不免得罪了些人,但這也都是官場上的常事,並沒有什麽深仇大恨,唯有去年那個案子讓他與人結了仇。
跟他有仇怨的就那幾個人,而在江南能有這般大的人脈,連自己都查不出什麽,又如此老謀深算的,除了甄應嘉,再無別人,再者林如海這兩年本就一直奉命在暗查甄家諸事,對他家的的事知道的極多,心中既有了懷疑,細細追查下去,幕後之人雖然隱藏的極好,但難免留下了些蛛絲馬跡,林如海順藤摸瓜,便查到了不少線索,果然都指向了甄應嘉。
若是甄應嘉在官場上給他使絆子,他也不會如此憤怒,偏他竟然如此卑鄙,暗算他的妻小,林如海哪裏忍得下這口氣,偏如今沒有證據,奈何他不得,隻得暫且忍耐,且待來日。
林家如今與甄家明麵上雖然沒有撕破臉,但甄應嘉與林如海兩人心知肚明,兩家日後是絕無言和的可能了,如今兩家仇怨已深,兩人皆知對方不會善罷甘休,隻看這一場明真暗鬥中鹿死誰手了。
卻說林如海方到任不久,便有下麵的鹽商來拜,又有各家夫人誥命人下了帖子請賈敏賞花,賈敏有孕在身,隻去了一兩家不好辭的,餘者盡皆推了,眾人都知林家子嗣不豐,這一胎極要緊,若一旦在自己家裏出了什麽事也擔待不起,便是要奉承也不急於這一時,因此也都沒有再來打擾。但仍時不時打發人來送禮問候。
這日,林如海方從衙門迴來,便見上房內擺了好些綾羅綢緞,不禁一怔:“這是做什麽,怎的擺了這麽些東西,誰家又送禮來了不成?”
賈敏正打發婆子丫頭們收拾地上的東西,聞言笑道:“哪裏呢,這是淮嫂子打發人送來的。”
丫頭婆子們收拾好東西後都下去了,賈敏便拆了信件細看,才看了一小半,便笑了,衝林如海揚了揚手中的信件,道:“老爺猜猜這信裏說的是什麽?”
林如海見狀,笑道:“這倒不難猜,你既如此歡喜,想必咱們上迴說的事淮大哥和嫂子同意了?”
賈敏點了點頭,笑道:“可不是,我就說以大哥和嫂子的脾性,知道了紫菀的為人品性,是不會不同意的,不然上迴送禮時也不會特意打發李嬤嬤來了。”說罷又繼續看下去,不想看完後卻蹙眉長歎了一聲。
林如海見她麵上頗有些憂色,不禁一怔,問道:“這是怎麽了?好端端的怎的歎起氣來了?可是信裏又說了什麽?”
賈敏搖了搖頭,道:“老爺隻怕不知道,淮大哥一家前兩個月出了大事,大哥與璞哥兒父子兩個竟不知怎的染上了瘧疾,把嫂子她們擔心的不行,幸而老天保佑,當初我放了些金雞納霜帶迴去,如今已經無事了。”說罷把信件遞給林如海。
林如海自然不會看前麵賈敏與李氏的私房話,隻看了方才賈敏說的那段,看完之後也舒了口氣,道:“想不到這西洋藥效驗竟這般好,幸而你當初送了這個金雞納霜,不然隻怕險的很,看來你當初打發人去西海沿子可真是做對了,下迴竟多多的弄些迴來,有備無患。”
自黛玉出生後賈敏一直在給她攢嫁妝,珠寶首飾田莊商鋪什麽的倒不費事,孤本字畫什麽的林家也不缺,隻打家具的好木頭不易得,那迴聽紫菀說那邊紫檀黃花梨的好料子比這邊多,正巧去年管事去南邊收租子,賈敏便讓他們去西海沿子一帶打聽,果然說那邊的木料極好。
打聽清楚後,自去年開始,賈敏便打發自己的心腹管事帶了些好些綢緞、茶葉和瓷器去了西海沿子,這些瓷器綢緞之類都是官用的,於他們家而言是極尋常的,但在民間卻極少流通,因此到了西海沿子那邊極受洋人的喜歡。
最後換了一棵品相極好的紫檀木和黃花梨木,還有許多寶石、香料、象牙、哆羅呢並一些罕見的西洋藥等東西迴來,這些東西在西海沿子並不如何貴重,然因本朝海貿並不盛行,這些舶來品在其他地方卻是有價無市的好東西,便是京中的達官顯貴之家亦極少見。其利潤之厚,連賈敏都沒想到。
上迴賈敏給李氏的迴禮中便送了許多洋緞、香料並一些西洋藥,其中便有金雞納霜,誰知竟陰錯陽差救了他一家的性命,這實在是意料之外的事。
賈敏道:“大哥一家沒事就好,嫂子說原想年底迴來祭祖,也把紫菀的事兒辦了,隻是偏碰上這個,璞哥兒還好,年紀輕,底子好,恢複的也快,隻大哥到底年紀大了些,這一病傷了元氣,隻怕要好生調養個一年半載,偏璞哥兒媳婦又有了身孕,也不好遠行,這樣一來隻怕要一年兩載才能迴來。”
林如海聞言,道:“這樣也好,如今江南這邊也不太平,我正要提醒你,從明兒開始要萬事小心些,還有玉兒和保哥兒身邊的人,也要敲打一番。”
賈敏聞言一驚,忙道:“這是怎的?可是又出了什麽事了?”
林如海搖了搖頭,道:“如今倒沒什麽事,我隻是以防萬一罷了,我上迴把查到的關於‘醉紅顏’的事都秘密上奏給了聖上,此事事關先皇後之死,不說聖上,便是太子殿下也不會輕易放過他們,聽說上個月甄貴妃便被申飭了一頓,再者甄家一直想著推十皇子上位,其他皇子又那會善罷甘休?甄家之後的日子隻怕不會好過。”
賈敏聞言一驚,道:“老爺這是打算與甄家撕破臉了?”
林如海冷笑道:“咱們家這幾次三番的出事,幕後主使者是誰我們都心中有數,他們既然敢算計咱們家,我也該迴敬一二了,這還隻是開始罷了,日後還有的瞧呢。”
賈敏聽罷,沉默了半晌,歎道:“看來日後咱們兩家是要不死不休了。”
林如海聞言,頓了頓,道:“如今我與甄應嘉雖沒撕破臉,但隻怕他心中也有數了,因此這之後的日子隻怕不得消停。這裏雖不像金陵那般被甄家掌控,到底也經營了兩三年,隻怕也還有些勢力,咱們家還是小心些為上,尤其是你和老太太還有孩子們,紫菀你也同她分說一番,要她多提防些。”
賈敏便道:“保哥兒和玉兒如今都在老太太院裏,又有吳媽媽等人照管,倒不妨事,隻是紫菀這孩子……”
林如海沉吟了一會兒,便道:“橫豎玉兒在老太太院裏,不若讓紫菀丫頭隨著玉兒一道讀書罷,玉兒今年四歲了,也該上學了,我原說等明年開春再給玉兒尋個好些的西席先生,如今便是提早些也無妨。”
賈敏點了點頭道:“也隻有如此了,如今大哥與嫂子同意了收養紫菀,我心中才算了了一樁心事,嫂子說等她們迴來便把紫菀的事辦了,如此一來紫菀日後也是咱們的本家侄女兒了,咱們便是對她多加照拂也不會惹人懷疑了,又有大嫂子他們護著,想來也不會有人為難於她,將來等她出門子時,咱們家再給她備一份豐厚的嫁妝,她為咱們家做了這許多,又委屈她這麽多年,如此這樣我們也算報答一二了。”
林如海便道:“你明兒便把咱們商議好的事告訴紫菀丫頭,看她有沒有什麽想法,還有上迴說的那戶籍和地契我已著人辦好了,你明兒也一道給她罷,讓她好生收著,隻先別讓外人知道了。”賈敏應了。
原來林如海與賈敏一直想找一戶合適的人家收養照顧紫菀,偏一直沒有合適的,不是性情不好便是門第太低,好容易才想起了堂兄林淮。
這林淮乃是林家本家之人,與林如海是堂族,兩人交情極好,這林淮少時一直頗有才名,早先也曾中了進士,隻是他生性自由,不喜官場,考科舉也是為了圓雙親的遺願,做到侍講學士後便辭了官,帶著妻兒迴鄉歸隱。後來二子也皆中了進士,如今隨長子在北邊任上,已經好些年未迴姑蘇了。
林淮家中隻有老妻並二子,其妻李氏,亦是名門之女,與林淮乃是自幼定親,隻是後來家中出了變故,兩人曆經波折才成了婚,婚後育有二子,一直想要個女孩兒,偏沒有懷上,後來便想著收養一個,誰知一直沒成,那些攀附他們家的他們夫妻看不上,好的又不會給人家當閨女,因此一直沒成。
這次林如海與賈敏便分別寫了信過去,把紫菀的來曆及為人品性細細說了,又把所求之事說了。
林淮夫妻一開始聽說要請他們收一個丫頭當女兒,雖頗為詫異,倒沒有惱怒。林淮與林如海相交已久,李氏與賈敏情分也極好,對他們了解甚深,知道林如海與賈敏的為人,不會隨隨便便開口,他夫妻二人如此鄭重其事,必有緣由。
後來林淮與李氏知曉其中諸事,李氏因自身早年的經曆,對紫菀便有幾分喜歡,隻是不知其性情,後來給林母送壽禮時便特意打發了心腹李嬤嬤來。
李嬤嬤曆經世事,看人極準,她與紫菀相處了好些時日,對她的為人品性便已了解了□□分,迴去都與李氏細細說了。李氏一是受林如海與賈敏相托,再者紫菀的性情也極合她的脾性,便同意了此事。
林淮本就是灑脫隨性之人,不然當初也不會辭官不做,迴鄉隱居,並不因紫菀做過丫頭而有什麽偏見,他與李氏情分極深,見妻子喜歡,他也就沒什麽異議。
這廂林如海與賈敏計議已定,自去歇息不提。第二日,賈敏便打發人去叫了紫菀過來。
林如海自去與甄應嘉交接公務,甄應嘉到底不是一般人,城府極深,雖心中恨極了林如海,麵上卻一點兒也看不出來,仍舊滿麵笑容,交接時也極痛快,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待諸事交接完畢,甄應嘉便將官印交給了林如海,道:“如今無事一身輕,賢弟日後可要多多操勞了。”林如海聞言,便道不敢。甄應嘉見狀,眯了眯眼,笑道:“聽說尊夫人又有了身孕,看來如海兄又要喜得貴子了,到時恐無暇前來,愚兄便在此先行恭賀了。”說罷笑著拱了拱手。
林如海聞言,垂下眼簾,掩下眼中的寒芒,亦笑著拱手迴禮。兩人又客套了一番,甄應嘉方坐了轎子迴去了。林如海目光沉沉的注視著甄應嘉一行人,直到再也看不見了,方迴身進去了。
自家幾次三番出事,林如海哪裏會這般輕易放過元兇?上次的事他雖看似已經放下了,實際上卻暗中一直在追查,林如海雖在後宅之事上有些糊塗,但對官場之事還是極為精明的,不然也做不了這巡鹽禦史了。
他尋思了許久,他自為官以來便素來小心謹慎,雖不免得罪了些人,但這也都是官場上的常事,並沒有什麽深仇大恨,唯有去年那個案子讓他與人結了仇。
跟他有仇怨的就那幾個人,而在江南能有這般大的人脈,連自己都查不出什麽,又如此老謀深算的,除了甄應嘉,再無別人,再者林如海這兩年本就一直奉命在暗查甄家諸事,對他家的的事知道的極多,心中既有了懷疑,細細追查下去,幕後之人雖然隱藏的極好,但難免留下了些蛛絲馬跡,林如海順藤摸瓜,便查到了不少線索,果然都指向了甄應嘉。
若是甄應嘉在官場上給他使絆子,他也不會如此憤怒,偏他竟然如此卑鄙,暗算他的妻小,林如海哪裏忍得下這口氣,偏如今沒有證據,奈何他不得,隻得暫且忍耐,且待來日。
林家如今與甄家明麵上雖然沒有撕破臉,但甄應嘉與林如海兩人心知肚明,兩家日後是絕無言和的可能了,如今兩家仇怨已深,兩人皆知對方不會善罷甘休,隻看這一場明真暗鬥中鹿死誰手了。
卻說林如海方到任不久,便有下麵的鹽商來拜,又有各家夫人誥命人下了帖子請賈敏賞花,賈敏有孕在身,隻去了一兩家不好辭的,餘者盡皆推了,眾人都知林家子嗣不豐,這一胎極要緊,若一旦在自己家裏出了什麽事也擔待不起,便是要奉承也不急於這一時,因此也都沒有再來打擾。但仍時不時打發人來送禮問候。
這日,林如海方從衙門迴來,便見上房內擺了好些綾羅綢緞,不禁一怔:“這是做什麽,怎的擺了這麽些東西,誰家又送禮來了不成?”
賈敏正打發婆子丫頭們收拾地上的東西,聞言笑道:“哪裏呢,這是淮嫂子打發人送來的。”
丫頭婆子們收拾好東西後都下去了,賈敏便拆了信件細看,才看了一小半,便笑了,衝林如海揚了揚手中的信件,道:“老爺猜猜這信裏說的是什麽?”
林如海見狀,笑道:“這倒不難猜,你既如此歡喜,想必咱們上迴說的事淮大哥和嫂子同意了?”
賈敏點了點頭,笑道:“可不是,我就說以大哥和嫂子的脾性,知道了紫菀的為人品性,是不會不同意的,不然上迴送禮時也不會特意打發李嬤嬤來了。”說罷又繼續看下去,不想看完後卻蹙眉長歎了一聲。
林如海見她麵上頗有些憂色,不禁一怔,問道:“這是怎麽了?好端端的怎的歎起氣來了?可是信裏又說了什麽?”
賈敏搖了搖頭,道:“老爺隻怕不知道,淮大哥一家前兩個月出了大事,大哥與璞哥兒父子兩個竟不知怎的染上了瘧疾,把嫂子她們擔心的不行,幸而老天保佑,當初我放了些金雞納霜帶迴去,如今已經無事了。”說罷把信件遞給林如海。
林如海自然不會看前麵賈敏與李氏的私房話,隻看了方才賈敏說的那段,看完之後也舒了口氣,道:“想不到這西洋藥效驗竟這般好,幸而你當初送了這個金雞納霜,不然隻怕險的很,看來你當初打發人去西海沿子可真是做對了,下迴竟多多的弄些迴來,有備無患。”
自黛玉出生後賈敏一直在給她攢嫁妝,珠寶首飾田莊商鋪什麽的倒不費事,孤本字畫什麽的林家也不缺,隻打家具的好木頭不易得,那迴聽紫菀說那邊紫檀黃花梨的好料子比這邊多,正巧去年管事去南邊收租子,賈敏便讓他們去西海沿子一帶打聽,果然說那邊的木料極好。
打聽清楚後,自去年開始,賈敏便打發自己的心腹管事帶了些好些綢緞、茶葉和瓷器去了西海沿子,這些瓷器綢緞之類都是官用的,於他們家而言是極尋常的,但在民間卻極少流通,因此到了西海沿子那邊極受洋人的喜歡。
最後換了一棵品相極好的紫檀木和黃花梨木,還有許多寶石、香料、象牙、哆羅呢並一些罕見的西洋藥等東西迴來,這些東西在西海沿子並不如何貴重,然因本朝海貿並不盛行,這些舶來品在其他地方卻是有價無市的好東西,便是京中的達官顯貴之家亦極少見。其利潤之厚,連賈敏都沒想到。
上迴賈敏給李氏的迴禮中便送了許多洋緞、香料並一些西洋藥,其中便有金雞納霜,誰知竟陰錯陽差救了他一家的性命,這實在是意料之外的事。
賈敏道:“大哥一家沒事就好,嫂子說原想年底迴來祭祖,也把紫菀的事兒辦了,隻是偏碰上這個,璞哥兒還好,年紀輕,底子好,恢複的也快,隻大哥到底年紀大了些,這一病傷了元氣,隻怕要好生調養個一年半載,偏璞哥兒媳婦又有了身孕,也不好遠行,這樣一來隻怕要一年兩載才能迴來。”
林如海聞言,道:“這樣也好,如今江南這邊也不太平,我正要提醒你,從明兒開始要萬事小心些,還有玉兒和保哥兒身邊的人,也要敲打一番。”
賈敏聞言一驚,忙道:“這是怎的?可是又出了什麽事了?”
林如海搖了搖頭,道:“如今倒沒什麽事,我隻是以防萬一罷了,我上迴把查到的關於‘醉紅顏’的事都秘密上奏給了聖上,此事事關先皇後之死,不說聖上,便是太子殿下也不會輕易放過他們,聽說上個月甄貴妃便被申飭了一頓,再者甄家一直想著推十皇子上位,其他皇子又那會善罷甘休?甄家之後的日子隻怕不會好過。”
賈敏聞言一驚,道:“老爺這是打算與甄家撕破臉了?”
林如海冷笑道:“咱們家這幾次三番的出事,幕後主使者是誰我們都心中有數,他們既然敢算計咱們家,我也該迴敬一二了,這還隻是開始罷了,日後還有的瞧呢。”
賈敏聽罷,沉默了半晌,歎道:“看來日後咱們兩家是要不死不休了。”
林如海聞言,頓了頓,道:“如今我與甄應嘉雖沒撕破臉,但隻怕他心中也有數了,因此這之後的日子隻怕不得消停。這裏雖不像金陵那般被甄家掌控,到底也經營了兩三年,隻怕也還有些勢力,咱們家還是小心些為上,尤其是你和老太太還有孩子們,紫菀你也同她分說一番,要她多提防些。”
賈敏便道:“保哥兒和玉兒如今都在老太太院裏,又有吳媽媽等人照管,倒不妨事,隻是紫菀這孩子……”
林如海沉吟了一會兒,便道:“橫豎玉兒在老太太院裏,不若讓紫菀丫頭隨著玉兒一道讀書罷,玉兒今年四歲了,也該上學了,我原說等明年開春再給玉兒尋個好些的西席先生,如今便是提早些也無妨。”
賈敏點了點頭道:“也隻有如此了,如今大哥與嫂子同意了收養紫菀,我心中才算了了一樁心事,嫂子說等她們迴來便把紫菀的事辦了,如此一來紫菀日後也是咱們的本家侄女兒了,咱們便是對她多加照拂也不會惹人懷疑了,又有大嫂子他們護著,想來也不會有人為難於她,將來等她出門子時,咱們家再給她備一份豐厚的嫁妝,她為咱們家做了這許多,又委屈她這麽多年,如此這樣我們也算報答一二了。”
林如海便道:“你明兒便把咱們商議好的事告訴紫菀丫頭,看她有沒有什麽想法,還有上迴說的那戶籍和地契我已著人辦好了,你明兒也一道給她罷,讓她好生收著,隻先別讓外人知道了。”賈敏應了。
原來林如海與賈敏一直想找一戶合適的人家收養照顧紫菀,偏一直沒有合適的,不是性情不好便是門第太低,好容易才想起了堂兄林淮。
這林淮乃是林家本家之人,與林如海是堂族,兩人交情極好,這林淮少時一直頗有才名,早先也曾中了進士,隻是他生性自由,不喜官場,考科舉也是為了圓雙親的遺願,做到侍講學士後便辭了官,帶著妻兒迴鄉歸隱。後來二子也皆中了進士,如今隨長子在北邊任上,已經好些年未迴姑蘇了。
林淮家中隻有老妻並二子,其妻李氏,亦是名門之女,與林淮乃是自幼定親,隻是後來家中出了變故,兩人曆經波折才成了婚,婚後育有二子,一直想要個女孩兒,偏沒有懷上,後來便想著收養一個,誰知一直沒成,那些攀附他們家的他們夫妻看不上,好的又不會給人家當閨女,因此一直沒成。
這次林如海與賈敏便分別寫了信過去,把紫菀的來曆及為人品性細細說了,又把所求之事說了。
林淮夫妻一開始聽說要請他們收一個丫頭當女兒,雖頗為詫異,倒沒有惱怒。林淮與林如海相交已久,李氏與賈敏情分也極好,對他們了解甚深,知道林如海與賈敏的為人,不會隨隨便便開口,他夫妻二人如此鄭重其事,必有緣由。
後來林淮與李氏知曉其中諸事,李氏因自身早年的經曆,對紫菀便有幾分喜歡,隻是不知其性情,後來給林母送壽禮時便特意打發了心腹李嬤嬤來。
李嬤嬤曆經世事,看人極準,她與紫菀相處了好些時日,對她的為人品性便已了解了□□分,迴去都與李氏細細說了。李氏一是受林如海與賈敏相托,再者紫菀的性情也極合她的脾性,便同意了此事。
林淮本就是灑脫隨性之人,不然當初也不會辭官不做,迴鄉隱居,並不因紫菀做過丫頭而有什麽偏見,他與李氏情分極深,見妻子喜歡,他也就沒什麽異議。
這廂林如海與賈敏計議已定,自去歇息不提。第二日,賈敏便打發人去叫了紫菀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