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蘭所吹的哨曲輕快,潛入了望江潮曲的尾聲。
仿似魚兒一般,哨聲悄無聲息地在宋地江潮中甩起了銀濤玉碎,飛濺起無數的細魚鱗蝦,光波點點。
潮湧天際,魚兒們興奮的隨大潮飛上天空,觸摸到了與飛鳥相伴的藍天白雲。
新奇中,它們偶爾低頭,居然還看到了自己生長的大江。
它們看到了大江初始之地的高山源起,看到了浪盡天邊,世間百態。
它們一時看到了江流逝去的方向,開始學會了思考自己的人生。
然而江潮漸退,它們忽而又從空中落下,隨波沉到了江底,再也看不到江外世界。
它們隻能沉江逐浪,漫度餘生。
然而在那遊魚心底,卻終歸是難以忘記天空中的藍天白雲,隻能魂斷神傷
李海蘭的漁哨入耳,沉沉切切,摧碎肝腸,
席上眾人齊驚,紛紛側目。
林竊娘驚訝地看著海麵漁船上的唐坊女子。
隻見她目光迷離與月色同輝,雙手捧哨獻曲,引得人人從她的那一曲哨聲中眺望到了江天魚躍,驚歎她的韻律心聲。
海麵聲音傳遞,十幾裏外的雷雨聲也能聽得一清二楚。
此時五裏之外,海風吹送哨曲。
季氏貨棧裏,被引到三樓平台上共坐飲酒的駿墨和陳管事,都停下了酒盞,側耳傾聽李海蘭的心聲。
李先生聽出是小女兒的哨聲,不由得愁眉深鎖。
便是樓雲身後的樓大,也一副意外表情,他情不自禁地彎下腰,在他耳邊悄聲道:
“雲哥,那這位李姑娘看起來機靈聰敏的,心裏卻太頹喪了些。”
“大娘子,海蘭姐姐又聰明又好看,李先生最疼她。季二哥也等著要娶她。她為什麽總是難過總覺得日子過得不順意”
牛車內小蕊兒也聽到了這哨曲,實在忍不住,悄聲問著季青辰。
季青辰苦笑一聲。
她也不能告訴這孩子,以前她養著許七在家的時候,經常和她說著前世裏的事情。
許七這孩子很奇怪,她除了開郎些之外倒是沒有什麽別的異常變化,她這些年早已經放了心。
然而後來許七悄悄告訴她,李海蘭有一迴到季家小院來玩,曾經在屋外麵偷聽過她的話
她也不知道,那時候也不過隻有十幾歲的李海蘭,到底聽了些什麽
她看著季蕊娘,想要說些什麽,終歸是歎了口氣,道
“各人有各人的緣法,他們太聰明了些,和我們這些笨人在一起,也難怪他們憋得難受。”
車外低著頭的左平,聽到這話,知道她話裏未必說的是李海蘭,卻必定有暗指王世強的意思。
他抬頭望了她一眼,沒有出聲。
雖然被她拒絕,他卻還有話要替公子稟告。
反倒是國宴上的樓雲,聽了樓大品評李海蘭的話,倒是有空說了一句,道:
“這位李姑娘,倒是位難得的幹才。頭腦清楚,進退有度。”
他笑著抬眼,看了一眼樂伎席上的林竊娘。
因為聽到這一首出眾的哨曲,林竊娘難掩神色緊張。
身為泉州城以至福建路最出色的官樂伎,她當然是不想被比下去的。
“可惜翩翩今日體弱。”
他搖頭笑語著,知道林竊娘因為這李海蘭有了得失之心,
“如果翩翩能拍上幾段最拿手的泉州大鼓,與這位李姑娘的哨曲相和,李姑娘曲中的頹喪也就不需介意了。”
樓大聽著他這話,對李海蘭完全是一副褒獎的意思。
他雖然不懂什麽大曲,但什麽是“幹才”卻是明白的,轉念一想也覺得確是如此:
管她心裏如何,辦起事來能幹利索就足夠了。
“我看她們坊主,有意讓這位海蘭姑娘多長見識的樣子。”
席上眾人聽曲,樓雲舉盞就唇,又道,帶著些微的疑惑不解,
“她拜見本官時,雖然有些宋禮並不準確,但落落大方,神情安定。她平常應該是經常與官府應對。本官問起她的家事,她也能直言相告,頗不尋常。本官聽她把二百年忠義之情娓娓道來,言詞懇切,讓本官都不得不動容。所以才賞她禦酒一盞,安撫其心她是二郎季辰龍的未婚妻室”
“是,大人。”
樓大早就已經把李海蘭訂親的事聽清清楚,頓時有了不平之意,
“她才不過十八歲,居然就訂了親,我聽說季辰虎也訂了親,訂的也是一位唐坊美人。李海蘭還說那位許娘子的才情容貌遠在她之上。”
樓大忙著扼腕美人別抱,樓雲卻暗暗詫異。
本以為唐坊中除了季大娘子,再無人能與李海蘭相比,但季辰虎那般的人物,卻不知與他訂親的女子許娘子又是何等模樣
他在見過李海蘭之後,本以為她應該是季辰虎的未婚妻室的。
“公子說,今日急著來見大娘子,無理闖到門上,實在冒犯了”
左平從懷中取出了退到王氏貨棧的錦盒,稍一打開,玉光流泄,
正是那座曾為太後壽禮的玉觀音。
“公子還說,這隻觀音當初本就是為了和大娘子的婚事能成,才買下來送到長房裏去的。如今就隻當是賠罪的玩意,大娘子留著賞人吧。”
他在車門外低聲稟告著。
她聽在耳裏,卻隻當是不知道這是王世強在暗示:
她在壽禮上動手腳的事情,他已經知道。
她沒有迴答,當然也更不可能留下這玉觀音,不論是壽禮還是彩禮,都是授人以柄的東西。
更何況,王世強要讓左平傳的絕不僅是這幾句客氣話,她耐心聽著。
果然那左平見她不收禮,隻能收迴袖中,也半點不提王氏貨棧的產業被唐坊完全拿迴去的事,低聲稟告道:
“公子說,本來因為親事上的事失了言,悔了約,沒有臉再來求大娘子。但他和大娘子之間卻也不單是這份情誼,還有當年一起開基業的老交情。至不濟,還要看在黃七哥的親戚麵上”
“我知道黃家嫂子和他是聯了宗的姐弟,但我和他又算是哪門子的親戚”
她終於不耐煩。
她想著去山上,在空明的肉身入殮前,為他上一柱香,便打斷道:
“有話直說吧。”
“是,公子說,大娘子往日裏曾經和黃大東主有過商量。你們打算學一學福建路移民到琉球台灣海島上開荒時的風俗。季、黃兩家都開祠堂修家譜,祭祖換貼,結為異性兄弟。以後有變時,能互相幫扶,互為唿應,這才是長久之計。這樣一來,季家不僅可以在黃氏貨棧裏參兩分明股,黃大東主在西北路上結識的兄弟,將來也能為大娘子引見。大夥兒一起做幾筆西北生意”
仿似魚兒一般,哨聲悄無聲息地在宋地江潮中甩起了銀濤玉碎,飛濺起無數的細魚鱗蝦,光波點點。
潮湧天際,魚兒們興奮的隨大潮飛上天空,觸摸到了與飛鳥相伴的藍天白雲。
新奇中,它們偶爾低頭,居然還看到了自己生長的大江。
它們看到了大江初始之地的高山源起,看到了浪盡天邊,世間百態。
它們一時看到了江流逝去的方向,開始學會了思考自己的人生。
然而江潮漸退,它們忽而又從空中落下,隨波沉到了江底,再也看不到江外世界。
它們隻能沉江逐浪,漫度餘生。
然而在那遊魚心底,卻終歸是難以忘記天空中的藍天白雲,隻能魂斷神傷
李海蘭的漁哨入耳,沉沉切切,摧碎肝腸,
席上眾人齊驚,紛紛側目。
林竊娘驚訝地看著海麵漁船上的唐坊女子。
隻見她目光迷離與月色同輝,雙手捧哨獻曲,引得人人從她的那一曲哨聲中眺望到了江天魚躍,驚歎她的韻律心聲。
海麵聲音傳遞,十幾裏外的雷雨聲也能聽得一清二楚。
此時五裏之外,海風吹送哨曲。
季氏貨棧裏,被引到三樓平台上共坐飲酒的駿墨和陳管事,都停下了酒盞,側耳傾聽李海蘭的心聲。
李先生聽出是小女兒的哨聲,不由得愁眉深鎖。
便是樓雲身後的樓大,也一副意外表情,他情不自禁地彎下腰,在他耳邊悄聲道:
“雲哥,那這位李姑娘看起來機靈聰敏的,心裏卻太頹喪了些。”
“大娘子,海蘭姐姐又聰明又好看,李先生最疼她。季二哥也等著要娶她。她為什麽總是難過總覺得日子過得不順意”
牛車內小蕊兒也聽到了這哨曲,實在忍不住,悄聲問著季青辰。
季青辰苦笑一聲。
她也不能告訴這孩子,以前她養著許七在家的時候,經常和她說著前世裏的事情。
許七這孩子很奇怪,她除了開郎些之外倒是沒有什麽別的異常變化,她這些年早已經放了心。
然而後來許七悄悄告訴她,李海蘭有一迴到季家小院來玩,曾經在屋外麵偷聽過她的話
她也不知道,那時候也不過隻有十幾歲的李海蘭,到底聽了些什麽
她看著季蕊娘,想要說些什麽,終歸是歎了口氣,道
“各人有各人的緣法,他們太聰明了些,和我們這些笨人在一起,也難怪他們憋得難受。”
車外低著頭的左平,聽到這話,知道她話裏未必說的是李海蘭,卻必定有暗指王世強的意思。
他抬頭望了她一眼,沒有出聲。
雖然被她拒絕,他卻還有話要替公子稟告。
反倒是國宴上的樓雲,聽了樓大品評李海蘭的話,倒是有空說了一句,道:
“這位李姑娘,倒是位難得的幹才。頭腦清楚,進退有度。”
他笑著抬眼,看了一眼樂伎席上的林竊娘。
因為聽到這一首出眾的哨曲,林竊娘難掩神色緊張。
身為泉州城以至福建路最出色的官樂伎,她當然是不想被比下去的。
“可惜翩翩今日體弱。”
他搖頭笑語著,知道林竊娘因為這李海蘭有了得失之心,
“如果翩翩能拍上幾段最拿手的泉州大鼓,與這位李姑娘的哨曲相和,李姑娘曲中的頹喪也就不需介意了。”
樓大聽著他這話,對李海蘭完全是一副褒獎的意思。
他雖然不懂什麽大曲,但什麽是“幹才”卻是明白的,轉念一想也覺得確是如此:
管她心裏如何,辦起事來能幹利索就足夠了。
“我看她們坊主,有意讓這位海蘭姑娘多長見識的樣子。”
席上眾人聽曲,樓雲舉盞就唇,又道,帶著些微的疑惑不解,
“她拜見本官時,雖然有些宋禮並不準確,但落落大方,神情安定。她平常應該是經常與官府應對。本官問起她的家事,她也能直言相告,頗不尋常。本官聽她把二百年忠義之情娓娓道來,言詞懇切,讓本官都不得不動容。所以才賞她禦酒一盞,安撫其心她是二郎季辰龍的未婚妻室”
“是,大人。”
樓大早就已經把李海蘭訂親的事聽清清楚,頓時有了不平之意,
“她才不過十八歲,居然就訂了親,我聽說季辰虎也訂了親,訂的也是一位唐坊美人。李海蘭還說那位許娘子的才情容貌遠在她之上。”
樓大忙著扼腕美人別抱,樓雲卻暗暗詫異。
本以為唐坊中除了季大娘子,再無人能與李海蘭相比,但季辰虎那般的人物,卻不知與他訂親的女子許娘子又是何等模樣
他在見過李海蘭之後,本以為她應該是季辰虎的未婚妻室的。
“公子說,今日急著來見大娘子,無理闖到門上,實在冒犯了”
左平從懷中取出了退到王氏貨棧的錦盒,稍一打開,玉光流泄,
正是那座曾為太後壽禮的玉觀音。
“公子還說,這隻觀音當初本就是為了和大娘子的婚事能成,才買下來送到長房裏去的。如今就隻當是賠罪的玩意,大娘子留著賞人吧。”
他在車門外低聲稟告著。
她聽在耳裏,卻隻當是不知道這是王世強在暗示:
她在壽禮上動手腳的事情,他已經知道。
她沒有迴答,當然也更不可能留下這玉觀音,不論是壽禮還是彩禮,都是授人以柄的東西。
更何況,王世強要讓左平傳的絕不僅是這幾句客氣話,她耐心聽著。
果然那左平見她不收禮,隻能收迴袖中,也半點不提王氏貨棧的產業被唐坊完全拿迴去的事,低聲稟告道:
“公子說,本來因為親事上的事失了言,悔了約,沒有臉再來求大娘子。但他和大娘子之間卻也不單是這份情誼,還有當年一起開基業的老交情。至不濟,還要看在黃七哥的親戚麵上”
“我知道黃家嫂子和他是聯了宗的姐弟,但我和他又算是哪門子的親戚”
她終於不耐煩。
她想著去山上,在空明的肉身入殮前,為他上一柱香,便打斷道:
“有話直說吧。”
“是,公子說,大娘子往日裏曾經和黃大東主有過商量。你們打算學一學福建路移民到琉球台灣海島上開荒時的風俗。季、黃兩家都開祠堂修家譜,祭祖換貼,結為異性兄弟。以後有變時,能互相幫扶,互為唿應,這才是長久之計。這樣一來,季家不僅可以在黃氏貨棧裏參兩分明股,黃大東主在西北路上結識的兄弟,將來也能為大娘子引見。大夥兒一起做幾筆西北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