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子”
左平本心是想替王世強解釋幾句的。
三年前,公子聽到了駐馬寺淫祭的消息,馬上差了他左平迴唐坊,去了駐馬寺裏查探大娘子的過往。
如今看來,公子當初還是多疑了。
“大娘子,公子為大娘子安排親事,全都是一番好意。”
三年前迴大宋時,公子的嫡母隱諱提起了和樓府的親事,但公子壓根就不信有這天上掉下來的好事,一口就推卻了,自顧自就出了府。
他時時跟著公子,分明知道他那段日子在明州城裏忙著準備買新宅子成婚。
後來,他又到寺院裏打聽著,準備把那兩隻羊脂玉鐲子也開了光,作下聘的主禮。
但偏偏就是頭一次從那寺裏迴來的時候,公子居然接到了府裏暗線的消息。
消息裏說,樓府裏守寡的長房大嫂子在那日謝老大人的壽宴上,居然向同席的堂伯母王老夫人透出一絲的口信,想要在為嫡妹在王家裏挑一個女婿。
聽說那樓府裏如今外頭好看,內裏卻已經是支撐不住。
四明王家雖然是商人一係,畢竟還有遠支的長房堂伯父在朝中為官,比不得平常人家,
他左平那時奉公子之命迴府去打探消息,親眼所見,滿府裏都因為樓府有意在王家挑女婿亂了起來。
還沒弄清樓府裏是哪一房哪一位的小姐要下嫁,是嫡是庶都隻是耳聞沒個準信,但王家上至三十下至十四的公子們,但凡是沒娶妻,或是喪妻未續娶的,個個都摩拳擦掌,四處查人地打聽消息。
任誰是娶了樓家的小姐,就算是破落的庶女,在家中長輩們的麵前都會被另眼相看。
待得打聽到下嫁會是長房裏的嫡小姐,連公子都吃了一驚。
因為公子在寺裏恰巧見過那小姐一迴,分明是個才貌雙全的書香貴女,再是如何落魄也絕不至於要嫁到王家來。
公子更加認定,這些都是內宅女人的無聊流言。
公子雖然不在意人家內宅裏的事,但明州城誰沒聽說過那樓家長房的寡居嫂子,向來在樓家不受待見
這做娘不長心眼,連累樓老大人的一個嫡孫一個嫡孫女都在府裏失了寵愛
公子確實是一時犯糊塗了,生了好奇憐慕之心,所以在那寺裏住了二十多天。
他左平當時就猜到了,公子是等著再見那小姐一麵。
但樓大小姐如今他左平的主母那也不是個尋常人。
就算公子冷落,王家內宅裏照舊被她不動聲色地打理得一清二楚,兩個姨娘被管製得一步踏不出小院。她們連親生兒女都見不上一麵。
而在公子納了樓家的陪嫁丫頭明理、明智姨娘做妾後,他左平就得了公子的話,他暗暗去查過樓小姐在普陀寺裏兩迴上香的往事。
如此,他才知道這門婚事的內情:
樓小姐是書香門第出身,詩文裏泡出來的名門閨秀,她明禮多智,絕不肯佞佛佞道,以前從沒有愚夫蠢婦那般入寺進香的習慣。
那一迴她在普陀寺裏與公子偶遇,本就是她提前安排。
她使人打探了王家是普陀寺的護法大施主,才選定了為進香之地。偏偏她手裏的家人婆子十分得力,去打探時正巧得到了公子要帶玉器去開光的消息。
她能從容安排一切。
更不要提,後來公子在寺裏遇上的那扶桑和尚和泉州佛光寺,和樓雲有關了。
這場婚事,完全就是樓家一手安排的暗局
就算不是為了福建、江浙兩地的海商之爭,這場婚事也是為了讓有私奔醜事的樓大小姐能順利出嫁。
讓四明王家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而且,這兩年,憑著公子在韓參政府裏越來越受倚重的路子,樓家才是攀附了他家公子。
樓老大人不識時務,要被韓參政彈劾罷官的危險,誰不知道
要不是樓小姐有眼力會挑夫婿,要不是有公子在韓參政麵前的周旋,樓老大人得罪韓參政的事情能消失於無痕
就連她嫂子家裏,欠了胡綱首的大筆爛帳都無驚無險地拖了下來。
要說這全是樓雲樓大人遠在泉州的謀劃,他左平第一個不信。
如今他家主母樓夫人的手段,滿宅裏誰又敢小看
公子至今沒有和她圓房,還在密查她當初的私情舊事,好叫她有朝一日被休時也無話可說。
但如今,她在王家後宅做主母的日子,可比在樓府當小姐時舒心多了。
“大娘子,三年前的事,原本也不是公子的本意”
左平懇切行了一禮,
“公子對大娘子完全是一片迴護之心。如今扶桑內亂,他雖然知道大娘子前幾年就大量買進了蝦夷奴隸,其中必定有原因”
他一頓,並沒有把話說完。
王世強當然是猜測,她暗中已經和北海道的蝦夷部落聯手,在扶桑內亂中準備保護唐坊。
蝦夷部落是扶桑北部的生蕃部落,就像中土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突厥一樣,他們和扶桑人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了不知多少年,而且還會繼續下去。
但這些秘事,現在不需要提起。
她絕不會透出口風。
“但公子也擔心一著不慎,大娘子在這異國他鄉進退兩難。為大娘子計,還是早早帶著名下的匠戶遷到江浙,一切自有公子為大娘子安排”
“王綱首果然是好眼力。”
她聽左平提起蝦夷奴隸,微微有些詫異,卻也並不太過意外。
她從扶桑商人手裏大量買戰俘奴隸這樣的買賣生意,王世強很容易打聽到。
但她把蝦夷人安排在山中的田莊後,王世強也不可能知道太多的情況。
而她,現在也需要暗暗把這個消息散播出去,讓江浙海商知道:
即使是扶桑內亂,唐坊也不是沒有自保之力。隻等戰事安穩下來,這片東海市場還是唐坊季氏說了算。
左平見她並不多言,知道她自有主張,不會讓他家公子插手。
但公子卻說過,麵對扶桑內亂帶來的戰事,無論她願意不願意支持季辰虎,她都隻能讓出坊主之位。
論起上陣廝殺,保護唐坊,她絕不如季辰虎。
而隻要她遷到江浙,季辰虎和季辰龍在大宋的人脈遠不及她深厚,坊民們要定居在大宋當然還是要依靠她才行。
公子也會用心為她安排一門好親事。
公子更會安排坊民入籍,安排他們的田地,讓她沒有後顧之憂。
左平本心是想替王世強解釋幾句的。
三年前,公子聽到了駐馬寺淫祭的消息,馬上差了他左平迴唐坊,去了駐馬寺裏查探大娘子的過往。
如今看來,公子當初還是多疑了。
“大娘子,公子為大娘子安排親事,全都是一番好意。”
三年前迴大宋時,公子的嫡母隱諱提起了和樓府的親事,但公子壓根就不信有這天上掉下來的好事,一口就推卻了,自顧自就出了府。
他時時跟著公子,分明知道他那段日子在明州城裏忙著準備買新宅子成婚。
後來,他又到寺院裏打聽著,準備把那兩隻羊脂玉鐲子也開了光,作下聘的主禮。
但偏偏就是頭一次從那寺裏迴來的時候,公子居然接到了府裏暗線的消息。
消息裏說,樓府裏守寡的長房大嫂子在那日謝老大人的壽宴上,居然向同席的堂伯母王老夫人透出一絲的口信,想要在為嫡妹在王家裏挑一個女婿。
聽說那樓府裏如今外頭好看,內裏卻已經是支撐不住。
四明王家雖然是商人一係,畢竟還有遠支的長房堂伯父在朝中為官,比不得平常人家,
他左平那時奉公子之命迴府去打探消息,親眼所見,滿府裏都因為樓府有意在王家挑女婿亂了起來。
還沒弄清樓府裏是哪一房哪一位的小姐要下嫁,是嫡是庶都隻是耳聞沒個準信,但王家上至三十下至十四的公子們,但凡是沒娶妻,或是喪妻未續娶的,個個都摩拳擦掌,四處查人地打聽消息。
任誰是娶了樓家的小姐,就算是破落的庶女,在家中長輩們的麵前都會被另眼相看。
待得打聽到下嫁會是長房裏的嫡小姐,連公子都吃了一驚。
因為公子在寺裏恰巧見過那小姐一迴,分明是個才貌雙全的書香貴女,再是如何落魄也絕不至於要嫁到王家來。
公子更加認定,這些都是內宅女人的無聊流言。
公子雖然不在意人家內宅裏的事,但明州城誰沒聽說過那樓家長房的寡居嫂子,向來在樓家不受待見
這做娘不長心眼,連累樓老大人的一個嫡孫一個嫡孫女都在府裏失了寵愛
公子確實是一時犯糊塗了,生了好奇憐慕之心,所以在那寺裏住了二十多天。
他左平當時就猜到了,公子是等著再見那小姐一麵。
但樓大小姐如今他左平的主母那也不是個尋常人。
就算公子冷落,王家內宅裏照舊被她不動聲色地打理得一清二楚,兩個姨娘被管製得一步踏不出小院。她們連親生兒女都見不上一麵。
而在公子納了樓家的陪嫁丫頭明理、明智姨娘做妾後,他左平就得了公子的話,他暗暗去查過樓小姐在普陀寺裏兩迴上香的往事。
如此,他才知道這門婚事的內情:
樓小姐是書香門第出身,詩文裏泡出來的名門閨秀,她明禮多智,絕不肯佞佛佞道,以前從沒有愚夫蠢婦那般入寺進香的習慣。
那一迴她在普陀寺裏與公子偶遇,本就是她提前安排。
她使人打探了王家是普陀寺的護法大施主,才選定了為進香之地。偏偏她手裏的家人婆子十分得力,去打探時正巧得到了公子要帶玉器去開光的消息。
她能從容安排一切。
更不要提,後來公子在寺裏遇上的那扶桑和尚和泉州佛光寺,和樓雲有關了。
這場婚事,完全就是樓家一手安排的暗局
就算不是為了福建、江浙兩地的海商之爭,這場婚事也是為了讓有私奔醜事的樓大小姐能順利出嫁。
讓四明王家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而且,這兩年,憑著公子在韓參政府裏越來越受倚重的路子,樓家才是攀附了他家公子。
樓老大人不識時務,要被韓參政彈劾罷官的危險,誰不知道
要不是樓小姐有眼力會挑夫婿,要不是有公子在韓參政麵前的周旋,樓老大人得罪韓參政的事情能消失於無痕
就連她嫂子家裏,欠了胡綱首的大筆爛帳都無驚無險地拖了下來。
要說這全是樓雲樓大人遠在泉州的謀劃,他左平第一個不信。
如今他家主母樓夫人的手段,滿宅裏誰又敢小看
公子至今沒有和她圓房,還在密查她當初的私情舊事,好叫她有朝一日被休時也無話可說。
但如今,她在王家後宅做主母的日子,可比在樓府當小姐時舒心多了。
“大娘子,三年前的事,原本也不是公子的本意”
左平懇切行了一禮,
“公子對大娘子完全是一片迴護之心。如今扶桑內亂,他雖然知道大娘子前幾年就大量買進了蝦夷奴隸,其中必定有原因”
他一頓,並沒有把話說完。
王世強當然是猜測,她暗中已經和北海道的蝦夷部落聯手,在扶桑內亂中準備保護唐坊。
蝦夷部落是扶桑北部的生蕃部落,就像中土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突厥一樣,他們和扶桑人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了不知多少年,而且還會繼續下去。
但這些秘事,現在不需要提起。
她絕不會透出口風。
“但公子也擔心一著不慎,大娘子在這異國他鄉進退兩難。為大娘子計,還是早早帶著名下的匠戶遷到江浙,一切自有公子為大娘子安排”
“王綱首果然是好眼力。”
她聽左平提起蝦夷奴隸,微微有些詫異,卻也並不太過意外。
她從扶桑商人手裏大量買戰俘奴隸這樣的買賣生意,王世強很容易打聽到。
但她把蝦夷人安排在山中的田莊後,王世強也不可能知道太多的情況。
而她,現在也需要暗暗把這個消息散播出去,讓江浙海商知道:
即使是扶桑內亂,唐坊也不是沒有自保之力。隻等戰事安穩下來,這片東海市場還是唐坊季氏說了算。
左平見她並不多言,知道她自有主張,不會讓他家公子插手。
但公子卻說過,麵對扶桑內亂帶來的戰事,無論她願意不願意支持季辰虎,她都隻能讓出坊主之位。
論起上陣廝殺,保護唐坊,她絕不如季辰虎。
而隻要她遷到江浙,季辰虎和季辰龍在大宋的人脈遠不及她深厚,坊民們要定居在大宋當然還是要依靠她才行。
公子也會用心為她安排一門好親事。
公子更會安排坊民入籍,安排他們的田地,讓她沒有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