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四章湖南湖北


    就在劉繼業與張謇對話的同時,吸引了全國目光的湖南戰場上也發生了驚天大事!


    西曆1911年的3月24日,中華民國廣東軍政府以趙聲為總指揮的第一路軍,以原廣東新軍部隊及投誠巡防營、以及隨後臨時擴招的革命青年組成的共二萬三千人在衡州府永州與清軍湖南第二十五混成協大部,以及湖北派出以第二十一混成協為主加上部分第八鎮兵力的援湘軍共一萬八千人發生接觸。


    然而出乎當時所有人預料,兩軍接觸後第二十五混成協內的下級軍官革命黨人焦達峰、陳作新、彭友勝等人卻在陣前倒戈,加上其早聯絡好的革命士兵直接就宣布反正將槍口倒向督戰的第二十五混成協協統蕭良臣,以及兩廣總督端方!


    與此同時,湖北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及第八鎮也大亂;以劉同、孫武、蔣翔武等共進會及科學社革命組織混入新軍的骨幹配合著‘友軍’焦達峰以及‘盟軍’趙聲部朝不願反正的中高級軍官發起了進攻!


    就在兩軍陣前,清軍這邊幾乎全部部隊都陷入了大亂之中!


    湖北和湖南長期是革命黨人活動中心,以共進會和科學社為首的幾個小團體在新軍中運動很長時間,早就做好了布置。


    廣州光複時,兩處革命黨人本想組織響應,後來卻在趙聲派來的使者建議下,決定推遲至革命軍北上後臨陣起義,如此能夠最短時間光複湖南消滅清軍部隊,然後再返身拿下武昌。


    起義發生的突然,起義士兵也因戰事原因被下發了充沛的子彈,前方又有亂黨大軍響應,少部分頑抗的清軍部隊幾乎形不成有效抵抗就被起義部隊給淹沒了。


    永州之戰隻持續了半天,一萬八千清軍就大部反正,加入革命軍。不願投降的清軍被打死打傷近千人,其中第二十五混成協蕭良臣逃跑、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黎元洪被亂軍打死、兩廣總督兼湘軍指揮端方被生擒。


    由於一直以來端方都對革命黨人頗為狠辣,更是殺了不少嶽王會的同誌,因此革命黨人對其早就恨之入骨。再加上他的滿人貴族身份,被抓獲後革命黨人不顧其求饒、也不在乎其為新政立憲和文教做出了多少貢獻,被直接當眾砍頭祭旗,死在了永州。


    趙聲部與湖北蔣翔武、湖南焦達峰會合後,立即將兩軍並入北伐的第一路軍序列中;蔣翔武被委任為湖北革命軍統製、焦達峰則是湖南革命軍統製,各領一部。


    花了半天時間將三支革命力量初步整合後,趙聲率領人數已達三萬七千人的第一路軍殺向湖南省會長沙。


    3月25日,在得知前線部隊全軍覆沒、革命黨兵臨城下後,湖南巡撫餘誠格棄城而逃,駐守長沙的二十幾個巡防營也紛紛投降了革命反正。長沙幾乎是在兵不血刃的狀態下光複了!


    與此同時,留守武昌的第八鎮大部也在革命黨人的的策動下發起起義,占領了楚望台軍火庫後經過一夜血戰趕跑了統製官張彪、湖廣總督瑞澄,光複了泰半個武昌城!


    3月26日,趙聲部進入長沙城,委任焦達峰為湖南都督後正式宣布湖南獨立!隨即在長沙稍作休整補充,於3月28日率領已擴編至五萬人的北伐軍,分四部人馬繼續北伐,目標支援武昌!


    3月29日,原本一路磨蹭南下,問題不斷的第一軍和第二軍共五萬多人在得知援湘軍不單單是全軍覆沒而且是幾乎全員倒戈加入亂黨後,大驚失色。就連馮國璋也知道事態不對,全力配合本來被北洋軍的不配合弄得灰頭土臉的蔭昌,三日內就將部隊調入了與武昌隔江相望的漢口和漢陽。


    隨後,稍作休整,北洋軍在部分水師的配合下朝已經被占領的武昌城發起了猛烈攻勢!


    由於武昌新軍第八鎮人數少,而且根基未穩,就連諮議局議長湯化龍也不願加入軍政府,因此在麵對占據絕對優勢的北洋軍攻勢下隻能苦苦支撐。


    北洋軍分數路進攻,很快就成功渡江拿下了幾處橋頭堡,開始朝武昌市區進發。而倉促擴編的湖北革命軍雖然號稱有三萬之眾,但實際能作戰的隻有第八鎮反正的六千多官兵,根本不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而且占據人數和火力絕對優勢的北洋軍對手。


    4月2日北洋軍已拿下了大半個武昌城,而且大部隊均已渡江,對革命軍形成了隱隱的包圍之勢。湖北革命軍隻能依托總督府苦苦支撐,期望已經開拔正從長沙火速馳援的趙聲部能夠及時趕上。


    此時如果北洋軍加把力氣,完全能夠在趙聲抵達武昌之前將城內的革命軍消滅,然後再依托武昌城與勞師遠征的北伐軍激戰一把。若真如此,匆忙出征的趙聲部將陷入被動了。


    而清廷在各種戰報之下,一方麵嘉獎蔭昌,一方麵也定下決心先解決勢頭更盛的趙聲部革命軍,再對付拿下蘇南後一時沒有什麽動靜的江寧。


    然而就在此關鍵時刻,馮國璋卻忽然借口傷亡慘重拒絕發起大規模進攻,隻同意小規模騷擾。不單如此,他還命令大量部隊以‘護送傷員’的名義撤迴了漢陽!


    蔭昌數次抱怨,馮國璋隻當作耳邊風,而第一軍及第二軍部隊也根本不聽他蔭昌的命令!


    就這樣,北洋軍‘白白坐失良機’,不光給革命軍喘息的機會,而且使已經進入湖北境內的趙聲部有時間前來接應。


    北洋軍的如此行為,以及蔭昌如同委屈的小姑娘一樣的奏章,讓清廷震驚大怒之餘,卻毫無辦法!


    現在正是局勢關鍵時候。援湘軍在永州的幾乎全體臨陣倒戈給清廷一記響亮的耳光;他們最有戰鬥力的新軍部隊根本就不效忠這個朝廷!而更讓清廷擔心的,是如果前線正在戰鬥的北洋軍也如此效仿,也學援湘軍臨陣倒戈怎麽辦!?


    一開始廣州亂起,清廷雖然慌亂、恐懼,但是畢竟亂局發生在南疆,待後麵江蘇一夜易幟,清廷才覺得大事不妙。直到湖廣兩省幾乎全部新軍力量在永州叛變後,清廷才真正感到火燒眉頭的危機!


    情形所迫,哪怕攝政王在心中恨死了馮國璋,也恨死了蔭昌的無能,更忌諱袁世凱,他也隻能被迫認真思考徐世昌、奕匡等人的建議、以及各國公使的意見;隻有請袁世凱出山才能穩定局勢、隻有袁世凱才能讓北洋軍那群驕兵悍將俯首聽話、非袁不能收拾局麵!


    4月3日,攝政王正式下詔起用袁世凱為湖廣總督,督辦對武昌起義的“剿撫事宜”。


    不過此時一個湖廣總督已無法滿足袁世凱的要求,其身處彰德並不動身,隻是一麵奏請清廷停止進攻,赦免革命黨人,同時寫信給第一路軍指揮趙聲、中華民國廣東軍政府都督黃興提倡南北議和。


    4月6日,就在朝廷內部對袁世凱的任免和提議爭執不休;滿清貴胄中少壯派以良弼為代表與奕匡等人吵翻天時,趙聲部先鋒部隊終於在接應下進入了武昌城,接管了部分防線後將戰局穩定了下來。同時,第三軍段祺瑞部經過長期催餉、協商、妥協後,終於開拔準備進入江蘇作戰。


    而拿下蘇南後就一直較為平靜的江蘇軍政府也終於派出了部隊渡過長江,打著江蘇革命軍的旗號對駐守揚州、泰州兩地的張勳殘部巡防營發起了進攻。


    4月9日,就在江蘇革命軍經過一天多血戰拿下了揚州和泰州的同時,主力部隊進入武昌的趙聲開始對占據城北和城東的北洋軍發起猛烈進攻!


    革命軍士氣高昂,趙聲各部指揮得當,再加上北洋軍各部人心晃動無心戀戰,戰局很快就重新朝著對革命軍有利的方向前行,革命軍趁勢收複了不少街區。


    麵對革命軍的進攻,馮國璋再次不顧蔭昌的強烈反對決定將部隊撤出城區,隻在江邊上保留了數千人的陣地,借助江麵上軍艦的火力援助堅守。而革命黨則對外宣稱重新收複武昌。私底下,趙聲也需要時間布置部隊;其麾下北伐軍一路從廣州出發打到武昌城下;雖然沒有經曆大規模戰鬥,卻也已疲憊不堪。此時袁世凱派人提出休戰,趙聲在基本收複武昌後未與黃興協商就同意了。因此至4月11日,武昌城內基本上保持著詭異的停火。


    也就在此時間前後,隨著湖北激戰,清廷對亂黨陷入被動,各省的革命黨也終於開始紛紛響應了!


    首先是福建新軍協統許崇智配合由廣東軍政府西進的第二路軍發動福建起義,於4月4日拿下福州,自任福建軍政府都督聽命廣東,然後宣布福建獨立。


    其次陝西也爆發了以哥老會配合新軍的西安起義,經過兩天血戰於4月8日占領西安,建立了大漢軍政府。不過與其他地方不同,陝西光複後對西安城內的滿人進行了血腥屠殺,以‘報複’國仇家恨。


    江蘇、湖南、湖北、福建、陝西,這些獨立省份都在名義上奉占據了革命首義這一道德製高點,同時也聚集了絕大部分有聲望的革命家的廣東為主導,並向廣州派出了代表。


    中華民國廣東軍政府至少在形式上獲得了中央政府的地位,不過除了湖南和湖北與其有相當聯係之外,江蘇與陝西僅僅在名義上服從而已。而福建省內地方實力派的許崇智亦與從廣東入閩的革命軍發生了一些爭執。


    不過對於清廷而言,隨著六省獨立、亂黨無法抑製之亂局時,也真的隻有袁世凱能夠收拾局勢了!


    4月12日,當趙聲再次發起猛烈攻擊,硬頂著傷亡將武昌城內的清軍部隊擊退,完全收複武昌後,清廷終於再次下詔召還蔭昌,授袁世凱為湖廣總督兼欽差大臣,全權負責平定亂黨的事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時代190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筆刀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筆刀法並收藏大時代190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