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帶著三萬精銳迴來了。


    幽州各種聲音,頓時小了很多。


    收到張燕要來投奔自己,趙徽派張望廖化,帶了一支人馬去接應他。


    雖然張燕沒有雪中送炭,但是趙徽也不可能把他往外推。


    張燕手中的十萬黑山軍,對趙徽來說意義很大。


    可以補充與公孫瓚公孫度戰鬥後的兵力。


    之前趙徽可以不在意張燕。


    但是張燕真帶著十萬人來投奔,趙徽就必須給他足夠的重視。


    即使張燕也是因為堅持不下去,才被迫來投奔趙徽。


    可他不是孤身一人,手中是握著實打實的十萬黑山軍。


    即使黑山軍的戰力不強,這也是一股讓人不能忽視的勢力。


    張燕到來的時候,趙徽親自到城外相迎。


    如果張燕是在公孫瓚出兵的時候,就來投奔趙徽。如果那個時候,趙徽身在薊城,趙徽會出城兩百裏相迎。


    但是現在就不行了,即使趙徽想,他的手下典韋趙雲等人,都不會同意。


    有的時候,機會錯過了,時間錯過了,即使是同樣的選擇,得到的也會相差懸殊。


    而能看清時機,把握住機會的人,非常少。


    昌黎郡太守魯冰,張燕他們都沒能在趙徽需要他們的時候,下定決心。


    趙徽並不會因此怪罪他們,不能怪別人沒有雪中送炭。


    因為他們送碳之後,他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凍死。


    沒有幾個人有勇氣,把身家性命全都押在別人身上。特別是要選擇的人,此刻看起來岌岌可危。


    “平難中郎將張燕,見過趙州牧。”


    城門前,張燕躬身道。


    他之前,早已選擇被朝廷詔安,但也隻是多了一個平難中郎將的名頭,其他的並沒有多少變化。


    “張平難無需多禮,你能來幽州,是我的幸運。”趙徽道。


    當下將張燕以及黑山軍中主要將領,請到州牧府中。


    至於十萬黑山軍,則是在城外安營,等待安排。


    州牧府內,趙徽和張燕聊的很暢快,誰也沒提之前借糧的事情。


    趙徽看著氣氛烘托的差不多後,道:“張平難,城外十萬大軍,我欲挑選其中精銳,餘者全部遣散,你看如何?”


    張燕點頭道:“任憑州牧做主。”


    選擇來投奔趙徽,張燕就已經知道,這十萬人肯定是要交給趙徽的。


    就算趙徽不開口,張燕也會自己主動提出來。


    十萬人握在手裏,不僅是趙徽不放心他,張燕自己也很心虛。


    張燕帶著十萬黑山軍來投奔趙徽,為的不是手裏的這十萬黑山軍,而是要為自己奔一個前程。


    不然真的因為糧草不夠的問題,他自己完全就可以將大部分的黑山軍解散掉。


    張燕並不甘心,隻做一個山賊頭子。


    從他願意接受朝廷的詔安,就可以看出來了。


    隻是他和趙徽選了兩個不同的方向。


    如今趙徽有了自己的地盤,而他除了一個不被在意的身份外,就沒有其他了。


    唯一值得其他諸侯拉攏他的,是因為他手裏還握有十萬黑山軍。


    如果沒了這十萬黑山軍,張燕不管去投奔誰,其實都很難獲得高位。


    他的各項能力,並不是很強。在各路諸侯手中,差不多也隻能混個中層的位置。


    但是有了這十萬黑山軍,張燕等於就有了籌碼。


    不管他是投奔誰,都能獲得很大的重視。


    張燕現在帶著十萬黑山軍,來投奔趙徽。


    趙徽給他高官厚祿,典韋趙雲徐庶等人,都不會說什麽。


    但是如果張燕隻是孤身一人來投奔趙徽。


    而趙徽同樣給他高官厚祿,下麵的人心中肯定不平。


    隨著跟隨趙徽的人越來越多,趙徽需要考慮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不可能一直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做事。


    不可能說自己喜歡的人,就提拔上來。


    不喜歡的人,就打壓下去。


    如果趙徽真的這樣做,身邊最終隻會留下一群阿諛奉承之輩。


    幽州牧就已經是趙徽的巔峰了,接下來馬上就會被袁紹所滅。


    當初跟著張角的時候,趙徽很輕鬆。


    建立黑風寨的時候,趙徽也遊刃有餘。


    成為上穀郡太守的時候,趙徽什麽事情,都還能做得井井有條。


    但是成為幽州牧後,趙徽現在就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


    一件事情,不可能做得讓所有人都滿意。


    黑風寨,上穀郡,趙徽可以憑借超越別人的見解,把事情做得圓滿。


    但是到了幽州牧的位置,就不僅隻是見解了。


    前世的知識,對趙徽的幫助越來越有限。


    不僅隻是把事情做好那麽簡單,還有對人的把控。


    地盤越來越廣,隊伍越來越大,利益越來越多,人心也越來越亂。


    每個人總是會為自己的利益去考慮,不可能真的一切都為了別人。


    如果有,那就真的是聖人了。


    人的心,最是難捉摸。


    十萬黑山軍,挑選出了三萬身強力壯的。


    剩餘的七萬,被趙徽派去屯田了。


    單靠稅收,根本無法支撐大軍的糧草。


    如今十成百姓中,有五成是不用交賦稅的。


    除了依附於世家大族的百姓外,還有一些部分百姓,被隱瞞了戶籍。


    明明一個縣,有十萬戶人,結果報上來的數據隻有七八萬。


    趙徽的大部分糧草,都是之前從流民手裏收上來的。


    兵屯和民屯,現在是趙徽糧草的主要來源。


    還有就是通過甄家,從冀州等地收購來的。


    三萬被挑選出來的黑山軍,補充了之前的戰爭消耗,也很快就開始了新一輪的訓練。


    趙徽沒有再插手訓練上的事情。


    不管是典韋趙雲,以及張望廖化等人,都早已能夠獨立對新兵進行各項訓練。


    行政上的事情,趙徽也更多的交給了徐庶來處理。


    徐庶從漁陽郡被調迴來後,擔任趙徽的治中從事。


    雖然官職沒有之前的太守大,但卻是趙徽真正的身邊人。


    徐庶在處理這些行政上的事情,比趙徽更熟練。


    趙徽在這方麵的能力,與他的武力並不是同一個等級。


    趙徽也從沒有刻意的來訓練這方麵的能力。


    當他意識到,自己有些力不從心的時候,趙徽更多的是想將這些事情,交給諸如徐庶這類人才。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趙徽對行政上的事情,並不感興趣。


    他隻要能夠做到知人善任就行了。


    趙徽更喜歡的是在戰場上的生活。


    但是戶口的統計工作,還是需要盡早完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黃巾神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舞並收藏三國之黃巾神將最新章節